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挥之不去的梦魇他的铁拳让地球颤抖帕金森病却让他颤抖“帕金森病同其他疾病不同,没有人会感到痛苦,只是让你感觉到无法控制的颤抖”拳王阿里帕金森病挥之不去的梦魇他的铁拳让地球颤抖帕金森病却让他颤抖“帕金森病同其他疾病不同,没有人会感到痛苦,只是让你感觉到无法控制的颤抖”拳王阿里导言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自从1817年英国医生首先描述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次认识上的飞跃,但科研工作者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近年,研究的进展体现在基础和临床等多个方面,有着许多突破性的成就。四次认识上的飞跃第一次:帕金森医生对该病的细致观察和描述;第二次:认识到中脑,黑质细胞变性和纹状体多巴胺减少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新纪元;第三次:等医生发现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产生帕金森症,为寻找环境致病因子打开局面;第四次: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发现了一些与相关的基因突变,掀起了基因致病因子在发生中作用的研究热潮。基础研究进展病理生化病因及发病机制动物模型临床研究进展临床表现药物及外科治疗基因治疗状态下,黑质致密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进而导致纹状体中水平降低,进一步引起整个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的改变:黑质内残留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内出现特征性的“路易小体”。纹状体内D1和D2受体出现超敏现象,且密度增加!。蓝斑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大量丧失,导致黑质、伏隔核、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脑区含量明显减少。患者脑中壳核、苍白球等组织中5羟色胺(5)含量也减少。1.氧化应激反应2.谷氨酸毒性3.线粒体功能缺陷4.细胞凋亡5.遗传因素※20世纪60年代,利血平动物模型,6模型20世纪70年代,旋转模型20世纪80年代,模型20世纪90年代,实验性免疫介导的黑质损伤模型21世纪,根据研究的目的及方法,选用不同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鱼藤酮鼠模型模型※临床表现一般特点多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隐袭,缓慢进展,逐渐加剧;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型进展(6570%);2530%病例自一侧下肢开始,两侧下肢同时开始者极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初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运动迟缓(10%)小写症(屈曲体姿传统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运动减慢,加下列三项中的1项静止性震颤,4~6强直:通常是铅管样或齿轮样,存在于肢体、颈部、或躯干等姿势不稳:排除视觉性、小脑性、深感觉性排除帕金森综合症:必要时可以结合左旋多巴实验/阿朴吗啡实验。影像学诊断:脑部、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及等检查能够较特异性确诊。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至少具有下列中两项: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齿轮样肌强直;姿势反射障碍.但至少包括前2项其中之一.没有继发性因素:如药物,代谢性等确诊只能靠病理:黑质色素细胞的缺失和路易氏体,及苍白小体等※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原发性治疗的建议(1998年)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237-238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409-452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帕金森病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39:352-355帕金森病的治疗目标第一目标:恢复工作能力第二目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目标:减轻痛苦帕金森病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二、用药原则“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个体化原则PD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教育支持锻炼营养
神经保护(?Selegiline)观察功能损害无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COMTI)
如果不好,加COMTI运动波动的药物调节药物不能控制可选择手术帕金森病治疗程序认知损害有无MAOBI、安坦金刚烷安胺<65岁<65岁>65岁药物治疗早期的治疗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若病情未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应鼓励患者坚持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医学体疗,可暂缓给予症状性治疗用药;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则应开始症状性治疗。尽量推迟左旋多巴的治疗——减少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而产生长期的运动并发症和加速疾病的进展。多数医生的选择:
在病人发生运动功能障碍时给药。功能障碍的含义(应个体化):症状影响的是优势手还是非优势手症状影响就业或工作能力少动症状显著、步态障碍、姿势障碍者病人和医生的治疗哲学早期的治疗首选用药原则1、<65岁的患者且不伴智能减退可选择:①非麦角类激动剂;②抑制剂或加用维生素E;③金刚脘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药物效果不佳则可选用抗胆碱能药;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氨·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即;⑤复方左旋多巴一般在①、②、③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早期的治疗首选药物并非完全按照以上顺序,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案。若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承受高价格的药物,则可首选③方案;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④或⑤方案,或可小剂量应用①、②或③方案,同时小剂量合用⑤方案。2、大于65岁的患者或伴智能减退:首选复方左旋多巴,必要时可加用激动剂、或抑制剂。苯海索因有较多副作用尽可能不要用,尤其老年男性患者,除非有严重震颤井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期的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目的:是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原则:一旦被诊断就应及早进行保护性治疗措施: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司来吉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辅酶Q10抗胆碱能药震颤明显、年龄较轻患者,震颤和强直有一定效果,运动迟缓疗效较差。常用:安坦():1-2,3次口服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严重者幻觉、妄想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金刚烷胺用法50-100,2-3次。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对伴异动症患者可能有帮助。