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_第1页
第四章(2)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_第2页
第四章(2)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_第3页
第四章(2)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_第4页
第四章(2)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幼儿自主探究式科学教学的策略一、使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使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即使“教师要教的”转化为“幼儿想学的”,使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成为幼儿感兴趣和幼儿需要学、想要学的东西。(一)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1(二)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1、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教育活动。(1)顺应、支持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疑问,生成科学教育A、倾听幼儿直接提出的问题,或在交谈中关注和产生的疑问与问题*斥责将使幼儿不再好奇好问,进而失去对科学的兴趣。*回避或岔开将失去一次很好的教育时机。B、通过设置问题箱来收集幼儿的问题和疑问C、鼓励、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案例:蜗牛真的有嘴吗

课间操结束后,我正准备着第二个活动的教具。忽然,李雨跑来报告:“李老师,赵文汉、许超还有、、、、他们把蜗牛带到教室里来了。”听到喊声的小朋友一下子把赵文汉等几个手拿蜗牛的孩子围了起来:“哪儿呢?我看看,让我看看、、、、、、”

我本想开始已准备好的教育活动,但看到孩子们对蜗牛如此感兴趣,脑海里又闪过另一个念头,这是多么好的观察认识蜗牛的机会呀!索性,我让孩子们把蜗牛分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都看。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只听张希超说:“以前我也玩过蜗牛。”有的问:“好玩吗?”还有的说:“蜗牛有触角。”“蜗牛有眼睛。”、、、、、徐文思大声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呀?”这下,大家又议论起蜗牛吃什么来了。有的说蜗牛吃土,有的说蜗牛什么都吃。有人大声反驳道:“蜗牛没有嘴,它不会吃东西。”

又听聪聪反驳道:“有,会吃!如果蜗牛没有嘴,不会吃东西,它怎么活呀!”“就是,不会吃东西它怎么长大呢!”有人附和着说。“没有,就是没有,你看见过蜗牛的嘴吗?”“你看见过蜗牛吃东西吗?”一时间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室里安静了许多。又是李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老师,那你说,蜗牛有没有嘴呀?”我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呢?”有的说等蜗牛从壳里出来时看看就知道了。可是等了半天蜗牛的头就是不出来?有的孩子着急得想把壳砸开来看看,但孩子们都舍不得,怕把蜗牛弄死了。“老师,咱们把蜗牛养起来,明天我给它带点好吃的,如果它吃了,就说明它有嘴;如果不吃,那肯定就是没有嘴。”经张伟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喊着说:“对,老师,咱们把小蜗牛养起来吧!”我也正有此意,说真的,我还从未见过蜗牛吃东西呢。于是,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矿泉水瓶,给蜗牛安了一个临时的“家”。并且说:‘回家后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小时候养没养过蜗牛”第二天,果然有给蜗牛带吃的,赵文汉和陈思还为蜗牛造了新家”——一个罐头瓶,另一个是瓷罐,里面还放了一寸高潮湿的土,还告诉我说他爸爸小时候就用这种办法养过蟋蟀。这样,我们班的自然角又多了两个“居室”。我还为孩子们做了一个记录卡,便于孩子们把观察到的蜗牛吃东西的情况记录下来。每天孩子们来园和自由活动时,都有孩子去看上它们几眼,瞧瞧蜗牛是否把自己带给他们的好东西给吃掉了。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在小蜗牛“吃”东西的记录卡上,孩子们重复着同样的打着叉的符号。在这期间,家长们不只一次向我问起关于蜗牛的一些情况,有的家长还亲自看一看小蜗牛。

一天中饭后,董一高兴地嚷起来:“快来看呀,蜗牛真的有嘴!”孩子们和我一起跑到小蜗牛的家。董一兴高采烈地说道:“你们看,早晨我给小蜗牛放了一片莴笋叶,叶子上没有洞。现在叶子上有好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的!”我们一看,真的,不但叶子有洞,叶子的边缘也是残缺不齐的。瞧,董一马上找来大红彩笔,在好多叉的下面划了一个大大的钩接着,又用绿色的彩笔画上一片嫩绿的边缘有齿、中间有洞的叶子。看着刚才的一幕,我和孩子们都笑了。

对于没有办法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证实的问题,可以试试以下两种办法:*鼓励幼儿,并尽可能地和幼儿一起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来获得解答。*如果没有相应的百科全书,也可以给幼儿留下一个乐观的思考空间。(2)支持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利用和实现其中已有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1案例:醋泡蛋

教师在自然角中摆出了醋泡蛋的实验材料(酒精、白醋和水),孩子们发现水与酒精和白醋比显得“不太干净”,有点发黄。“这发黄的东西是什么?”成了孩子们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顺应了孩子们的兴趣,支持了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兴趣偏离了教师预想的“使幼儿了解醋对鸡蛋的腐蚀,懂得刷牙的实际意义,养成刷牙习惯”这一目标,但有利于实现“使幼儿了解生水不干净,懂得喝开水的实际意义,养成喝开水的习惯”这一目标。孩子们通过讨论,借助于工具,终于弄清这黄的东西原来是“细菌”,发现生水其实并不干净,明白不能再往开水里加生水喝了。案例:胶水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手头的玩具。我走到美术角的架子旁,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像往常那样摞在一起,而是一字摆开。每碗中都有一些胶水。“这是谁干的,收玩具了,怎么胶水倒得每碗都是,过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这么想着我皱起了眉头,喊了一声:“是谁的胶水呀?”随着问话声,尹君一声不响地站在我的身旁。我刚想埋怨她几句,转念一想,也许她有什么理由,不妨问问。于是,尹君细声细气地讲了起来:“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再用一个,不用老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原来她是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美术作品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孩子这样做,也是因为我怕美工角的胶水被孩子们洒得哪儿都是,每次都由我抽空倒造成的。

