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研究5400字》_第1页
《苏州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研究5400字》_第2页
《苏州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研究5400字》_第3页
《苏州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研究5400字》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以沧浪亭、可园为例目录TOC\o"1-3"\h\u19254引言 引言绿色植物能制造氧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的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从而净化大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提供凉环境,改善小气候条件。根据测定,有树阴的地方比没有树阴的地方一般要低3-5度,而在冬季,一般在林内比对照地点温度提高1度左右。植物能降低噪音。树木的叶面积越大,树冠越密,减噪能力越强。乔灌木结合的厚密树林的减噪音的效果最佳。实践证明,较好的隔音树种有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云杉、香樟等。一、苏州园林发展历史世界的文化和艺术瑰宝的苏州古典园林,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精髓。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现状(一)常用的花木种类按照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植物在农业上的作用,常将植物划分为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类等。因此根据植物用途的不同,苏州园林中配置的植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花卉果树类(绝大多数以植物命名的景点);二是作物类。植物按照其园林审美功能和现代观赏植物学的角度看,可以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林木类、荫木类、藤蔓类、竹类、草本类、水生植物类等。表1-1常用花木种类主要种类配置特征观花类茶花、桂花、玉兰主要用于观赏花器官观果类枇杷、珊瑚树、石榴、无花果主要用于观赏观叶类女贞、石榴、红叶李、槭、枫香叶是主要观赏部位藤蔓类蔷薇、常春藤、爬墙虎、葡萄、紫藤主要用于绿化美化1.观花类。常绿的有山茶花、桂花、玉兰等;落叶的有牡丹、梅花、桃花、紫薇等。其中图2-1牡丹“花王”之称的大花,色彩艳丽,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图1-1苏州园林牡丹图片2.观果类。是主要的夏季花卉,作为观赏之用。常绿的枇杷、珊瑚树等;叶石榴、无花果等是落叶植物。其中,图2-2金枇杷果,既有观赏,而且还供人食用,各园大量使用。南天竹,又称竹,冬季结红色浆果,常与腊梅种在一起,是园林常用的重要品种。图1-2苏州园林金枇杷果图片3.观叶类。它是不可缺少的园林树种。常绿的有女贞、石榴等;落叶的有红叶李、槭、枫香等等。不同的槭树品种有不同的叶色姿态。4.藤蔓类。它被连接到主园林植物或山石、墙壁、花架子上。其有攀爬的习性,更是填补了空白,增加了园林生气的效果。常绿的有蔷薇、常春藤等;落叶的有爬墙虎、葡萄、紫藤等。图1-3苏州园林紫藤图片(二)植物在苏州园林中的配置应用苏州古典园林中有很多景点、建筑,常以周围种植的植物命名,突出其造景特色。以沧浪亭为例,沧浪亭有七个植物命名的景点,分别是瑶华境界、翠玲珑、清香馆、锄月轩、藕花小榭、见心书屋、闻妙香室。并且纵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所有景点,以植物命名的景点约占总景点的四分之一,这些景点都以植物为构景主题,强化植物的景点气氛,可见植物在园林空间的重要地位。三、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苏州古典园林命运多蚌,历经沧桑,不论是园主更替、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战争波及,都对园林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而园林植物造景亦是在频繁的变迁以及后续的修复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一)植物种类与群落1.植物品种混乱苏州地处江南,自然条件优越,花木种类繁多。但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种类缺乏多样性,其优势种往往局限于几种名花名木,各园林植物种类重复率较高。此外,园林植物进行补植时,往往容易混淆植物品种,最终选择同科不同种的植物进行补植,如园林中常见的榆科,就有朴树、榆树、榔榆、糙叶树、青檀等种。对此,陈从周先生曾明确指出,刘氏寒碧庄原来多白皮松,沧浪亭假山满植薯竹,怡园则以松和梅为主,各具风貌,现今许多园林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注意植物品种问题,致使各园林个性减少。2.草本植物单一草本植物能丰富植物景观层次,悄无声息地修饰疵病,使园林更富有自然生趣。譬如姜垛时期的艺圃有莎草、羲篙、兰草、寥草、薯预等草本植物,种类丰茂,增添别样的韵味。然而现今各园林草本植物过于单一,书带草在草本植物中占据绝对优势。拙政园作为植物种类、数量均最多的苏州古典园林,其草本植物种类相对其他园林略微多些,园内栽有少量的玉替、石蒜、马兰等草本植物,但也没有完全避免此类问题。3.