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左传》《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补:史书体例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如《史记》《明史》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4、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5、通史与断代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如《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左丘明
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
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学习活动一:阅读文本,梳理文言基础知识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集中提问:针对这篇文章难懂的字词句,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虚词“焉”1、代词
1)相当于“之”例:犹且从师而问焉
2)哪里,怎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2、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朝济而夕设版焉
2)相当于“于何”,译为“到哪里”例:且焉置土石?3、助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例:子亦有不利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例: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3)置于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虚词“其”1、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自己(的)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2)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例: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3)第三人称代词,他/它(的)、他/它们(的)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4)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中例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孙膑减灶》)例2:择其善者而从之2、副词1)表商量语气,还是例:吾其还也2)表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例: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反问语气,难道、岂例:其可怪也欤4)表示期望语气,应当、一定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学习活动二:烛之武的外交艺术《左传》工于记言,许多外交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前人将《左传》的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即指“外交特使”。烛之武退秦师的外交辞令,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让我们感受到了“ー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语言魅力。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文章虽短,却层次分明,结构严密,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请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本文行文思路,并勾画出表现烛之武外交艺术的语句。提示:行文思路(关键词):晋秦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逼退晋军相关语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为什么会发生烛之武说秦伯这场外交战?请结合当时的背景和课文内容加以探究。提供资料:1)背景介绍2)课文内容第一、二段背景介绍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提示:需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是烛之武?为什么是秦伯?1、秦晋围郑,国家危在旦夕——需要有人站出来2、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烛之武成为备选人物3、郑伯任用烛之武——烛之武成为谈判代表4、秦晋围郑,晋为主,秦为辅;郑得罪晋,而没有得罪秦——秦可以争取5、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两军没在一起——单独与秦接触的机会3、烛之武仅用了短短百余字就劝退了秦军,请结合勾画的语句具体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军的。烛之武劝退秦军,其言辞体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游说艺术。请你走进烛之武,透过他的语言表述探究其中运含的说话技巧。提示1:如何一步步说服的相关语句劝说角度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主动示弱,以退为进:坦然知亡,解除戒心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利晋,与秦有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有利,存郑利秦表格续相关语句劝说角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看历史,晋国言而无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望未来,晋将阙秦提示2:说话技巧1、示弱:主动示弱,以退为进,既承认自己面临的不利局面,衬托对方的强大,满足对方心理预期,同时降低对方戒心。2、利诱:处处为对方着想。向秦伯分析了亡郑的害处、舍郑的好处,一利一弊,利弊对比,秦伯不会不动心。3、离间:充分利用秦晋间的矛盾。引史为例,指出晋言而无信;推测未来,晋将阙秦。促使秦伯下定决心退兵助郑。学习活动三:形态迥异的人物画像《左传》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就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梁启超《中国历史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读左传法之二》中称“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这是对其文学成就,尤其是人物塑造成就的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从《烛之武退秦师》中可窥其一斑。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本文虽然短小,却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其中着墨最多的是烛之武。烛之武的形象可以概括为“三士”——辩士、勇士、志士,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三种身份。
2、文中提到了三位国君——郑伯、秦伯、晋侯,虽然着墨不多,却也是形象鲜明,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如果你是一个士人,你更愿意投效三位君主的哪一位?请结合课文说明理由。)
3、你认为佚之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交流与分享课堂交流与分享总结提示1:1、辩士烛之武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华解除了国家的危机。他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人,说服了秦君,是一个能说会道、巧言善辩的辩士。2、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ト;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缝而出”,勇入秦营,是一个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3、志士“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虽长期未被重用,但在大任面前,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提示2:
郑伯:一位即将亡国的君主,在文中的表现主要是“一从”“一日”。在秦、晋围攻的危急时刻,当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时,他立即抓住这一线希望“从之”,表现了一位君主决策的及时、果断。而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放弃,而是首先自责,动之以情,很好地抚慰了烛之武;然后又晓之以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完全站在烛之武利益的角度来看问题,终使烛之武“许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展现了一位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精于言辞的君主形象。秦伯:
他在这场危机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作者用了“说”“盟”“使”“还”四个动词来写秦伯,写出了秦伯决策之过程。他先与晋围郑,后与郑结盟,这完全是站在秦国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与晋围郑,是为了向外护张的需要,当他认识到这样做只会增强晋国的实力,而秦国不会获取什么好处时,立即决定与郑结盟。最后“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使晋侯不敢击郑,“乃还”。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主形象。晋侯:
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明智地拒绝了进击秦军,避免了晋国遭受更大的失败。既表现了一个君主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又显示了成霸业者应有的隐忍不发的胸怀和随机应变的谋略。提示3:
文章中对佚之狐只有一句话: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精准刻画其过人之处:对局势发展研判精准;对烛之武的智慧判断精准;对秦晋之间的关系判断精准;对郑伯的知人善任判断精准。4、探究:烛之武有勇有谋、能言善辩,可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晚年才有机会为国效力。请结合课文和自己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帮我分析分析吧!5、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下面有关烛之武的补充内容,为烛之武写一则颁奖辞。(70字以内)(1)《史记》里有这样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2)《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3)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看,此言不虚。课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夜缝而出,见秦伯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辞:推辞B.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551.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第1部分:通则
- 2024火车站保安服务升级合同
- 10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新版个人信贷协议样式版
- 2024版二手房过户推迟条款合同版
- 2024版个人消费用途贷款协议样式版
- 职业学院考核标准表
-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个人车辆买卖合同(2024版)6篇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常用口服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 《心肺复苏机救治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护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4年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及规范(集中实践环节)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及分类汇编-考点25:磁现象-电生磁
- 2024年更新版:精准农业无人机植保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 智联招聘行测题库及答案
- 前程无忧测评题库及答案
- 【MOOC】有机化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