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_第1页
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_第2页
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_第3页
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_第4页
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混凝土事前质量控制原材料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压碎指标的控制值应经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8.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细骨料细度模数控制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水泥优先选用原则普通混凝土结构通用硅酸盐水泥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宜采用低碱水泥第一节 混凝土事前质量控制混凝土运输1、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夏季应有防晒措施,冬季应有保温防风雪措施。罐车保温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一节 混凝土事前质量控制技术合同:应与混凝土生产厂家签订技术合同,技术合同内容应将防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分别注明,重点应有以下内容:砼初终凝时间、坍落度、最少水泥用量、外加剂、掺和料名称及掺量、砂率、水灰比、砼强度等级、总量、水泥品种、早强要求、抗渗要求、供应速度等。坍落度损失过大处理: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一节 混凝土事前质量控制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标高、位置与构件截面尺寸、构件的预留拱度、模板支架稳定性、模板紧密程度及牢固性、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节点连接焊缝等进行验收。单据核对:混凝土输送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配合比。坍落度及扩展度测定:检查坍落度,必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隐蔽验收混凝土坍落度测定混凝土扩展度测定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

35℃。输送方式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泵管混凝土输送泵管应根据输送泵的型号、拌合物性能、总输出量、单位输出量、输送距离及粗骨料粒径等进行选择;粗骨料最大粒径≤25mm时,可采用内径φ≥125泵管;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时,可采用内径φ≥150泵管。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泵管与支架的设置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泵管400×400混凝土墩双排架管固定地泵出口处泵管固定水平泵管固定泵管与输送泵接口部位附近,受到的冲击力最大,可采用埋入地下的混凝土墩固定。水平泵管可采用架料钢管夹住接口两侧并通过木楔固定,也可预埋支架固定,或搭设钢管支架进行固定。支撑间距3米泵管橡皮垫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泵管与支架的设置首层水平管变立管处泵管固定泵管地锚混凝土楼面木楔加固(顶板拆模后方可插木楔)泵管在首层由水平管变成立管处,可通过架料钢管借助上下楼板将泵管固定或在首层楼面预埋锚环固定。垂直泵管可在每层楼板(洞口)通过木楔将泵管固定在楼板预留洞处塞死;或在结构墙体上预埋锚环固定。垂直泵管的固定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泵管与支架的设置向上输送混凝土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输送高度的0.2倍,且不宜小于15m。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向下配管会产生吸空现象,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其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注:条件许可时,尽量L≥5H);斜管上端设排气装置,泵送开始先打开螺堵,向下管充满混凝土即可拧上螺堵。向下输送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超高泵送由于压力巨大,弯管处是容易发生爆管的危险部位,可采用钢筋笼进行防护,避免爆管伤人。为截止阀提供动力的泵站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泵管与支架的设置超高泵送混凝土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液压截止阀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其他输送设施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当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浇筑倾落高度不应大于3m,当粗骨料粒径不大于

25mm时浇筑倾落高度不应大于6m,否则,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溜槽串筒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二节 混凝土场内输送其他输送设施布料机布料机选择应与输送泵相匹配;布料机的混凝土输送管内径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相同;布料机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其工作半径、施工作业面大小及施工要求确定;布料机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稳定措施;布料机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施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及时更换。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基本要求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均匀连续进行,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施工缝留置及处理要求另详)。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分层振捣厚度不应超过500mm,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成。初凝控制:混凝土从开始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本页表1规定;混凝土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本页表2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条件气

