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案例_第1页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案例_第2页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案例_第3页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案例_第4页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的涵义和核心》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政治、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初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明确学习意义、方法提高学习政治常识的兴趣和积极性。(2)能力上,培养对政治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区分政治与非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政治现象的探究,结合鲜活生动的具体实例讨论分析,使同学正确认识政治的科学内涵,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国家政权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政治生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二、课前准备:1.教师:(1)教师收集有关事例,筛选符合学生认知的事例供课堂教学使用(2)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2.学生:1)课前预习前言教学内容2)组织学生事先对中日关系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作一个了解3)了解今年两会中有关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内容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政治的科学含义和核心2)区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如经济现象、文化现象、体育现象、政治现象等。【多媒体演示】展示一组图片:谁能问鼎2008年美国总统的宝座?;韩国人质绑架事件;2007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融冰之旅’------温家宝总理访日;党中央决定开发大西部;2007中国西班牙文化年;春节文艺晚会;近期生猪收购价变化一瞥;央行加息。(展示各种社会现象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同时让学生初步区分政治和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教师提问】: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依据是什么?[依据]:一般意义上来说,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凡是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社会活动都是政治现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阶段,凡是关系到国家政权与国家命运的全局性社会活动也属于政治现象。政治现象的核心就是政权,没有政权就没有政治现象。【思考】为什么美国要攻打伊拉克?2008年美国大选为何如此激烈?八国首脑峰会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这些都涉及政治的问题。【导入新课】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那么,政治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政治的涵义:——指的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理解:主体: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内容:掌握国家政权【教师】要更好地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应从政治与经济、阶级、国家政权三者的联系中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揭示政治的本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多媒体演示】一则报道: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度访日,备受各方关注。而去年10月,安倍晋三在当选日本首相后的第12天就访问了中国。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故此温总理把他这次访日喻为“融冰之旅”,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学生思考与讨论】:1)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两国政治关系困难的症结在何处?3)中日关系的冰点在哪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之冰能否融化?4)安倍破冰,温总理融冰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略)【教师】通过两国领导人的政治互访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双方沟通与交流,增进政治互信;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完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制定各领域的中长期合作规划,力争双边经贸关系有更大的发展;同时大力开展文化、教育交流,扩大民间交往,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加强对地区问题的磋商,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为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中日两国政治层面的关系将进一步的改善,将深刻影响到两国经济贸易的合作与交流。当前,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并将继续向纵深处发展。数据显示,在2006年,中国对日贸易占中国GDP的%,而日本对华贸易则占了日本GDP的%。显然,两国之间经济不仅互补性强,双方经济上的依存度都已较高。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对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又有反作用,【教师讲解分析】A、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简要说经济决定政治。一定的政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市场,保护公平、平等竞争,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又如: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机构、政权、法律和暴力机关等。美英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石油等经济利益。B、政治对经济又有反作用,给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适合经济发展的政治法律制度,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就起阻碍作用。同时,政治也是实现经济目的的必要手段。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和各种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不但有力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地吸引了国外资本和技术到我国的投入,大大增强了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说明正确的政治领导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国解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反映了政治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今天我们强调政治稳定共建和谐社会,也正是反映了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重要性。【学生完成】(想一想?)P第5页操作平台内容(同学举例说明,教师分析点评)C、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任何阶级、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利益,从而限制其他阶级的利益。我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摧毁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全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当时最大的政治。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社会需要,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是今天最大的政治。(2)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A.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a.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政治关系。b.政治斗争的形成: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根本利益而进行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的实质: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阶级关系包括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合作、各阶级内部各阶层的矛盾、斗争等,阶级斗争是阶级关系的一种表现。)政治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B.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之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但国内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关系。【学生讨论】:1)两会中中央就解决民生问题,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有关措施?2)为什么我国政府要积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生回答】:农村的孩子们上小学、初中不用再交学杂费,让千万个农家宽心不已;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也可以卸下学费的重担,无论上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奖学金、助学金都大幅增长,或者还可以选择接受免费的师范教育。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体感受到更多的温馨和关爱。例如,今年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承担起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责任;再如,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获得社会保障。教师:可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3)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教师】同学联系历史知识,举例说明国家政权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性。【学生举例说明】[十月革命]学生阅读教材基础上理解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教师归纳】1)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2)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国家如何组织、社会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如十六大提出把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政治活动,是为了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象驴之战,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不同垄断财团的根本利益的。【教师小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就会被动,就会受制于人。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社会生产最终目的,尽快缩小贫富差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所在,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是经济问题,但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五、小型演讲:我最关心的政治现象。(2分钟)【课后作业】教材阅读与思考《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六、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1、对学生课前探究学习准备情况,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可得到反馈,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学习态度2、针对学生有关知识点的举例说明,教师要适度加以指正和提炼。3、组织小型演讲“我最关心的政治现象”,给予评定记录在其成长手册实践活动一栏中。七、教学设计说明:本框是前言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抽象内容具体化,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创设情景,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学中选取了大量事例,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通过课堂中的交流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政治的涵义,政治与阶级、政权的关系。最后设计的小型演讲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政治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青年学生要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为全册的教学作好铺垫。八、教学反思:前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分析、讨论、问答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也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学中学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政治问题比较有兴趣,同学在举例分析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时表述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指导和点拨并在今后教学中强化此基础知识点内容。附教学资料: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20世纪初叶,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存在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垄断资本发展极不平衡;资产阶级对沙皇制度存在依赖性;俄国帝国主义既富于侵略性掠夺性又对西方帝国主义存在依赖性。1905年,俄国人民进行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见俄国1905年革命),广大群众受到斗争的锻炼。1917年3月(俄历2月),发生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见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已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各种类型的无产者人数约有2000万。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低层,是最革命的阶级,俄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俄国有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二月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