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外国媒介集团管制_第1页
第4章 外国媒介集团管制_第2页
第4章 外国媒介集团管制_第3页
第4章 外国媒介集团管制_第4页
第4章 外国媒介集团管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外国媒介集团的政府规制第一节媒介政府规制的内涵一、媒介政府规制的背景

近现代至20世纪30年代:自由竞争的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30年代中期: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产业组织政策向保护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倾斜20世纪90年代:国家干预理论东山再起凯恩斯主义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西方规制理论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或公共机构如何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划管理。二、什么是政府规制(GovernmentReguation)?

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规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规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王俊豪公益事业中的规制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开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等针对外部不经济的问题针对非价值物品进行的社会规制财税、金融中的规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规制民商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规制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保护环境、土地及自然资源、劳动保护政策中的规制二、媒介政府规制的范围

1、报业西方国家没有规制报业具体的内容产制和经营行为的传统。

2、广播电视主要是对其特殊的频谱资源和公众利益服务原则而设置的。行为规制:产品(节目和广告)

1996年克林顿V芯片制度节目内容分级制度

结构规制:媒介组织、市场、产业

3、媒介集团西方国家没有专门针对媒介集团的规制法律或政策

链接:V芯片制度(V-CHIP)设计思想为:电视台在发送节目时,将节目的级别加密进电视信号之中,同时在用户的电视机中安上V芯片,以对收看电视节目的级别加以限制,从而将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电视节目拒之门外人类第一次可以控制电视收看无论父母在与不在,V芯片都将忠实执行保护儿童的使命1996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法案,规定美国销售的所有电视机必须安装“反暴力芯片”。链接:节目内容分级制度自1997年年初起,美国所有电视屏幕的左上角将显示正在播放的节目的级别,新闻和体育节目除外

6个等级Y级表示适合所有发育阶段的孩子,连2至6岁的儿童也能收看;Y7级适合7岁以上的儿童,节目中可能包含轻度的娱乐性的暴力,也可能有点吓人;G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没有暴力和色情内容;PG级表示儿童观众需要在父母指导下收看,其中可能有粗话、有限的暴力和有性含义的语言;14级则提醒家长注意,14岁以下的孩子不宜收看;M级节目中有明显的暴力和色情内容,只适合成人收看;结构规制1984美国《有线电视法》:有线电视不是电信公司或公用事业,而是媒体,禁止电视广播许可证持有人在其信号覆盖范围内拥有有线系统,同时禁止共同载体在其电话服务区域内拥有有线系统,而且非美国人不得经营有线电视,外资超过25%的企业不得参股有线电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有线电视作为独立的产业发展。1992年,FCC放宽了广播、电视、有线和电话的交叉所有权限,同时规定有线电视系统持频道股份不得超过40%。1996年,《电信法》规定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在保留有线电视系统持频道股份不得超过40%的同时,限制有线电视垂直整合,保证其对所有信息供应者开放。三、媒介政府规制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通过制定和修改与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来规范媒介,通过设置和运行规制机构来执行和监督媒介规范。广义新闻法:一切可能适用于新闻活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民法、刑法、电讯法、信息自由法、公正审判法、著作权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反垄断法、公司法等。如美国、英国、日本等。美国宪法第1号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因此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而引用其他法律和各种案例来管束新闻出版事业。狭义新闻法: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立法,或以新闻法、媒介法、报刊法、印刷出版法、广播电视法、电子媒介法等形式存在。如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埃及、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都有专门的新闻法等。1776年世界上第一部新闻法——瑞典《新闻自由法》。附: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普通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它以解决诉讼为目的,法官起了重要作用,故又称为“法官法”。普通法系对有关审判、诉讼程序、证据的规定以及有关的判决执行的规定,对程序法,给予特别的关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自然没有《新闻法》,但是有新闻法治,往往通过法院的判决来维持和发展这种法治。

大陆法系国家的特点是用各种各样的成文法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成文法律。大的如宪法、刑法、民法,比较具体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甚至还有比较特别的例子,如档案保护法。从大陆法系国家司法过程来看,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前提是必须有相关法律或在法律中有相关条款,才能以这个条款为准则来做出判决,所以大陆法系国家非常重视成文法律的制定,要求有很多具体的法律来管理社会。在大陆法系的形成过程中,法学家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又称为“法学家法”,大陆法系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国如德国、法国、俄罗斯。

