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详细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的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辛亥革命的意义。对学生的要求: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理解: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走不了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辅助教学情况:板书、课堂讨论★授课内容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华侵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但是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成为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他们在华利益,加紧对华输出资本,掠夺通商和路矿利权,与此同时伸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这种矛盾的激化集中体现在日俄战争的爆发上。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拒绝退兵,妄图在东北推行“黄俄罗斯”计划,这与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1904年2月6日,日本向驻扎在旅顺的俄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这场为了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竟然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政府除了划出“交战区”外,还要严守局外中立。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在中国的利益,战争结束。在战争期间,英国在西藏燃起战火,德国也将炮舰驶入长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派系并欺骗人民,在逃亡西安期间,就发布了“罪己诏”和改革谕旨,清末•立宪活动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是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很多新政改革流于一纸空文。1906年,为了抵制各地愈演愈烈的革命风暴,西太后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咨政院,地方设立咨议局,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23条中共有14条是维护君上的权力的,1911年5月组织了“责任内阁”,但大部分内阁成员由皇族组成,“皇族内阁”遭到立宪派和一些汉族地主的不满和反对,所谓“立宪“骗局至此完全戳穿。(1)新政的主要措施从1901年起,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有:调整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1023页。外务部除办理一般的外交事务之外,还负责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一切涉外事务。后来随着商部、邮传部的建立,情况才有所改变。1902年至1906年间清政府裁汰各衙门青吏差役,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肪寺和湖北、云南、广东的巡抚衙门,各省也裁撤了一些机关。清政府还下令整伤吏治,停止捐纳实官。编练新军,创办巡警。从1901年起,清政府屡发上谕,令各省裁汰绿营防勇,挑选精壮,编练常备军、续备军、巡警。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停止武科试。1903年12月,清政府设立练兵处,以奕勤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负责练兵事务。练兵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法令,在各省设立督练公所,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但大多数省份没有如期完成,至清朝灭亡前夕仅编成14镇、18混成协、4标及2协禁卫军。1902年5月,清政府还批准袁世凯在保定创办警务学堂,训练巡警。1905年设立巡警部,以徐世昌为尚书,制订各种警务章程,督办各省巡警。1906年11月,练兵处并入由兵部改名的陆军部,巡警部改名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以载振为尚书,管理所有工矿业和铁路。商部成立后陆续颁行了一些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矿务暂行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公司注册章程、华商办理农工商业赏爵章程及改订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等,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实业,吸引华侨商人投资国内建设。同时清政府还批准设立路矿农务工艺各项公司,令各省文武官员及局卡委员“一律认真恤商,持平办理,力除留难延搁各项积弊,以顺商情而维财政。”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5091页为了争取资产阶级,商部还制订了商会章程。1906年11月,商部改名农工商部。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1906年户部改名度支部后,该行于1908年改名大清银行),开办资本400万两,官股商股各占一半,该行总办由户部奏派。1908年邮传部又奏准设立交通银行。废除科举,兴办学校。1901年,清政府决定科举考试时改八股为策论,并命各省将省城书院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1904年1月,清政府批准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与此同时,清政府开始大批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和日本。1905年9月,清政府宣告废除科举叙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及各省岁考一律停止。12月,它设立学部,管理全国学堂事务。此外,清政府还改订刑律,准许满通婚,劝止妇女缠足等。(2)清末新政的影响清末新政虽然是清政府迫于形势而进行的改革,但毕竟产续了一定的积极效果。1903年商部设立后,清政府向公司借贷官款参与公股,实行商办公助,又鼓励商人参加博览会,引进先进技术倡设实验工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扶植了民族工商业。商会团体的组织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新政也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巨大变革,近代化的新学制有利于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科举制度的废除进一步动摇了传统的封建社会的基础,而新的教育行政系统的确立又消除了兴办近代学堂的最大阻力。这些措施为民族资本主义造成新的发展条件,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清朝统治者推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所有各项新政中,编练新军占有突出的地位。清政府编练新军自然一含有抵抗外来侵略的用心,但其主要意图是要镇压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1901年李鸿章死后,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推行新政最为得力。编练新军,创办巡警,开办学堂等新政措施均先从直隶试办,然后再制订章程向各省推广。至1905年,袁世凯率先练成北洋6镇新军,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官僚军事集团。至于整顿吏治,改订刑律,准许满汉通婚等则具有收买人心、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企图。然而,清政府的新政措施并没有向资产阶级开放政权,远远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愿望。