温≤25℃>25℃不掺外加剂9060掺外加剂150120表1

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限值(min)表2

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限值(min)条

件气

温≤25℃>25℃不掺外加剂180150掺外加剂240210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基本要求收面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应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一次收面:振捣完后,用长刮杠初步找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压、拍实两遍。二次收面:终凝前,用铁抹子或抹光机压光并用扫毛塑料刷子扫毛,扫毛纹路要清晰均匀,方向及深浅一致;扫毛后覆塑料薄膜养护;重点关注:墙体两侧200mm范围内顶板混凝土铁抹子压光,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柱梁板结构分隔方法墙梁板结构分隔方法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墙柱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墙柱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面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小于500mm且0.5倍梁高。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施工缝或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清理干净。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Mpa。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用多台输送泵接输送泵管浇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时,输送泵管布料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并宜由远而近浇筑。宜先浇筑深坑部分再浇筑大面积基础部分。间距不大于10m深坑部分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最常采用斜面分层法,如果对混凝土流淌距离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混凝土可采用全面分层或分块分层法浇筑;在保证连续浇筑的条件下,层与层之间的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以满足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连续。混凝土分层浇筑应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法示意图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法示意图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分块分层浇筑法示意图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泌水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流动性大,上下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经过振捣后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易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所以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有排除积水或混凝土泌水的技术措施。可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预先在横向做出2cm的坡度,在结构四周侧模底部开设排水孔,使泌水及时从孔中流出。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时,应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外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然后用泵将泌水排除。采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排除最后阶段的所有泌水。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温控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不宜大于50℃;混凝土表面以内

40~80mm位置与构件内部温差不宜大于25℃;且与构件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对基础厚度不大于1.6m,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完善的,可不进行测温。测温点布置: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通过中部区域的竖向剖面,测其周边及内部温度;每个竖向位置测温点不少于3处,间距不宜大于1.0m;每个横向设置不少于4处测温点,间距不应大于10m;覆盖养护层底部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三节 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测温报告:大体积混凝土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停止测温条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内40~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四节 混凝土振捣插入深度混凝土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捣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

50mm。振捣方法振捣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标尺杆核实分层厚度和振捣棒插入深度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四节 混凝土振捣振捣棒插入间距采用方格排列振捣方式时,振捣间距应满足1.4倍振捣棒的作用半径要求。当采用三角形振捣方式时,振捣间距应满足1.7倍振捣棒的作用半径要求。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四节 混凝土振捣特殊部位混凝土振捣宽度大于0.3m的预留洞底部区域应在洞口两侧同时进行振捣,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宽度大于0.8m的洞口底部,应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后浇带及施工缝边角处应加密振捣点,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四节 混凝土振捣特殊部位混凝土振捣钢筋密集区域或型钢与钢筋结合区域应选择小型振捣棒辅助振捣、加密振捣点,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流淌形成的坡顶和坡脚应适时振捣,不得漏振。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五节 混凝土养护洒水养护: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养护;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h内进行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麻袋、塑料薄膜+草帘;覆盖应严密,覆盖物相互搭接不宜小于100mm,确保混凝土处于保温保湿状态;覆盖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进行。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五节 混凝土养护养护时间混凝土类别养护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7d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14d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14d其他品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根据水泥性能确定后浇带混凝土≥14d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六节 混凝土施工缝及后浇带柱、墙施工缝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宜距结构上表面0~100mm,墙施工缝宜距结构上表面0~300mm。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距结构下表面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

0~20mm。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六节 混凝土施工缝及后浇带主次梁楼板施工缝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注:单向板施工缝可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及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的楼梯施工缝,宜留在休息平台自踏步向外1/3左右处,楼梯梁两端入墙设梁窝,梁窝深度≥1/2墙厚。梁窝一般采用胶合板钉制木盒,钢筋绑扎完成后,用附加钢筋将木盒绑钢筋骨架上,木盒必须比梁断面每边小10~15mm。如用聚苯板做梁窝预留,清除聚苯板时必须用乙炔烧,确保聚苯板彻底清除干净。板式楼梯施工缝平台周围预留板钢筋保护层用聚苯板条帮扎在预留钢筋上制钢筋保护层AA50×100木枋绑于钢筋上固定竹胶板设钢筋撑脚控楼梯施工缝位置线楼梯底板筋在浇楼梯梁混凝土时锚入楼梯梁混凝土与本层楼板混凝土一道浇筑18厚锯口多层板隔挡楼板混凝土预留梁窝A-A楼梯施工缝留设位置及做法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要点第六节 混凝土施工缝及后浇带梁式楼梯施工缝框架结构两侧无剪力墙的梁式楼梯施工缝宜留置在楼梯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约3~4踏步。墙体预留梁窝的施工缝,留口要方正顺直。梁窝设置 混凝土工程标准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