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_第1页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_第2页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_第3页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_第4页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列宁时代及其报刊活动列宁照片列宁的头像照1874年和1887年的列宁1895年的列宁1917年的列宁1918年的列宁列宁在休养地(1922-1923年)列宁的墓地和木乃伊年轻和年老时的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伊涅萨·阿尔曼德(1874-1920)

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任莫斯科省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18年以后任俄共中央妇女工作部部长。

列宁保留下来的信件中,最多的是给她的信,共125封。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党纪),没有写过新闻,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自称最关注和最乐于从事的是报刊工作,在填写党代会履历表时,登记的职业是“新闻记者”。

关于列宁性格为人的描写他本来是会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的,但是他热爱母亲。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控制自己的自我纪律;他蔑视各种敌人和种种障碍;他冷静、坚定、充满信心;他精力充沛,善于用自己坚定的目的性来使弱者信服或者使弱者畏惧;他能够极其紧张地进行活动;他平易近人;他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政治上的洞察力;他对他所知道的绝对真理坚信不疑。

他认为目的是可以为一切手段辩护的任何一个组织都避免不了由个人竞争所引起的矛盾。实际上政治往往不过是掩盖野心的一个假面具而已。列宁并没有个人野心,所以他难以制服。……列宁在得出一种看法后,他就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可动摇的,于是他驳斥别人所列举的各种论据来捍卫这种看法,直到在一些确凿的事实面前这种看法被一种新的观点所代替,他才放弃原来的看法,然后他又以同样的深信不疑的态度来捍卫这一新的观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则是一种幻想,是一个热衷于信仰的人的未能实现的幻想,而不是一位学者细心作出的结论。与约·阿·霍布森对帝国主义所做的分析相比,列宁所做的分析,说得客气一点,是相当粗略的。独揽大权的传统来源于俄国的过去。由于个人的爱好和外部情况的影响,列宁又回到了这种传统。

像一切政治家一样,列宁在摸索着前进的过程中,使理论适应于实践。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看准良机并善于利用良机。就这个来讲,他是一位博大精深的机会主义者。显然,有些狂热者具有火热的心肠,而有些狂热者则具有冷静的头脑。……列宁则属于后者。列宁习惯于使用铁一般的逻辑、蔑视性的嘲笑和挖苦性的形容词,而不习惯于使用演说家的辞令。

列宁的个人爱好和政治上的毫不留情这二者之间没有共同之点。……列宁像一个士兵,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人,但他却在作战时杀人。

列宁善于把艰深的道理融汇在彩色绚丽的宣传激流中。

列宁不善于和人结交,他过于算计了。列宁是一位独裁者,但他不是像后来斯大林那样的独裁者。…在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机关内部,他却宁愿使用说服的方法。…他却从来没有只是由于党内同志不同意他的某些意见而把他们送去枪毙。…他的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使任何人都不能够责备他有什么个人虚荣或自私自利的表现。…在列宁的那种自信心中,既有政治上的狂热,又有清醒的估计。列宁不止一次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欢迎批评,从而解除了批评的武装。

列宁的报刊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建党时期(1893年-1903年12月)夺取政权时期(1903年12月—1917年11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17年11月-1924年1月)一、建党时期的报刊活动

(1893年-1903年12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22日(俄旧历4月10日)生于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辛比尔斯克(1924年改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

(右图)列宁的故居(下图)列宁出生的小镇位于高尔克村

的列宁故居“列宁”是一个笔名。列宁作为一个作者、编辑、新闻工作者和领袖,在写作时时常使用“尼·列宁”的笔名。这里的第一个字母“尼”并没有任何意思,列宁从来没有用“尼古拉·列宁”来署名。他还使用另外一些名字:弗·列宁、威·弗雷、克·土林、卡尔波夫等。作为苏维埃的领袖,他在署名时总是用自己的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时常常在后面加一个“列宁”,并用括弧括起来。“列宁”这个名字的来源不十分清楚(来源于一个女中学生“列娜”?)。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毕业于喀山大学,担任过辛比尔斯克国民教育视察员和国民教育总监,工作敬业,思想进步,口碑很好;母亲玛丽亚·亚里山得罗夫娜·勃兰克只受过家庭教育,但是获得了小学教师的资格,读过很多书,擅长外语和音乐,其母亲是德国人,其父亲可能是犹太人。列宁从种族上并非正统的俄罗斯人。列宁有5个兄弟姐妹。他们是:姐姐安娜(生于1864年)、哥哥亚历山大(生于1866年)、大妹妹奥丽珈(生于1871年)、弟弟德米特里(生于1874年)和小妹妹玛丽亚(生于1878年)。1873年出生的大弟弟尼古拉夭折。