新政在实施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税捐负担,百姓怨声载道,不断进行反抗。袁世凯北洋势力的兴起又激化了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各派之间的争斗。因此,新政的推行,未能收到清政府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无形中成了革命的催化剂,加速清政府的灭亡。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非常小,但是近代工矿企业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比以前有较大的进展,商办企业大量出现,与此同时,随着商办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年形成的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由爱国转向革命,加速了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展。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清末新式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新青年。据记载,到1910年,全国兴办的各类学堂达42696所,学生有1300739人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04学校11第8634页。这些新式学堂虽然大多数“似改非改”,但毕竟与旧式书院有较大的差别。如课程内容上增加格致(物理)、算术、中外历史、地理、外国语等科目,有些学堂还聘用了外国教员或留日学生任教。来自社会中下层的学生增多,受教育面较以前有所扩大。科举的废除,进一步使读书与做官脱节,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第二,20世纪初出洋留学热的兴起带来了新知识新风气。义和团运动之后,青年学子“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飘洋过海,以留学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日本者居多。留日学生多数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中国留日学生人数,1900年以前较少,1901年以后人数激增。1901年274人,1902年增至573人,1903年开始突破千人大关,达到1300余人,1904年留日学生在校人数为2406人,1905-1906年有据可查的达8000余人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355-356页,中华书局1992年版。上海和东京是新式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与旧式士大夫相比,他们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对国家前途的责任感。民族资本近代企业的初步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的渐次形成,为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1903年拒俄运动以后,这一群体的革命觉醒更明显了。20世纪初年,广大新式知识分子在国外掀起了一股宣传民主革命的热潮,出版了大量革命报刊和书籍。1900-1905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或主持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有:香港的《中国日报》、《中国旬报》等,上海的《苏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大陆》、《中国白话报》、《女子世界》、《国粹学报》等,日本东京的《国民报》、《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以及横滨的《开智录》等。这一时期出版的革命书籍,不下百数十种,可分为下列几类:(1)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政论性小册子,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章炳麟的《馗书》、杨守仁编的《新湖南》、黄藻编的《黄帝魂》等。(2)宣传革命排满的史著,如陈去病的《陆沉丛书》、《清秘史》、匪石的《郑成功》、陶成章的《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等。(3)译介的西方社会政治理论著作和历史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孟德斯鸿的《万法精意》、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以及英、美、法、俄等国的革命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衰亡史、独立史等。(4)揭露列强侵华的著译,如《中俄交涉史》、《俄罗斯对华策》、《美国垂涎中华近事》、《明耻图》、《闽警》等。(5)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小说,如《瓜分惨祸预言记》、《苦社会》、《自由结婚》、《女狱花》、《洗耻记》、《断头台传奇》等。这些革命书报的广泛传播,对唤起民众觉醒,积聚和壮大革命力量,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兴中会,随后在香港成立总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革命目标,随后比较有代表性的革命团体主要有1903年到1904年由黄兴、龚宝铨分别在上海组建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复会;1906年刘静安组织的革命团体日知会,以及福建的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等革命小团体,这些革命团体推动了各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一个标志。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伴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通过一些革命书刊,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震撼着中国的思想界。在宣传革命思想的读物中,•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对于启发人民的民主觉悟,组织和壮大革命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用最为显著。3.组织革命运动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了广州起义和惠洲起义。同盟会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的宣传和鼓动工作,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包括1906年12月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1910年的2月和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等等。革命党人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只注意联络会党和新军,未能发动和依靠群众,急功近利,没有长久的战争准备,另外还有组织不利,准备不足和冒险从事等原因。・但是革命党人的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却在全国民众中扩大了革命影响。比如1911年的广州起义,在战斗中牺牲和被捕就义的有80多个革命党人,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造成矣。”4.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同盟会20世纪初建立的革命团体都是区域性的组织,活动比较分散,力量不够集中,行动无法统一,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1905年7月孙中山会晤了宋教仁,黄兴等人。