四、媒介集团、政府规制的制衡关系

传媒集团的政府规制是一下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竞争、垄断、管制、多样化等问题彼此制约。媒介集团与媒介规制之间形成制衡关系。1、媒介集团是媒介产业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是多元竞争格局的主要推动者。但任何国家对跨国媒介集团的扩张并不是没有法律约束的。2、媒介集团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地调整竞争战略,媒介规制往往是事前规制。五、规制制定的哈维克模式经济规制: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强调实施规制中的产业主导政策新多元主义:经济上的不平等是对政治平等、政治民主的一种威胁,现有的私有财产制度对民主有消极影响。完善多元制衡,加强社会组织的相对自主性。多元主义:民族国家只是众多团体之一,并不具有权力独占性,主张在众多的公开竞争中互相制衡。政府主导:政府依据自己的偏好制定政策,实施政府行为美国:多元主义与经济规制的博弈英国:多元主义、新元主义与政府主导联合的公共性倾向韩国:政府主导与经济规制合谋六、规制制定库伦伯格-麦奎尔范式19世纪至二战爆发:促进竞争,反对垄断1945至1980/1990:公共服务政策取向1990至现在:全球化发展,国家政府、国内公司、跨国公司共同主导传播政策第二节媒介政府规制的演变一、商业化广播电视的管理模式

媒介为私人所有,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利,其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媒介独立于政府,受市场规律支配。第一阶段:广播的商业化与非商业化第二阶段:商业电视网的集中发展第三阶段:利润、规模和科技:新旧媒体竞合发展1、商业化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广播的商业化与非商业化

----美国的早期广播是公共广播

----1912年美国出台了《无线电法》规定广播开始属于受规制媒介

----20世纪20年代,美国400多家广播电台都靠政府拨款和公共基金生存

----192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纽约建立WEAF电台创造了商营的以广告收入为资金来源的媒介经营模式,但公共广播性质的教育台对追求商业利益的私营台之间存在矛盾

----NBC、CBS、ABC三大商营广播网建立并在全国发展

----《1927年无线电法案》:私人所有的电台也可以为公共利益广播,它们应该而且必须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在法律上承认了商业电台的合法地位。商业电台院外游说,国会成立了专门管理广播的联邦无线电管理委(FRC),它独立于政府对广播执照进行审核颁发等工作。在法律上限制了国会和公共广播对广播规制政策进行干预的途径。

----《1934年通讯法案》:美国全国广播教育委员会主张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广播网以制衡商业广播。但新成立的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搁置分配非商业广播频率的建议,标志着非商业广播在法律上挑战商业广播失败了。背景介绍:NBC

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是美国一家主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目前是传媒联合大企业NBCUniversal的一部分,向下属200多家美国电视台提供节目。

1926年NBC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成立,1986年其RCA被通用电气公司(GE,GeneralElectricCorp.)收购,它也随之被购买。

NBC在2004年与法国的维旺迪环球旗下的娱乐部门合并之后,将其原先的“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Inc.)”变更为“NBC环球(NBCUniversal,Inc.)”,但在一些节目中NBC仍会使用它“全国广播公司”的全称。NBC每年制作大量的新闻、体育娱乐节目及电视剧,其中《仁心仁术》、《六人行》(又译《老友记》)、《威尔与格蕾丝》、《Heroes》等电视剧集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NBC曾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参与投资香港无线电视(TVB),但持股量极少,更于后来退出。

ABC: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Inc美国广播公司

AmericanBornChinese香蕉人,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常用来形容那些华人后裔。Australi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941年春,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全国广播公司不得同时拥有红色广播网和蓝色广播网。

1943年10月,爱德华·诺布尔以800万元买下蓝色广播网(拥有116座附属广播电台).

