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_第1页
试论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_第2页
试论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_第3页
试论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_第4页
试论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9/129贵阳市花溪区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一、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充分发挥花溪区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指导花溪区绿化建设,加强全区绿化工作的规划治理,编制花溪区绿地系统规划。花溪区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花溪区总体规划而制定的专项规划,受总体规划的约束和调整,是对总体规划中相关绿地的细化和落实。第二条规划范围花溪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花溪区总体规划范围相一致:花溪区都市建设操纵性规划用地范围5800公顷,北至贵州大学北校区,南至花溪新城区,东至清华中学,西至青青年活动中心、国宾馆。第三条规划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1980年)3.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3.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年)3.5《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1990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都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3.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绿化规划技术指标的规定》(1993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园林都市评选标准》(2000年)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古树名木爱护治理方法》(2000年)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绿线治理方法》(2002年)3.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里的系统标准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3.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都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3.14《贵州省绿化条例》(1996年)3.15《贵州省森林条例》(1996年)3.16《贵州省都市绿化治理方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00年8月1日)3.17《贵州省森林公园治理方法》(2002年)3.18《贵阳市都市总体规划》3.19《贵阳市绿化条例》(1999年10月20日)3.20《贵阳市花溪片区操纵性详细规划》3.21《花溪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3.22《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一五"规划差不多思路》(2008年)3.23《花溪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3.24《贵州省园林都市标准》3.25《花溪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同时,将花溪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适宜人居”的新田园都市第五条规划原则5.1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动身,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都市规划学等科学原理,统筹考虑和布局各类绿地,构建生态和谐的都市绿地系统。5.2都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都市一体化的都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5.3合理利用土地,以方便居民使用为原则,建立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的都市公共绿地系统。5.4依照用地性质不同及位置的差异,分不确定绿地率,重点抓好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的建设;采纳新技术,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强都市绿量。5.5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地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建立健全地点法规、规章,加强宣传,依法兴绿、依法管绿。规划期限及人口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规划期末都市人口规模为10万。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期末都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二、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七条规划目标通过对花溪区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和管养,从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动身,加强都市环境绿化,实现可持续进展;利用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结合农业、林业进展,将花溪区建设成为生态和谐、四季常绿的新田园都市。7.1近期目标:构建差不多完善的都市绿地系统框架,为2010年创建省级园林都市,力争2012年创建国家园林都市。花溪特色的园林都市7.2远期目标:建成完善的都市绿地系统,至2020年末,力争建成国家人居环境奖都市。第八条规划指标8.1近期规划指标:至2010年末,都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61.10公顷、绿地率38.12%、绿地覆盖率41%、人均绿地面积10㎡/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0㎡/人以上。8.2远期规划指标:到2020年末,都市建成区绿地率≥42.00%、绿化覆盖率45.50%,人均绿地面积≥20.00㎡/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0≥㎡/人以上。三、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九条、城区绿地系统格局9.1以区域两大系统建设为中心,以省级风景名胜区爱护为重心,以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爱护、建设为核心,以道路系统绿廊、防护林带、河流流域水保林带作纽带,将花溪区的各类绿地斑块联系、贯穿,形成一个能够进行物流、能流、信息流、基因流交换的较为完善的浸溶型网状结构绿地系统。9.2切实做好花溪公园、天河潭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植被爱护工作,在各风景区的周边地带划设5~10公里宽的爱护缓冲区,在缓冲区内操纵人口增加,限制各类对风景区有不利阻碍的建设、开发项目。9.3重点抓好花溪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的区域环境阻碍评价工作,在各要紧工厂周边,建设10~20公里宽的防护林带。各类矿山的植被恢复和植被爱护应进行有效的监督。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与布局第十条、绿地系统布局原则10.1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都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10.2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动身。10.3都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居民休息巡游的需要。10.4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即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促进都市的可持续进展。都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都市绿地系统布局拟以花溪公园为绿化核心,以山头绿地为生态重心,以道路绿带为特色中心。形成功能突出,层次分明的绿地系统格局。五、都市绿地分类规划公园绿地规划(G1)12.1规划原则12.1.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花溪水库水体、植被和花溪公园现状地形的特点,合理规划设计,使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12.1.2生态性原则:在公园规划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爱护,不能破坏原有植被,不能破坏现有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污染水体。