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多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_第1页
三位一体,多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_第2页
三位一体,多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_第3页
三位一体,多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_第4页
三位一体,多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位一体修维互动: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核心^语概念,然而落实在课堂上,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是教学内涵狭窄化。没有将语文要素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联结起来,没有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解读语文要素,教学时就要素论要素,忽略了语文要素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二是教学内容孤立化。没有将语文要素与前后相关的要素进行勾连和贯通,忽略了学段间、单元间以及单元内各要素的联系,教学内容孤立零散、简单重复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教学方式机械化。将语文要素等同于知识标签,进行机械呈现,没有细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学生无法将语文要素内化为学习的策略、方法和路径。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语文要素提示了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显在内容,也隐含了“为什么学”的内涵。“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是语文要素的三维统一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唯有精准把握三者的内涵和关系,才能避免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多维解读:把握“为什么学”的内涵要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上有效落实,首先必须思考,通过小学阶段语文要素的学习最终应达到什么目标,即弄清“为什么学”的内涵。这就需要将语文要素放在更广阔、更长远的背景下解读,准确把握其教学功能与价值。如果就要素论要素,其丰富的教学内涵就会被遮蔽,语文要素就可能窄化为机械操练的代名词。1.全面观照,把握语文要素多元共生的内涵语文要素指向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是课程育人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首先应将语文要素置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解读,挖掘其所承载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内涵。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这一语文要素为例,表面上看,此项要素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风趣的语言,必定承载着思维、审美、文化等诸多元素,它们是相融共生、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首先,从单元导语“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幽默风趣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维奥秘。《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的风趣就表现为他敏捷的思维。品读杨氏之子巧妙的语言时,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其思考过程,让人物的思考过程可视化,体会风趣的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其次,风趣的语言隐含着审美价值。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化解尴尬,带给人愉悦之感,在轻松的氛围中阐明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可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文章中心入手,体会风趣的语言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发掘其背后的教学旨趣。再者,幽默风趣也是一种文化,古今中外都不乏幽默的作品。本单元三篇课文,有古文、现代散文,也有外国作品,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地域,风趣幽默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教学中,可推荐相关的阅读资料,如学习《杨氏之子》后,推荐阅读《世说新语》中的一些幽默小故事,感受魏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了解当时的文化现象;学习《手指》和《童年的发现》后,推荐阅读中外幽默名篇,感受不同地域的幽默文化。这样将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联系起来,全面观照语文要素的内涵,才能发挥其整体育人的功能。2.系统解读,把握语文要素整体推进的意蕴语文要素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任何一项能力都不可能一次性整体形成,而是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语文要素的编排遵循这一规律,各单元语文要素环环相扣,梯度呈现,螺旋式推进。因此,教学时不能孤立、静止地解读某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而要对各语文要素的编排走向有清晰的认知,用系统的观念、动态发展的眼光解读各项语文要素的内涵,把握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以“语言积累”这一语文要素为例,如果孤立地解读“积累”的内涵,容易将其窄化为记忆和背诵,认为只要将优美生动的语句读读背背就行了。如果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观照,将“语言积累”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以及学生语言发展的链条上解读,就会对“积累”的内涵有更加全面而透彻的认知。十二册教材中,除一、二年级提及的积累“的”字词语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外,从三年级开始,在单元导语中提到相关的语文要素依次有“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等,它们都属于语言积累的范畴。从这一动态发展的链条上可以看出,语言积累的最终目的不单是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聚焦语言现象,发现言语规律,建构言语图式,培养敏锐的语感。这就需要从系统、动态发展的角度解读语言积累的内涵。首先,从积累的内容和范畴上看,语言的积累不能仅限于以上所提及的几个单元,而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不但要从内容上进行辐射,如从"的”字短语的积累,辐射到“地”字词组的积累,还要从内涵和范畴上拓展,根据教材特点,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有新鲜感的语句”“生动优美的语句”等的内涵,养成有阅读必积累的习惯。如,随着课文的学习,不断丰富“有新鲜感的语句”的内涵:第一次接触的语词、特殊构词方式的短语、陌生化的语言、别具一格的修辞等,都属于富有新鲜感的语句,都要随着课文的学习去关注、感受、体会,逐渐养成捕捉新鲜语言的习惯,培养敏锐的语感。其次,从方法与策略上看,关注语言的表达、感受语言的精妙、学习具体语境的运用等,都是促进语言积累的有效策略。不但要记忆背诵,还要敏锐地发现,有意识地梳理,有重点地品味,创造性地运用,让语言积累经历发现、记忆、体会、迁移和运用等相互交融的过程。最后,从积累的目标上看,语言积累不仅是丰富语汇语料,还要在积累中聚焦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也要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享受语言积累的乐趣。教材中提及的“积累喜欢的语句”正体现着这一内涵。这样解读,才是对“积累语言”这一教学内涵的精准把握。从核心素养的维度,在教材体系中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解读语文要素,把握“为什么学”的丰富内涵,语文要素的学习才能变得立体、丰富而灵动。二、整体勾连:明确“学什么”的要义从以上语文要素内涵的解读中可以看出,语文要素的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要体现整体性和贯通性,让前后相关语文要素的学习彼此勾连、相互贯通,让同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形成合力,构建合纵连横的教学内容体系。