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反思_第1页
燕子教学反思_第2页
燕子教学反思_第3页
燕子教学反思_第4页
燕子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子教学反思□□燕子教学反思《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三.遗憾之处: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中班健康教学反思□□呼啦圈是我班的健康特色活动,在活动的前期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厚,但部分孩子喜欢拿着圈乱跑,同伴间不会学习交流各种玩法,玩法较单一。为此,我生成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班级特色活动质量,让幼儿学习创新玩、合作玩。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次活动着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呼啦圈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合作玩,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随之大增。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们班幼儿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2、学会一物多玩,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合作意识。我把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热身活动、基础部分、游戏及放松活动。热身活动是利用呼啦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器械操,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也从一开始就引入呼啦圈,让幼儿清楚的明白我们今天上的内容离不开呼啦圈。整堂课的重点在基础部分,让幼儿在自由探索及结伴探索中,认识到呼啦圈的多种玩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我的第二个目标。游戏的进行是为基础部分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也让幼儿学着帮老师一起整理物品。这个环节在健康活动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我觉得整堂课上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是:选材适合我班的幼儿,呼啦圈是一种常见物品,而且是我班的班级健康特色,它轻巧、安全,让幼儿有很多空间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三个目标基本达到。当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时候,能及时关注幼儿,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一些幼儿想出的玩法,我能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不足之处是:在热身活动中,热身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活动开,尤其是颈部、手部及腿部,呼啦圈操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没有达到很好的热身效果。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健康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健康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活动设计背景每个人都有牙齿,都知道牙齿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往往就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我发现我们班很多孩子牙齿都坏了,而且我还了解到有些孩子早上起床没有刷牙的习惯以及刷牙的方法不对,于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怎样保护牙齿的常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牙齿的构造,懂得牙齿的用处很大。2、通过观察阅读画面,初步认识牙齿的好坏。3、要注意保护好牙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牙齿的用途很多,要保护好牙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活动准备教具:牙齿的模型一副。操作卡片《白白的牙齿》六张。学具:若干苹果块,虾条每人1~2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让幼儿吃苹果,初步认识牙齿的用处。今天请小朋友吃点苹果,请你们慢慢地吃,边吃边动脑筋想想看,你是怎么把苹果吃下去的?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体验,知道是用牙齿帮助咬断嚼碎苹果,吃下去的。二、活动新课:(一)让幼儿认识牙齿的构造。1、你们都有牙齿吗?张开嘴巴让我们们看一看牙齿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相互看一看,知道每人都有牙齿,牙齿是白白的。2、出示牙齿模型(或看卡片1-4)并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白白的牙齿,让我们来看看牙齿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讲解并演示: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前面的牙齿是扁扁的,旁边的牙齿是尖尖的,后面的牙齿是方方的。(二)这些不一样的牙齿有什么用呢?请幼儿看卡片1—4讨论,在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帮助下,知道扁扁的牙齿可以切断食物,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而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共同帮助我们把食物咬断嚼碎。1、让幼儿尝尝虾条,再次体验一下不同牙齿的作用。2、讨论:牙齿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吃食物,它还有什么用呢?让幼儿练习发音如:“师”、“四”、“字”,等教师着重强调发这些音时上下牙齿分开并拢等情况。知道牙齿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使我们讲话清楚。3、师生共同看操作卡片5-6讨论并小结:牙齿有很多用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白白的牙齿呢?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糖和其他东西、不吃过硬的东西等等。4、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观察画面中刷牙的小朋友,说说:他们是怎样刷牙的?在活动区投放牙齿模型、张贴刷牙步骤的流程图,进行刷牙练习。教师念《刷牙歌》,并带领幼儿念一念,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三、活动结束:1、结合进餐活动,让幼儿谈谈怎样用牙齿吃牛肉,芹菜等难嚼的食物,不包、不吮饭菜,养成正确使用牙齿进食的习惯。2、利用日常活动,让幼儿谈谈这些问题:你的牙齿为什么发黑了?为什么你的牙齿烂掉了?这样有什么不好?让幼儿懂得牙齿清洁整齐,不但美观,而且能减少疾病。教学反思由于幼儿的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为主,在本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在教具上有牙齿模型和图示。活动开始后,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地提问,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学习,让幼儿观察牙齿模型,说出牙齿的作用,认识到牙齿的重要性。这样,注重了学习过程,孩子能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达到让幼儿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整堂课中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操作,幼儿知道了刷牙的好处,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考虑到卫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起利用手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个课堂上幼儿表现积极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如果在示范讲授刷牙方法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刷牙不仅要里里外外刷还要前后左右都刷到),课堂效果会更好。课后我认真听取了听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意见,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今天的健康活动是《阳台上的安全》,在这个活动中和孩子探讨了一些关于阳台上安全的知识。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于这些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对这个话题也比较感兴趣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这样反而吊起了他们发言的欲望,开始一一举起手来要讲述自己的意见。在问到:一个人在阳台上,而阳台门被风关上了,家里又没有人你会怎么办?这时榆濠高高的举起手滔滔不绝的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说:以前我跟我妈妈回家睡觉,但当我醒来时发现妈妈不在家了,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而且门也都关好了,我实在没办法就从阳台上跳了下来。最后出了好多血送去了医院。于是我问道:“那你现在遇到了这样的事会怎么做呢?”他大声的说:“我会打电话给妈妈,不会像以前那样了。”我听了,赞扬道:“恩!真好榆濠长大了知道遇到事情要用对的方法来解决了,真棒!。”接着我给小朋友看了观看图片,讨论在阳台上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图片一:小朋友在阳台上看书、折纸。图片二:小朋友在阳台上锻炼身体。图片三:一幼儿将头和身体伸向阳台外喊楼下的小朋友。图片四:一幼儿往阳台外抛东西。片段五:一幼儿将身体伸向阳台外拿手帕。孩子们讨论得很激烈,孩子们各自都发表了自己对图片上小朋友的行为的看法。同时我也做了一些小结:教师小结:第一:在阳台上取晒在衣架上的东西时,不能将身子探出护栏,这很危险,应该用衣钩将衣物钩到可以拿到的地方再取回;或是让大人帮助。第二:不能往阳台外扔东西,会砸伤他人。第三:如果遇到阳台上的门被吹上,应向屋里的大人求救,请他们帮忙。