1945年6月15日正式使用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称。

1953年2月被联合派拉蒙剧院公司(UnitedParamountTheaters)以2,500万美元买下,组成美国广播一派拉蒙剧院公司(AmericanBroadcastingParamountTheaters,Inc.)原联合派拉蒙剧院公司董事长伦纳德·戈登森(LeonardGold-enson)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

1965年4月,改称美国广播公司。1985年3月,大都会通信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公司改为大都市美国广播公司,但一般仍用原名。1948年4月19日,播出第一个电视节目《在角落里》。

1954年,取得“迪斯尼乐园”和“米老鼠俱乐部”的播出权,一举成功,成为公司发展的转折点。

1955年由于播放一系列西部片赢利,附属台进一步增加。

1959年取得全美足球大赛、棒球大赛、拳击大赛等多项体育比赛的报道权。

1961年推出“体育的疯狂世界”和“美国体育”节目,以体育报道与另两家电视网展开竞争。

1966年以NTSC制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77年ABC播映了电视系列片《根》,连续8个晚上播放12个小时,轰动一时,观众达1.3亿,创造了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的最高记录。

70年代后期,收视率连续几年占三大广播公司的首位。公司总部在纽约。公司经营座电视台,分别在纽约、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矶、休斯顿、费城、弗雷斯诺和旧金山,并有220座附属电视台。公司还经营调幅和调频广播电台,并有多座附属广播电台。

1995年,该公司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收购。

2005年,该公司电视收视率占全美家庭的30.13%,电视收视率和广播收听率均排列第2位。CBSCBS的前身“独立广播公司联盟”(UnitedIn-dependentBroad-casters)于1927年1月27日在纽约成立,几次买卖交易最终定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CBS的当前剧集主打犯罪侦破牌:《幸存者》《爆笑好莱坞公寓》《铁证悬案》《犯罪心理》《犯罪现场调查》《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犯罪现场调查:纽约》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是监管通讯技术的机构。该委员会目前监管美国国内州际间的通讯(有线、无线、电话、电报和电讯)。

办公署:办理执照申请,处理投诉,展开调查,制定规章并提取意见。消费者和政府事务处:负责制定消费者的政策,是FCC的对外窗口,通过消费者中心来处理咨询及投诉。同时也与州政府及当地政府在应急预案和执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协调。执行处:负责执行通信法案,FCC规定及命令和通信授权的条款。负责的主要方面包括消费者保护,地区竞争,公共安全和国土安全。背景介绍:FCC国际处:负责国际间的通信政策,例如协调频率分配和轨道划分以便最小化美国执照在国际间的电磁干扰。同时,国际局也对FCC的规定进行检查,以保证FCC符合国际无线电规定和其他国际间的协议。媒体处:发展,推荐并管理电子媒体的政策和执照。包括美国本土的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媒体处也处理直播卫星颁发执照之后的相关问题。无线通信处:负责处理美国国内几乎所有FCC的无线通信的项目和政策。服务包括业余无线电,蜂窝网络,寻呼系统等有线竞争处:负责制定与有线通信相关的政策。主要目标为加速有线技术发展,促进市场,服务及有线设备方面的投资。第二阶段:商业电视网的集中发展

----商业电视网的集中发展源于广播业的集中发展

----美国法律规定,广播电视主要服务地方受众,经营执照颁发给各地方电台和电视台。

-----分散发展的体制与广播业集中发展之间存在冲突。

----电视业发展早期,多数大城市只得到3个频道,为了竞争需要,电视集团纷纷组建。

----1954年,两个最大的电视台集团NBC、CBS的12家附属台的利润占到了全国电视行业利润的一半。

----60年代,NBC、CBS、ABC三大广播网与200多家地方附属台合作,电视网的节目占据了60%的节目时间。第三阶段:利润、规模和科技:新旧媒体竞合发展

----利润:广告、节目制作

----《1996年的联邦电信法》----规模: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AOL以1640美元的天价并购了全球电视业的老大时代华纳。