1.纵向贯通,把握内容梯度教学时,要对相似的语文要素进行整体观照,将此次教学的语文要素与前后相关的要素进行比较,明确相似的语文要素每次教学分别承担着什么任务,相互之间要怎样勾连。这样才能让分散在各册的语文要素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精准把握每次教学的起点、突破点和生长点,实现螺旋式推进。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为例,这是高年级安排的第一次有关想象的训练。中低年级时,学生进行了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相关训练。本单元的“想开去”,显然不同于此前的画面想象,而应从中年级画面想象的感性思维,逐渐向从多层面想开去的理性思维过渡,正如“交流平台”中提到的要“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不仅要从文字中想象画面,更要从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感情等方面想开去,联想到相关的人事景物,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因此,本次教学,就要在画面想象的基础上,渗透新的联想策略。其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从文章内容联想到相关的人事景物、相似的场景;从文章阐述的道理、抒发的情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等。其二,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想开去。如联想到相似的文章、相关的诗句、相同主题或相同作家的作品等。其三,从艺术相通的层面想开去,由语言文字联想到相关的音乐、画作或其他艺术作品等。这样教学,是对中年级画面想象的有效提升,又是对本册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的有机铺垫。想象的内容从单纯的画面想象,转变为相关人事景物、相关文章、相关艺术作品等的联想,从单一维度的想象向多个维度的联想拓展。想象策略也从中年级“不由自主”的画面想象,转向自觉的、有意识的比较想象、类比联想等,学生的思维也从中低年级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迈进,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贯通和梯度。2.横向联系,形成教学合力一项语文要素的落实,既要注意纵向贯通,把握梯度,又要在单元中分解,根据课文特质,明确每篇课文承担的具体任务,把语文要素的知识点、能力点分解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教学合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时可这样分解:《古人谈读书》主要体会怎样根据不同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忆读书》主要渗透分析和归纳信息的方法,初步感受信息梳理、信息呈现的不同方法;《我的“长生果”》则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综合运用。具体要求见表1。此外,还可在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的实践中,迁移运用“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方法,让单元内读和写的要素相互促进,形成教学合力,体现语文要素训练的层次性。三、学情分析:确立“怎么学”的路径语文要素学习路径的确立,必须基于细致、精准的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语文要素概括性强,较为抽象,不具有操作性,这是所有学生学习语文要素面对的难题。具体到某一学段、某一班级的学生,还须分析他们此前已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能力,运用过哪些相关的策略落实类似的语文要素,效果如何,是否已经内化;本次学习,学生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应给予哪些确实有效的帮助,怎样创设

课文分解要点梳理要求课文分解要点梳理要求指向目标《古人谈读书》体会“根据要求梳理信息”的内涵1.如果要让读者较快获取朱熹、曾国藩对读书的观点,该怎样梳理?2.如果针对自己或同学学习中的不足,如读书不专心或缺乏恒心,该梳理什么内容?3.如果要让读者对三个片段的内容有个总体了解,该怎么梳理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信息,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梳理的信息也不同。体会如何在梳理信息中把握内容要点《忆读书》尝试用不同方式梳理和呈现信息;渗透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1.用圈画关键词句的方式梳理作者的阅读经历及阅读感受等信息;2.按时间顺序分条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3.用表格式综合梳理作者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感受以及好书标准等;4.分组讨论,还可用哪些方法梳理和呈现信息?如何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梳理方法和呈现方式体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梳理信息、呈现信息《我的“长生果”》创设情境,综合运用设计不同话题,综合运用。如可以梳理作者的阅读历程,也可以从读书的意义、方法、乐趣、体会等方面梳理作者的阅读感受,还可以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方面梳理信息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从不同角度梳理信息,采用不同形式呈现信息,如卡片式、表格式、结构图式等能根据不同要求确定信息梳理的内容、方法等,感受梳理信息的乐趣,体会梳理信息的意义表1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要求梳理1.细化分解,搭建支架语文要素表述凝练,使用的行为动词也高度概括,如关注、了解、积累、感受、体会等,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教学时,只有结合具体情境将语文要素细化为操作性强的策略、路径与方法,在丰富的语境中进行“泡发”,语文要素才不至于成为抽象的概念、知识的标签。细化分解时,既可以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围绕内涵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学习步骤,一步步达到目标;也可以把语文要素转化成问题情境,将核心问题转化为子问题群,再围绕子问题群,转化成序列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语文要素。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项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具体学习时,可将其转变成核心问题“如何在场景、细节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然后结合“交流平台”和第二项语文要素等相关内容,细化成子问题群并明确其教学的内涵和路径。如,(1)在什么地方体会?在文中“藏着”情感的细节、场景中体会。⑵如何去体会?用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角色代入、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3)体会到什么程度?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第二项语文要素)。经过这样转化和细化,教学就有了抓手,学习就有了路径,语文要素才不至于成为知识的标签。接着就可围绕这些子问题展开序列活动。以《父爱之舟》为例,首先聚焦藏着父爱的关键语句,如第三自然段中的“心疼极了”“动心了”等,以及父亲背“我”上学的情景、为“我”缝补棉被的背影等。接着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父亲“心中蕴含的情、背上承载的爱”。如从“心疼”入手,勾连起上下文中的这些语句:“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父亲动心了”“他自己平时节省到极点”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我”同住一间房的父亲难道没有被臭虫咬?难道身上没有大红疙瘩?可他似乎忘了自己,心中只有儿子;为了儿子,平时节省到极点的他,居然也动心了,可见这“心”中藏着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一步步细化,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懂得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该学到什么程度,看到自己学习、思考的轨迹,感受到学习的效果,语文要素的学习才能落到实处。2.拓展延伸,有效迁移日常教学中发现,课堂上习得的策略、方法和路径,如果不及时在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