12.1.3以人为本原则: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布局,使其服务辐射范围能相互衔接;在公园的空间处理、景观塑造、设施布置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游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实现人性化的关怀。12.2规划指标花溪区公园绿地规划指标规划分期绿地类型规划面积(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贵州省园林都市要求国家级园林都市要求绿地率(%)近期公园绿地78.9810≥7≥845远期≥100≥12≥5012.3公园绿地分类规划花溪区2008—2010年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绿地性质绿地名称绿地面积(ha)备注G1公园绿地78.98G11综合公园57.21G111市级公园(1个)花溪公园57.0952G12社区公园朝阳村广场0.6G121居住区公园G15街旁绿地12.3.1市级综合性公园规划花溪公园:规划景观特色:功能分区12.3.2社区级公园规划12.3.3街旁绿地规划街旁绿地在设计风格上应各具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创建更多的市民休闲空间,景观设计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植物配置以乔、灌、草相结合,绿化占地比例大于65%,游乐设施的设置应考虑市民的使用方便,体现街旁绿地使用率高,使用方便的特点。生产绿地规划(G2)生产绿地规划设于,规划面积,占都市建设用地的%都市绿地近期应要紧繁育本规划所拟定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为主。附属绿地规划14.1规划指标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专门用地中的绿地,至2010年,规划建设附属绿地74.03公顷,各类用地的绿地率规划指标规定如下:花溪区2008—2020年各类用地绿地率规划指标一览表用地类型绿地率(%)一类居住用地>30二类居住用地20~30文物古迹用地30~35行政办公用地30~35商业金融用地20~30体育用地30~35医疗卫生用地35~40教育、科研用地35~40一类工业用地25~30二类工业用地30~35三类工业用地>35市政设施用地35~35专门用地<\40仓储用地20~35其他用地<\30注:属旧城改造区可对规定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花溪区2010年附属绿地汇总表类不代码类不名称绿化用地面积(ha)人均绿地指标(㎡/人)大类中类小类附属绿地74.037.4G4G41居住绿地36.733.67G42公共设施绿地21.132.11G43工业绿地2.920.29G44仓储绿地1.550.155G45对外交通绿地2.530.25G46道路绿地6.360.64G47市政设施绿地2.540.25G48专门绿地0.270.027合计74.037.414.2附属绿地分类规划14.2.1居住绿地居住绿地规划指导思想居住区内各项绿地要统一规划,合理布置,使其服务半径能让居民方便地使用,使各项绿地的分布形成分散与集中,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形式。绿地内的设施与布置要符合该项绿地的功能要求,布局要紧凑,出入口的位置要考虑人流的方向,不同年龄不同的活动之间要有分割,以幸免相互的干扰。积极推广屋顶和垂直绿化技术,多渠道拓展都市绿化空间,加大都市绿量。居住绿地规划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必须达到30%;旧城区改造,要“规划建绿”,绿地率必须达到25%以上。居住绿地地面停车场应使用植草砖进行绿化,该部分区域不能作为小区绿地计入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中。14.2.2工业企业附属绿地规划工业企业附属绿地的建设应有自己的风格。布局应合理,连成系统。园林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组织花园式单位评选与挂牌等活动,以促进花溪区工业企业附属绿地的建设与进展。14.2.3道路绿地规划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廊道”功能,吧城内、城外的绿地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都市绿地系统网络。道路绿地要利用植物材料的柔性来软化硬质环境,运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法制造丰富多彩的都市道路景观,形成一街一景的道路绿地景观。为体现贵阳市卫星都市的地域特色和较为一致的绿化认知特色;花溪区行道树选择以樟科樟属的常绿树种为主。城区道路绿化规划和指标在花溪区现有道路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都市道路绿化系统,增加道路绿化面积。道路绿化的要紧形式有行道树、分车带、隔离带、中心环岛绿化等。其中行道树应是道路绿化的要紧形式。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干道的分车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2.0米,行道树绿化带宽度不得小于1.0米。规划区道路绿化树种规划其他绿地规划(G5)花溪区内有不适宜作建设用地的若干个山头,将其规划为山头绿地,以爱护现有植被和恢复山体植被为主,合理,适当利用。避灾绿地规划16.1为了提高都市的防灾能力,发挥都市绿地的避灾减灾功能,规划制定避灾绿地规划,并纳入都市避灾体系规划。16.2避灾据点规划16.2.1一级避灾点规划将街旁绿地、广场绿地、体育场及具有一定面积的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作为一级避灾据点。16.2.2二级避灾点规划将作为二级避灾点。16.3避灾通道规划规划将——————————等确定为避灾通道16.4都市救灾通道规划将——————确定为救灾通道都市“绿线”17.1公园绿地现状绿线以实测为准。规划新建、改建、扩建的区级公园以《绿规》绿线操纵图中确定的都市坐标操纵线为依据;街旁游园需由都市绿化主管部门确定其绿线操纵范围。17.2道路绿线、沿街绿地的现状绿地线以现状实测为准。道路绿线、沿街绿化规划绿线以《总规》为准。17.3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以业主一方提供图纸为要紧参考依据,再以复查数据为准。17.4生产绿地绿线范围依据绿线操纵范围图确定的标准而定。六、树种规划树种规划原则18.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要依照花溪区的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绿化树种。18.2符合树木自然分布规律:树种规划所选树种要符合树木自然分布规律,多数应为花溪植被区内具有的树种或在花溪植被区适生的树种。18.3以“乡土树种”为主。18.4树种规划应与都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远期、近期目标相结合。18.5符合都市的性质特征,注意特色的表现。18.6多层次、多类型,注重三维空间的绿量构建。18.7注重树种的多样性,保证当地树种的安全性。技术经济指标19.1规划的园林绿化树种名录,共有树种133种,分属于59个科,103个属;其中乔木树种62种,灌木46种,藤本植物18种,棕榈科、竹类7种。19.2规划树种中,常绿树种88种,落叶树种44种,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约为2:1;乔木与灌木比例为1.35:1;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为6.5:1。第二十条基调树种20.1从花溪气候、地理情况动身,以营建独特花溪绿化特色为指标,拟定以下树种为花溪区基调树种:樟树Cinnamomumssp.广玉兰Magnoliigrandflora法国梧桐PlatanusorientalisL.女贞Ligusrtumlrcidum20.2为形成花溪区的园林绿化基调,在各类绿地的设计、施工中应要求基调树种占所用树种的30%以上。第二十一条骨干树种21.1选择以下20种树种为花溪骨干树种。金钞票松Pseudolarixamabilis、龙柏Sabinachinensiscv.Kaizuka、罗汉松podocarpusmarcophyllus、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闽楠Phoebeournei、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桂花Osmanthusfragrans、复叶栾Koelreuteriabipinnata、构骨Ilexcornuta、杜鹃Rhododendronssp、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悬铃花Malvaviscusarboreus、山茶Camelliajaponica、金丝桃Hypericummonogynum、爬山虎Parthenocissusssp、凌霄Campsisgrandiflora。21.2在各类绿地的设计、施工中应要求骨干树种占所用树种的30%以上。第二十二条区树、区花的选择22.1区树建议选择:樟树Cinnamomumssp.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宏伟,枝叶茂盛,绿荫遍地,四季常青。女贞Ligusrtumlrcidum常绿小乔木。单叶,对生,全缘,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两性,白色。顶生圆锥花序,花冠筒与花冠裂片近等长。果矩圆形,蓝紫色,花期初夏,果期11-12月。22.2区花建议选择月季Rosachinensis.落叶灌木,世界名花,花形、花色丰富。兰花Cymbidiumspp.具有宜人的清香,有的显得特不馥郁、持久。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鲜艳;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月。