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_第1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_第2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_第3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_第4页
《声的利用》同步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声的利用》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解答】解: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故选:A。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 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蝙蝠的“回声”定位【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A.abcd都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B.abcd都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ab是利用声传递信息,cd是利用声传能量 D.abc都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d,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bc。故选:D。4.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C.该汽车已超速 D.该汽车没有超速【解答】解:(1)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1s=34m;故A错误;(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2﹣s1=68m﹣34m=34m;这34m共用了:t′=△t﹣t1+t2=0.7s﹣0.1s+0.2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42.5×3.6km/h=153km/h。153km/h大于100km/h,故超速,故C正确。故选:C。5.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它三个现象不同的是()A.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 B.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D.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解答】解:A、B、D三选项中都涉及到声音的反射知识,正是由于声音的反射现象的存在,才造成了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等现象;而C选项中,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是因为空气、水能够传播声音造成的,是涉及声音的传播知识。故选:C。6.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解答】解:A、正确,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时,吉他弦的振动频率就不同,所以吉他声的音调就改变;B、错误,吉他声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C、正确,弹奏吉他弦所用的力度不同,它的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所以声音的大小就不同;D、正确,吉他声具有能量;故选:B。7.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双耳效应【解答】解:雷的原始声音持续时间很短,但经过多次反射持续时间就长了。故选:C。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下面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地震波在大地中传播最快速度为5.5km/s。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A.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B.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全境也都产生了强烈震感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振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解答】解:A、发生地震时,地震波将发出巨大的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产生的次声波的传播需要时间,当时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感受不到震感;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题意知“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频率位于20HZ~100HZ时,人耳可以听到,但声音的频率较低,音调比较低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地震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较高频率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只有频率很低的次声传到距离汶川很远的地方;但由于次声波的频率较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振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A.增强声音的响度 B.减弱声波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降低声波的传播速度【解答】解: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D.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低于2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我都无法听到,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话中,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你能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和妈妈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解答】解: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故A错误;B、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和妈妈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和妈妈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型工厂开工时,机器振动,产生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中考、高考期间学生的考试情绪,因此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正确;D、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共3小题)1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方向驶向山洞,当距山洞1710m时,两车头恰好平齐,甲车鸣笛一声。甲车司机经T1时间听到山反射回来的回声,从鸣笛到听到回声甲车行进了S1,乙车司机经T2时间听到回声,从鸣笛到听到回声乙车行进S2,已知S1:S2=19:36,T1比T2多0.5s秒,声速为340m/s,若甲车长20m,乙车长30m,则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A.乙车司机听到回声时间T2=9.5s B.甲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洞还有1520m C.甲车的速度是40m/s D.甲车司机看乙车从他身边错过需时间为1.5s【解答】解:A、由v=得:甲车鸣笛后经T1时间行驶距离:s1=v甲T1=2s﹣v声T1,乙车鸣笛后经T2时间行驶距离:s2=v乙T2=2s﹣v声T2,由于s1:s2=19:36,则(2×s﹣v声T1):(2×s﹣v声T2)=19:36,即:(2×1710m﹣340m/s×T1):(2×1710m﹣340m/s×T2)=19:36﹣﹣﹣﹣﹣﹣﹣﹣﹣﹣①已知T1﹣T2=s﹣﹣﹣﹣﹣﹣﹣﹣﹣﹣﹣②解①②得:T1=9.5s,T2=9s;故A错误;BC、根据s1=v甲T1=2s﹣v声T1得:v甲=﹣v声=﹣340m/s=20m/s;甲车听到回声时行驶的路程s1=v甲T1=20m/s×9.5s=190m;声音通过的路程s声=v声T1=340m/s×9.5s=3230m;则听到回声时距离山洞s′=×(s声﹣s1)=×(3230m﹣190m)=1520m;故B正确,C错误;D、根据s2=v乙T2=2s﹣v声T2得:v乙=﹣v声=﹣340m/s=40m/s;设甲车司机看乙车从他身边错过需时间为t′,则通过的路程关系为:v乙t′=v甲t′+L乙,所以,t′===1.5s;故D正确。故选:BD。1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且声速与车速保持不变)()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米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米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4s【解答】解: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0.3s,距测速仪s1=v波t1=340m/s×0.3s=102m;故A错;BC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0.2s,距测速仪s2=v波t2=340m/s×0.2s=68m,故B正确;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t=1.6s﹣0.3s=1.3s,故D错误;汽车的速度v==≈26.15m/s,故C正确。故选:BC。14.下列有关声音的事例,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有()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D.炸弹强烈的爆炸声震破了附近房屋的玻璃窗【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能清洗精密元件,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合题意;B、铁路工人通过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D、炸弹的爆炸声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合题意。故选:BC。三.填空题(共3小题)15.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那么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这个时间,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如果换成距离,要听到自己发出的两次声音,自己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17m。【解答】解: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那么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这个时间,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如果换成距离,要听到自己发出的两次声音,自己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s=v=340m/s×0.05s=17m。故答案为:0.1;17。16.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填“音调”或“响度”)。【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17.如图所示试管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尾部4个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红外线”)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倒车时,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原理,由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不能在太空中使用超声波探头,因为太空是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超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四.计算题(共1小题)18.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解答】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3)汽车的速度:v===15m/s。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2)司机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