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武勋采用五脏生克制化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中医内科学论文_第1页
杜武勋采用五脏生克制化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中医内科学论文_第2页
杜武勋采用五脏生克制化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中医内科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武勋采用五脏生克制化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中医内科学论文摘要:杜武勋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通过出生时间分析患者的脏腑盛衰及发病倾向。五脏之间因生、克、复的关系而严密联络,一脏有病必累及他脏,故临证治疗心律失常除了应考虑心外,还应考虑与心有关其他脏腑,综合分析病机,顾及整体平衡,以提高诊疗效果。本文关键词语:心律失常;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五运六气;杜武勋;Abstract:ProfessorDUWuxunstreatmentofarrhythmiaisbasedonthetheoryoffivemovementsandsixqi,andanalyzestherisingandfallingofthevisceraandthetendencyofthediseasethroughthetimeofbirth.Fivezangarecloselyrelatedtoeachotherbecaus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beneficial,restraintandrevenge.Ifthereisanydiseaseinoneviscera,otherviscerawillbeinvolved.Therefore,inadditiontoheart,otherviscerarelatedtoheartshouldbeconsideredinclinicaltreatmentofarrhythmia.Thepathogenesisshouldbecomprehensivelyanalyzedandtheoverallbalanceshouldbeconsideredtoimprovethediagnosisandtreatmenteffect.Keyword:arrhythmia;fivezang;Sheng-ke-zhi-hua;syndromedifferentiationmodel;fiveevolutivephasesandsixclimaticfactors;DUWuxun;杜武勋教授为的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理论经历体验,并以此创立了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和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诊疗。现将杜武勋教授运用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治疗心律失常经历体验总结如下。1、心律失常古今病机考当代医学所讲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的范畴,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素问平人气象论〕描绘叙述此异常感觉和状态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泻也,点明宗气泻是其发病病机。(素问举痛论〕又言惊则心无所归,神无所依,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可见惊慌恐惧伤神,神机不定亦可导致心悸的发生。汉张仲景将本病称为惊悸心动悸心下悸等,并以为其病机主要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元朱丹溪以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于虚与痰。明张景岳以为,怔忡多由虚劳阴虚所致。清王清任以为,瘀血内阻,瘀阻心脉是心悸发作的主要原因。当代医家王昀等[3]从阴火论治冠心病室性早搏,以为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是其病机关键;杜文婷等[4]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多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心火扰神为病机关键,其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清心安神为主。殷胜骏等[5]以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关键是心气缺乏,还包括心气虚、心阳缺乏及瘀阻心脉等。吕国芳等[6]以为胸痹心悸与心脾相关,因脾为心之子脏,且气血互根,故多从调理脾胃论治。心律失常的病机大体可总结为虚实2种,或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或因心火亢盛或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宁,发为心悸。由于五脏之间生、克、复的严密关系,心悸的发病不仅与心相关,还与肝脾肺肾四脏均相关联。这便是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不同于传统辨证形式的精华真髓所在。2、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的建立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是杜武勋教授在潜心钻研五运六气多年,对(黄帝内经〕运气九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将其理论应用于临床,从中不断寻找总结经历体验,创立的一套不同于传统辨证形式的诊疗方式方法。该辨证形式,是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3个时间点(分别为出生时间、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的运气特点对五脏功能盛衰情况造成的影响为出发点,全面分析患者体质以及病因病机的一种辨证形式。五运和与六气对人体疾病所造成的影响,多以运为主,气为辅。从运来讲,五运有太过不及,在人体通过五行生抑制化关系,对五脏皆可产生影响,其所牵涉的脏腑,包括与岁运相应的本脏、岁运所胜之脏或所不胜之脏、复气之脏、甚至反侮之脏。从气来讲,六气以风、热、暑、湿、燥、寒配以三阴三阳,主要通过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对人体产生影响。凡运太过者或司天在泉之气所应之脏,则其脏盛而有余;凡运不及或司天在泉之气所胜之脏,则其脏衰而缺乏。运气相合,对人体产生影响。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与传统辨证形式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并不冲突,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经过,其亦是通过四诊来捕捉患者信息,通过传统辨证方式方法判定脏腑气血的虚实盛衰。不同的是,但在这里基础上,除了考虑导致患者发病的直接脏腑外,对间接致其发病或发病后受累的相关脏腑亦给予关注。