生物多样性爱护与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生物多样性爱护与建设的目标以爱护花溪区本地生物物种为核心,以地点性法规为依据,以制度化治理为措施,以爱护好花溪区本地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进展为目的;同时要合理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并适当引进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系统不构成威胁的物种,以扩大本地物种资源库。第二十四条生物多样性爱护的层次与规划24.1生物多样性爱护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爱护、物种多样性爱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爱护和景观多样性爱护四个层次。24.2遗传多样性爱护要以爱护花溪现有物种遗传稳定性为重心,以建立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手段。24.3充分利用花溪区的各级林场、公园,收集、生殖、培育各种植物,特不是珍惜濒危植物,使物种的多样性得以爱护和扩充。第二十五条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措施与生态治理对策25.1充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功能,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爱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切实搞好生物多样性的爱护和治理工作。25.2制定生物多样性爱护、规划、合理利用的地点性法规25.3要爱护森林的生态学完整性,建立和维系森林之间的连接;并大力发挥关键种在生物多样性爱护中的作用。25.4退耕还林的重点应放在生态林建设,最终目标是恢复要紧河流水文功能、爱护生物多样性和全面提高环境福利。25.5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要操纵侵入性物种,慎重引进外来生物。25.6合理配置植物景观,严防滥用野生植物资源,区建设、园林治理部门要严格操纵在本地都市景观建设中以移植野生大树来营建都市景观的行为,特不要防止移植古树名木、珍惜濒危树木的行为。同时更应严防外地与内地不法分子勾结,盗卖、盗植古树名木、珍惜濒危树木或野生大树的行为发生。八、古树名木爱护第二十六条花溪区古树名木现状目前花溪区共有百年以上古树2070株。其中散生古树380株;古树群153片,1690株。古树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故书44株;树龄在300~499年的古树506株;树龄在100~299年的古树1520株。全区现存的古树中,国家一级爱护树种有一种:银杏;国家二级爱护树种有红豆、红豆杉、楠木、榉木、香樟、刺楸等六种;一般树种约80余种。分布于单位庭院272株;个人宅院180株;寺院122株;村寨、路边及其他处1496株。树种为银杏,树龄1600岁经普查,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无古树分布。*第二十七条古树名木爱护规划及措施27.1制定花溪区古树名木爱护实施细则,结合花溪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古树名木爱护、治理地点性法规,使本地的古树名木爱护工作具体化,落实到实处。27.2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的调查、鉴定、定级工作,对所有的古树名木都要登记、编号,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设立标志。27.3开展爱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爱护古树名木的意识。27.4落实古树名木爱护实施单位,以目前古树分布现状为依据,将每一株(群)古树的爱护责任落实到乡镇、村、单位、院落,并签定责任书;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27.5加强古树名木爱护设施建设,做好现有古树爱护设施的建设,对所有古树设置爱护标牌,标明树种名称、树龄、爱护价值及责任单位等。对出现伤、病的古树,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救治。九分期建设规划第二十八条本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要求编制,规划建设的内容分两期实施。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十九条分期规划指标29.1近期规划指标:至2010年,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61.10h㎡,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4.10h㎡,人均绿地面积大于20.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0㎡以上。绿地率42.50%,绿化覆盖率45.50%。第三十条近期建设项目(2008~2010年):30.1公园绿地:近期重点建设东风公园一期、棱角堰公园、西入口街旁绿地、北入口街旁绿地、南入口街旁绿地、一号街旁游园。30.2道路绿地:建设环城南路、久铜公路、开洲路、人民东路、城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1号路、2号路、25号路、26号路等道路绿地。30.3生产绿地:建设城区东部生产绿地,面积8.70公顷。至2010年城区绿地建设项目规划表十规划实施措施第三十一条都市绿化治理机构花溪区林业绿化局为花溪区都市绿地的建设和治理行政主管部门。第三十二条治理范围花溪区都市绿地系统建设与治理的范围包括以下用地类型:32.1规划和建成的都市公园、小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32.2规划和建成的生产绿地;32.3规划和建成的都市绿化隔离带、防护绿地32.4规划和建成的山头绿地;32.5规划区内现有的风景林地、生态景观绿地32.6都市附属绿地(都市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市政设施绿地、专门绿地)。第三十三条规划实施措施33.1舆论宣传措施在市民中积极开展建设生态园林都市的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园林绿化技术和科普教育工作,使市民了解建设生态园林都市的意义和目标,并能取得全体市民的支持。33.2法制保证措施依照花溪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花溪区园林绿化相关法规,使花溪区的园林绿化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依法建绿、依法管绿、依法护绿。都市规划、建设部门应与园林治理部门共同严格操纵好规划方案审批、建设监督、竣工验收和日常检查治理四个环节。33.3资金筹措措施实行“政府引导,多方投入,多渠道引进绿化资金”的绿地系统建设方针,鼓舞企事业单位、个人、国内外客商投资园林绿化建设,重点是公园绿地和山头绿地,关于积极投资者在税收、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33.4组织治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园林建设治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园林建设、治理、养护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园林建设机械、管养机械。33.5苗木供应措施重视苗圃的建设,建立都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必须的苗木生产基地,依照都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定向培养所需苗木;建立当地特色观赏植物的种子资源库。33.6人才培育措施按照“生态园林都市”建设标准的要求,积极引进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定期对从事园林建设、治理、养护的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考核。33.7科研试验措施加强园林科研工作,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交流,提高花溪区园林绿化建设、管养的科技含量和水平。33.8目标责任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都市绿化建设治理目标责任制。*第三十四条绿线治理34.1严格按照建设部《都市绿线治理方法》的规定,将规划图则中绿线图划定的绿地范围落到实处,严禁侵占。34.2擅自改变都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都市绿地的,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十一附录第三十五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规划讲明书和基础资料四部分文件组成,经批准后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十六条本规划由花溪区都市绿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第三十七条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规划内容纳入都市总体规划治理体系贯彻执行,并进一步完成有关的详细规划。第三十八条本规划自花溪区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九条本规划中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四条为强制性内容。