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_第1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_第2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_第3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_第4页
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报告主要内容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通过: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修订: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5月9日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1、传染病信息报告原则: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2、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3、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3、报告方式

37号部长令第十条、第17条规定的报告方式为:网络、电话、传真,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

院内报告方式(1)传染病报告卡。责任人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应项目齐全,有确切详细地址,14岁以下者注明家长姓名。(2)传染病登记本。上报的传染病疫情须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与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相符。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4、报告时限卫生部2003年第37号部长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甲类:2小时乙类、丙类:24小时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5、报告病种法定:3类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其中:手足口病2008.5.2列入丙类管理;人感染H7N9禽流感

2013.11.1列入乙类,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他传染病(12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疳、水痘、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其他不明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6、卡片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7、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8、法律责任(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第69条规定)①、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②、降级、撤职,开除,吊销执业证书。③、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

①、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②、降级、撤职,开除,吊销执业证书。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它严重后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③、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第40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情节严重者,暂停执业6个月至一年以下,或吊销其执业证书。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一般要求:采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注:报告卡项目中带“*”部份为必填项目。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1)卡片编号:建议采用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可防止网报人员漏报!!!)。(2)报卡类别:应指明是“初次报告”,还是“订正报告”;(3)患者姓名:填写真实姓名,注意偏旁部首不要写错了,姓名之间不能有空格。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5)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6)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7)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单位的填写规则:县区+乡镇+单位名称。便于分析病例的聚集性(8)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9)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其它省、港澳台、外籍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11)职业: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四种情况需注意:“其他”项:如警察、飞行员、军人、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请在备注栏进行注明)注意“农民”与“牧民”的区别(资阳不是牧区,不该有牧民!!!)小学学前班的学生,其“职业”应该选“幼托儿童”,不能选“学生”。新生儿破伤风职业的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出生在其它场所时(非住院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12)病例分类与分型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分型: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分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13)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4)诊断日期:具体到“小时”(15)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16)疾病名称:同一个病人同时患n种传染病,应分别填写n张传染病卡(一病一卡)。(17)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18)报告单位、报告医生、报告日期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如说明传染途径、订正的病名、特殊检查结果、就诊情况、对误报、重报卡片的说明等。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常见的填卡错误1、时间逻辑错误(肺结核、艾滋病、HIV等除外)2、年龄与职业错误3、病人属于与现住址错误4、病例分类错误传染病报告卡的正确填写注意事项:(一)传染病的分类和分型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二)传染病病例的分类应与自身单位实际相符(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说明:以GB(国家标准)开头的已经废止,现行执行的标准是以WS(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年龄(1)年龄>1岁的,记为多少岁,并在“岁”上打“∨”。(2)年龄在1个月~1岁时,记录月数,并在“月”上打“∨”。(3)年龄在1日~1个月时,记录日数,并在“日”上打“∨”。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感染日期是指出现症状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可以计算:入院到发生感染的间隔;手术到发生感染的间隔;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确定感染日期应注意:①当实验室结果作为感染诊断依据时,应将收集实验室标本的那一日而不是出结果的那一日作为感染日期;②当感染与ICU有关但是在出ICU后24小时内发病时,出ICU的日期即为感染日期。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感染部位按医院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血液、皮肤与软组织、其他等。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指未感染的切口,切口没有进入呼吸道、生殖道、泌尿道或消化道,清洁切口主要是闭合的;清洁污染切口,指虽通过呼吸道、生殖道、泌尿道或消化道,但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特殊污染的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指包括开放性,新鲜的意外事故伤口,也包括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技术遭到严重破坏的手术或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存在临床感染的外伤伤口。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的正确填写药物敏感试验:指对检出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进行则填“是”,否则填“否”。药物敏感性分为敏感、耐药、中介,分别记录。

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正面)《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背面)《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死亡原因: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根本死亡原因:(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根本死亡原因最早发生的病引起其他疾病有因果关系的,那个最早的病就是根本死亡原因。就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带有根本性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它的存在,发生及发展,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病态事件,并最终导致死亡。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一般要求1、按照全国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3、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4、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5、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6、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可以向警务部门反映,由警务部门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1、医学证明书编号:由公安和卫生部门统一编号。2、死者户口所在地:城镇以街道、农村以乡为单位。现住址: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号数,农村填写到行政村的村民组或自然寨。3、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为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以备调查;4、性别:填男或女。

5、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6、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7、身份证编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8、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含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划记。9、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10、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11、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12、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当年未过生日者:死亡年份-出生年份-1已过生日者:死亡年份一出生年份。未满l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存活小时。13、死亡地点:按死亡证明书上的5种情况填写;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14、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它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15、住址或电话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和所在工作单位。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1、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第I部分: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①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②)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③(a)行至少要填写一个疾病;④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⑤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⑥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形,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等。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第I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各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第II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①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I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②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2、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时间单位为:分、小时、天、周、月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4、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5、住院号:未住院就诊者不填;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6、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7、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8、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如来院已死,由诊治该死亡者的医生填写调查记录。1、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病历摘要和家属提供情况;内容应包括:

(1)本次发病的症状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和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经过、有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

(2)发病时间;

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3)诊断单位;(4)诊断依据;(5)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等。居民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1、被调查者姓名:指接受死因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