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讲述_第1页
第三章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讲述_第2页
第三章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讲述_第3页
第三章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讲述_第4页
第三章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一)美国的全球战略(二)欧洲一体化与西欧对外关系(三)二战后日本的对外战略外交: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间交往活动。主要有国家元首、外交代表等进行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颁发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等。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外交战略:指国与国之间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方针路线方略。(一)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孤立主义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住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美国例外论

“美国例外论”坚信美国是特殊的国家,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好的社会模式,美国优于他国,应该成为他国的楷模;美国人是具有特殊使命的特殊人民,具有拯救其他受苦受难的人民的神圣使命。这种自认为与众不同的心理使美国总是为自己的外交抹上一道符合伦理、人道与正义的理想化色彩。同时,它使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拯救世界的救世主情结。从建国后至今,美国外交政策始终与“使命感”紧密相连,始终以民主、自由、人权作为其政策依据。“会每日竭尽全力确保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美国将重新回到世界主导地位,我们的国家是全球的希望所在”。

当灾难降临时,谁能拯救世界,成为救世主?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始终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实力的升降,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在不断调整。(一)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全球扩张战略——战后初期-60年代末退却调整、维持均势战略—60年代末-70年代初重振优势,转守为攻战略—80年代初-1992年参与和扩展战略——1992-2001年先发制人战略——2001-2008年奥巴马政府“外交新政”——2009-1、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是依据美国当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为盟友,试图通过军事遏制、政治孤立和对抗、经济封锁和禁运、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通过“遏制共产主义”达到最终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时期对华政策从扶蒋到弃蒋。从弃蒋到保蒋。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解放”战略: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和平取胜”战略:企图抓住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一度激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发展,通过和平的方式瓦解社会主义政权。

1953~1960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的军事战略。是美国防务政策的核心,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大力发展核武器,维持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威慑苏联使其不敢发动任何形式的战争;一旦威慑失败,美国将以核力量为"剑",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报复,以夺取战争的胜利大规模报复战略艾森豪威尔对华政策2月,艾森豪威尔出台了所谓“放蒋出笼”政策。所谓“放蒋出笼”政策,即继续阻止大陆进攻台湾,但允许台湾进攻大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橄榄枝箭肯尼迪政府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之后,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美军在越南疯狂地投掷固体汽油弹,孩子们从燃烧的村子里哭喊着逃出来。美国大学生举行示威活动,反对越南战争

2、战略收缩:尼克松主义和人权外交(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多种力量迅速发展,美国经过长期海外扩张,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美国政府不得不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尼克松主义——缓和战略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谈判手段尼克松与福特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发表“上海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72年尼克松访华

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发展同有较大影响力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性关系”。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重视“人权外交”。1979年邓小平应卡特总统邀请访问美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2月1日,邓小平在华盛顿会见基辛格博士人权外交的前世今生?美国的人权状况如何?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1989年他离任时的支持率高达63%,是继富兰克林·罗斯福1945年去世以来的创下最高纪录。2005年,他被美国在线探索频道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

3、重振优势,转守为攻战略(80年代至90年代初)里根政府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政府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实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标志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大规模扩军备战。对苏软硬兼施。借重中国,对抗苏联。

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一个著名演说。他提出建立多层次太空防御系统计划,标志美苏核军备竞赛发展到新阶段。星球大战计划撒切尔夫人说“里根不费一枪就赢得了冷战的胜利。”经济学家称里根为“击败共产主义的人。”1984年里根访华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和世界新秩序战略乔治·布什上任后针对苏东剧变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推出了促使苏联、东欧国家融入西方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超越遏制战略”和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战略。“超越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

(1)把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作为主要战略目标。(2)采用非军事方式作为主要战略手段。(3)继续坚持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世界新秩序论的主要内容:

(1)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2)建立集体安全体系.(3)谋求国际合作。(4)推行实力政策。(5)进行必要的干预,在必要时,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对世界任何地区出现的危机和冲突进行干预。

布什政府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描绘了体现美国理想的世界蓝图,其要点是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整个世界。

1991年1月17日,美军从沙特基地发射火箭袭击伊拉克目标。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当日开始对拒不撤军的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海湾战争爆发。

4、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20世纪90年代至21世初)