花溪区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讲明书目录、概况及现状分析……1、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6、规划目标与指标……8、城区绿地系统规划…………………9、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9、绿地分类规划………10、树种规划……………19、生物多样性爱护与建设规划………22、古树名木爱护………24、分期建设规划………26、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估………………28、规划实施措施………30、附录、附件…………32附表:花溪区园林绿化植物名录………………32贵阳市花溪区都市绿地系统规划讲明书概况及现状分析自然社会概况地理位置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市中心区12公里,位于东经106°27′一106°52′,北纬26°1′一26°34′之间,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约43公里,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为贵阳市都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属于贵阳市城区的范围,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位于花溪区中北部,北与小河片区接壤,南至桐木岭贵州省省委党校,西至花溪水库、思丫,东至陈亮。规划用地面积73.58平方公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地质:花溪区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出露的岩石有白云岩、石灰岩、灰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页岩等,地下矿藏丰富。地质构造与现代地貌作用形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形特点。地貌: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中段,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上,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最高海拔1656米,位于黔陶黄帝坡;最低海拔999米,位于马铃河出境处;一般海拔1100-1250米。全区94%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貌多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山地、丘陵、盆地等均有。气候花溪区地处北亚热带。由于地势变化的阻碍,除地势较高的双流、杠寨为南温带气候,地势较低的龙水、翁昭、金中为中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受冬季风(偏北风)阻碍,干冷少雨,具有大陆气候的特点。夏季受夏季风(偏南风)阻碍,暖湿多雨,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雨日较多,气温回升缓慢。秋季多为高气压操纵,晴朗少云,日照百分率大,气温高于春季。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属于典型的山区气候。春季、冬季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易出现冰雹等天气。夏季则水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天气,降雨变率大,易出现旱涝等灾难。秋季气温下降快,易出现秋霜、多锦雨天气。冬季气温低,凝冻大,雾多日照少。花溪区各季气象要素年平均值日照:花溪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98.1~1084.7小时。夏季日照时数为427.8小时,占年日照总量的39%;春季为269.9小时,占25%;冬季126.4小时,占12%;秋季为260.7小时,站4%。热量:全县年平均气温10.6~15.3℃,城区12.8℃,最高年13.7℃,最低年12℃。最热月7月22.3℃,夏季平均气温21.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5.4℃;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10.1℃。年总积温4429.5~6108.3℃。春秋两季温度变化大,春温上升慢,秋温下降也慢,大于等于10℃积温在4000℃左右。降水:花溪区年平均降水量962.5~1419.2mm,城区1258.5mm,最多年降水量为1656.4mm,最青年降水量为869.8mm。土壤花溪区土壤面积202229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6.5%。土壤类型分为六个土类,18个亚类,45个土属,119个土种。其中水稻土207700亩,占土壤面积的10.3%;黄壤1405843亩,占土壤面积的69.5%;山地黄棕壤10178亩,占土壤面积的0.5%;石灰土380214亩,占土壤面积的18.8%;紫色土18051亩,占土壤面积的0.9%;潮土30亩,占土壤面积的0.01%。水文全县河流60余条,总长911.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450米,河网密度尽管较高,但水量较大的河流,河谷深切,岸坡高达数百米;其他河流水量不大,河床陡,水流湍急,开发利用比较困难。花溪区多年平均水资源10.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水能资源:花溪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3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9.62%,其中属于地点小水电的可开发量6万千瓦,开发条件较好。首先是落差集中,大部分为饮水式开发,引水距离短,工程简单,淹没损失少,单位造价低。多数电站集中于鱼梁河干支流上,开发区范围不大,同时具有较大的单站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6处,最大单站容量可达14400千瓦。植被与要紧动、植物情况1、植被条件花溪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黔中山原灰岩常绿砾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地区。森林覆盖率达52.92%,在海拔800~1400m的宽敞地区,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要紧植物代表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的多种植物。乔木层要紧有青冈、白杨、板栗、枫树、樟树等,灌木层有杜鹃、杂竹、马桑、火棘等灌木和草丛。由于湿度大近地层苔藓、地衣发达。因长期的砍伐破坏,原生植被保存极少,代之以天然的和人工营造的次生植被,要紧是马尾松、杉、柏等。在还白1400~1700m的狼鸡岭一带,由于气候湿润冷凉,加上风大,上部以灌丛草被为主,要紧有杜鹃、小米柴、绣球花等;下部有小面积常绿、落叶阔叶林。林木树种资源经调查,花溪区具有维管束植物116科,287属,46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5种;被子植物58科、139属、420种。、国家重点爱护的珍惜树种有:银杏、杜仲、闽楠、伞花木、香果树、木荚红豆树等。、要紧速生用材树种有:泡桐、楸树、樟树、香果树、梧桐、滇杨、旱莲、朴树、八角枫、马尾松、华山松、杉、柳杉、刺槐、枫香、覃树、槐树、亮叶桦、复羽叶栾树、灯台树等。、要紧经济树种有:乌桕、漆树、核桃、板栗、油桐、油茶、盐肤木、拐枣、温州蜜桔、本地桔、白花桃、玉皇李、酥李、柿树、刺梨、猕猴桃、杨梅等。野生动物资源要紧动物有猴、麝、狐、野猪、野鸡、锦鸡、长尾鸡、穿山甲、蛇、黄鼬等,还有珍惜动物苏门羚;鸟类有猫头鹰、啄木鸟、燕子、阳雀、鹧鸪、野鸡、竹鸡、八哥、喜鹊、画眉、麻雀、布谷鸟、黄豆雀、斑鸠、老鹳、鸽子、鹰、乌鸦、野鸭、黄莺、秧鸡、林鸡;爬行类有:四脚蛇、青蛇、乌梢蛇、秤杆蛇、菜花蛇、水蛇、眼镜蛇、壁虎等。要紧鱼种有4科17个品种,戈鲤、鳙、鲫、鲢、草鱼、大鳍等。文化旅游资源1、民俗民风花溪有22个民族,以汉、苗、布衣为主,各族人民在这块奇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形成了鲜亮而多彩的民族风情。高寨苗乡的“斗牛节”、“杀鱼节”,禾丰布衣“六月六”歌会盛誉四方;马场镇龙灯、花灯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族“杀鱼节”:苗胞独特的盛大项目。每年清明节前后,由苗胞自发组织的有上万人参加的杀鱼活动。活动在花溪、贵定、龙里、福泉四县交界的清水江约十公里的河段进行。(2)、苗族“斗牛节”:“斗牛”俗称放牛打架。花溪平寨苗族“斗牛”分不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进行。(3)、布衣族“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每年六月初六,布衣村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打扫干洁净净,杀猪备酒,追念先祖。2、旅游资源(1)、南江峡谷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江峡谷风景区以发育典型、气概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各异的瀑布群落为特色,景色壮丽,气象万千,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的风景区。(2)、紫江地缝景区:紫江地缝生态旅游区可谓贵州风景名胜区的珍宝,距花溪区城47公里,景区长10公里。(3)、香火岩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风景区是花溪风景区的主题景区之一,距城区20公里,景区长12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4)、马岔河温泉:该温泉距城区16公里,地处风景秀丽、水碧如玉、清流曲折的马岔河谷日涌量400余吨,水温40℃,水质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富含偏硅酸、锶、锌等13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属低钠、低矿化度、中碳酸钙镁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具有良好的医疗和饮用价值。