列宁的父母1879年列宁全家的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奥丽珈、列宁的母亲怀抱玛丽亚、亚历山大、德米特里、列宁的父亲、安娜、列宁亚历山大和德米特里奥丽珈和玛丽亚列宁和哥哥亚历山大中学期间都对政治不感兴趣,讨厌俄国的“奥勃洛莫夫”习气(烦闷无聊、犹豫不决、萎靡不振、不知道如何消磨时光、回避生活斗争等俄国人生活特点)。1887年春列宁以优异成绩从辛比尔斯克中学毕业。

亚历山大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学习期间,加入民意党;1887年3月1日因密谋炸死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与安娜一起被捕;1887年5月8日,不愿忏悔以求赦免而被处以绞刑(在法庭上宣扬言论出版自由)。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1887年12月5日因参加大学生反对学监的运动被开除,并于12月7日被警察机关流放到喀山省的科库什基诺。1888年9月当局准许列宁同家人到喀山居住,在喀山参加尼·叶·费多谢夫组织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1889年至1893年移居萨马拉省;期间埋头读书,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恩著作。1892年1月以校外生资格参加全国考试,成绩优异,获得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文凭,担任律师助理,组织领导萨马拉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年8月31日,列宁抵达彼得堡,与那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们汇集在一起,并因卓越的组织才能成为领导者。1894年2月,列宁参加彼得堡马克思主义者在克拉松工程师家里的集会,第一

次同女教师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相识后相恋(工人星期日夜校的阿波利纳里娅·雅库波娃)。1895年5月7日,为了同在国外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建立联系并考察西欧工人运动,列宁由莫斯科启程出国。1895年5月、6月,列宁在瑞士日内瓦和苏黎世分别访问劳动解放社的主要成员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格奥尔吉·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和帕·波·阿克雪里罗得等在巴黎访问法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9月在柏林访问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之后回国,在克鲁普斯卡娅帮助下大力开展秘密政治活动,把彼得堡分散的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了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列宁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其他成员1895年12月20日列宁和其他“斗争协会”领导人被警察逮捕。1897年2月,列宁在彼得堡监狱度过了一年多时光后被提前释放并流放西伯利亚3年,定居在伊尼塞省米努辛斯克州的舒申斯克村(对提前出狱的遗憾)。1898年5月,克鲁普斯卡娅(1896年8月因组织罢工被捕并流放到乌法省3年)以未婚妻身份获准与母亲一起来到列宁居住地,7月10日两人举行了婚礼。(为避免克鲁普斯卡娅被赶走)1898年3月初,俄国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党章党纲,只是发布了一个成立宣言,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

1900年2月流放生活结束,列宁回彼得堡的请求遭到拒绝(不允许其在大城市居住),于2月26日到达普斯科夫,克鲁普斯卡娅申请到普斯科夫失败后被迫回到乌法。1900年7月,列宁带着作家、新闻工作者和地下组织者的声誉到达德国慕尼黑,同普列汉诺夫商谈后,于12月24日在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召开。会上,围绕党员条件、党的纪律、《火星报》编辑部改组等一系列问题,列宁同尤利·马尔托夫、托洛茨基等人发生意见分歧;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出现明显分裂,形成拥护列宁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反对列宁的少数派(孟什维克)。列宁这一时期的新闻活动1894年在彼得堡的非法出版活动

1894年写的重要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是由秘密马克思主义小组成员抄写并胶印成书的,这是列宁非法出版的著作中的第一部。列宁稍后写的《论罚款》(原名《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也是秘密印刷的。此外,列宁还写了许多传单,秘密印刷后在工人中散发。1895年写的《告托伦顿工厂男女工人》保存下来,刊登在1896年春的《工人》文集上。(克鲁普斯卡亚和同伴暗访)列宁将工人传单称为“第一种社会民主主义文献”。参与秘密报纸《工人事业报》的筹备出版工作