植物群落不稳定园林植物群体的协调发展,不仅源于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还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而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即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势必会影响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苏州古典园林是一个由多种植物构成的人工群落,在最大限度追求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其植物间的相互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部分园林植物通过挥发、淋溶、根系分泌、植物残体或凋零物等方式,将他感物质释放至园林环境中,从而抑制或促进附近其他园林植物的生长,进而对园林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与园林植物景境的维系产生重要影响。譬如丁香、月桂能分泌大量的芳香物质,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樟科樟属对大部分植物都具有抑制作用;臭椿对许多草本、木本植物有较强的相克作用。(二)生境退化孙筱祥先生曾将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的创作过程分为三步,一是创造良好“生境”;二是融入艺术,使之成为有山水韵味的“画境”;最后达到情景交融“意境”。此“意境”也是园林实景与情感理想交融渗透所形成的“景境”。这三种境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如元代管道异诗“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园林应具一定的生活气息,可居可游,有建筑修葺的地方,自有景可观。良好的园林生境不仅要保证自身“生机勃勃”,还应让其他造园要素“怡然自乐”。各造园要素共生共荣,形成疏密适中、层次丰富的空间,营造适宜的生境十分必要。1.空间郁闭度过高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不施以人为干扰,任其自由生长。然而一旦植物过多过密,势必会增加整个空间的郁闭度。拙政园素来以疏朗旷达为特色,但随着植物的生长,也必将因植物的繁茂致使空间郁闭度的增加,其东部花园的东北土山景观则是如此,林木环绕,菊郁四合。这个问题同时出现在沧浪亭、网师园、艺圃、留园,其中沧浪亭最为严重(图4-1)。苏州沧浪亭土山上高大乔木诸多,多为榆科、银杏等落叶树种,于人而言冬暖夏凉,宜居宜游,但于植物而言,过多过密加大了植物间的竞争,夏季中下层植物几乎无法享受阳光沐浴,而假山南边缘的高大乔木为捕获更多阳光呈朝南倾倒势;于空间而言,夏季荔郁潮湿;于建筑而言,潮湿的空间并不利于建筑的保护。图3-1沧浪亭假山植物2.抑制其他植物生长过高过密的园林植物除了导致较高的空间郁闭度,同时也会抑制下层植物的生长,尤以一年四季常绿阔叶乔木影响最大,如香樟、广玉兰、女贞。拙政园内有香樟数棵,如园西部留听阁北假山的香樟长势茂盛,而其下层的垂丝海棠则长势一般。同样地,留园内的多株香樟亦是极为茂盛。留园中部池西假山以桂花、香樟等常绿树为主,与春英夏荫,秋毛冬骨的池北主山形成鲜明对比。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树长势茂盛,胸径一人环抱不住,树冠遮荫而严重影响其旁桂花树生长发育。此类问题同样出现在沧浪亭。(三)意境消减中国传统园林有几千年的历史,独特的情调与理念使得其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这源于其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也源于各自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如法国古典园林的规则式,对植物的修剪,亦表达出其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思想。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这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更进一步地说,中国传统园林不似西方那样关注植物本身带来的视觉美,而是倾向于关注植物的各种现象与人类的共鸣,如植物的形态特点、生态特征、物候变化等。随着发展,使得植物自身具有文化含义,园中植物更是园主精神寄托的载体。就植物而言,西方古典园林更多的是注重植物自身的美,中国传统园林则是赋予植物文化含义,其独特的意境美正是中国传统园林植物与众不同之处。图3-2可园一隅四、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优化策略(一)增加植物种类苏州古典园林乔、灌种类虽不少,但各园的优势种差异较小,多以具有文化意象的植物为主,如“凌霜犹茂”的松柏;“独占三秋压众芳”的桂;“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表现出高度的重合率。草本植物则较为单一,以书带草为主。针对此类情况,可适当增加植物种类。(1)适当增加偶见植物的数量,如乔木:乌柏、拓树、南紫薇等;灌木:漫疏、棣棠、锦鸡儿、朱模等;草本:马兰、蜘蛛抱蛋、首草等。(2)新增历史文献中提及的本土植物,如杜梨、薯莎、莎草、兰草、寥草等。(3)合理引进。虽然苏州古典园林中不适宜植雪松、湿地松等体量太大、冠形过于规则的外来植物,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州古典园林只能使用传统树种。(二)维护植物群落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要追求艺术效果,更应遵循科学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稳定以及富有文化意境的园林植物景境,从而使艺术性、生态性、文化性三者并举。