五、社会、经济进展水平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6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17亿元。其中:地点财政收入3.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8066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0元,人均生产总值达8066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9元。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4所,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馆15个。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8%,有电视差转台2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8%。2008年以来,花溪区先后荣获“先进林业绿化榜样县”、“中国富西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磷都”、“中国散文诗之乡”、“全国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县”、“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黄果树杯’先进县”、市级“文明县”等荣誉称号。六、城区差不多情况1、城区历史花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在春秋时期为0000国地,战国时属大夜狼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属象郡,汉武帝时划入且兰县,魏属0000郡,晋属万寿县,南朝属晋乐县。隋又属于0000郡,自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蛮州,宋置大万古落总管府,元置乖西府。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改置开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易名紫江县,隶黔中道,民国19年(公元1930年)以县内有花溪书院,而改紫江县为花溪区。2、城区现况《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中,将花溪区城的要紧职能和进展方向定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进展商贸为龙头的工贸小都市。至2010年,城区规划人口规模5.8万人。其中规划非农业人口4.3万人,农业人口0.7万人,流淌人口0.8万人。城区规划面积9.18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建设用地4.226平方公里。贵阳市的相关规划和《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花溪区城定位为贵阳的卫星都市进行建设。2008年,花溪区城人口已逾5万人。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差不多上已达总规中2010年的目标。近几年,花溪区城建设要紧重点在新城÷新路÷新区上,相继建成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云开广场、中山广场、南江广场÷紫江源广场。城区东兴大街青青年活动中心、工商大楼、检查大楼、国土大楼、财政大楼、城关镇大楼、新客站等一批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完成城区东兴一号路、3号路、育英路、胜利路等道路建设,县人民西路绿化改造工程。相机开工建设并完成环湖新区环湖路、东山大桥、截污干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南江花园、阳光花园、紫江花园等商住小区等房开目。花溪区正融入“贵阳-小时经济圈“和“重庆三小时经济辐射圈”。逐步形成为连接贵阳、遵义和黔南之间的次区域中心。七、环境状况环境规划区内无大的工业污染源,要紧污染源为都市生活污染,先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县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无污水处理设施。2008年,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99.87万吨,排放达标率92.3%;二氧化硫排放量3250吨,排放达标率53%;烟尘排放量1100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235吨。达标率9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1%。城区污废水大部分就近排入水体,使城区环城河受到严峻污染,环城河是县内要紧排洪河道,河流水质经检测已超V类水体;北门河和南门河因从郊区汇入环城河和东风水库,接纳的污水较少,水质略好,为IV类水体;下游的东风水库因接纳城区的全部工业、生活污水,水体混浊,略发黄,水质超过V类,水库呈富营养化状态。城区目前无污水处理场,污废水全部流入水体,水体功能受到破坏,急待整治。绿地现状与分析各类绿地概况公园绿地:花溪区城建城区现有公园绿地93300平方米。除烈士陵园外,几个广场均为近年所建,景观结构具有现代风格。要紧园林树种有:马尾松、杨树、龙柏、桂花、圆柏、雪松、广玉兰、洒金柏、山茶、悬铃木、楸树、梓树、毛鹃、紫叶小檗、小蜡、樱花、法国冬青、女贞、侧柏、紫叶李、棕榈、苏铁、石榴、金叶女贞、红枫、海桐、西洋杜鹃、皂角、南天竹、乌桕、千头柏、红花继木、海棠、朴树、柳杉、草坪草等。附属绿地(1)居住绿地花溪区建成区内较成片的居住绿地较少,要紧有南乔紫苑、博士花园、松涛苑、九龙花园等居住绿地,要紧树种有金叶女贞、广玉兰、桂花、紫叶小檗、圆柏、雪松、山茶、悬铃木、杜鹃、海棠、红枫、海桐、法国冬青、木槿、火棘、石榴、香樟、紫叶李、紫薇、女贞、慈竹、苏铁、垂柳、泡桐、楸树、樟树、梧桐、朴树、八角枫、马尾松、柳杉、刺槐、枫香、槐树、八角金盘、十大功劳、猴樟、水杉、杉木等。道路绿地花溪区内已建成道路要紧有花溪大道等条,新建道路绿化较好整齐、养护较好、主干道按相关标准设置了中分带、隔离带等,植物配置合理、生长良好,但旧城区老路绿化较差,行道树树杂乱、缺株多、部分道路无行道树等,要紧行道树种为:香樟、猴樟、广玉兰、女贞、二球悬铃木、杨树等。单位附属绿地花溪区内的园林景观绿地要紧以单位附属绿地为主,面积约为,这部分绿地植物配置多样化,观赏性较高、建设质量较好、日常养护到位,是花溪区景观绿地的主体,要紧园林树种有:女贞、樱花、苏铁、柳杉、大叶黄杨、紫薇、广玉兰、红花继木、夹竹桃、桂花、紫叶李、紫叶小檗、杜鹃、慈竹、棕榈、龙爪槐、圆柏、悬铃木、火棘、白玉兰、地锦、猴樟、含笑、水杉、银杏、雪松等。其它绿地花溪区规划区有数片生长较好,覆盖度极高的林地,要紧位于清华中学后边,差不多上构成片状林带,另外城内各处还散生着较多的小面积群林,构成规划区内绿色的板块、斑点,成为规划区内绿地的要紧部分,这部分大小不一的林地、群林是调节和爱护城区生态环境的主题绿地,它们与周围的水体一起对花溪区的小气候有着极大的阻碍,需加以切实的爱护,同时这些林地也存在林种单一、景观单调、无季相变化等不足,阻碍都市的整体景观,应加以局部改造。花溪区绿化总体概况及评价花溪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约占5800公顷,通过花溪区人民和各届政府的辛勤工作,花溪区在绿化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森林覆盖率达40.22%,并先后获得国家、省级绿化榜样县称号。近几年,县政府极为重视都市绿化建设,对都市绿化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在城区中心建设了云开广场、南江广场等,使市民有了游憩之处;以开洲大道为代表的道路绿化和沿路各具特色的单位绿化,体现了花溪区城的新城面貌,成为花溪区城的都市绿化建设亮点。总体上,花溪区城都市绿化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都市绿化建设,都市绿化基础现状较好:在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中,都较为重视环境绿化,园林景观观赏性较强。对都市已有林地、绿化树木的爱护也较到位,各种大小绿色斑块分布较多,都市绿化基础现状较好。2、单位绿化突出,各具特色:城区各单位(以政府机构为主)较为重视环境绿化,投入较多,植物配置较为丰富,景观结构各具特色(如县人民医院的垂直绿化);并形成了以城关镇政府、县国土局、县电力公司等较为突出的兼有游憩、休闲、观赏功能,景观建设水平较高的单位附属绿地。3、道路绿化不均:新建都市道路行道树、绿化隔离带配置差不多健全,树种选择差不多合理。但旧城老道路绿化较差,行道树种杂、配置乱、缺株多、长势差。4、都市绿量仍以林地为主体:目前建成区的公共绿地(包括单位附属绿地)面积较少,在都市生态环境调节、改善中占主体地位的是规划区中的大量山头林地,面积约占20%左右。为此,加强对城区现有林地的爱护,对花溪区城生态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5、都市边缘地带(郊区)绿化治理较差:目前花溪都市绿化要紧集中在城区中心和新建城区,城区边缘地带(郊区)绿化、治理还较差,对现有树木的爱护、治理还未完全到位;建设与绿化(特不是民宅建设与绿化)的规划、建设未同步进行,必将对都市绿化整体质量造成不利阻碍。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都市绿化是都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与支撑都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差不多条件,是都市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保证,同时,都市绿化有利于提高都市环境质量,改善都市人居环境,塑造都市良好形象,提升都市品味,因此,都市绿化差不多成为衡量一个都市现代化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把花溪区城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适宜人居”的新田园都市是“十一五”全县人民的奋斗目标。