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_第1页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_第2页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_第3页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_第4页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答题技巧【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2.表现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4.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一、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问、设问、借代、对偶、夸张、双关、对比、用典、互文、反复、顶真、叠词、通感等比拟

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双关(隐语)

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析】“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借代

(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析】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例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用典用典有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作用: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例1: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例2: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典设问拟人叠词拟人双关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8、秦时明月汉时关()9、举酒欲饮无管弦()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夸张互文借代拟人设问反复顶真牛刀小试:2013年安徽卷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答案:用对比的手法。(1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1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分)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白描正侧描写视角变化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析】“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析】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选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析】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2013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者关系1分,景色2分,情感1分)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4、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1: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析】诗人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a、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b、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d、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用典与咏史怀古的区别用典:也叫用事。它是在诗中某一部分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或著名诗句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咏史怀古是指整首诗通过怀念某个著名历史件表达诗人的感情5、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1: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析】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例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析】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6、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用现实之事抒发情感。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析】诗歌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牛刀小试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描写方式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动静相谐(3)虚实相生(4)点面相结(5)白描工笔(6)烘托(衬托)(7)渲染(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3)、从“折竹声”来写,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另:从描写内容,此诗还从触觉、视觉、听觉来描写。例2:《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析】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例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析】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静),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动)。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例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3)、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客观为实,虚构为虚;

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相生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例1、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例2、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析】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前两句),第二次是虚写(后两句):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虞美人》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牛刀小试:2013天津卷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答案:“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4)、点面相结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例2、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析】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析】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例、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析】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异乡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牛刀小试2008山东卷(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6)烘托衬托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之别,但最常用的还是反衬。衬托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景衬、动静衬、明暗衬。

(一)、情景衬

1.以乐景衬哀情

为了突出人的愁苦之情,诗人有时会用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之类的“景”来作反衬,借乐景与哀情之间的矛盾达到“倍增其哀”(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效果。2.以哀景衬乐情

衰败、萧条之景常容易产生悲怆、幽怨之情。古诗词中诗人有时会利用这“哀”景来衬托诗人乐观、昂扬的“乐”情。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描绘的是一种悲凉、萧条的景象。三、四句却写出了慷慨的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尽管景是悲凉、萧条的,但情却是豪放、豁达的。这样以悲景衬豪情就使豪情更显豪放。

(二)、动静衬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2.以声衬静

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三)、明暗衬

明暗衬指的是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衬托。古代诗人很善于运用色彩,也很讲究着色艺术。他们常巧妙地运用词语进行色彩搭配,并赋予色彩生命或借色彩传情,从而寄寓特定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明暗衬可以产生以次托主的审美效果。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的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林的昏暗、幽深。牛刀小试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的颈联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6分)【答案】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2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分)(7)渲染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析】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例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析】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例2: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衬托,渲染,列锦

衬托: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渲染: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加上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象征赋比兴曲笔以小见大联想想象欲扬先抑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二)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从对方着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析】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曲笔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例: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以小见大联想和想象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