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内涵辨析 4500字_第1页
“有限理性”内涵辨析 4500字_第2页
“有限理性”内涵辨析 4500字_第3页
“有限理性”内涵辨析 45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理性”内涵辨析4500字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开展历程分析出发,比拟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则,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开展历程来表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若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异,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说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拟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拟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认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若,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1972)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者的非完全理性决策的过程。诺贝尔奖得主Simon最早提出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观点。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和斯坦福大学的Tversky(1979)的“冀望理论〞(prospecttheory)认为:投资者预期和感觉的变化而导致投资行为的变化不能简单地从“理性〞的角度来解释。Shefrin(2000)指出:证券投资者总是试图做出理性的决策,但是如果无法把握自己行为的后果或对投资前景含糊不清时,其有限的能力和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就会不自觉地主宰着他们的行为。行为金融学家Debondt和Thaler(1985)认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是人类最为巩固的认知偏差,它会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离理性的轨道,并在其经典文献“股票市场过度反馈吗《〞中正式提出了证券投资者的“过度反馈〞的行为倾向。odean(1999)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具有非理性的过度交易的行为特征。

进化博弈论中“有限理性〞的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后,经济学家开始转而强调个人理性,信息问题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开始关注参与者的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所谓的时序问题。而博弈论在此阶段刚好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博弈论在经济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开展。博弈论是在考虑到决策主体行为互动情形下,研究理性人如何决策及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但是,博弈论对理性人的理性要求过于苛刻,那种“共同知识〞要求决策者近乎全知全能,并且碰到博弈的多重均衡时也无法确定究竟选择哪一个均衡,这无疑是理论本身的局限。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进化生物学开展起来的进化博弈论,运用有限理性若来解释经济现象使博弈论重获生机。进化博弈论的核心思想在博弈中是用群体来代替个体作为局中人,用群体当选择不同纯策略个体比率来代替局中人的混合策略。特别是从该理论的根本概念—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StableStrategy,ESS)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预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

赵学军、王永宏(2022)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2022)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说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2022)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lossaversion)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时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时机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2022)采用统计分析办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如果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则他们就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无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成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馈过度(over-reaction)或反馈缺乏(under-reaction)、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202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说明,在政策干涉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局部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牺牲品。

进化博弈论中“有限理性〞的表现

选择与突变

一般而言,进化博弈模型主要是基于选择(Selection)和突变(Mutation)这两个方面而建立起来的。选择是指本期中的赢者策略(获得较高的支付)在下一时期将更为流行(由于有更多的后辈、被竞争对手学习与模仿等方式而被更多的参与者采用);突变一般很少发生,它指种群中的某些个体以随机的方式选择策略,那些获得更高支付的变异策略经过选择后将变得流行,那些获得更低支付的变异策略那么自然消亡。进化博弈模型的选择形成机制通常有三种意义解释:生态学意义上的适应度(即后辈数量)、个体意义上的反馈变更(试验、刺激反馈等)和社会意义上的策略变更(学习与模仿等)。不论是哪种情形,进化博弈的根本思想是适应性,是不断改良的,即较好的策略将变得更为流行。

进化稳定策略

进化稳定策略是由MaynardSmith(1973)在考察种群中个体的适应度由各个个体行为共同决定的环境下,个体对成功策略的选择时提出来的。进化稳定策略的根本思想是:若在一个全部选择某一特定策略的大群体中,进入一个选择不同策略的小群体(变异或外来入侵等),如果该突变小群体在混合群体的博弈中所得到的支付(适应度)大于原群体中个体得到的支付,那么该小群体能够侵入大群体,在演化过程中该小群体将逐步壮大并可能取而代之成为大群体;反之,该小群体在演化过程中将自然消亡。如果一个群体能够打消任何小群体的入侵,则就称该群体到达了一种进化稳定状态,此时该群体选择的策略就是进化稳定策略。

两种“有限理性〞表现的区别与联系

行为金融学所表现出来的“有限理性〞与进化博弈论中的“有限理性〞有差异,行为金融学侧重于心理、习惯、社会风俗方面等影响人类的一些固有行为模式(这些固有模式人类往往自己不知道,比方过度反馈和反馈缺乏,情绪,性格)对自身的经济行为的影响;而进化博弈论的研究不侧重于发现这些人类的固有行为模式,虽然进化博弈论中的参与人也不知道这些固有模式,或者是无意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