编制花溪区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有利于使花溪的绿地系统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化,充分发挥都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对改善花溪区城整风光貌,营建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中,将花溪区城2010年人口进展指标定为5.8万人。由于花溪区城迅速进展,城区总规确定的2010年的人口指标已不适应进展现状。花溪区政府制定的《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规划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力争达50%。其中,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左右。依据“十一五”进展规划,从实际动身,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区人口指标作了调整;并将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延伸,提出了到2020年的操纵性参考指标。(—)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198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1990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都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园林都市评选标准》(2000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古树名木爱护治理方法》(2000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绿线治理方法》(2002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都市绿地系统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都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4、《贵州省绿化条例》(1996年)15、《贵州省森林条例》(1996年)16、《贵州省都市绿化治理方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2000年8月1日)17、《贵州省森林公园治理方法》(2002年)18、《贵阳市绿化条例》(1999年10月20日)19、《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20、《花溪区城操纵性详细规划》(2003年)21、《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地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规划期限及人口规模本规划规划期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规划期末都市人口规模为10万人。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期末都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注: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所依据的《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规划期至2010年,考虑到规划的前瞻性,故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将远期规划期定至2020年,但远期规划指标只作为一种操纵性指标,待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后在其指导下调整。(三)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操纵范围与现行总体规划城区规划范围相一致:北至贵州大学北校区,南至花溪新城区,东至清华中学,西至青青年活动中心、国宾馆。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思想为基础,将花溪区城视为贵阳市的卫星都市,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重庆三小时经济辐射圈”。逐步成为连接贵阳、遵义和黔南之间的次区域中心;为此,将花溪区城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适宜人居”的新田园都市是花溪区城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绿地系统构建时要充分利用花溪区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中部为浅丘且地形起伏较大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合理规划布局,形成融山、湖、城为一体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都市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进展。(二)规划原则1、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动身,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都市规划学等科学原理,统筹考虑和布局各类绿地,构建生态和谐的都市绿地系统。2、都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林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都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3、合理利用土地,以方便居民使用为原则,建立科学、完整、布局合理的都市公共绿地系统。都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功能布局要与都市功能布局相呼应,并与都市产业结构的布局相配合。4、依照用地性质不同及位置的差异,分不确定绿地率,重点抓好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的建设;采纳新技术,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都市绿量。确定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苗木生产和园林科研用地,提供都市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同时提高都市绿化的科研水平。5、园林绿化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及地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建立健全地点法规、规章,加强宣传,依法兴绿、依法管绿。规划目标与指标一、规划目标围绕贵阳市创建国家园林都市,精心打造“花溪特色的园林都市”品牌。强化城区绿化、环城林带建设、道路绿化、公园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化等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园林都市”的标准,以构筑突出自然山水为特点,“一环”、“二环”林带为依托,风景林地为基础,干道绿化为骨架,广场、公园、河流、社区、庭院绿化以及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藤、花、草配置有致,点、线、面、环协调进展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努力把花溪区建设为最适宜休闲度假、最适宜生活居住、最适宜进展绿色健康产业的高原明珠。近期目标:在都市建设的同时构建差不多完善的都市绿地系统框架,2008年创建省级园林都市,力争2010年创建国家级园林都市。远期目标:完善都市绿地系统,至2020年末,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园林都市。二、规划指标(一)近期规划指标:至2010年末,都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61.10公顷、绿地率38.12%、绿化覆盖率40.50%、人均绿地面积16.11㎡/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41㎡/人。(二)远期规划指标:到2020年末,都市建成区绿地率≥42.00%、绿化覆盖率≥45.50%,人均绿地面积≥20.00㎡/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0㎡/人以上。(注:远期规划指标只作为一种操纵性指标,待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后再在其指导下调整。)花溪区城绿地规划指标规划分期规划绿地面积(公顷)规划公园面积(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注:远期规划指标只作为一种操纵性指标,待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个欧元再在其指导下调整。)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一、花溪区域差不多条件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中段,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上,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最高海拔1656米,位于黔陶黄帝坡;最低海拔999米,位于马铃河出境处;一般海拔1100-1250米。全区94%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貌多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山地、丘陵、盆地等均有。