倡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7月30日,各革命团体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议,孙中山提议新党名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和《军政府宣言》,一致推选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的成立,基本结束了革命小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一定意义上统一了各地革命的步调。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随后他通过《军政府宣言》等文件对三民主义作了具体阐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论概括。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即要推翻满洲贵族当权的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孙中山在解释这一款时,曾一再强调,“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4、325页这样,孙中山就将他的民族主义与带有封建色彩的种族复仇主义划清了界限。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出发,认为中国沿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不合理的、违反人道的,因此“政治革命”势在必行。“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他还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5页这样,他便把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军政府宣言》对未来的民主共和国的特征概括如下:“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298页孙中山并未简单照搬西方议会制度。如他在三权(立法、司法、行政)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制定五权(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分立的宪法的主张,用以防止西方国家在选举和委任中的舞弊行为及议会滥用监察权的弊端。孙中山还充分认识到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艰巨性,提出治国政纲分三期实施:第一期为“军法之治”,即在新光复地区,由军政府总摄地方行政,清除清政府的苛政积弊及其残余势力,并施行有关经济、治安、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务;第二期为“约法之治”,即“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在此期间,解除军法,颁行约法;第三期才是“宪法之治”,即军政府解除权柄,制定宪法,国家政治步入议会民主制轨道《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298页。五权宪法反映了孙中山对完美民主制度的追求。上述构想预见到革命胜利初期实行革命军事专政的必要性,对巩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具有重大意义。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平均地权”。其具体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7页“平均地权”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首先,解决几亿中国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其次,孙中山对于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所提出的方案,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产物。孙中山考察西方社会,发现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他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设法预防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因而中国不但需要进行“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此,孙中山积极寻找“改良社会经济组织”的办法。这时,风靡一时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亨利•乔治的“单一税”学说给了他较大的影响。享利•乔治认为,土地私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贫富不均现象的根本原因,主张将土地收归国有,其办法是国家每年向每块土地征收相当于地租额的赋税。而地租一旦收归国有,国家就不必征收其他赋税。孙中山借鉴亨利•乔治的学说,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他以为,中国实行“平均地权”后,就可防止因地价上涨而引起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且“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l卷第329页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社会革命,是孙中山对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但客观上却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为“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土地国有化就是:尽量铲除农业中的中世纪式的垄断和中世纪关系,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最容易适应市场”,因此,它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十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95,294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与经济要求,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动员与组织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战斗号角,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但它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则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革命组织,它的成立将全国各地分散的民主革命派联合起来,使革命党人在组织上、思想上和军事斗争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促使革命潮流迅速高涨。当然,它还存在不少缺点。在组织方面,各支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地方性,与总部缺乏紧密的联系,不少会员在入会后仍沿袭自己原来所属的组织独立地进行活动,原光复会成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思想方面,大多数会员只接受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民权“二民主义”,而对民生主义缺乏理解或不赞同,有些人甚至对民权主义都表示怀疑,成为只拥护民族革命的“一民主义”。这些缺陷表明同盟会难以肩负起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使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纲领的提出,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和统一的指导思想,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预示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中,最能扩大舆论阵地,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是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保皇立宪派的论战。