我被尹君的爱心感动了,也为她爱动脑筋而高兴。但我注意到,尹君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却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干的原理。如果让她把胶水倒回去,她虽然可以做到,但肯定不理解胶水为什么不可以倒到每只碗里(敞开的)。因为她没有看到结果。另外,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她创造性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关心小朋友的情感受到压抑。于是,为了鼓励孩子们互相关心,大胆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集体中表扬了尹君,同时又向她及全班小朋友提出了观察任务:“我们看看过一两天倒在碗里的胶水会怎么样?”当然,最后的结果孩子们都看到了。后来,我们把胶水桶换成瓶,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己倒。(3)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

案例:大雨吸引了孩子们一天,老师正准备开始美工活动,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们一下子都跑到窗前,观看瓢泼大雨。他们跳着、叫着。只有东东仍旧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王老师说:“我最喜欢东东了,他知道我们马上要上课了就没有乱跑。我看谁像东东一样遵守纪律。“孩子们听见王老师的话,纷纷走回位子坐好,教育活动开始了。

案例:反光

一天,李老师正比比划划地说着话。室内的墙壁、房顶上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光点。孩子们感到奇怪,便开始寻找光源。忽然,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小声说:“李老师的手。”这时,在我的暗示下,李老师把手放在有阳光的桌上,一正一反地翻转几下。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起来,边翻手边找墙上的小光点。可是,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们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没有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李老师的手能发光。”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李老师手腕上的手表。后来,我把挂在墙上的大圆镜摘下来,在阳光下转动了几下。孩子们见到了光点,都高兴地去抓影子。待孩子们尽兴后,我问:“什么在阳光下能反射出光点?”“镜子。”“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出光点呢?”孩子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已有的经验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手表上很光亮的金属也可以反光为了使孩子们不断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后来我就非常留心抓住可生成这方面教育的机会。一次喝水时,孩子们偶然发现,不锈钢水杯通过阳光照射可以反射出光点。经过几次尝试后,孩子们得出:“圆的就可以反射出光点”的结论。

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又在科学实验区中增加了长方形的镜子。刚开始由于操作角度不对,有些孩子用长方形镜子仍照不出光来。他们就向我要回圆形的镜子玩。在其他幼儿的操作启示下,我让他们再试一试。他们开始注意到长方形的镜子也能反射出光点。这与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

在以后的不断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像镜子、金属这样“光亮”的东西都能反光。孩子们有了这些经验后,我又提出了“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光”这个老话题。

这时,很多孩子都想到李老师的手上一定有能闪亮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一天,李老师又让她的手“发光”了。孩子们终于看到了真相。可是,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在喝水时发现,不锈钢水杯无论如何也反射不出光点。“为什么今天水杯不能产生光点了呢?”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孩子们没有注意到那天是阴天)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又使幼儿发现了产生光点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阳光。2、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不断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和探究行为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材料

案例:斜坡开车

赛车是许多幼儿感兴趣的事。教师为幼儿制作了有四条跑道的斜坡赛车装置,四条跑道的表面光滑程度各不相同,有玻璃、木板、地毯和有瓦楞的纸板。还为幼儿准备了相同的小汽车。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进行赛车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车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呢?”通过多次操作,孩子就会发现坡度可以使汽车向下滑动;不同的表面下滑的速度不同等关系。(2)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求

案例:教师给幼儿提供了电池、电线和小电灯泡,想让幼儿探究如何接亮小电灯。材料投放已经几天了,没有幼儿去探究和操作。一位教师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用小棍子当枪玩警察的游戏,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代表居委会向这些警察求援:“警察同志们,我们桃园小区的电灯突然坏了,请你们快去帮我们接亮吧。”警察们接受了光荣而紧急的任务,几个人一起探索和操作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把灯接亮了。(3)创设教育情境,使幼儿感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案例:噪音中一班在二楼,最近,老师发现孩子们上楼和走路时脚步非常重,搬动桌椅时声音特别大。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噪音对幼儿自身和他人的影响,老师特意创设了问题情境。老师让孩子们去自己楼下的小一班与弟弟姝姝一起听故事、讲故事,这时,故意让楼上的人制造噪音,混乱很响的脚步声、拉动桌椅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孩子们听不清好听的故事,觉得耳朵很难受,用双手捂起了耳朵、、、、、此时,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体验到在楼上走路脚步太重、搬动桌椅声音太大对他人的影响。教育情境已经创设出来。如果再让幼儿听听自己走路和搬动桌椅时的录音,孩子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噪音对他人的影响。教师再引导他们讨论噪音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噪音、、、、、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生成。案例:漱口

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确立。对主管孩子生活的老师来说,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平时我们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但总有个别孩子跟你“捉迷藏”,能逃则逃,逃不脱则敷衍了事。怎样让幼儿体验到漱口的重要性呢?

一次早餐后,我找了两个盘子放在桌上,其中一个盘子里面装满了水。孩子们看见我的举动,都投来疑惑的目光。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说:“一会儿吃完饭,飞飞这个组的小朋友到这儿来漱口。”饭后,那组小朋友接好漱口水走进了教室。我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盘子里,然后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他们议论开来:“这两盘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盘子里的水里有东西了。”我问:“这些东西藏在哪儿啦?”他们说,“藏在小朋友的嘴里,因为这是小朋友嗽口的水”,“藏在舌头底下”,“是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

孩子们观察完,我便把那个装着漱口水的白盘子放进了水房。等下午孩子们去水房喝水时,佳佳小朋友捂着鼻子说:“水房里是什么味,真难闻。”“水房里会有什么难闻的味呢?”我边说边随她走进水房。这时,那里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