(1)园林植物密度过高会加剧植物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病虫害的发生。针对密度过高的植物群落,优先选择对部分影响较大的植物进行合理疏枝,过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植物还应控制其体量。若效果不显著,再根据植物的树龄、生长情况、景观效果、植物间的化感作用等进行综合评价,移除综合评价较低的植物,确保植物合理的生长空间,以提高植物生长势,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2)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小部分异株相克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抑制程度做出相应措施。若植物抑制效果不强,则持续保持关注;若有较强的抑制的效果,可依据其树龄、文化意境、视觉效果等,选择保留、移植至附近增加植物之间的距离或彻底移除。(3)园林中部分植物群落较为单一,可通过新增植物达到层次丰富且稳定的植物群落。新增植物种类应充分利用化感作用有利的一面,种植相生植物,并且符合园林立意,避免植物间的异株相克作用;若无法避免,可加大植物间的距离以减少抑制作用。此外,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可借鉴乡土植物的群落构造,有利于得到较为稳定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三)意境的保护与延续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讲求意境,并非说植物造景的保护可以不拘事实,任意发挥。而是在严格要求保护遗产园林植物遗存的同时,要注意对于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对物质形态遗产保护时,不能拘泥于其既有状态,而是要依据其意境之原本适度调整。意境之于园林的重要性,使得保护无形之物远比保护有形之物要来得重要与困难。(1)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保护,首先应充分研究各园林的历史文献、图集等;(2)若明确植物与主题相悖,可对现有植物的树龄、生长状态等要素进行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进行取舍,可选择保留、移植园内或彻底移除;(3)若未明确植物与主题是否一致,但颇有争议的植物造景,可选择以园主人的身份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力求重现园主对生活的期待,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园林的原初意境,继而确定如何对该处植物景观进行调整;(4)针对意境模糊的植物造景,应明确该景的主题与园林的立意,主次有序的进行调整,对喧宾夺主的植物进行数量上的控制。结论植物在苏州古典园林造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植物景点来命名,并作为主要的观赏对象,构成了观赏的主题。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植物从最初的生产功能,逐渐演变成具有文化内涵,并且以观赏性为主的园林造景要素,在园林中的地位从未动摇过,园林植物配置更能体现了儒、道、禅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体现了苏州园林主人的理想和社会抱负,是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然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当代园林艺术同样离不开植物所营造的景观,如何继承发展古典园林精华,积极创新,形成新的形式和风格,是现代园林需要思考的东西,不能一味的抄袭模仿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形式,应根据现代园林发展的要求,提炼出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当代社会的人文审美因素,这才是最根本的继承发展。另外,现在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公共开放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园林游憩玩赏,不像古代园林仅局限于一些文人或贵族所有仅供少数人欣赏,现代园林应更加注重植物多样性和利用乡土树种,营造出兼具生态性、文化性、社会性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1]张丽嫱.浅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J].现代园艺,2018,05(No.353):120-120.[2]沈贤成.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浅析[J].现代园艺,2019,No.392(20):117-118.[3]曹盼,肖云,周晨.原真性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景观维护探究[J].中国园林,2018(5).[4]谢伟斌,马若诗,徐俊丽.苏州古典园林夜景观意境营造——以网师小筑为例[J].华中建筑,2019(7):78-81.[5]郑颖.入戏--沧浪亭里的爱情幻境[J].南方人物周刊,2019,000(018):P.76-77.[6]张维明.苏州园林史上的佳话——可园的保护与修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