辩论的目的是扫清革命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揭露改良派反对革命,反对共和的真面目,这次大论战发生在1905—1907年,中心战场在日本,革命派的主要阵地是《民报》,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是《新民丛报》,论战主要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的: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归结起来,主要是围绕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进行的,即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是这次论战的核心。关于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问题。保皇派把“革命排满”和爱国救亡对立起来,认为保皇就是爱国,革命必致亡国。康有为甚至否认中国封建制度的存在,证明没有必要进行革命:“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一二千年,与法之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而学呻矣。”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304页,三联书店1963年版他们把革命描写成是杀人放火的“复仇主义”行为,必然导致满汉民族的更大裂痕,甚至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而亡国。革命派列举大量事实,证明清王朝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给中一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进一步论证了民族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他们针对保皇派指责革命派“排满复仇论”反驳说:“民族革命非尽戮满族五百万人之一谓,倾覆其政府,不使少数人握我主权为制于上之谓也。”去非:《纪十一月四日东京满学生大会》,《民报》第9号第96页这就明确揭示了革命派所主张的“排满”,实质上是反对少数满洲统治者,而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革命派还从理论上驳斥了保皇派对革命暴力的曲解,认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中国才能获得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解除亿万人民的痛苦,并热情地讴歌:“革命者,救人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矣。”思黄:《中国革命史论》,《民报》第l号第53页肯定革命不仅不会招致帝国主义的干涉,反而是挽救民族危亡、避免列强瓜分的唯一途径。因为帝国主义敢于欺负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是一大原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则可避免被瓜分的危险。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康有为坚持历史渐进论的“三世说”,认为由“据乱世”必须经过“升平世”,才能到达“太平世”。就是说由封建专制,必须经过君主立宪,才能实现民主共和,“苟未至其时,实难蹭等”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295页。梁启超则认为中国不仅“不能进行共和立宪制”,而且还“未能行君主立宪制”,因为中国人尚未具备“可以为共和国民之资格”梁启超:《开明专制论》,《梁启超选集》第47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只有从“开明专制”着手,“拾级而上”,经过君主立宪阶段,最后才能达到民主共和。他们认为如果革命派硬要通过暴力革命,超前“蹭等”实行共和,则必然导致国家乱亡。革命派不同意保皇派关于中国社会必须经过“开明专制”和“君主立宪”等阶段,然后才能建立民主共和的理论。孙中山说:“有谓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和,次序井然,断难躁等;中国今日亦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躁等而为共和。此说亦谬。”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83页他援引当时菲律宾人民和美国黑人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斗争的事迹为例,指出民主共和是世界进步的潮流,中国人民必须为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他们还以“天赋人权”学说作理论依据,斥责保皇派认为中国人还不具备共和国民资格的英雄史观,肯定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之后,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他们力辩“政治革命”的内涵是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是依靠清政府实行“开明专制”和“君主立宪”,从而划清了“政治革命”和“开明专制”的界限。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保皇派对同盟会提出的“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纲领进行了全面抨击,认为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基本上是良好的,指责土地国有制度违背了所谓“自然法则”,必将“妨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他们称赞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完美与合理,不准对其有任何破坏和变革。革命派列举大量事实批驳了保皇派对“平均地权”、“土地国有”纲领的攻一击,揭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种种弊端,指出地主垄断土地,阻碍一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民生活穷困。所以对地主阶级垄断土地的现象表示强烈不满:“土地者,一国之所共有也,一国之地当散之一国之民。今同为一国之民,乃所得之田,有多寡之殊,兼有无田有田之别,是为地权之失平。”因此,必须“均配土地,使耕者不为佃奴。”他们强调说:“地主之流弊不特使贫民陷于地棘天荆之苦况,抑亦商工界之一大障碍物”冯自由:《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427页。只有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才能补偏救弊。而实行“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政策,不但不会妨碍人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反而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论战的意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是革命与改良的论战。革命派和保皇派是同属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有着共同的救亡图存的宗旨,都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来探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道路。通过这场大论战,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进一步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舆论准备。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一些共同弱点:第一,他们都不能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保皇派害怕革命引起列强的干涉而招瓜分之祸,革命派认为革命可限于“排满”范围并能使国家独立,正可避免列强干涉,表明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本质都缺乏深刻认识和坚决反抗态度。第二,他们当时都不愿意看到下层群众在革命期间举行大规模起义的作用,害怕引起“内乱”。因此,保皇派竭力反对革命,而革命派则鼓吹“文明革命”、“秩序革命”。