临床诊疗中,除了以主诉就诊的异常感觉和状态明显的患者外,亦不乏异常感觉和状态表现不甚明显的患者,此时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可帮助分析脏腑盛衰情况,提示可能出现的疾病发展倾向,引导医生分析病机,进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定。3、从五脏生抑制化角度讨论心律失常的病机心律失常的患者,常以心悸、心慌等异常感觉和状态为主诉就诊,还可伴有胸闷憋气、头晕、耳鸣、眩晕、失眠多梦等表现,属心系疾病,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均相关。心属火,由脏腑盛衰的角度来看,心火有太过不及之分,故由运气相合,凡可牵涉到火的情况,不管是太过或是不及,均有可能导致心悸的发生。由运来讲,岁火运太过(戊年)、岁火运不及(癸年),与火同应之心本脏受病,可致心悸。火运太过,心火亢盛,心阳煽动有力,可致心悸;邪热煎灼血液,致瘀阻心脉,心脉不通发为心悸;心阳过胜,致心阴相对缺乏,失于濡养,虚火内生,发为心悸心烦。当代医家总结的心悸辨证分型中的心火亢盛证、瘀阻心脉证及阴虚火旺证等均与此相关。火运不及,心相对表现出衰而缺乏的征象,心失于阳气充养,心阳心血缺乏,发为心悸;阳虚寒凝,构成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瘀阻脉中,至心脉不通,发为心悸。当代医家辨证分型中的心阳虚衰、心血缺乏、水饮凌心、瘀阻心脉等证与此相关。除心本脏的病变外,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生抑制化的关系,其他脏腑亦可引起心脏的病变,若医者将关注点只放在心这一脏上,很可能会忽略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或忽视了与心脏病变相关的其他脏腑,导致对疾病的判定不够准确,而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运来讲,岁水运太过(丙年),所胜之心火受乘而病;岁水运不及(辛年),火反侮之,致火太过;岁金运太过(庚年),所胜之肝木受病,肝木之子心火来复,致火太过;岁金运不及(乙年),金所不胜之火乘之,致火太过,亦可发生心悸。由气来讲,为少阳相火司天(寅、申年)或在泉(巳、亥年)、少阴君火司天(子、午年)或在泉(卯、酉年),则更易使得心火受病。以上所列年份为可能出现心火受病的情况,均与心火相关,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出现心系疾病,同理,其余年份亦不排除牵涉心的可能,临床当需根据患者详细表现,联络相关脏腑,详细分析,这也是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灵敏性和准确性的具体表现出。4、病案举例刘某某,男,60岁,戊戌年生(1958年3月10日)。2021年11月19日,患者以间断心慌心悸3月为主诉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心慌心悸,多于夜间发作,并自觉心脏有间歇性停跳,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整夜,影响睡眠。曾就诊于社区医院,时测血压220/130mmHg(1mmHg0.133kPa),并予理气舒心片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治疗,异常感觉和状态缓解不明显。其后血自测压常稳定在140/80mmHg左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现患者仍有间断心慌心悸发作,夜间为多,影响睡眠,寐时多梦,平素易心烦焦虑,口干口渴,倦怠乏力,纳可,大便干,小便可,舌红,苔黄厚燥,脉弦滑数。刻诊血压:130/80mmHg。既往糖尿病病史数年,自服降糖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尚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每分钟89次,室上性期前收缩频发。诊断:中医诊断为心悸,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上性期前收缩,高血压Ⅲ级极高危。西医治以控制血压、控制心室律为主,予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每日1次,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口服。中医治以清心养阴,安神定悸,组方:茯苓30g,木瓜15g,干姜6g,牛膝15g,防风15g,炙甘草12g,麦冬15g,淡竹叶15g,龙骨30g,牡蛎30g,柴胡15g,枳壳15g,半夏6g,黄连15g,黄芩15g,天冬15g。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21年12月6日):患者仍有心慌,频次较前减低,仍有倦怠乏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刻诊血压150/110mmHg,心率:每分钟108次。原方麦冬加至30g,黄连加至20g,以加强清心润肺之功。继予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2021年12月10日):患者近日诸症好转,基本无心慌发作,无心脏停跳感,倦怠乏力好转,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纳可,大便调,刻诊血压130/85mmHg,心率:每分钟89次。复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前方加半夏至12g,加黄连至30g,增大清热及理气力度,稳固疗效。继予6剂,后诸症愈。按:患者出生于戊戌年,上太阳寒水司天,中太徵火运太过,下太阴湿土在泉,综合戊辰、戊戌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能够总结为:心火燔热,肺金炎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肾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华而不实虽岁火太过,但是司天之太阳寒水乘克太过之火,使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弱化,而以肺金炎热为主要表现,故临证不能见岁火太过便专于苦寒泄热,还应重视顾护肺金,注意滋阴清肺润燥方药的应用[2]。患者此次发病及就诊于戊戌年,此时的运气特点与其固有体质特点相一致,故原有的体质特点在这里时会被加重,患者易表现为心火燔热、心肺炎热的疾病表现。心阳煽动有力,故心慌心悸;夜间本应阳入于阴,但因心火旺盛,灼悲伤阴,夜间阴不敛阳,故发作在夜间频繁。结合患者舌红,苔白厚微黄,脉弦滑数,均是炽热之像,治疗应以清心养阴为主。由运气相合推演肺金炎热亦为其体质特点之一,同时患者出现大便干、口渴的表现,故应注意兼润肺燥。同时受司天在泉之气的影响,脾肾寒湿的特点亦不可忽略,故还应注意对脾胃的顾护。综合患者体质特点以及发病情况,治疗应以清心养阴,安神定悸为主,还应兼顾患者体质予以润肺、健脾温肾等治法。故方中予龙骨、牡蛎、茯苓安神定惊悸,黄芩、黄连、淡竹叶、龙牡清心降火,兼以麦冬、天冬、防风清肺润肺,柴胡、枳壳、半夏、茯苓理气健脾,同时防寒凉药物伤阴,干姜、牛膝、木瓜温肾,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者异常感觉和状态好转,但炽热仍在,故加大清新养阴药物用量。三诊患者心悸基本消失,诸症好转,增清热之效兼顾脾胃。诸药合用,心火得降,心神得安,心悸自止。以下为参考文献[1]李晓凤,杜武勋,张茜,等.五脏生抑制化辨证形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杂志,2021,58(22):1898-1901.[2]杜武勋.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221-223.[3]王昀,李蕊,吴弈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