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014_第1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014_第2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014_第3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014_第4页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蒋家琼副教授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内容提要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古今中外对于教育内涵的理解《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或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叶澜在《教育概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法]卢梭:“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士]裴斯塔洛齐:“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美]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人的经验的改造”。[美]赫钦斯: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德]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的天性。”

1996年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中国的“教育”强调儿童学习“外在”规定,成人对儿童的养育。西方的“教育”强调将儿童潜质的导引出来。两者共义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之中。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家长、朋友、教师、领导等等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作为一种独立因素的教育影响,它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受教育者——人的身心具有可教性,同时具有受教的必要性。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

——夸美纽斯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卢梭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康德概念辨析:教育与学校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启发,后者依靠灌输。教育与培训、训练潘光旦:“教育不是训练”,假如教育是训练,教育就和马戏团一样,马戏团每天训练动物,比如怎么过独木桥、钻火圈,这个训练手上可以磨出茧来,但对人的“训练”很可笑。

爱因斯坦: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方面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马加爵,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加爵加薪都不安全,只有加班最安全。复旦投毒

林森浩,广东汕头人,学习成绩优秀,尤爱英语,高考时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2013年4月16日,黄洋被投毒死亡案,警方初步认定同寝室的林森浩存在重大作案嫌疑。新华视点评论: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警方基本认定其室友嫌疑。这实在令人扼腕。对法律没有应有的敬畏,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缺乏足够的理性才会有如此行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人民日报评论: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性;大学教育,重学术更要重人格。让学生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二、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劳动起源论: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米丁斯基提出,它是从“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所谓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在复杂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活动,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只是一种基于本能需要而产生的生物冲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的“教育”活动,所传递的经验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类经验---个体经验)。

“心理起源说”的主要问题在于:

◆无视人类教育活动有目的性、有意识性的特点。

◆没有看到人类教育活动的双向互动特点。儿童本能的无意识模仿,无法构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行为。

◆没有看到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和交往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在掌握季节变化,选择居住地点等活动中,就逐渐有了天文、历法、地理知识;在打猎和种植活动中,就逐渐有了生物学知识;在陶器的造坯和烧制活动中,就逐渐有了物化知识等等。此外,以上活动中,还逐渐有了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的方法,也就是说有了文字的萌芽。另外,为了表达感情,还逐渐发展了诗歌、绘画、跳舞、宗教,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经验,不但需要一代一代地积累,也需要一代一代地传递。

劳动在教育起源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提供了教育起源的物质基础,即使人有了一颗高度发达的大脑及其产物——抽象思维;二是劳动创造了语言,为教育的进行提供了有效工具和手段;三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经验,教育进行提供了具体内容。这三者是教育起源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后者,教育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需要。在传递这些经验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早期的教育。以后,随着生产力发展,体脑分离,就开始有专门形式的学校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产生所需的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的丰富,劳动分工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专门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文化条件:文字的发明

◆政治条件:阶级的分化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从此之后,人类的教育形成了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在专门机构内进行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

◆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非制度化教育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西周的教育内容(分科教学):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伦理道德教育,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射技教育御——驾车的技巧书——学字习写的教育数——简单的数量计算教育,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春秋私学的兴起公元前8世纪以后,周王朝的统治逐渐衰微,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强大,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制度也随之变化。国家对“官学”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许多典籍开始流落到民间,一些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士”。这些“士”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聚众讲学,发表政见,力图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指明一条路径,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私学”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孔子就是这种“私学”的创建者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崇文馆、弘文馆(皇亲国戚子弟)国子学(三品以上子弟)太学(五品以上子弟)四门学(七品以上子弟)律书、算学、书学(八品以上子弟)唐代中央的二馆六学唐朝学校体系私学教育内容是儒家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为主。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岳麓书院始于五代后周的僧人办学。宋太祖开宝九年(976)正式创立,清末相继改为学堂、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世纪教育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20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一是教育机会均等,即全体社会成员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都享有受教育的同等权利与机会。具体来说,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层含义:每个人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最基本的教育,这种教育通常具有共同性和强迫性。每个人都具有相等的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非强迫性的和分化的,适合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民主化教学民主,主要意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也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教育的民主决策与管理,即教师、学生、家长和国家的其他公民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参与教育的决策管理。同时也包括工商界、科技界、政界、新闻界、文艺界、法学界等社会各界参与重大教育决策。

在我们当代的教育界中……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过去,往往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

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工作和作贡献时期退休和养老时期教育终身化保尔·朗格朗

保尔·朗格朗认为,数百年来,个人的生活被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因此,要有一体化的教育组织。今后的教育应当是,随时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无论是目前已能广泛提供受教育和学习机会的国家,还是目前仍在努力争取消除文盲和使所有儿童都能上小学的国家,都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

——《世界教育报告(2000年)》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教育学的双重发源:思想家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辨,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孔子(前551年—前479年)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培养目标上,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君子”;在教学指导上,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学记》(战国末年):是先秦儒家教育理论的总结性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堪称中华教育瑰宝、经典之作,并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的产婆术,通过问答式的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是发现法的前身。柏拉图(前427-前347)的《理想国》,总结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不同的教育内目标和内容。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和谐教育的思想家。

[捷]夸美纽斯(1592~1670):提出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论教育目的: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论学校体系:夸美纽斯从人的天然素质出发,把新生一代的生活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幼年期(零岁至6岁),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感觉器官的发展,母育学校;少年期(6岁至12岁),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以及与此联系的语言和手的器官的发展,国语学校;青年期(12岁至18岁),在少年期所已具有的特征之外,思维能力(理解与判断)有了更高的发展,拉丁语学校;成年期(18岁至24岁),意志的发展和保持和谐的能力,大学。论班级授课制:应有一定的目标;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论教学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职位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优越的”、光荣的职位。

卢梭(1712—1778)与《爱弥儿》

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康德(1724-1804)与教育学的发展

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在《论教育学》中提出:“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教育学,或关于教育的学说,或者是自然性的,或者是实践性。”

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与《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里程碑的地位,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它为后来各国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