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1907年,由于形势日益紧迫,两派的争论尚未结束,便投入到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去。中国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两种主张、两种前途的斗争,还有待于通过实践决出分晓。这场思想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而告终,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同时,革命派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得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拥护,冲破君主立宪的束缚,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革命阵营。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更严重,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在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同盟会也积极开展革命的宣传和鼓动活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作了准备。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1911年6月,四川爆发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声势很大,清政府实行镇压,制造了成都血案,同盟会会员吴玉章等领导了武装起义,荣县宣布独立,这是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革命政权,清政府率鄂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了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客观条件。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由于文学社和共进会均在新军中发展会员,双方都有联合起来共图大业的要求,并且为此进行过接触。1911年9月,为了加强工作,发动起义,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劝导下,双方决定实行联合,经过协商,组成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共推文学社领导人蒋诩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另一领导人刘公为未来的军政府总理。他们拟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派人到上海迎接中部总会领导人来鄂主持大计,且联络邻近各省,策动响应。湖北革命党人原定10月6日(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举行起义,由于清政府加强戒备,准备不及而延期。10月9日,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不料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闻声而来的俄国巡捕将准备起义的旗帜、符号、文告、印信及机关里党人名册等全部搜去,孙武带伤走避。俄国驻汉口领事旋将搜获的文件转交清方江汉关道齐耀珊,所捕人员一并引渡。当天晚上,武昌小朝街85号的起义指挥机关又遭破坏,蒋诩武虽逃脱,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往各营送炸弹的杨洪胜也落入敌手。次日晨,湖广总督瑞涅下令杀害刘、彭、杨三人,封锁各标营营门,收缴弹药,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十分危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毫不畏惧,毅然发动起义。10日晚8时半,驻武昌城内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击毙反动军官后,在熊秉坤带领下冲出营房,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夺取弹药,军械库守中的革命士兵立即响应。接着,其他步、炮、辎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也相继起义,在楚望台补充了弹药,并推原日知会会员、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向湖广总督衙门发动攻击,经过通宵激战,于次日黎明占领了总督衙门,控制全城。湖广总督瑞徵逃到“楚豫”号兵舰上,第八镇统制张彪率部逃往汉口。11日晚和12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先后倒戈,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武昌起义的胜利引发广大群众的革命激情,他们掀起参军的热潮。湖北军政府宣布扩军4协,5天之内便已满额。汉阳兵工厂工人日夜赶制枪枝支援前线。10月18日,革命军在汉口附近刘家庙迎击清军,当地的铁路工人和农民手持劳动工具前来助战,奋力杀敌,首战告捷。武昌起义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和会党响应,革命风暴席卷全国。10月22日,湖南革命党人发动会党和新军进攻长沙,巡抚余诚格仓皇逃走,革命军推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建立湖南军政府。湖南光复隔绝了清政府与粤、桂各省的联系,稳定了湖北的后方。湖南军政府还派出军队支援武汉抗击清军的斗争。同一天,陕西同盟会联络会党和新军在西安起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建立以张凤翔为大统领(后改称都督)的陕西军政府。部分陕西革命军还攻入山西,切断清政府与西北地区的联系,从侧面威胁南下的清军。10月23日,驻江西九江的新军宣布独立,次日收复湖口和马当要塞,成立九江军政分府。31日,同盟会在南昌发动新军起义,建立江西军政府,解除了长江下游清军对武汉的威胁。江西都督几经更迭,后由同盟会员李烈钧担任。10月29日,革命党人在太原发动新军起义,组成由新军协统阎锡山任都督的山西军政府。10月30日,云南同盟会联合新军协统蔡愕和营管带唐继尧等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昆明,组成以蔡愕为都督的云南军政府。11月3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光复会发动上海城自治公所商团、巡警和会党、工人起义,先占闸北,后攻江南制造总局,次日,占据全城,随后,成立以同盟会员陈其美为都督的上海军政府。11月4日,浙江革命党人在上海的支援下发动新军和防营起义,次日黎明占领杭州,6日,汤寿潜由沪返杭,就任浙江军政府都督。11月5日,来自上海的义军联合枫桥的新军进入苏州,同日以江苏巡抚程德全为首的江苏都督府成立。11月4日,贵州革命党人在贵阳发动新军和陆军学堂学生起义,成立贵州军政府,新军教练官杨草诚出任都督。11月8日,安徽巡抚朱家宝在谘议局立宪派士绅的支持下宣布独立,自为都督,后因形势不稳逃离安徽,由同盟会员孙毓绮、柏文蔚先后出任都督。11月7日,广西洛议局议决独立,推巡抚沈秉望为都督,几天后,陆荣廷发动兵变,取而代之。11月9日,福州革命党人率新军、会党起义,推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福建军政府都督。同日,广东宣布“独立”,同盟会员胡汉民任都督。在短短一个月内先后有13个省和重要城市上海宣布独立。各省独立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新军起义,如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贵州、浙江和福建;二是旧官僚倒戈,如江苏与广东;三是谘议局易帜,如安徽与广西。倾向革命的新军起义,是绝大多数省份独立的主要力量。然而,新军中的革命骨干不甚了解地方上的复杂情况,很难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在起义成功后往往主动地把权力移交给那些看起来有声望有经验的上层人士。旧官僚和在谐议局中起主导作用的立宪派,一向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以及管理地方事务的丰富政治经验,他们加入革命阵营后,一方面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革命阵营的妥协性。革命党人由于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足,内部又有种种矛盾和磨擦,再加上害怕列强的干涉,就使旧官僚和立宪派有隙可乘。