1895年9月列宁从国外返回彼得堡后,为集合俄国革命者,决定筹办一份秘密报纸《工人事业报》。他和“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小组讨论了报纸创刊号的内容,为创刊号准备了全部稿件。但由于1895年12月8日列宁和“斗争协会”领导人被警察逮捕,全部准备付印的稿件被抢走,《工人事业报》未能按计划出版。保留下来的文章是《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些什么》(1924年1月在警察署档案中找到)流放期间为《新语》、《开端》等杂志和准备复刊的《工人报》撰稿流放西伯利亚期间,列宁在创办报纸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积极为《新语》、《开端》等杂志撰写文章,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工人报》1897年8月创办,广泛报道俄国各大工业城市的工人斗争和西欧无产阶级运动,评论德国发生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1898年3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上被承认为党的正式机关报,随后只出了2期便因编辑部成员被捕而停刊。1899年,应《工人报》编辑部的邀请,列宁为准备复刊的《工人报》撰写了《我们的纲领》、《我们当前的任务》和《迫切的问题》3篇论文(提出办机关报的目标)。他还给编辑部写信提出合作条件,建议在报纸上登载一些论文进行专题探讨,并列举了5个方面的选题。《工人报》最终未能复刊,列宁的文章也未被刊登。创办和主编《火星报》

列宁在流放期间就认识到,为消除意见分歧、克服思想上的混乱、建立和巩固党,必须首先创办一份全俄的政治报纸,为此他在西伯利亚多次与战友们筹划办报事宜。1900年流放结束后,列宁立即着手报纸的筹备工作,在普斯科夫、乌法、莫斯科、彼得堡等地召开的多次会议上,都商讨了报纸的协助者和通信员、办报资金等问题。3月底4月初他为准备创办的《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写了一篇声明草案。

1900年7月到达德国后,列宁同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劳动解放社”成员协商办报事宜。经过长时间的争执,普列汉诺夫同意列宁的意见,决定在列宁、马尔托夫等人居住的德国(而不是他们居住的瑞士)出版报纸。8月底至9月初,列宁撰写了《<火星报>编辑部声明》,论述了《火星报》的创办背景和办报方针。

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正式创刊,报头下印着一句名言:“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火焰”,(摘自“十二月党人”答普希金贺词的回信)内容用小号铅字密排,用薄葱皮纸印刷,以便秘密传递到俄国。其办报地点以后相继搬迁到慕尼黑、伦敦和日内瓦。1901年3月23日《火星报》编辑部负责编辑的《曙光》杂志在斯图加特创刊。该刊出了4期,1902年8月停刊。《火星报》编辑部由普列汉诺夫、列宁、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和查苏里奇组成;1901年4月克鲁普斯卡娅从俄国到慕尼黑后接任编辑部秘书一职。旧《火星报》创刊号和编辑部成员

列宁是《火星报》的创办者和实际总编辑。他为《火星报》第1号写了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此后亲自编辑每一期报纸;他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编辑《火星报》和《曙光》,伴随编辑部的搬迁他先后移居至慕尼黑、伦敦和日内瓦。列宁在《火星报》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撰写和编发论文,为建党奠定巩固的思想基础(同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贬低社会主义理论、贬低政治斗争意义、反对建立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经济派”斗争);二是组织代办员网,为建党奠定组织基础;三是制定党纲党章,筹备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3年7、8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火星报》的宣传功绩得到肯定,从而被宣布为当中央机关报,其提出的党纲被通过。但在选举《火星报》编委会时,列宁同马尔托夫发生了意见分歧。列宁提议将6人编辑部改为3人编辑部,排除了一贯支持普列汉诺夫的查苏里奇和阿克雪里罗得。全体编委看过列宁的提案后均没表示异议,但在正式选举时,马尔托夫坚决反对。当列宁提案被大会通过后,马尔托夫声明不参加《火星报》编辑部。

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后,《火星报》裂痕继续扩大。由于在日内瓦孟什维克势力占优,普列汉诺夫最后改变立场,同意马尔托夫回复原来编辑部的要求。列宁在编辑部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虽然他采取多种举措如承认错误、做出让步等企图弥补分裂,但均未成功,便于1903年11月1日声明退出编辑部。这样,从第52期起,《火星报》完全为孟什维克控制,1905年出至112期停刊。51期以前的《火星报》被称为旧《火星报》,之后的被称为新《火星报》。二、夺取政权时期的报刊活动

(1903年12月-1917年11月)

1904年夏天,中央机关报、中央委员会、党的总委员会全部落在孟什维克手中,列宁处境非常困难。1904年秋,列宁在日内瓦发起举办22个布尔什维克的会议,要求召开第三次党代会。1904年上半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一书,批判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全面阐述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指出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有统一意志、行动和纪律的部队。

