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线系统_第1页
汽车总线系统_第2页
汽车总线系统_第3页
汽车总线系统_第4页
汽车总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总线系统

蓝海汽修学校为什么采用数据总线我们知道,汽车每个电脑之间有许多信号需要传递,一个信号需要两条导线构成回路,虽然所有信号的对地端可以采用一条公共导线,但随着传递信号的增多会使两块电脑之间连接线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会带来电控单元针脚数增多、线路制作复杂、故障率增加、维修困难。

2什么是数据总线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块电控单元,不管信息容量有多大,每台电控单元都引出两条线共同接在两个节点上,这两条导线就称作数据总线。以前各电控单元之间好比有许多人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现在是这些人乘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可以运输大量乘客,故数据总线亦称BUS线3什么是CAN协议电子计算机网络用电子语言来说话,各电控单元必须使用和解读相同的电子语言,这种语言称“协议”,汽车电脑网络常见的传输协议有数种。宝来车装用博世公司产品,数据总线采用CAN协议,这个协议是由福特、Internet、博世公司共同开发的高速汽车通信协议。CAN是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单元区域网络)的缩写,意思是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交换数据。CAN数据传输系统优点数据总线与其它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数据传输系统,CAN数据传输系统的优点是:a、将传感器信号线减至最少,使更多的传感器信号进行高速数据传递;b、电控单元和电控单元插脚最小化应用,节省电控单元的有限空间;c、如果系统需要增加新的功能,只需软件升级即可;d、各电控单元对所连接的CAN总线进行实时监测,如出现故障该电控单元会存储故障码;e、CAN数据总线符合国际标准,便于一辆车上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控单元进主要车载网络基本情况CAN(ControllerAreaNetwork)Controller:控制器

Area:区域Network:网络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用协议,最有可能成为世界标准的车用协议通信速度:1Mbit/sVANVAN(VehicleAreaNetwork)车用系统控制用LAN协议,以法国为中心通信速度:1Mbit/s开发单位:ISOMOSTMOST(MediaOrientedSystemTransport)Media:媒体

Oriented:导向System:系统Transport:传输信息系统通信协议以欧洲为中心,由克莱斯勒与BMW公司推动通信速度:22.5Mbit/sLINLIN(localinterconnectnetwork)Local:局部

Interconnect:互联Network:网络车身系统控制用LAN协议通信速度:10.4—41.6Kbit/s低成本串行通信系统,单线连接Byteflight重视安全、按用途分类的控制用LAN协议通信速度:10Mbit/sBWM公司FlexRay重视安全、按用途分类的控制用LAN协议通信速度:5Mbit/sBMW公司Daimler-Chrysler总线系统构成1.控制单元2.数据总线3.网络4.架构5.通信协议6.网关AudiC6数据总线系统C5网络 21个联网控制单元 3个总线系统 通过K线和L线诊断C6联网 最多81个控制单元 18个总线系统 通过CAN总线进行诊断C6AudiC6数据总线系统AnzeigeeinheitimSchalttafeleinsatzJ285DiagnoseanschlussT16Türsteuergerät,FahrerseiteJ386Türsteuergerät,BeifahrerseiteJ387Türsteuergerät,hintenlinksJ388Türsteuergerät,hintenrechtsJ389SitzverstellungJ136Sitzverstellung,BeifahrerJ521Multifunktions-lenkradJ453KomfortsystemJ393AlarmhornH12Innenraum-überwachungG273Bordnetz2J520BordnetzJ519WischermotorJ400SensorfürRegen-/LichterkennungG397Reifendruck-überwachungJ502ClimatronicJ255FrischluftgebläseJ126Anhänger-erkennungJ345Energie-managementJ644EinparkhilfeJ446ZusatzheizungJ364SendervornelinksG431SendervornerechtsG432SenderhintenlinksG433SenderhintenrechtsG434AntennehintenR96Zugang-undStartberechtigungJ518SchalterfürZugang-undStartberechtigungE415Antennen-Einlese-EinheitfürschlüsselloseZugangsberechtigungJ723ElektrischePark-undHandbremseJ540AutomatischesGetriebeJ217NiveauregelungJ197NOXSensorJ583Motorelektronik1J623ABSmitEDSJ104GeberfürDrehrateG202Leuchtweiten-regelungJ431LeistungsmodulScheinwerferrechtsJ668LeistungsmodulScheinwerferlinksJ667Lenkwinkel-sensorG85Lenksäulen-elektronikJ527AirbagJ234Sitzbelegungs-erkennungJ706CD-WechslerR41Anzeige-undBedieneinheitfürInformation,vornJ523VerstärkerDSPJ525NavigationJ401TV-TunerR78Sende-undEmpfangsgerätfürTelefon,R36RadiomodulRSpracheingabeJ507Telefon/TelematikJ526BedienhörerfürTelefonR37DiagnoseinterfacefürDatenbusJ533Abstands-regelungJ428CANKomfortCANAbstandsregelungCANKombiCANAntriebCANDiagnoseMOSTLINdiverseSubbussystemeGeberKältemitteldruckKältemitteltemperaturG395AudiC6数据总线系统舒适系统网关/诊断接口J533门控制单元副司机侧J387能量管理系统J644门控制单元右后J389座椅调节副司机侧J521挂车识别J345驻车辅助J446进入/启动授权