冷战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外战略也作出了相应调整,把确立其在世界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作为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美国的霸权主义气势极大地膨胀。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提出美国外交将建立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即: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付美国安全受到的新挑战;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以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为根基。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通过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来“扩展”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确立美国在世界的“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大国协调机制;促进经济安全;推进西方式民主,宣扬“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调整军事战略,提出“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帮助塑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安全环境,随时对危机做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1997年7月,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决定邀请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同北约开始就入盟问题进行谈判,最终使上述三国在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成为成员。这标志着酝酿了3年多的北约东扩计划正式启动,冷战后欧洲安全格局也将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实施北约“新战略”,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对南联盟实施78天的狂轰乱炸。乔治·W·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并确立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

乔治·W·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

2001年12月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9·11”事件后抛出“邪恶轴心”论,将“先发制人”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采取多种军事安全战略部署极具进攻性。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全方位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爆发。3月25日大批美军坦克从科威特城驶向科伊边境,进军伊拉克。经过伊拉克战争,美国在中东地区实现了战略存在,但也进一步暴露了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本质。

2007年3月,伊战4年后五角大楼前的反战示威游行。

驻伊美军的虐俘事件暴露了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布什在第二任期中,进一步强调“反恐”和“推动自由民主”是美国外交的核心原则。布什政府还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特别重视增强在亚洲应对未来挑战。

2004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仪式上发表讲话,欢迎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7国正式加入北约。

2005年2月,美日两国国防和外交“2+2”高官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结束后发表了共同声明。声明详细罗列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12项同战略目标,其中有些项直指中国。

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新政”奥巴马外交“新政”从理顺五大关系入手,着力消化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1)“反恐”和“谋霸”的关系布什政府充分利用反恐衍生的战略机遇,把阶段性反恐目标纳入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大战略框架中,强化海外军事存在,抢占全球战略要地。奥巴马政府将继续高举反恐大旗,但调整反恐的策略手法,以“负责任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将反恐重心逐步转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并积极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奥巴马将把维护和强化美“一超独霸”地位作为美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但为减少“谋霸”成本,会改变与俄等新兴大国搞“硬对抗”的做法,主要采取政治渗透、经济接触、外交引导等“软进攻”手段,影响和规范新兴大国的发展方向。(2)“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关系布什政府采取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签《核禁试条约》等一系列单边主义举措,招致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出于反恐需要,重新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但前提是“不能妨碍美单独行动的自由”。美执意对伊动武,“单边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奥巴马摒弃“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际协调与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奥巴马称,将通过改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强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同盟关系,发展同中、俄、印等新兴大国的合作关系,来开辟所谓“国际合作的新纪元”,以共同应对“新世纪面临的新挑战”。希拉里首访亚太印证美对外战略转变(3)“先发制人”和“预防性遏制”的关系历史上,美曾多次对外开启“先发制人”的战端,但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布什政府是第一次。2002年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先发制人”战略确定成为美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奥巴马政府将对“先发制人”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他扬言,美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打击恐怖主义,但强调不会将其扩大化,更不会用来“更迭政权”。奥对朝鲜、伊朗等国将奉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主要工具是经济制裁和外交打压,而不是武力颠覆;对俄、中等新兴大国,将采取以“预防性遏制”为主的政策,软硬兼施,但以软的一手为主,积极塑造而不是强行改制。远近亲疏还是有别的(4)“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布什政府突出“硬实力”在国家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强调“美必须维持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遏阻任何潜在对手试图赶上或超过美力量的企图”。布什任内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结果深陷其中而难以脱身,成为名副其实的“战争总统”。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及伴生的“情报门”、“虐囚门”、“黑狱门”等丑闻对美“软实力”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加强硬实力的建设,提出要致力于打造一支“21世纪的军队”,重振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而受到重创的士气。但他将把重塑美国际形象和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奥巴马承诺,美将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并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把对外援助增加一倍;组建“美国之声团队”,招募、训练和派出年轻精英,加强与穆斯林国家的交流等。(5)“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布什政府在向世界“推进民主”方面与民主党政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006年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推进民主”列为美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一根支柱。布什政府将“推进民主”置于美外交政策的优先位置,脱离了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在实践中损害了美利益。奥巴马在胜选演说中称,“美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武力威胁或财富规模,而是来自理想的持久力量,即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主张美应以更加柔性的手法帮助其他国家建立和完善民主机制。他强调理想主义目标与现实主义利益的统一,美媒体称,奥巴马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总结: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战后西欧对外政策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60-70年代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冷战后的重组等阶段,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西欧的联合自强

