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课件】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课件】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课件】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课件】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目录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贰文学艺术叁科技肆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柏杨《中国人史纲》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佛教、道教兴起的背景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人们需要对生老病死的合理解释,心灵需要安慰,以及统治者的大力支持。1.1道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唐朝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材料一: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道家的学术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武则天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后世影响最大)两汉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1.2佛教的发展佛教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损害政府利益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 本上受到遏制。灭佛三武一宗灭佛运动1.3儒学的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儒学地位动摇,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进一步发展佛、道、儒“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三教并行;复兴儒学儒学复兴运动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韩愈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教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二)、儒道佛的融合的特点三教发展1.4魏晋玄学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士族控制政权,社会动荡不安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竹林七贤(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2)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1.文学二、文学艺术【课堂探究】阅读下列唐诗,谈谈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咏史高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1)书法①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2.艺术(1)书法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2.艺术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拓本)柳公权《玄秘塔碑》(拓本)“颜筋柳骨”(2)绘画①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2.艺术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3)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2.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领域时期人物主要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印刷术唐朝已有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医药学唐高宗时期《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天文学唐朝僧一行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军事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三、科技中国文化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政治制度诗文历法医学儒学汉字炼丹术十进位计数法西传东传隋唐时期外传的文化成就四、中外文化交流多元共生灿烂求备风格多样领先世界远播海外繁荣与领先探究:从三国到隋唐五代中国文化走向繁荣领先的原因?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长安城一百万总人口中,各国侨民和外籍居民约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加上突厥后裔,其数当在百分之五左右。——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政策开放、有容乃大唐代的艺术,在绘画与书法、雕塑与石刻以及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其中既有对于南北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域外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新。——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继承、吸收、融合、创新由于大一统文化组织拥有国家所鼎助的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又能藉政权之力,充分吸收民间传统的智慧,从而得以克服个体科学研究所面临的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等一系列困难,创造突出的文化成果。——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下卷帝国的统一与强盛多元共生灿烂求备风格多样领先世界远播海外繁荣与领先政策开放有容乃大继承、吸收融合、创新帝国的统一与强盛课堂检测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道教危机的出现B2.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反复,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士子隐遁竹林、纵情山水。此后,种竹养竹、咏竹画竹逐渐成为风气。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开发和种植业的发展B.文人士大夫对人格精神的追求C.士族子弟在政治上的失势D.三纲和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确立B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C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