1905年1月,俄国武装力量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导致俄国各地相继发生游行示威、罢工、武装冲突。1月23日列宁在日内瓦得知彼得堡发生1月流血事件后,写文章号召准备武装起义。

1905年4月列宁由日内瓦去伦敦,领导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残余分子”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参会者全部是布尔什维克),与此同时,孟什维克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列宁公开号召在两派间实行彻底的分裂,大会选举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代替原来的三个中央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中央委员。1905年10月前后列宁拟定武装起义具体计划,提出用准备武装起义的口号去抵制国家杜马(1920年承认错误)。11月8日,列宁离开日内瓦回到彼得堡。12月月25日至30日领导了在芬兰塔墨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约瑟夫·斯大林第一次见面。1906年和1907年的大部分时间,列宁经常往返于芬兰和俄国之间,参加各种会议,领导革命工作。1907年11月,莫斯科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列宁离开俄国,第二次流亡国外。1908年1月同克鲁普斯卡娅在日内瓦定居,12月

迁居巴黎(1910年在巴黎与伊涅萨相识)。1908-1912年,致力于总结二月革命的经验,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并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09年出版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一书是列宁长期哲学研究的成果。这部著作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猛烈地抨击了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恩斯特·马赫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主张用一元论消灭二元论,该书批判形形色色的主观唯心主义,指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可知性,着重阐述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要原理,从哲学上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捍卫哲学的党性原则。)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布拉格举行,出席代表会议的有列宁选定的有表决权的14名代表(2名是沙皇警察机关的密探,马林诺夫斯基)。会议宣布自己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唯一代表,决定把孟什维克以及俄国其余的社会主义者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彻底成为独立的列宁主义的党。(大会上列宁与3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卡尔·考茨基、弗兰茨·梅林和克拉拉·蔡特金的金钱之争,施密特-萨瓦·莫罗佐夫外甥的遗产之争)1912年6月22日,列宁迁居归属于奥地利的波兰的加里西亚地区,抵达克拉科夫。1914年8月7日,列宁被诬从事间谍活动(俄国是奥地利敌对国)遭奥地利当局逮捕入狱

,9月5日出狱后获准去瑞士,偕全家到达伯尔尼。1916年2月初

偕全家由伯尔尼迁居苏黎世(那里图书馆好些)。

9月底,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写了《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宣言,指出了这次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提出了把帝国主义战争变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口号。1917年2月,彼得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因苏维埃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妥协,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9日列宁同克鲁普斯卡娅、伊涅萨和一批政治流亡者一起离开瑞士,取道德国(经德军事首脑鲁登道夫同意)

、瑞典、芬兰回国。1917年4月16日,列宁

抵达彼得格勒芬兰车站,站在装甲车

上向欢迎群众发表演说;4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大会及全俄苏维埃代表会议上作了题为《四月提纲》的著名报告,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1917年7月18日-11月6日,由于“七月事件”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实行白色恐怖,为避开搜捕列宁转入地下,

全部政权落入反革命的临时政府手中。1917年11月6日,鉴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泄露了武装起义的计划,列宁

决定立即发动起义,于当日深

夜在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和水兵的武装起义。11月7日,他以军事革命委员会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宣告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转到军事委员会手中。11月8日,他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该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和《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宣布

组成工农政府——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列宁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这一时期的新闻活动可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1905、12-1907、11)流亡欧洲时期(1907、11-1912、1)工人运动高涨时期(1912、1-1917、3)夺取国家政权时期(1917、3-1917、11)(一)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创办并主编《前进报》和《无产者报》

《前进报》1905年1月4日在瑞士日内瓦创刊,周刊,5月18日出版第18期后停刊,编辑部成员有列宁、米·斯·奥里明斯基、阿·瓦·卢那察尔斯基等。这是列宁创办的第一个布尔什维克机关报,是旧《火星报》的延续。

创办背景:针对“没有机关报的党,没有党的机关报”现状,1904年11月2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国外布尔什维克会议上,通过了创办布尔什维克党报《前进报》的决议,并确定了编辑部人选。

经费来源:马克西姆·高尔基和莫斯科纺织业方面的一个资本巨头萨瓦·莫洛佐夫(玛丽娅·弗多罗芙娜·安德烈耶娃)