在湖北,武昌起义后被推上都督席位的黎元洪上任不久,就依靠立宪派与旧官僚同革命党人争权。在湖南,立宪派在军政府成立后要求仿效湖北汤化龙任民政部长的先例,实行“军民分治”,湖南都督焦达峰害怕分裂,让立宪派首领谭延阎当了民政部长兼参议院议长。立宪派利用参议院多方限制都督行使职权,旋又发动政变,杀害焦达峰等革命党人,夺取政权。在江苏,旧官僚程德全表示赞成独立,便被推为都督。在广西,由于同样原因,旧官僚沈秉塑出任都督。不久,前清军提督陆荣廷又夺得都督之位,接着便迫害甚至残杀革命党人。这样,独立的各省很大一部分权力迅速地落入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行“文明革命”,同立宪派、旧官僚一样,在独立各省对农民群众自发的反封建斗争加以弹压。江苏无锡军政分府派兵会同江阴、常熟派出的军警,镇压了三县交界地区的“千人会”抗租运动;上海军政府多次出兵,平息郊县农民的抗租风潮;山西军政府也破坏长治、高平、沁县一带反对地主豪绅的“干草会”运动,捕杀起事首领,致使广大农村未能出现应有的社会大变动,以铲除封建势力。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政府成立。12月2日,随着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为了克服独立各声各自为政的状态,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革命军占领南京后,各省代表决议将南京作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正当各方对临时政府代表的人选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之时,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孙中山在国内有崇高威望,对革命有卓越贡献,12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次日,他发出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增选黎元洪为副总统,并通过孙中山和黄兴提出的9名国务员名单。其中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均是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和交通总长汤寿潜是立宪派的首领;财政总长陈锦涛、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是旧官僚;另外海军总长黄钟英是起义的舰长。根据同盟会原先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已退出同盟会外,均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掌握了临时政府的实权。1月28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作为临时政府的立法机关;翌日,举同盟会员林森为议长。40余名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占了30多名。因此,尽管立宪派和旧官僚在起义各省中夺取了很大的权力,但在组建临时政府的斗争中却遭到挫折。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权、行政权都掌握在居于领导地位的革命党人手中。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它在短短三个月中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有关社会习俗革新的政策法令。在政治方面:它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自由等私权;各民族所享权利和所负责任,一视同仁;解放“疍户”、“惰民”等所谓“贱民”,在法律上和其他人民一律平等;保护华侨,禁绝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和蓄奴;禁止刑讯,“其罪当答杖、枷号者,悉改科罚金、拘留”《临时政府公报》第35号,1912年3月11日,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保障人权的原则。在经济方面:它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颁布了一些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提倡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实业部制定的《商业注册章程》,允许各埠公司自由呈注,减免注册费。该部还规定设厂营业自由,准许某些企业缓偿欠债以渡过危机。除中央设有实业部外,还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财政部也拟定了《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开办银行。在文教方面:它倡导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4条,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临时政府公报》第4号,1912年2月1日。同时又颁发《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11条,重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改革。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全集》第2卷第13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在教育部公布的章程中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改善了学校教育中女子的地位。在社会习俗革新方面:严禁种植、吸食鸦片和一切赌博,革除前清官府“大人、老爷”等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禁止欺压妇女,提倡男女平等,力图树立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各地方当局依据上述政令,认真实施,如陕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严惩烟犯,一经捕获,均判死罪,广东地方也处决了一批赌犯。虽然各地在实行中有时不免简单粗暴,失之太严,同时又遇到传统势力的抵制,但由此而带来社会风气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解除封建旧制度的侄桔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不过,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性,南京临时政府对于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对于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这就使南京临时政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在对外政策上,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主动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即使这样,帝国主义国家还是一直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甚至蛮横地扣留全部海关税收,在经济上切断临时政府的主要财源,致使临时政府始终处于财政困难的境地。孙中山在南京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和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的根本大法,临时约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在国家机构上采取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的命令须国务委员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封建帝制,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及其主子帝国主义。辛亥革命埋葬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将具有绝对权威的皇帝从神圣宝座赶下来,这对封建势力是致命一击,也使帝国主义无法找到像清政府那样能在表面上控制全国局面的走狗,此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再也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了。