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情景导入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曾在青海湖周边大规模开垦草场及打捞湖鱼。几十年过去了,青海湖生态开始恶化,人类不得不向自然屈服,退耕还草、封湖育鱼。建住宅看“风水”很有市场,尽管“风水”里有一些东西神神道道,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至少比“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说法看上去舒服。【想一想】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课标展示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难点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从人类与环境关系分析,掌握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目标导学自主预习学案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对环境既_____又依赖,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但已有了__________,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_____________,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__________________。崇拜不协调科学的萌芽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思考1.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________。环境空间物质和能量废弃物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_。②表现a.资源短缺:主要有_______、土地资源、________和能源短缺等。b.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等。(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_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再生速度水资源矿产资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噪声污染3.范围及危害(1)_______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2)_______的环境问题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________和危害人体健康。4.地域差异(1)聚落①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②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2)国家①发达国家:过分_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②发展中国家:承受着__________的双重压力和污染转移。全球性局域性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耗资源发展与人口思考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属于环境污染吗?为什么?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原则。发展当代人后代人生态条件社会公平性共同性思考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思考·提示】
1.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2.不属于。二氧化碳不是污染气体,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能导致全球变暖,其含量增加属于生态破坏。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体系构建高效课堂互动要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历史时期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迅速增长增长加快迅猛增长后速度下降
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不断发展,有很大提高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继续以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人地关系思想崇拜、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历史时期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地关系①群体采集、狩猎②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③人对自然依赖、恐惧,被动适应自然④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①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②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③人类对自然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④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不协调,但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①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②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③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①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②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历史时期
内容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破坏,如物种灭绝,但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使森林、草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人类靠迁徙逃避自然惩罚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则危及人类生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突出示意图法记忆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巧学速记1.(2010年北京海淀区模拟)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应用提升(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2)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解析:(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答案:(1)A
(2)B要点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图文分析如下:(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2.几个重要概念(1)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2)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4)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的能力。(5)环境质量——评定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是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一种概念。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表:(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4.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工业“三废”伦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城市垃圾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鲁西北平原的盐碱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资源短缺水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地区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巧学速记1.如何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2.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应用提升2.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4)题。(1)A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
;B表示人类的
消费和
消费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2)C表示
,D表示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以及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等。(4)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解析: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答案:(1)物质和能量生产生活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3)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4)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要点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用公式表示:人类经济活动(载荷限量/环境承载力)此值〉1,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大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环境已严重超载。此值=1,表明环境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此值〈1,表示未满负荷,允许进一步发展。2.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了,环境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发展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当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原则内容要求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持续发展(发展要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环境意识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价值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控制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自由调控强调人的管理调控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需求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及持续性原则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自身)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或转嫁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的共同性原则巧学速记怎样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学习时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
(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包括同代的人——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群落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其核心内容为: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3.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理由是
。(2)渤海实行“休渔”政策。
。理由是。(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理由是
。(4)讲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理由是
。解析:分析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时,除了要看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经济、生态效益外,还应考虑是否会对我们子孙后代产生影响,只有那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才属于可持续发展。答案:(1)不合理多施化肥的负面作用有消耗非可再生资源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2)合理伏季“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生长繁殖高峰期的鱼类,保证今后的捕捞数量和质量(3)合理利用天敌灭害虫,既维护了生态的基本平衡,又不会像农药一样污染环境(4)不合理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多,不适合我国国情,也会因森林减少带来其他危害热点考向示例考向导析本节最常见的考点是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分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试时往往把本节内容与工业、农业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2010年高考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中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例1(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下降,水质整体上有所好转。结合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可知,苏州河沿岸工业用地面积减少,污染源减少;同时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第(2)题,要改善城市内河水质,可从减少污染源、整治河道、改善沿岸环境、清理污染物等方面入手。【答案】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009年高考广东卷)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材料1:见图甲。例2材料2:见图乙。(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
等。(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中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答案】
(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DE(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教材深化透析一、教材P92活动1.略。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厨房设备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新版本)
- 2024年度数据处理与分析合同协议书
- 2024版设备租赁合同租赁物详细描述及其规定
- 2024年度电竞游戏内容制作合同
- 2024版大学校园信息安全评估与维护合同
- 搬运安全协议书
- 销售业务员劳动合同协议书
- 花卉苗木购销合同
- 包车服务合同
- 管工常用工具及基本操作课件
- 海康威视-视频监控原理培训教材课件
- 输煤系统配煤优化qc成果报告运行四值
- 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课件
- 激光切割加工的价格
- 精装修总包和土建总包施工界面的划分规定
- 卓越中层管理培训实务PPT培训课件
-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完整版获奖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案
-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