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有关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2B.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由0mL变为10mLC.某同学在托盘天平左盘放置5g砝码,游码位于0.5g处,则所得药品质量为5.5gD.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必为10%参考答案:D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用pH试纸无法测定其pH,A项错误;滴定管的计数一般保留到0.01mL,B项错误;C项实际得到4.5g药品,C项错误;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知D项正确。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3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2+

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答案:A3.氟气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氟气和氨气反应生成一钟铵盐和NF3-,NF3类似氨气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B.NF3与水发生水解生成NH3和HFO

C.NF3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D.NF3的还原性比NH3强参考答案:C4.如图所示是298K时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92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和3mol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kJ,若通入2mol和6mol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kJ,则184>参考答案:D略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在NaHS04稀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SO、OH—参考答案:B略6.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参考答案:B略7.对以下事实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明矾可以净水,是由于明矾溶于天然水中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C.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D.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水显碱性参考答案:C略8.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ClOK=3×10-8H2CO3K1=4×10-7

K2=6×10-11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CO32-+2Cl2+H2O=2Cl-+2HClO+CO2↑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HCO3-+Cl2=Cl-+ClO-+2CO2↑+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

D.向NaClO溶液中通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参考答案:C解析:A.HClO的电离常数小于H2CO3的第一步电离,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应该生成碳酸氢根,故A错误;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HClO的电离常数小于H2CO3的第一步电离,产物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

C.HClO的电离常数小于H2CO3的第一步电离,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故C正确;

D.向NaClO溶液中通过量CO2,产物应该生成碳酸氢根,故D错误;故答案选C9.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因为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所以1molH2与molO2完全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是放出热量242kJ。而化学反应中之所以存在能量的变化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其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发生上述反应时H2(g)+O2(g)=H2O(g)△H=-242kJ·mol-1时所发生键的变化为断裂1molH—H键和molO=O键、形成2molO—H,因此在此反应过程中断裂旧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96kJ+EH—H,形成键释放的能量为2×463kJ=926kJ,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有926kJ-×496kJ+EH—H=242kJ,解得EH—H=436kJ。高考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易错提醒:忽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的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结构在计算时没有代入相应的系数而算错,或者是忘记H2O分子中存在2个O—H键。

备考提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存在能量的变化。

10.下列属于酸的是A.NaOH

B.CH3COOH

C.NH3

D.H2O参考答案:B酸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符合此条件的是CH3COOH,故B正确;ACD不符合酸的概念。故都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酸的判断。运用酸的概念进行判断。抓住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可。1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

B.3—甲基—2—乙基戊烷

C.3—甲基—1—戊烯

D.2,3—二甲基戊烯参考答案:答案:D12.某元素R的核内含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在其与氢化合时,R呈-n价,则WgR的气态氢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参考答案:C略1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硫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硅酸,但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乙醇则该装置不能能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A错误;B.橡皮管可使下部的压力转移到上方,从而利用压强平衡的原理使液体顺利流下,故B正确;C.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乙两侧水面高度不同,否则水面相同,所以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D.NO不溶于水,因此在此装置中充满水,从②进气可以收集NO气体,故D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涉及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气密性检验、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知识点1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ΔH=-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molNH3和5mol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B.平衡时v正(O2)=v逆(NO)C.平衡后减小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参考答案:CD略15.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参考答案:B解析:氯酸钾分解、铝热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不是离子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金属铝的还原性强于锰,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B正确;反应③中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而反应④中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C错误;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氯化氢并没有完全被氧化,因此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答案选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Ⅰ)(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B.制备(收集)任何气体开始实验前,都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E.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F.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Ⅱ)(11分)下图甲是旧教材中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是新教材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丙是某校师生对乙作进一步改进并对所产生的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的装置。

(1)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丙装置除具乙装置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2)欲使NO2气体充满试管②,应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当气体充满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然后把a、b、c都关闭,并把试管②置于沸水中,下列情况不变的是

。A.颜色B.平均摩尔质量C.压强

D.密度(3)为了验证NO2与水的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答案:(I)B、C、F(全对4分)(II)(1)无氮的氧化物逸出,可避免污染环境;可使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或其他合理答案)。(每空2分)(2)c;a、b;D(4分)(3)关闭弹簧夹a、b,打开c,用手捂热试管②一段时间后松开(3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8分)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参考答案:答案:(1)放热。(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能同倍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对反应热也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E1和E2同时降低。

18.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四种常见的元素。已知:W基态原子有7个轨道填充了电子;Y与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但Y的原子半径比Z小;ZY2和Y3都具有漂白性,它们分子的空间构型都是V型;X的合金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X分别与Y、Z形成化合物甲、乙,在甲、乙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4%和63.64%;丙是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在溶液中反应1个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1)W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价层)的电子排布式为

;X3+最外层电子数为

;Y、Z、W三种单质与Y、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四种物质的熔点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填化学式)(2)写出在溶液中,丙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检验ZY2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4)高温下甲与W单质剧烈反应。在25℃、101kPa下测得每转移3mole-放热416.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1)3s23p1、13、Al2O3、、Al、S、O2(或O3)(2)8H++5Fe2++MnO4-=4H2O+5Fe3++Mn2+(3)方法一: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然后加热,溶液又现红色;方法二:将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再向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4)3Fe3O4(s)+8Al(s)=4Al2O3(s)+9Fe(s);?=-3331.2kJ/mol:本题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为依托,考查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化学用语的使用,能力层面考查考生判断、分析、推理及综合能力,体现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S、p能级分别有一个、三个轨道,现W基态原子有7个轨道填充了电子,则1s2s2p3s共6个轨道填满了电子,3p只能有一个电子,所以W为Al,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1;Y与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说明同主族又Y的原子半径比Z小且ZY2和Y3都具有漂白性,它们分子的空间构型都是V型,推知Y、Z分别为O、S;X的合金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X分别与O、S形成化合物甲、乙,丙是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在溶液中反应1个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推知X为Fe不是Al,Fe3+最外层电子数为13,Fe2+可被MnO4-氧化。n(Fe)/n(O)=72.4/56:27.6/16=3/4,甲为Fe3O4;n(Fe)/n(S)=63.64/56:36.36/32=1:1,乙为FeS;丙是FeSO4。Y、Z、W三种单质与Y、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四种物质分别为O2(或O3)、、S、Al、Al2O3,其中Al2O3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Al为金属晶体熔点次之,O2(或O3)、、S为分子晶体,熔点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l2O3、、Al、S、O2(或O3),SO2的检验可用品红溶液或用溴水(或氯水)将其氧化为SO42-,再检验SO42-即可,高温下甲与W单质剧烈反应。在25℃、101kPa下测得每转移3mole-放热416.4kJ,则生成9molFe转移24mole-,放热3331.2kJ。19.(8分)2007年10月是索尔维制碱法命名140周年纪念,1867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将氨碱法正式命名为索尔维制碱法。该法广泛为世界各国采用,后被中国的侯氏制碱法所取代。索尔维法的生产流程是:

索尔维法能实现连续生产,但食盐利用率只有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