。列宁在《前进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阐明了无产阶级应采取的策略原则,并通过《前进报》成功召开了1905年4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无产者报》1905年5月27日创刊于日内瓦,周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由列宁主编,11月25日因列宁回国停刊。《无产者报》是《前进报》的延续(名分上有区别),是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根据党章创办。列宁在上面发表了70多篇文章,并非常关注报纸的国内发行以及同各地党组织、工农群众团体的联系。主编《新生活报》

《新生活报》是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出版的第一个合法日报,1905年11月2日创办于彼得堡,,1-8期由明斯基主编,11月9日列宁从日内瓦回到彼得堡后任主编,12月25日出至27期被沙皇政府查封,最后一期28期12月26日秘密出版。

创办背景:在1905年俄国革命浪潮冲击下,沙皇政府被迫让步,10月17日沙皇发表宣言,答应召集国家杜马,给人民自由,布尔什维克由秘密状态走向公开,列宁出版公开日报的夙愿得以实现。列宁11月8日回彼得堡的第二天就参加《新生活报》编辑部会议,开始亲自领导工作。他为报纸写了13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11月10日发表的《论党的改组》(猛增工人,减少知识分子比例),《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发表在12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报的党性。

高尔基资助《新生活报》,在编辑部第一次见到列宁。12月12日,苏维埃发表宣言,号召拒向政府交款,刊登该宣言的8家报纸被查封。领导和参加《浪潮报》、《前进报》和《回声报》的工作继《新生活报》后,根据列宁广泛利用“合法的便利”的指示精神,布尔什维克在1906年5、6、7月,创办出版了一批合法报刊,依次是《浪潮报》、《前进报》和《回声报》。这三份报纸和《新生活报》性质一样,交替创刊,列宁在上面发表约60篇文章,大多是社论。(二)流亡欧洲时期在国外创办、主编秘密报刊《无产者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和《工人报》等

《无产者报》1908年2月在日内瓦复刊,1909年1月21日迁至巴黎,同年12月11日停刊。

创办背景:革命走向低潮,党内思想混乱,同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取消派”和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召回派”斗争。列宁1908年1月到日内瓦后,便全力筹划《无产者报》出版事宜。他先后在报纸上发表100多篇文章,大力建立报纸的秘密运输线。为同“召回派”斗争,1909年1月4日至13日,列宁在巴黎召开《无产者报》编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召回派”从布尔什维克中开除。列宁停办《无产者报》是为了同孟什维克讲和。

《社会民主党人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1908年2月由布尔什维克创刊于国内,很快遭查封;1909年2月至1913年12月移至巴黎出版2-32期;1914年11月至1917年1月在日内瓦出版33-58期;1917年二月革命前夕停刊。1907年5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决定创办《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成员由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组成。在列宁斗争下,马尔托夫、唐恩等孟什维克成员先后于1911年6月和11月退出编辑部,从1911年12月起列宁便成了主编。

《工人报》1910年11月12日至1912年8月12日在巴黎秘密出版,1912年1月布拉格会议上被确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党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机关报,是列宁创办并主编的布尔什维克通俗报纸,共出版9期。列宁在《关于出版<工人报>的通告》中指出,《工人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工人能够对目前俄国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最重要的具体问题确定这些界限。”列宁在《工人报》上共发表14篇文章,还在筹集经费、选择编辑人员、组织编辑稿件、联系读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关心、领导国内的《明星报》、《思想》和启蒙杂志

《明星报》是布尔什维克公开出版的报纸,《工人报》的合法协助者;1910年12月29日创刊于彼得堡;起初并不是布尔什维克报纸,只能算是杜马党团的机关报,编辑部里有布尔什维克,也有同情布尔什维克的杜马党团成员以及普列汉诺夫分子。1911年6月24日被迫停刊,11月5日复刊后在列宁影响下改组了编辑部,成为布尔什维克机关报;1912年4月斯大林逃出流放所来到彼得堡,担任主编;1912年5月5日因创办《真理报》而终刊。《明星报》是俄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新的高潮时期创办起来的,列宁在报上发表了40多篇文章,对报纸的编辑方针很关心,指示报纸要对取消派的每句谎言都予以回击(要求将普列汉诺夫文章送审)。

《思想》杂志是布尔什维克合法的哲学和社会经济月刊,1910年12月创刊于莫斯科,1911年4月被查封,共出版5期,是针对孟什维克取消派公开出版的《我们的曙光》和《生活》杂志的反布尔什维克而办的,列宁在前4期发表了6篇文章。