----科技:有线网、电信网与因特网处于同一竞争平台。2、规制政策1927年:《无线电法》,美国商业广播诞生1934年:《通讯法案》奠定了整个广播电视定管理的规制的基础1977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放松有线电视的进入规制1979年:判决停止公用有线电视节目规制和无线电视节目内容规制1981年:FCC认可直接卫星广播节目的制作1983年:FCC取消电视节目内容规定1984年:FCC完全撤消了对卫星广播收费和服务的规制;进一步放松有线电视的规制1992年:FCC放宽广播有线和广播电视、有线和电话的交叉所有权限制1996年: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1996年之前:任何一家电视公司拥有的电视台数量不得超过12个,此后,这一限制被取消;一家公司的覆盖率由最多25%增至35%;允许一家公司同时拥有无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系统2001年:布什对FCC进行了改组,取消了35%的限制2002年:美国上诉法院驳回FCC禁止一家企业在同一城市里同时拥有有线系统及电视台的规定附:规制的背后1998年后,全美最大的8家传媒和电信公司、它们的母公司以及3家贸易团体,在政治投资和对华盛顿的游说方面的花费超过4亿美元。其中,自1997年以来,Verizon传播公司、SBC传播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通用电气/NBC、维亚康姆/CBS等传播公司以及全国广播业协会、全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协会以及美国电信协会,一共给联邦政府捐赠近4500万美元。其中1780万给了民主党,2690万归于共和党。

这些投资给广播电视机构、电话公司、长途服务提供商、有线电视系统和网络公司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利益博弈中带来优势。最典型的就是有关所有权上限不断调整过程中存在于传媒机构的获益。2003年6月,FCC曾经一度将全国观众的上限调整到45%,并放松一家公司的地方电视台拥有量在较大市场为3座,一般市场为2座。报纸和电视、广播和电视的相互拥有权的限制也被取消。最后,虽然在众议院被驳回,将电视全国观众占有率的上限从45%下调到39%,同时将FCC所有权检查周期从2年调整到4年。电视公司还是从中获得了好处。

3、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对媒介发展的影响(1)广播商业化奠定了美国媒介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为电视业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历史经验。(2)电视业朝着自由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媒介集团的垄断发展由国内向全球延伸。(3)媒介市场与媒介规制互动性影响。4、美国模式的两个特点:(1)设置了集中的规制机构(FCC)来管理包括广播电视业在内的电信业。(2)规制的重心由规制市场结构转移到规制垄断行为。(3)对电视所有权经历了较严格的放松规制过程。三、公共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模式

媒介作为公共事业,不受政府直接控制与管理,经济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不足部分往往由政府补足;也通过团体或个人的捐款获得一定资金。媒介不以赢利为目的,强调其公众服务性和独立性,强调社会责任。1、公共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模式概述(1)英国

a、公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建立

----始于BBC的建立,它既是一个公共广播事业机构,又是一个管理公共广播电视事业的监督机构。1922年成立时,是拥有国家特许独家经营广播权的商营机构。基于电波频率的公共资源和广播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原则,广播既不能由私人所有,又不能被政府完全控制,1926年,改为公营。

----20世纪30年代,BBC将公营体制从广播延续到电视业。1936年,它开始经营英国第一个电视频道,从此进入公营电视垄断时期。二战后建立了电视网。b、公私并举的经营模式确立

----平衡原则与适度原则

----1954年《独立电视法案》标志着英国开始办商业电视。该法案建立了一个与BBC相近的管理机构——独立电视局(ITA)管理商业广播电视。

----1955年,英国商业性独立电视网(ITV)成立,并与BBC展开竞争。公营BBC商营ITABBCITVBBC1BBC2ITVChannel4C、公私两种广播电视体系的发展

----BBC的国际电视经营是纯商业模式。

----商营电视体系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北美公司介入卫星电视—新闻集团垄断

D、历程第一阶段:撒切尔夫人的多轨媒体政策(1979-1990)前两年:非常提倡媒体为公共利益服务

1982年开播第四频道,比BBC更为小众化的频道,节目形式严肃、高雅。

1985年:不满电视业缺乏竞争的局面,,进行变革,催促了1990年广播法的诞生,其目的就是改革ITV,使其更商业化。默多克得以在此阶段进入了英国市场,发展了新闻频道,收购了《泰吾士报》、《太阳报》等报纸。第二阶段:法的规范调整(1990-2000)

《1990年广播电视法》:

1、独立广播局被更加商业化的管理者独立电视委员会(ITC)所取代

2、为鼓励竞争,平衡商营与公营,1997年开办了第五频道

3、撒切尔夫人阻止了广播法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英国卫星公司BSB的合并的限制,使新成立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处于不受规制的垄断卫星电视业的状态

4、ITV与BBC不低于25%的非新闻节目必须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1996年媒介法》:政策变化:

1、修订BBC皇家特许证制度

BBC在节目出口方面尝试商业化,使其成为一世界级媒体。

2、跨媒体所有权条例允许所有大的出版集团购买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但非英国本国的新闻集团除外。电视和广播公司也可以买报纸。

3、1997年开始实行地面数字广播,BBC、ITV和其他的广播公司可以使用数字频道。第三阶段:规制机构的集中管理

2000年12月发布《通信的新未来》白皮书:

A、设立管理广播电视和电信的单独的规制机构。

新管理机构原管理机构原管理范围电信监管局(OFCOM)独立电视委员会(ITC)负责规制商业电视电信局(OFTEL)监管通信业无线广播局(RA)颁发商业广播营业许可证广播节目标准委员会(BSC)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等广播通信局(RCA)管理无线电频率B、媒体所有权

a、电视所有权取消禁止独立电视网的一家公司拥有两个伦敦地区经营许可证的规定;取消一个公司所控制的广告份额不得超过15%的规定禁止ITV与第五频道合并,以确保至少有四家公共频道

b、广播所有权改革管理系统,扩大投资

c、依然保留对非欧盟国家的外国媒体经营者在英国经营媒体的限制

d、新闻提供者的规定逐渐放宽新闻服务提供者不得持有新闻频道20%股份的限制C、跨媒体所有权

任何一家报纸控制超过全国20%的报纸市场份额时,都不能提供地区性的和全国性的独立电视网的电视服务、或是第五频道,以及全国和地方的广播服务。D、内容管理取消了审查商业电视网是否播出教育节目、儿童节目等公共服务的事项。(2)德国

----二战后确立公营体制

----地方性和非党派性原则地方性:电视事业参照有关规定以联邦德国各州的法律为依据;非党派性:规定广播电视公司为超党派的中立组织,要向受众提供客观内容

----80年代前,保持公营独占,实践中体现了高度政治化的倾向各州广播电视公司中政治家担任媒体总监

----私营电视始于60年代

----1981年,德国最高法院裁定私营广播电视只要是在规定的法律框架内活动,便是合法的。如果电视频道内部是多元化的,节目年代各种意见和观点,并由类似公共广播电视委员会那样代表不同组织和利益的团体的机构来监督的话,私营电视节目提供者是可以获得电视广播执照的。

----1985年,德国颁发第一张私营电视执照。

----1984年,德国引进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1986年,联邦最高法院同意实行公共和私营二元电视体制

----1997年,放宽了商业电视所有权限制

----1997年,《信息和传播服务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多媒体法,主要用于限制网上有关色情的暴力文章的影像传播(3)日本

----20年代,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立,与BBC类似

----二战后,受美国影响,修改《广播法》,允许建立商营电台和电视台,形成了公私并营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50年代以来,《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朝日新闻》拥有五大商营电视网与NHK两大电视网竞争

----卫星电视领域,7家商营卫星电视台与NHK竞争

----9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的卫星电视事业通过对广告收入的影响迫使广播公司加入到多频道竞争中,邮政省决定放松对投资的限制,私营广播机构或准自由兼并地方台并拥有多个频道,从而促使了120多家地方广电机构的重组背景资料:日本电视放送网株式会社(日语: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通称“日本电视台”(日本テレビ),简称“日视”(日テレ,Nittele)、“NTV”,为日本一家以关东广域圈为播放区域的无线电视台,也是日本首间成立、开播的商业电视台。为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的关系企业,自创立起即与读卖新闻有业务上的合作;而读卖新闻社也一直是日本电视台的最大股东。