“那除了这些事不能做,在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在家中,家长也应该经常提醒幼儿在阳台上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当讨论即将结束时,我突然想起一则新闻:一个小朋友在家看电视,看着电视里的人物都会飞,于是自己就跑到了阳台上学着电视里的模样“飞”下来,结果摔断了腿。一说完,我就听到孩子们在说着这个孩子的不是,以哲站起来说:“他真傻,电视里的又不是真的。”想想又说:“我们又飞不起来的。”接着陆陆续续的都举起手……看来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丰富的。今天的这个活动,一直以讨论的方式进行着,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各各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气氛非常的好。我想以后对于这样的健康活动是否可以一直用讨论式进行呢?或许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畅所欲言大胆讲述很有帮助。看过“中班健康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回放】□一、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生活原型:1、(课件出示书P22,例4情景图及相关的数学信息)口教师: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养鸡场左边有50间鸡舍,右边有30间鸡舍,每间鸡舍有75只鸡。求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2、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请列式计算。学生各自独立计算。生口答出示:(50+30)X7550X75+30X75口=80X75=3750+2250口=6000(只)=6000(只)3、 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算法不同但得数相同)4、 每种算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结果相等,我们可以怎样连接这两个算式?板书:(50+30)X75=50X75+30X75口二、引导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1、 算一算:(3+2)X353X(4+6) (13+12)X43X35+2X353X4+3X613X4+12X42、 每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得出:(3+2)X35=3X35+2X35口3X(4+6)=3X4+3X6口(13+12)X4=13X4+12X43、 观察四个等式,每个等式都有几个数组合而成?(3个数)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1:等式的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式的右边是两个数分别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学生2:运算顺序不同,有的数使用了两次。4、 引导概括。教师:你能用语言来叙述你发现的规律吗?(先在小组说一说)教师:能用字母a、b、c表示这个规律吗?板书:(a+b)Xc二aXc+bXcp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三、进行拓展衍生,1、拓展规律。教师:今天我们学习都是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由此你是否得到新的猜想?猜想一:三个数的和乘一个数,是否等于这三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三次乘得的积相加?猜想二: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是否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减?怎么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感兴趣的猜想进行验证?2、实践运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觉得有什么用?能举例说明吗?【案例透视与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生活原型。数学建模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上课开始,出示养鸡场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身边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价值性。同时弹性的问题设计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2、引导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适合问题的数学模型。下面结合本案例谈谈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第一,解读信息,弄清实际问题包括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知识,从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明确要达到的目的。在学生完成算一算三组算式后,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每组两道算式相等的关系。第二,简化信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概括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等式,看这些等式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相同点,由此你发现什么规律。第三,抽象成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比较——发现——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讨论、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抽象、概括其本质尝试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必要的假设,并进行数学的抽象与概括,从而建立起某种特定的数量关系,利用相关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形成数学建模思想。3、拓展衍生,激活数学模型。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建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要把学生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有差异才有交流和探索的必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新知识的差异性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探究建模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再次提出模型的假设,通过运用建立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模型,同时在建模的过程中创生出新的规律,原有的求解的方式多种多样,目标可以有不同的层次,结论也常常需要在多次反复中得到或修正。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而建模思想又是数学思想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应用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转化。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方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反复渗透建模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数学模型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当然,要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或一两个例题的讲述就能完成,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步实施,才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杨浦校区曹金鑫老师教学反思□□杨浦校区曹金鑫老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方法有两种:第一,行动研究法,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然后通过与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比较,进行整合思考,将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之中。我通过自己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大师班教学发现,由于他们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为主。或是以往的学习方法是老师带着画引导学生画出和物体相似的图形。长此积累,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就被束缚了,依赖性也变强了。导致他们离开老师的示范就画不出东西。为此,我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把儿童的身心潜能在激发出来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尝试我开始发现我们童画的儿童想象画最适合他们。但在画的时候他们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困难:第一,构图。通常画小或画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画小了我会让他在原来的画外面再画一圈,直到足够大。再让他换张纸,从新画一张。这样学生在画面大小下得到了控制。画偏的问题,我会先让学生找出纸张的中心线,然后在中心线左右开始画。第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往往注重细节。他们看到的只是物体的局部和物体的图案。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意识,学会整体观察,我经常会问他们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比如说公鸡像不像三角形啊?这个花瓶是不是一个大的椭圆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呢?用这些话来启发引导他们整体观察物体。第三:如何表现。怎么去画看到的东西呢?这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认为只有从观察入手,鼓励他们胆子大点,不管画的像不像都进行表杨,让他们不要惧怕画错,只要敢画再加上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