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答案】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答案】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答案】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答案】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解答】解: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用手将敲响的鼓面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这是因为()A.鼓面停止了振动 B.鼓的振动频率更低了 C.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手迫使鼓面停止了振动,发声也就停止了,响声就立即消失。故选:A。3.下列四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A.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密封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解答】解: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笛子属于管乐器,按住不同的孔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该实验不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个问题,有人建议采取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把没有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B.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空气抽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再把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纸上有一条弯曲的细线【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发声的音叉不会振动。把没有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水面水花四溅,与声音产生条件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小号属于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不符合题意;C、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D、“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笔在运动,而笔是固定在大钟上的,这也就说明了敲响的大钟也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各项描述的实验图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解答】解:A、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上,可以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发声的音叉可以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C、改变尺子伸出桌子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打尺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玻璃钟罩,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快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解答】解:A、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A说法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说法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慢,C说法错误。D、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在在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且即使同一介质,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D说法错误。故选:A。7.某矿场突发意外事故,被困在矿井里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解答】解: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很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故选:B。8.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 D.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解答】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选:B。9.关于声现象,下判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10.可闻声、超声和次声在空气中的速度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超声>v可闻声>v次声 B.v次声>v可闻声>v超声 C.v超声=v可闻声=v次声 D.v超声≠v可闻声≠v次声【解答】解:可闻声、超声和次声统称声,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即v超声=v可闻声=v次声,故C正确。故选:C。1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的科学道理是()A.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B.大地不能传播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12.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A.10.88秒 B.10.59秒 C.10.30秒 D.10.18秒【解答】解: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0.59s﹣0.29s=10.30s。故选:C。13.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C.钢轨的长度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解答】解:(1)设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C正确,D错误;(2)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t;故AB错误;故选:C。14.有一根3.4m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无数次,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由于钢管长度为3.4m,长度较小,耳朵不能分辨出两次声音,故只能听见一次声音。故选:A。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16.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高的路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密度大的路径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上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D.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下拐弯了【解答】解:AB、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不是完全沿直线传播,而是爱走温度低、密度大的路径;故A错误,B正确;C、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即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故C错误;D、沙漠或戈壁滩上,距离地表近的位置温度高,而声音受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是因为声音在传播时向上拐弯了。故D错误。故选:B。17.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解答】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故选:A。18.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解答】解: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故选:D。19.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 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 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 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解答】解: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则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则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400HZ,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听到的是蜜蜂飞过,而不能听到蝴蝶飞过故选:D。20.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 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在前额上听到声音【解答】解:A、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是通过空气和固体传声,不符合题意;B、某同学听到身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是通过空气传声,不符合题意;C、在门窗紧闭的室外听到室内的音乐声,是通过固体传声,不符合题意;D、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