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包含着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因素——西欧一体化,它既带来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与安全关系的深刻变化,同时经由一体化实现的联合自强,也使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越来越显示出主动性和独立性。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60、70年代独立自主、联合自强80年代中期以来一体化进程加快,外交主动性不断加强西欧外交战略的演变1、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由于经济上和军事上依赖于美国,在外交上也追随美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中,西欧国家大多附和美国。

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日本首相吉田茂(签字者)签署《对日和约》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2、60、70年代独立自主、联合自强(1)西欧联合(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进入60-70年代,西欧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亦开始调整,在维持同美国结盟同原苏联抗衡的大格局下,西欧国家独立意识增强,出现同美国的离心倾向,相继推出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外交路线。

法、西德、意、荷、比和卢六国经过艰苦谈判,于1957年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合称《罗马条约》)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地位(2)法国戴高乐主义

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具体举措:(1)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2)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3)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法建交;(4)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5)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法国戴高乐主义1962年9月戴高乐访问民主德国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3、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新东方政策”——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新东方政策的实质与作用:

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

“新东方政策”对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4、东西欧的缓和及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1973年7月至1975年8月举行的欧安会,达成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东西欧缓和取得较大进展。在南北关系上,西欧国家提出了通过“对话与合作”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主张。突出地反映在《洛美协定》的签订。第四个洛美协定签字仪式

2000年7月,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55个成员国的代表纪念《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签署25周年。

《洛美协定》的全称是《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它在当前的南北关系中,是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第一个洛美协定:1975年2月28日在洛美签署,1976年4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规定欧共体在五年内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33·6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42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参加签署该协定的非加太地区国家46个。第二个洛美协定:1979年10月31日在多哥续签,1980年4月起生效,有效期五年。欧共体提供的援助增至56·07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74.57亿美元),参加签署该协定的非加太地区国家增至58个。四个洛美协定:第三个洛美协定:1984年12月8日在多哥续签,1986年5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该协定确定了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根据协定,欧共体在五年内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85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93·5亿美元)。参加签署该协定的非加太地区国家增至65个。第四个“洛美协定”于1989年12月15日在多哥续签,有效期10年。1990年3月1日生效。第一阶段,欧盟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12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32亿美元),第二阶段(1995-2000)援助总额为146.25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9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以来一体化进程加快,外交主动性不断加强第一,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以欧盟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合。第二,构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第三,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第四,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平等的伙伴关系。第五,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2003年7月,欧洲军团亮相法国国庆节。(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东欧国家的转轨与欧盟的前景“东欧”或“东欧国家”是二战后出现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由苏联影响和控制的中东欧和东南欧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东欧国家的转轨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中,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始终占有特殊地位。战后,欧亚的社会主义各国基本上都仿照苏联体制建立起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但是,苏联模式并不适合东欧各国的国情,它严重地窒息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布拉格街头的苏联装甲车。1968年8月,苏联纠集五个华约成员国50万部队,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东欧国家的转轨

政治经济生活中长期积聚的问题影响了民心的向背。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出现剧变,各国的反对派,通过议会大选和制造社会动乱,迫使共产党下台。

1989年11月9日,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

1989年底动荡的布加勒斯特街头(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东欧国家的转轨

东欧剧变以后,东欧国家的新政权在经历了长短不一、程度不同的政治经济危机后,转轨已经完成。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向与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显著特征是“回归欧洲”,主要标志就是加入欧洲地区现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北约和欧盟。

2004年5月1日,在德国、捷克和波兰三国接壤的德国东部小城齐陶,三国首脑在庆祝10国加入欧盟的活动中升起欧盟盟旗。欧盟国家的联合及其前景

2007年3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人们站在自己拼合的欧盟成员国地图上,庆祝欧洲联盟(欧盟)成立50周年。案例8