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爱护工程和二环林带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000亩、公益林建设1.6万亩,组织实施森林管护41.65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6.03%。二、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与布局1、以城区绿地系统建设为中心,以省级风景名胜区爱护为重心,以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爱护、建设为核心,以道路系统绿廊、防护林带、河流流域水保林带作纽带,将花溪区域内的各类绿地斑块联系、贯穿,形成一个能够进行物流、能柳、信息流、基因流交换的较为完善的浸溶型网状结构绿地系统。2、切实做好花溪公园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植被爱护工作,以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严禁砍伐捕猎河毁林开荒,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果,在个风景区的周边地带划设5~10公里宽的爱护缓冲区,在缓冲区内要操纵人口增加,禁止砍伐捕猎河毁林开荒,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果,限制各类对风景区有不利阻碍的建设、开发项目,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适当改造林分河林相结构,进行科学实验、引种、驯化河培育珍稀动植物等活动。3、重点抓好花溪清华产业园、青岩食品加工基地、花溪惠水等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阻碍评价工作,在各要紧磷化工基地(或其它企业)周边,建设10~20公里宽的防护林带。各类矿山的植被爱护应进行有效的监督。4、以沿进入花溪区域的四条要紧道路布局建设的观光农业走廊为重点和骨架,充分利用“一横一纵七连线”的城区路网构架,城区内的各级道路,有条件的均应布置道路绿化带,在保证边坡稳定、改善行车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植物护坡技术,综合考虑草、灌、花、乔等多种类植物,快速恢复由于人类工程建设多破坏的生态环境,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进一步建设优美、协调、稳定的绿色通道景观。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一、绿地系统布局原则1、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都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动身。3、都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体居民休息巡游的需要。4、都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促进都市可持续性进展。二、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城区绿地系统布局以“新区铺绿、旧区增绿;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心通气,绿廊导风;山城交融、组团进展”的结构,充分利用规划在先的原则,加强花溪河道爱护和绿化充分搞好山头公园的建设。做到有观光景点、有主题公园、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突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点,体现花溪区山水园林都市特色。形成功能突出,层次分明的绿地系统格局。第六章都市绿地分类规划一、都市绿地分类依照《都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都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要紧存在形态的都市用地。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都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都市建设用地之外,对都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都市绿地应按只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都市用地分类相对应,都市绿地按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其中五大类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5个中类;附属绿地分为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专门绿地8个中类。公园绿地中的街旁绿地是散布于都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尽管有的街旁绿地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都市景观的功能,是都市中量大面广的一种公园绿地类型。生产绿地是为都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防护绿地是都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都市高压走廊绿带、防护林、都市组团隔离带等。附属绿地是指都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以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专门用地中的绿地。其它绿是指位于都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爱护区、有些都市新出现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爱护区、风景林地、都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恢复绿地等。其它绿地不参与都市建设用平衡,它的统计范围与都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一致。二、公园绿地(G1)规划(一)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规划区原地形、原植被、原生态,少挖、少填、少破环;构建以自然风光为主、人造景观点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公园绿地。2、生态性原则:在公园规划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爱护,不能破坏原有植被,不能破坏现有森林生态系统,不能污染水体。、3、以人为本原则: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布局,使其服务辐射范围能相互衔接;在公园的空间处理、景观塑造、设施布置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游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实现人性化的关怀。(二)规划指标规划分期绿地类型规划面积(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贵州省园林都市要求国家级园林都市要求绿地率(%)近期公园绿地远期(注:远期规划指标只作为一种操纵性指标,待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后再在其指导下调整。)公园绿地分类规划花溪区城2008~2010年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绿地性质绿地名称绿地面积(ha)备注G1G11公园绿地G111综合公园G12县级公园(个)G121社区公园G15居住区公园街旁绿地(注:由于本次绿地系统规划所依据的《花溪区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年))规划期只至2010年,2010年后的城区用地范围尚未确定,因而对2010~2020年的公园绿地未作具体规划。)1、省级综合性公园规划:依照城区总规的布置和花溪区城的进展现况,规划建设省级综合公园一个。花溪公园:花溪公园也确实是花溪河,位于距市区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镇内,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面积3.61公顷,其中水域1.2公顷。周边有近两万居民。花溪公园是一座集大型绿化、主题文化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型公园。园景设计紧扣“花·溪”两字,尊重现状,保留和利用原有较好的植物,对部分景点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移植,要紧有入口景观区、湖石假山景观区、黄石假山景观区及休闲纪念区四个景观功能区组成。花溪公园规划纲要:功能分区公园的治理运营要以爱护、涵养水库水体和提高景观质量为目的,任何景观、娱乐设施的设置都必须在合理爱护好植被和不污染水体的前提下进行。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水体和水库周边山头植被保持较为完好的优势。花溪公园定位为:开放式的城区综合性公园。拟将花溪公园划分为滨湖广场区、儿童活动场、生态度假区、水上乐区和主题巡游区、休闲广场、商业区、登山区、休憩广场、小游园等十个功能区。湖滨广场区。面积7.7ha。定位为文化娱乐区,以在建的湖滨广场为核心,设置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使之成为花溪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区还可设置灯光、音响设施,进行演出、表演等,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可形成极具特色的夜景效果。