《启蒙》杂志是布尔什维克合法的社会政治和文学月刊,是《思想》的延续,;1911年12月17日至1914年6月在彼得堡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被沙皇政府关闭,1917年秋复刊,但仅出版了一次两期合刊;克鲁普斯卡娅、莫洛托夫和斯大林都参加了该杂志的工作,高尔基在列宁邀请下领导杂志“文学栏”的工作;列宁帮助杂志修改稿件,积极为其撰稿。(三)工人运动高涨时期领导《真理报》

在思想上领导《真理报》是1912年至1914年俄国工人运动高涨时期列宁的主要报刊活动。

《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创刊于彼得堡,是一份靠工人募捐创办、出版的“工人报纸”;其名义上是国家杜马社会民主派的机关报,实际起到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的作用;为纪念《真理报》创刊,自1914年起,5月5日成为俄国(前苏联)工人报刊节。根据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指示,斯大林、波列塔耶夫、波克洛夫斯基和奥里明斯基负责筹备工作,斯大林1912年4月从流放所逃出后,从1912年9月至1913年3月再次被捕,直接参与了《真理报》的领导工作。在孟什维克和沙皇政府的打压下,《真理报》自创刊之日起到1913年7月,共有49期报纸被没收,被罚款21次,编辑受起诉45人次,1913年7月被沙皇彼得堡法庭封闭,此后先后改名为《工人真理报》、《北方真理报》、《劳动真理报》、《真理之路报》等继续出版,1914年7月21日被沙皇政府捣毁印刷厂后封闭。在《真理报》创刊、出版两年多的时间内,身在国外的列宁是报纸思想上的领导者。为了更直接地指导报纸,他特地从巴黎迁到考级那国的克拉科夫。列宁的领导具体表现在:

1、撰写论文,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思想,揭露改良主义思想与策略。2、给编辑部写信,进行具体指导。3、改组编辑部(1913年2月),保证报纸的党性。复刊《社会民主党人报》1914年11月,列宁克服重重困难,在日内瓦复刊了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

复刊背景:一战爆发,列宁为同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等第二国际领袖以及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支持战争的背叛行为作斗争,起草了以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对战争的宣言,但当时布尔什维克没有一张机关报,党的经费只有160法郎,找一家印刷所也很困难,列宁发表宣言遇到了严重阻碍。列宁对《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复刊工作关怀备至(指示报纸用小号字),为每一期报纸都写了论文。其名著《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最初就是由《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印成单行本发行的。1915年9月列宁还创办了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由《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因与主要编辑者布哈林等人观点不和,杂志出了1、2期合刊后列宁决定将其停刊)。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1916年10月创办了《社会民主党人文集》(共出版2期)帮助《青年国际报》(国际社会主义青年组织联合会机关刊物,1915年9月至1918年5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列宁参加该杂志编辑工作)(四)夺取国家政权时期复刊《真理报》并直接领导其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之后,列宁指示:“现在,主要的事情是办报刊,是把工人组织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里去”。3月5日,根据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决议,《真理报》复刊,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布)的正式中央机关报。列宁3月下旬为《真理报》撰写了《远方的来信》,共5封:《第一次革命的第一阶段》、《新政府和无产阶级》、《论无产阶级的民警》、《如何争取缔结和约》、《革命的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的任务》。列宁4月16日回到彼得格勒后,直接领导《真理报》工作,通过《真理报》统一全党思想,争取工农兵群众,宣传武装起义方针。

1917年7月5日,克伦斯基的士官生捣毁《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所。之后《真理报》改名《工人之路报》公开发行,在不泄露起义计划的前提下出色地进行了战争鼓动,宣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1月6日,克伦斯基下令查封《工人之路》报,但在赤卫队和革命武装部队保护下报纸依旧出版,公开号召推翻临时政府。11月8日,《工人之路》报道道了起义胜利的消息,刊登了列宁的《告俄国公民书》。11月9日,《工人之路报》恢复《真理报》原名出版,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报刊活动

(1917年11月-1924年1月)

1918年3月3日,列宁在排除党内外的破坏干扰以后,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17年12月3日即开始谈判,内容: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1918年11月12日苏俄在德国投降后第二天宣布废除和约