成长中的烦恼

制定一部欧洲宪法是欧盟之父让·莫内毕生的梦想与愿望。要是莫内先生还活着的话,本周他该是全世界最紧张的人。因为好不容易在去年梦想成真的欧盟宪法如今危机四伏。法国时装大师皮尔-卡丹说过,时髦都是旧的不断翻新,只有优雅是永恒的。今天欧洲流行时装复古风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技巧,它不是旧样式的简单重复,而是为了创造时髦。所以对于欧洲宪法和欧盟来说,否决或许不是调头后转,暂时的后退似乎也是一种技巧。希望在这种前进与停顿、后退的交错之中,欧盟能闯过这次危机的关口。(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欧盟国家的联合及其前景

2007年12月13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在《里斯本条约》签署仪式上讲话。当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条约》。如果该条约最终获得各成员国批准,将为欧盟机构改革铺平道路。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步子的加快,欧盟国家之间的矛盾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或及时的协调。但同时,主权让度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产生的矛盾,也使欧盟面临“成长中的烦恼”。

(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二)欧洲的联合自强及冷战后的重组欧盟的国际地位经济上: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中心。政治上:冷战后国际力量多元化推动者。军事上:仍需借助美国的保护。(三)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追随外交——战后初-50年代经济外交——50年代中-60年代多边自主外交——60年代末-70年代政治大国外交——80年代积极进取外交——90年代以来追随外交——战后初-50年代战后初期日本没有外交权。1951年9月,签订片面和约,即《旧金山对日和约》、《日美安全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此后,奉行向美国“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政策。

1951年9月,《旧金山对日和约》签字仪式。

追随外交——战后初-50年代此后,日本全盘接受美国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配合美国遏制战略,积极支持朝鲜战争。日本195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56年10月,与苏联实现关系正常化;1956年12月,加入联合国。追随外交——战后初-50年代

I,KatsuoOkazaki,MinisterforForeignAffairshavingbeendulyauthorizedbytheJapaneseGovernment,statethattheGovernmentofJapanherebyacceptstheobligationscontainedintheCharteroftheUnitedNations,andundertakestohonourthem,byallmeansatitsdisposal,fromthedaywhenJapanbecomesaMemberoftheUnitedNations.日本加入联合国宣誓书经济外交——50年代中-60年代

1957年岸信介政府发表了战后首次外交蓝皮书,提出了“经济外交”的口号。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多边自主外交——60年代末-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田中角荣政治大国外交——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时代》周刊杂志曾为自由女神“穿日本和服”1981年铃木善幸首相提出日本正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又称“第三次开国”或“第三次远航”。铃木善幸所谓第三个新的起点,又称“第三次开国”或“第三次远航”。第一次是指1853年美国人培里率领舰队强迫幕府“开国”后经明治维新,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第二次指二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并通过高速增长,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第三次从80年代开始,目标是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1983年,中曾根康弘首相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中曾根康弘积极进取外交——90年代以来“日本就要有真正的军队了!”日本自民党在纪念建党50周年的大会上正式公布的《宪法修改草案》,宣告了日本右翼政治的这一重要里程碑。草案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由于自民党是日本国会中的强势执政党,这意味着战后60年来,“自卫军”将第一次被写进日本宪法。一个“军”字,宣告了几代日本右翼政客为之奋斗的重新建军的梦想即将实现,日本目前极盛的右翼政治倾向,受到了一次真正的鼓舞。案例改宪法重温军国梦积极进取外交——90年代以来

冷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

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

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准备;

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三)二战后日本的对外战略一是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采取多项立法措施,谋求成为军事大国。《国际和平协作法》、《周边事态法》以及《武力攻击事态法》等“有事法制”三法案,初步奠定了日本作为“普通国家”、军事大国的法律基础。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2003年6月6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被称为“有事三法案”。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及反恐战争中趁机加大了军事力量和扩大了军队活动的领域;在伊拉克战争中,坚定地支持美国,并派出后勤补给舰前往协助;其右翼势力甚至公开表示要发展核武器可以很快成为核大国,并超过中国等。

2003年3月,日本首次发射两颗间谍卫星升空,意味着日本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政策发生了转变,日本在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4年1月进入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先遣队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二是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游说其他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困惑小泉任首相期间曾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日本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既有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动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