儿童活动区。面积6.2ha。要紧为青年儿童服务,设置符合青年儿童需求的游乐设施,植物的配置要符合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要求。生态度假区。面积50.7ha。随着花溪旅游业的进展,花溪区城必将成为花溪个景区的服务大本营,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将会云集花溪区城,故在东风水库湖畔设置一生态度假区,该生态度假区的服务定位为:高档度假区,要紧服务于外国游客、社会成功人士等高端客户。水上游乐区。面积约22.3ha。在不污染水质的前提下,可有限制的开展水上游乐项目。主题巡游区。面积3.6ha。该区以现烈士陵园为基础,进行改造和完善,使之成为花溪区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该区也是城区市民晨练的场所。植物配置规划水滨地段(时期性淹没)和库岸线区域:以种植落羽杉、池杉、垂柳、水麻、河滩冬青、南迎春、蚊母树等耐水湿树种为主。水库周边平缓区域:是公园内巡游休闲,景观建设的要紧地区。植物配置突出观赏性、多样性,观花、观果、观叶、观色等兼顾。树种选择:苏铁、银杏、水杉、雪松、金钞票松、龙柏、日本花柏、福建柏、红豆杉、罗汉松、荷花玉兰、山玉兰、白玉兰、香樟、猴樟、红花木莲、合欢、乌桕、垂槐、银荆、冬青、桂花、紫荆、桃、枇杷、复叶栾、铺地柏、杜鹃花类、八仙花、夹竹桃、木槿、悬铃花、腊梅、紫玉兰、栀子、月季、玫瑰、枸骨、川山茶、石榴、金丝桃、六月雪、南天竹、蔷薇、凌霄、金银花、棕竹、凤尾竹等。山头区域:公园范围内的山头植被茂盛,覆盖度较高。绿化景观建设要紧以爱护为主,局部林相改造为辅。山头植被现状要紧为常绿针叶林,景观变化单一,规划在山头的部分树林地带,补植具季相变化的落叶树种。树种选择:银杏、朴树、悬铃木、海州常山、三角枫、元宝枫、黄栌、盐肤木、鹅掌楸、梧桐、柿树、皂角、水杉、泡桐、楸树、梓树等。2、社区级公园规划由于东风公园位于城区东侧,城区西部的居民不能便利的享受公园的服务。为此,在城区西部规划部署一个社区级公园,以弥补东风公园服务半径不足的缺陷,方便西部居民。棱角堰公园:规划为居民区公园,位于城区西部入口处,服务半径1000米,规划面积12.81公顷,公园绿地率大于70%。棱角堰公园规划区内一部分为现在的迎宾广场,以草坪、观赏灌木为主,景观一般;另有一水塘,现状水质较差;周边山头为疏林地。棱角堰公园地处城区西入口一侧,为贵阳方一直客进入现场所见的第一景观,为花溪区城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故在入城道路上视线所及范围内应布置优美的景观,展现花溪区城生态山水园林都市的景观风貌。棱角堰公园规划纲要:(1)现迎宾广场部分对现有景观、植物种植不作大的改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对道路右侧开山采石的断岩,进行工程技术和景观处理,可结合花溪的人文地理改造使之成为能体现花溪地点特色的文化墙、景观墙、浮雕墙,使其变废为宝,成为花溪区城西入口的标志性景观。(2)入口道路旁的稻田,规划为水景植物园区,以种植荷花、莲等植物为主,设置相应的园林小品和休闲配套设施。(3)水体及周边山头。水体岸边规划设置亭、榭等园林景观建筑,配合巡游步道的布置及植物的配置,营造一个静、幽、雅的亲水空间。周边山头在合理爱护现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可结合水体周边的景观特色设置相应的景观设施。3、街旁绿地规划依照城区总体规划的布置和方便居民户外休憩、娱乐、运动、观赏等活动,在原有街旁绿地的基础上规划布置西入口街旁绿地,面积3.36ha;北入口街旁绿地,面积2.06ha;南入口街旁绿地,面积6.12ha;1号街旁绿地,面积0.51ha;以解决县级综合性公园和社区级公园服务半径盲区的问题。在设计风格上应各具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创建更多的市民休闲空间,景观设计时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艺术性和观赏性,植物配置以乔、灌、草相结合,绿化占地比例大于65%,游乐设施的设置应考虑市民的使用方便,体现街旁绿地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最方便的特点。三、生产绿地(G2)规划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布文件《都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文件)的规定,为保证都市绿化建设所需要的苗木、花草和种子,在城区范围内必须配置相应的生产绿地,其用地面积不应少于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的2%。规划生产绿地设于城区东部久铜公路东侧,规划设面积8.70公顷的生产绿地,占都市建设用地的2.06%。该地域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接近交通的地段规划生产绿地,便于集中治理、苗木运输。生产绿地要紧为花溪区城绿化建设服务,苗木种类应丰富多样,在培育本土观赏植物的同时,科学引进外来植物,以丰富当地植物生态和景观的多样性。近期应要紧繁育本规划所拟定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同时引进、驯化、繁育国内外的彩叶树种,如加拿大红枫、紫叶女贞、金叶结骨木、金叶连翘、彩叶马醉木、美国红橡树、花叶柳、紫叶合欢、金叶国槐等。四、附属绿地(G4)规划(一)规划指标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专门用地中的绿地,至2010年,规划建成附属绿地74.03公顷,各类用地的绿地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花溪区城区2008~2020年各类用地绿地率规划指标一览表用地类型绿地率(%)备注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文物古迹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专门用地仓储用地其它用地注:属旧城改造区可对规定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花溪区城2010年附属绿地汇总表类不代码类不名称绿化用地面积(ha)人均绿地指标(㎡/人)大类中类小类G4附属绿地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专门绿地合计(二)附属绿地分类规划1、居住绿地(1)居住绿地的组成:居住绿地是指都市居住用地内社区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以及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2)居住绿地规划指导思想①、居住区内各项绿地要统一规划,合理布置、有合理的服务半径,能让居民方便地使用,使各项绿地的分布形成分散与集中,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形式。②、绿地内的设施与布置要符合该项绿地的功能要求,布局要紧凑,出入口的位置要考虑人流的方向,不同年龄不同的活动之间要有分隔,以幸免相互的干扰。③、积极推广屋顶和垂直面绿化技术,多渠道拓展都市绿化空间,加大都市绿量。(3)、居住绿地规划:依照《花溪区城操纵性详细规划(2003年)》安排,城区居住区要紧分为城西居住片区、城北居住片区、城东居住片区,东兴居住片区和环湖居住片区五大片。居住绿地要以儿童、老人为要紧服务对象,提供儿童利用的游戏广场区和一定规模的休息区,并和全民健身后东开展结合,增设必要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居住绿地地面停车场应使用植草砖进行绿化,该部分区域不能作为小区绿地计入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中。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旧城区改造,绿地率必须达到25%以上;要树立“规划建绿”的理念,城内各类旧村、旧区改造,应优先满足居住绿地的建设要求。2、工业企业附属绿地工业企业附属绿地的建设应有自己的风格。布局应合理、联成系统。园林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组织花园式单位评选与挂牌等活动,以促进花溪区工业企业附属绿化的建设与进展。3、道路绿地规划(1)、道路绿地规划指导思想:道路绿地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各种绿色斑块的纽带,是都市中动物、鸟类活动的通道,是都市空气与外界交换的渠道。应充分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廊道”功能,把城内、城外的绿地连成一体,形成完整的都市绿地系统网络。道路绿地要利用植物材料的柔韧性来软化硬质环境,运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手法制造丰富多彩的都市道路景观,形成一街一景的道路绿地景观。为体现贵阳市卫星都市的地域特色和较为一直的绿化认知特色;花溪区行道树选择以樟科樟属的常绿树种为主。(2)城区道路绿化规划在花溪区城现有道路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都市道路绿化系统,增加道路绿地面积。道路绿化的要紧形式有行道树、分车带、隔离带、中心环岛绿化等。其中行道树应是道路绿化的要紧形式。依照《都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中的要求: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干道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0米,隔离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0米。要紧道路绿化规划:开洲路绿化规划:开洲路为花溪区城新区的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0m,道路线形为直线型,现状行道树为樱花,定干高度较低,分支角度较大,占用有限的路面资源,且树型观赏效果不理想,中央分车带植物以小蜡、紫叶小檗为主,道路沿线两侧单位门前的附属绿地绿化较好,开洲路整体道路景观效果较好,但显得有些单调,故规划对现有行道树进行换植,具体为:每隔1株樱花换植2株香樟,以形成一定的韵律变化。人民西路绿化规划:人民西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