),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使苏维埃国家取得暂时的和平喘息时机。1918年3月起实行强制性的劳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试验,取消商品交换、实际上取消货币、逐步消灭家庭劳动,实行公共食堂等等(报刊订阅制改为分配制,列宁认为这是进步)。1918年7月9日,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把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从各个地方苏维埃、省苏维埃和中央苏维埃中开除了出去(7月6日刺杀德国外交官米尔巴赫,开始叛乱形成共产党一党专制)。

1918年8月30日

在莫斯科河南岸区“原米歇尔逊”工厂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后离开工厂时

,遭右派社会革命党人范妮·卡普兰枪击受重伤(3枪2中,同一天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和大学生卡涅基谢尔被枪杀,卡普兰9月3日被枪决)。1918年7月,苏维埃俄国进入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时期。11月,列宁任工农国防委员会主席。1918~1920年间,列宁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地击退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对派的叛乱(1920年2月7日高尔察克被枪决)。

1918年10月-11月,列宁撰写《无产阶级专政和叛徒考茨基》一书,批判考茨基对马克思的背叛(考茨基反战却敌视苏维埃,1918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小册子,列宁用80页篇幅论证考茨基对马克思一窍不通)。1919年3月,列宁领导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在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致开幕词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

务主席。此后列宁还领导了共产国际第二、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在第三次大会上列宁提出加入共产国际的21条(1943年6月解散,1921年7月6日

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休息时,同中国《晨报》记者

瞿秋白交谈。

)。1920年5月写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总结布尔什维克党的历史经验,针对当时西欧一些国家成立不久的共产主义政党内部的“左”倾思潮,强调革命原则性应与策略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革命无往而不胜(对国外情况作了错误估计,俄国中心主义)。1921年2月

列宁出席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春播运动和农民生活状况时

,撰写《农民问题提纲初稿》,规划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3月领导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工作,作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的报告,对新经济政策作了理论上和政治上的论述。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1922年4月列宁出席俄共(布)11次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上遭批评)中央全会会议。全会通过关

于设立党中央总书记和两名书记的职务的决定,根据列宁建提议斯大林被任命为党中央总书记(原工农检察院人民委员)。1922年5月下旬-10月初

因健康状况不佳在莫斯科近郊的哥尔克村休养。11月20日

在莫斯科苏维埃全会上作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讲话。1922年12月-1923年3月

病中口授一生中最后的书信和文章:《给代表大会的信》、

《关于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

《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向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反对斯大林,12月22日斯大林骂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去世前6位党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人民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40年被刺杀)加米涅夫,人民委员会代主席和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被处决)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被处决)布哈林,《真理报》主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8年被处决)皮达可夫,苏联银行行长、经委副主席,中央委员(1937年被处决)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1879.12.21-1953.3.5)

托洛茨基Троцкий1879-1940加米涅夫Каменев1883-1936季诺维也夫иновьев1883-1936

布哈林Бухарин1888-1938皮达可夫Пятаков1890-19371924年1月21日列宁病情急剧恶化,当晚于哥尔克村逝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为纪念列宁,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直至苏联解体后于1992年1月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一个反对崇拜圣像的人便成了圣诗。而千百万人排着长队去往陵墓,为的是对这个肉体没有腐烂的怪物惊奇一阵。”

——路易斯·费希尔列宁这一时期的新闻活动(一)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把报刊工作列入会议议程

不管多么繁忙,列宁在党代会、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会议上多次将报刊工作列入会议议程。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党和苏维埃的报刊问题》的重要决议,该决议体现了列宁对发展社会主义报刊事业的指示精神,成为新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22年3月的俄共(布)十一次代表大会专门听取和讨论了有关报刊和宣传工作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建立报刊和宣传工作机构的建议。

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虽因患病未能参会,仍就宣传、报刊和鼓动问题给大会作了指示。

在列宁主持的人民委员的会议上,解决了许多有关报刊工作的具体问题,列宁签署了许多关于报纸设备、纸张、经费等问题的决议。1917年12月底,讨论关于给人民委员会所属机关报拨20万卢布的贷款时,列宁提出了政府报纸统一管理的建议。1918年1月23日,工作人员在会上提了50个问题,列宁建议把其中8个问题交给人民委员会解决,报刊问题是其一。1918年6月17日,人民委员会举行会议期间,列宁收到一封建议讨论苏维埃报纸的便函,立即把它列入议事日程。1914年4月列宁就人民委员会会议通过关于缩小《真理报》和《消息报》版面以及《莫斯科苏维埃消息报》停刊的决议特地加注释,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是新闻纸生产量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