肾功能不全、癫痛、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左旋多巴制剂-帕金森病的希望与畏惧“左旋多巴是治疗药物的“金标准”;几乎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它开辟了帕金森病治疗的新时代”“但很快人们发现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蜜月期”是短暂的,而随后而至的副作用是令人畏惧的”王新德《帕金森病》瑞典科学家因发现多巴胺在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作用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对各期病人均有效,对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疗效好,对震颤亦有效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芭、控释剂、美多芭快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帕金宁、息宁()普通剂型:美多芭;控释剂:、息宁;弥散型制剂或水剂:美多芭快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标准片(50/200)起效快、半衰期短从1/4片开始渐增至最低有效剂量通常不超过4片/日息宁控释片(50/200)相对药效时间较长多用于症状波动的晚期患者以增加“开期”生物利用度较低,只相当于美多芭的70%受体激动剂地位: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对早期年轻患者。理由:长半衰期制剂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产生“脉冲”样刺激,可预防或减少运动并发症发生应用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渐增剂量至获得满意疗效而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受体激动剂副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相似症状波动与异动症发生率低体位性低血压与精神症状发生率高麦角类:心脏瓣膜病、肺胸膜纤维化受体激动剂麦角类溴隐亭()培高利特(,协良行)α-二氢麦角隐亭()麦角乙脲()卡麦角林()非麦角类吡贝地尔缓释剂(,泰舒达)普拉克索(,森福罗)罗匹尼罗()阿朴吗啡(,):针剂罗替戈汀():硅树胶透皮贴剂受体激动剂非麦角类吡贝地尔缓释剂(,泰舒达)第一周50或25每日2次第二周50每日2次有效剂量150,分3次服用最大剂量250
受体激动剂非麦角类普拉克索(,森福罗)
初始剂量0.125,3次(易产生副作用患者减少为1-2次每周增加0.125,3次有效剂量0.5-0.75,3次最大剂量4.5受体激动剂麦角类α-二氢麦角隐亭初始剂量2.5,2次每隔5d增加2.5,分次服用有效剂量30-50,3次-B抑制剂国内有司来吉兰,用法为2.5~5,每日2次,应早、中午服用,勿在傍晚应用,以免引起失眠。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I)合用。国内尚未上市的药物有拉扎贝胺()和雷沙吉兰()。抑制剂恩托卡朋(,珂丹)每次100~200,随左旋多巴制剂同时服用,每日最多1600;须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单用无效。不良反应有腹泻、头痛、多汗、口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腹痛、尿色变黄等。
托卡朋()每次100~200,每日3次口服,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故须严密监测肝功能。通过双重抑制,减少了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显著地增加进入大脑的左旋多巴,降低30-50%的血浆变异延长左旋多巴半衰期,升高左旋多巴浓度,获得持续稳定的多巴胺能刺激作用.2002酶抑制作用机理中期治疗在早期阶段首选激动剂、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治疗的患者+复方左旋多巴治疗;首选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加大剂量或+激动剂、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或抑制剂。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改善运动症状治疗运动并发症治疗非运动症状
晚期主要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运动障碍):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肌张力障碍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多巴胺受体非生理性“脉冲样”刺激“脉冲样”的间断给药模式—短半衰期制剂制剂疾病的进展加重:①黑质神经元减少,对缓冲能力减低,血浆浓度波动,加重多巴胺受体“脉冲样”刺激②多巴胺受体非生理性“脉冲样”刺激,致突触可塑性改变、基因和蛋白表达失调、基底核输出神经元放电模式改变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多巴胺受体非生理性“脉冲样”刺激过去关注最多的是多巴胺血浆浓度“脉冲样”波动中的剂峰近年发现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与其反复出现的“谷底”有关
Hä.2007;22(16)87;
100/25;
,3.5(10);
150/37.5;
,3.5(10)()
()02668101214160500100015002000402468101214160500100015002000
100/25;
,3.5(10)
100/25;
,3(9)()
()
Hä.2007;22(16)870246810121416050010001500200002481012141605001000150020006
.2006;7(10):1399
()200()1917151311972000150010005000DelayedON-timeduetoerraticabsorption
525201550
1021.820.6.1999;53(5):1012
()01000200030004000500041061282()
0
()
()123456789*p<0.001
**DeeptroughsinplasmaL-dopa.2005;62(6):9056’(6)250
12125(1)
:([]),()().2005;62(6):905Plasmalevodopa
concentrationTimeMinimumthreshold
a
Deeptroughsinplasmalevodopa
对策
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概念方法有多种实用性强、效果佳的方法为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首选激动剂,尤其初期年轻患者(欧美治疗指南首选、中国推荐首选)受体激动剂主要理由:长半衰期制剂能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产生“脉冲样”刺激,从而预防或减少运动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酸奶售卖合同范例
- 机械租赁包工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拼多多抽奖合同范例
- 盐田河道防水补漏施工方案
- 房屋改修翻新合同范例
- 光伏购销安装合同范例
- 智能设备租赁服务合同范例
- 异地建材销售合同范例
- 区域股权挂牌合同范例
- 国家开放大学《自动控制技术》形考任务1-4+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牵手关爱行动”亲情陪伴10次记录表
- 2023年《早》舒淇早期古装掰全照原创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10、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账
- 机械基础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高中词汇3500乱序版
- 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 GB/T 24176-2009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数据统计方案与分析方法
- GB/T 13611-2018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
- 2023年初一学生综合素质自我陈述报告3篇(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