日本电视台是日本唯一在全名里使用“放送网”一词(即中文“广播网”之意)的电视台,此为日本电视台成立时,便计划建构以东京为中心、向日本各地统一播放节目的全国性电视网,但最后因当时广播业务的主管机关邮政省未予核准而作罢,使得其广播范围仅止于东京及周边地区。不过在1966年,日本电视台开始与其他地区的电视台组织以新闻节目资源互助为核心的日视新闻网(NipponNewsNetwork;NNN),之后又在1972年组织日本电视网协议会(NNS),逐渐建构起全国性的联播网。

日本放送协会,又称日本广播协会(日语:日本放送协会,英语译名:Jap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是日本的公共媒体机构。简称“NHK”。前身为“东京广播电台”(RadioTokyo),成立于1926年,1931年开始发送短波频率(SW),1935年开始向海外传送广播节目,现在“东京广播电台”则成为非正式称谓。业务与服务已涵盖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另外为海外的观众和听众同样提供电视、无线电广播以及NHKWorldPremium等服务,每日有华语(普通话)及其他多国语言的广播节目播出。2004年7月左右(海老泽胜二任内)其相继爆发众多丑闻,亦有收听收视费不付款造成大幅度的减收事件,组织改革和民营化的可能性也被议论。

从业员数・预算规模上为日本最大的媒体机构,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并列为世界可数的媒体组织。

富士电视株式会社(株式会社フジテレビジョン;FujiTelevisionNetwork,Incorporated)为一间以日本关东广域圈地区为主要播放地区的电视台富士电视台是日本最大的媒体集团富士产经集团(フジサンケイグループ)的核心企业。姊妹机构包括日本主要报章之一《产经新闻》及日本主要商营广播电台「日本放送电台」。1959年3月1日作为东京4号电视台开始广播,是现时亚洲区内最具影响力的商营电视广播机构。不少著名的日剧及综艺节目皆是富士电视台的出品。富士电视台为「富士产经传媒集团」的成员之一,自2004年起,富士电视台已经连续六年实现收视率的“三冠王”(全日、晚间时段、黄金时间)富士电视台也是台湾电视公司(台视)的创始机构及股东之一;2005年12月24日,富士电视台再联同台视、中国时报集团及其他香港及海外投资者一同在香港组成财团,收购原由中国国民党间接拥有的《中国电视公司》、《中国广播公司》及《中央电影公司》(简称「中视」、「中广」、「中影」,合称「三中」),富士电视台因而取得「三中」的少数权益。此外,富士电视台亦曾於1960年代参与竞逐香港无线电视牌照,但结果落败。朝日电视株式会社(株式会社テレビ朝日,TVAsahiCorporation,亦称为电视朝日),原名为日本教育电视台(NET),於1959年由朝日新闻及东映电影公司等机构合资成立,并於1977年4月起使用现时名称,是日本著名的全国性广播电视台。TVTOKYO东京电视台(テレビ东京,电视东京),由日本主要报章日本经济新闻创办,是现时日本制作最多动画片集的电视台,以动画及综艺节目闻名於世,其中竞赛节目「电视Champion」(又称「电视冠军」)及动画《PocketMonster》(香港译作《宠物小精灵》)、《哈姆太郎》及《游戏王》更广为世界各地电视台转播。东京电视台是日本五家全国播送的私营电视台中规模最小者,亦是连续剧制作量最少者。(4)法国

---70年代以前,广播电视为国家所有,是为政府所控制的舆论宣传机构。

----70年代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迅速演变为公私并存的结构,并且私有性质更为突出。

----1982年,《视听传播法》是法国媒介改革的里程碑。该法规定成立视听传播最高局,控制广播电视,使之真正独立于政府,取消了政府对广播电视的垄断权,放宽了私营广播电视公司进入媒介的限制。三个公营公司四个私营频道与两个公共网(5)意大利

----70年代后,私营电视大量出现

----广播电视由国家垄断转变为个人垄断媒体大享—贝卢斯科尼

----1944年,成立意大利广播公司(RAI)

----1975年,《103改革法》规定:只要是意大利或欧洲公民,在交纳相对较低费用后,都可以开办有线电视。

----1980年,贝卢斯科尼创立了意大利第一家全国性的电视台第五频道,而后又拥有了全国性的商业电视台意大利一台和四网,形成了三大电视网与RAI竞争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