第二,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之后,一切封建余孽包括袁世凯和张勋,他们的任何复辟帝制丑剧都不能不遭到可耻的下场。民主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民主潮流的不断高涨,空前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开拓革命的道路。第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促使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工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工场手工业迅速增加,中华大地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的热潮。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第四,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2年在华的越南侨民组织了越南独立党,并提出民族解放和建立共和国的主张,1913年荷属东印度群岛人民也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列宁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文献》,《列宁全集》第21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3.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解放4.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发生了积极的变化5.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引起了帝国主义的仇视,他们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颠覆革命。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拥护共和骗取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窃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了反对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及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这些革命斗争都失败了。证明以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1)袁世凯掌握军政大权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震惊和仇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又使帝国主义感到“恢复旧观,断无可望,”只好宣布“中立”,与此同时,寻找和扶植新的代理人,・各帝国主义国家一致选中了袁世凯,并敦促清政府启用袁世凯。同时,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命令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但是北洋新军只听袁世凯的调度,清政府也只好考虑重用袁世凯。1911年10月,清政府启用袁世凯,先后授予他钦差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获得了军政大权。(2)南北议和袁世凯巧妙地利用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方面借用南方的革命力量来威胁清政府,进一步向他让权,一方面对革命党人又打又拉,软硬兼施。12月18日,南北双方在上海开始正式谈判,双方约定,只要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即推举他为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会谈期间,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向南北和谈代表提出了“使目前冲突归于停止”的照会,压迫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3.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得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指使他的部下冯国璋、段祺瑞等联名通电,声称“誓死反对共和”,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和一些革命党人也开始极力向孙中山施加压力,加上帝国主义在外部的压力,孙中山在1月15日再次表示:“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于是,袁世凯开始加紧对清政府施加压力,2月9日,南北双方议定给清帝退位后特别待遇,2月12日,清帝在退位后隐居故宫、仍用皇帝尊号等优待条件下宣告退位。4.袁世凯上台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让袁世凯赴南京就职,并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月中下旬,袁世凯唆使陆军士兵在北京、天津地区发动兵变,一些立宪派、旧官僚和北洋将领叫嚷袁世凯不能南下,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也先后从外地调兵制造紧张局势,这样,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30日,由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组织的内阁宣告完成,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4月5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设北京,辛亥革命失败。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以同大地主、大买办的代表—北洋军阀的妥协而告终,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不是通过反动势力的武力镇压而失败,而是通过假共和的手段实现了权力转移。所以说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5.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经济上北洋军阀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尊孔复古思潮。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开始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为了反抗袁世凯的反动统治、维护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又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二次革命(1)改组国民党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大多热衷于西方的议会政治,希望通过建立政党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利,维护共和制度,加上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分化组合,政党林立,形成了拥护袁世凯集权的,主要由共和党和民主党组成的进步党,成为同盟会在国会中的主要政敌,而同时・同盟会内派系林立,分裂严重,1912年8月,宋教仁在争得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其他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国民党继承了同盟会的一些纲领。(2)刺杀宋教仁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先后迫使唐绍仪和陆征祥内阁辞职,9月任命亲信赵秉钧为内阁总理,重新组阁,使一切政令完全按照袁世凯的旨意行使。国民党在1912年12月到1913年2月举行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大选获胜。引起了袁世凯的极大恐慌,此后,宋教仁又奔赴各地,发表演说,抨击时政,袁世凯于1913年3月20日,派人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此事宣告了“政党政治”的破产。