J518驻车加热

J364整车电器控制单元2J520门控制单元司机侧

J386门控制单元左后J388座椅调节司机侧

J136警报喇叭H12雨滴光强传感器G397冷却液压力和温度传感器

G395发送器

左后G433发送器

左前

G431雨刷电机

J400室内监控G273多功能方向盘J453新鲜空气鼓风机J126发送器右后

G434发送器

右前

G432整车电器控制单元1J519自动空调

J255舒适系统中央控制单元J393转向柱电器J527轮胎气压监控J502后部天线

R96舒适CAN总线LIN总线宝马E85CAN通信技术概述CAN(ControllerArea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由于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独特的设计,CA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许多大公司的产品采用了这一技术。CAN最初是由德国的BOSCH公司为汽车监测、控制系统而设计的。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装置控制,如发动机的定时、注油控制,加速、刹车控制(ASC)及复杂的抗锁定刹车系统(ABS)等。由于这些控制需检测及交换大量数据,采用硬接信号线的方式不但烦琐、昂贵,而且难以解决问题,采用CAN总线上述问题便得到很好地解决。CAN总线特点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其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检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

CAN总线特点如下:(1)可以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意一个节点均可以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的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2)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以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

(3)采用非破坏性位仲裁总线结构机制,当两个节点同时向网络上传送信息时,优先级低的节点主动停止数据发送,而优先级高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CAN总线特点(4)可以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成组)及全局广播几种传送方式接收数据。(5)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速率5Kbps以下)。(6)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s(此时距离最长40m)。(7)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8)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8个。(9)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数据出错率极低。(10)通信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一般采用廉价的双绞线即可,无特殊要求。(11)

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切断它与总线的联系,以使总线上的其他操作不受影响CAN的发展背景及其应用情况CAN的起源

现代社会对汽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要求包括:极高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驾驶与使用的便捷和人性化;尤其是低排放和低油耗的要求等。在汽车设计中运用微处理器及其电控技术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好方法,而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这些系统有:ABS(防抱系统)、EBD(制动力分配系统)、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多功能数字化仪表、主动悬架、导航系统、电子防盗系统、自动空调和自动CD机等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特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从单一的控制逐步发展到综合控制,如点火时刻、燃油喷射、怠速控制、排气再循环。电子技术从发动机控制扩展到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制动防抱死系统、自动变速系统、信息显示系统等。从汽车本身到融入外部社会环境。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分类:

单独控制系统:由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一个工作装置或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等。集中控制系统:由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同时控制多个工作装置或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如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控制器局域网络系统(CAN总线系统):由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同时控制多个工作装置或系统,各控制单元(ECU)的共用信息通过总线互相传递。带有三个中央控制单元的车

带有三个中央控制单元和总线系统的车带有三个中央控制单元的CAN驱动网络

车用网络发展原因电子技术发展----线束增加线控系统(X-BY-WIRE)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汽车发展带来的问题(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电子装置越来越多汽车的整体布置空间缩小(2)传统电器设备多为点到点通信导致了庞大的线束(3)大量的连接器导致可靠性降低。

粗大的线束与汽车中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电缆的体积、可靠性和重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且也成为汽车轻量化和进一步电子化的最大障碍,汽车的制造和安装也变得非常困难。(4)存在冗余的传感器。Volvo汽车近三十年来线束增长的情况车用网络:通过总线将汽车上的各种电子装置与设备连成一个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既减少了线束,又可更好地控制和协调汽车的各个系统,使汽车性能达到最佳。汽车网络化的优点布线简单,设计简化,节约铜材,降低成本。可靠性提高,可维护性大为提高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汽车性能满足现代汽车电子设备种类功能越来越多的要求总之,使用汽车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线束,而且能够提高各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减少冗余的传感器及相应的软硬件配置,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便于集中实现各子系统的在线故障诊断。

CAN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Bosch的工程人员开始研究用于汽车的串行总线系统,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网络协议能完全满足汽车工程的要求。参加研究的还有Mercedes-Benz公司、Intel公司,还有德国两所大学的教授。1986年,Bosch在SAE(汽车工程人员协会)大会上提出了CAN

1987年,INTEL就推出了第一片CAN控制芯片—82526;随后Philips半导体推出了82C200。1993年,CAN的国际标准ISO11898公布从此CAN协议被广泛的用于各类自动化控制领域1992年,CIA(CANinAutomation)用户组织成立,之后制定了第一个CAN应用层“CAL”。

1994年开始有了国际CAN学术年会(ICC)。1994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以CAN为基础制定了SAEJ1939标准,用于卡车和巴士控制和通信网络。到今天,几乎每一辆欧洲生产的轿车上都有CAN;高级客车上有两套CAN,通过网关互联;1999年一年就有近6千万个CAN控制器投入使用;2000年销售1亿多CAN的芯片;2001年用在汽车上的CAN节点数目超过1亿个。但是轿车上基于CAN的控制网络至今仍是各大公司自成系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器网络结构目前汽车上的网络连接方式主要采用2条CAN:

一条用于驱动系统的高速CAN,速率达到500kb/s。主要面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控制单元,如发动机、电动机等

另一条用于车身系统的低速CAN,速率是100kb/s。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