(3)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使孙中山从迷雾中清醒,认为“非去袁不可”,但是大多数革命党人对武装讨袁缺乏信心,主张以国会力量“法律讨袁”。5月,袁世凯指责国民党人破坏共和,6月,袁世凯先发制人,在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善后大借款合同,筹备了内战经费后,找借口派兵南下,进入江西,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党人节节败退,7月初,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会议,决定“二次革命”,但是由于他们一开始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没有领导核心,人心涣散,南方各省的国民党军队被袁世凯各个击败,反对袁世凯独裁,捍卫民主制度的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逃亡海外。2.护国运动(1)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紧了独裁的步骤。1913年10月,袁世凯以军警包围国会,胁迫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0日,就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使国会法定人数不足,无法开会;1914年1月10日,解散作为民主共和制度标志的议会,并停办地方自治;随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代替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最后一点象征。《约法》中规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立法院在总统统辖之下,参政院由总统直接任命,12月,更规定总统任期10年,并可以无限期连任,为复辟帝制做准备;并与1915年5月9日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日本政府对其复辟的支持;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宣布改年号为中华帝国。(2)袁世凯垮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倒行逆施和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蔡锷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袁世凯称帝行为使北洋军阀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冯国璋等还提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帝国主义国家也对袁世凯的行为态度暧昧,日本帝国主义看到袁世凯即将垮台,转而支持段祺瑞,在全国上下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仍任总统,但反袁斗争仍在继续,甚至他的亲信和心腹也举起反袁大旗,袁世凯在6月忧惧而死。(3)护国运动失败在护国运动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于1914年7月另组“中华革命党”,并回国组织军事力量,组成中华革命军,成为反袁的最坚决的力量,但是孙中山在组建中华革命党时为了防止良莠不齐和党内意见分歧,规定了严格的入党手续和组织纪律,把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作为入党的唯一标准,所以这时的中华革命党成了脱离群众的“秘密团体”,不能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到较大的影响,没能在反袁斗争中掌握领导权,反袁斗争的果实被大小军阀所窃取,重新恢复的共和制徒具形式。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支持军阀的各派系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因而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北京政府仍由北洋军阀控制。3.护法运动(1)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支持军阀的各派系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日本支持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控制了中央政权,控制了皖、鲁、浙、闽等省,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控制了东北三省,另外还有一些小军阀割据一方。(2)“府院之争”在北京政府内部,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的段祺瑞独断专行,排斥总统黎元洪,引起黎元洪和副总统冯国璋的不满,联合反段。1917年,日本想唆使北洋集团参加对德作战,加强对中国控制,段祺瑞也想借此机会向日本借款,扩大皖系势力,力主参战;美国见形势于己不利,唆使黎元洪拒绝参战,两方因为是否对德国参战的问题而激化,爆发了“府院之争”。(3)张勋复辟及其失败A张勋北上调停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到天津后,通电各省反对黎元洪,6月,准备向北京进军,没有军权的黎元洪陷入困境,同意军阀张勋北上调停,张勋代表的是一股封建复辟的势力,他和他率的“定武军”都拖着一条发辫,7月1日,张勋拥戴12岁的溥仪“登极”,恢复清朝旧制。黎元洪躲入日本公使馆。B段祺瑞“再造共和”张勋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见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张勋复辟又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于是立即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向北京进军,讨伐张勋,辫子军一触而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元勋,重新继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后,黎元洪宣布辞职,冯国璋继任大总统,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福建福州鼓楼区华大街道办事处招聘专职网格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成都到乌鲁木齐2024年度货物运输时间延误赔偿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融资租赁合同的具体条款与操作流程
- 二零二四年农机具维修与配件供应合同
- 瓷砖美缝工程2024年度合作框架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奢侈品品牌管理保密协议
- 成都旅游服务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推广与搜索引擎优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渔业养殖区建设爆破作业承包合同
- 国企红色教育合作协议书范本(2篇)
- GB/T 44676-2024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规范
- 江苏省南京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国开(吉林)2024年《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形成性测试1-3终考答案
- 免疫规划接种程序
- 2024-2030年中国矿山工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专题05 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00道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件
- 消防宣传月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安全教育课件
- 《愚公移山》-语文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直播带货的供应链管理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