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记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终稿_第1页
沈书记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终稿_第2页
沈书记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终稿_第3页
沈书记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终稿_第4页
沈书记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1)缩血管神经纤维,又称交感缩血管纤维,其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缩血管效应。(2)舒血管纤维,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两类,其兴奋时,保证血液供应。(二)心血管中枢1、脊髓的心血管中枢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和支配血管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细胞均位于脊髓内,为脊髓的心血管中枢。脊髓的心血管中枢是各路神经冲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的最后公路。

(三)心血管反射

1、窦—弓反射

窦—弓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中层内分布的压力感受器,总的效应是使血压降低。

2、化学感受性反射

其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其效应总的结果是呼吸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也称升压反射。

二、体液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其总的效应使心血管系统心跳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其总的效应: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其主要功能使血压上升。(二)血管紧张素是一组多肽类物质,由肝脏制造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而来的,其主要功能主要使血压上升。(三)垂体后叶加压素其功能使血压升高(四)局部舒血管物质

主要有:1、激肽2、组织胺3、前列腺素一、冠脉循环心肌的耗氧量很高,以100g组织每分钟耗氧量计算,心肌耗氧量居全身的首位。心脏活动加强时,主要靠冠脉血流量来满足耗氧量升高的需要。二、脑循环其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脑的总血流量主要决定于动脉血压。第六节器官循环第八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二、组成和功能组成: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功能:进行气体交换三、呼吸过程重点三个环节(1)外呼吸(2)气体在血液中运输(3)内呼吸第二节呼吸器官的结构一呼吸道(一)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二)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共用的通道。(三)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1、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成对的杓状软骨。2、喉肌:分两种,使声门裂开大,缩小、紧张、松弛。3喉腔:上通咽喉部,下通气管。(四)气管和支气管由C形的软骨环和连于其间的环状韧带所构成。1、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全长约9-12cm,由14-16块气管软骨构成。2、支气管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粗短3、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结构自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组成二、肺(一)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呈半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其中央有一凹陷处,称肺门,是气管、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神经进出肺的部位。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和胸膜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1、肺的导管部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都是气体进出肺的管道,称肺的导管部(传导部)2、肺的呼吸部终末细支气管连续分支,就形成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等,是气体交换的部位。(二)呼吸膜的结构

1、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称为呼吸膜。包括: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分子层肺泡上皮及基膜组织间隙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三)肺的血液循环一套是肺的功能血管,肺循环血管系统,由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一套是肺的营养血管,营养肺的功能。三、胸膜、胸膜腔和纵膈胸膜脏层和壁层在肺根部互相延续,围成两个完全封闭的潜在腔隙,称胸膜腔。腔内呈负压。第三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呼吸肌舒张而引起的胸廓规律性扩大和缩小的活动。肌群包括吸气肌和呼气肌两群。腹式呼吸:由于膈肌的升降可造成腹壁的起伏,因而将由膈肌舒缩为主要动力的呼吸。胸式呼吸:肋间肌的活动可引起胸壁的起落,将由肋间肌运动为主要动力的呼吸。两种呼吸同时出现称为混合式呼吸。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用力或深呼吸:在劳动或者运动时,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二)肺内压与胸内压1、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2、胸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呈负压)。胸内压=大气压-肺泡回缩力。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一)肺容量:指肺容纳的气体量1、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400-500ml。2、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在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约1500-2000ml。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深吸气量。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约900-1200ml。4、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男:3500ml女:2500ml.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最大呼气量称为时间肺活量。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称为余气量。男1500ml女:1000ml。在平静呼吸之后,肺内的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称为功能余气量。约2300ml6、肺总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男约5000ml女约3500ml。(二)肺通气量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吸的气量称为每分通气量。2、肺泡通气量:??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3、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次/分)四、人工呼吸用人工方法,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使肺内与外界产生压力差,以维持肺通气的功能,称人工呼吸。

第四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的机制肺泡和血液之间及血液和组织之间均隔一层极薄的生物膜,此膜能允许脂溶性的O2CO2等气体分子自由透过。气体流动的动力是分压差,并决定各自气体的扩散方向速度和量,呼吸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扩散方式实现的。(二)气体交换的过程1、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O2CO2O2CO2(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呼吸膜的厚度、通透性和呼吸面积2、分压差3、肺泡通气量4、肺循环血量5、通气/血流比值二、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1、物理溶解:少,占总量的1.5%。2、氧的化学结合氧气进入血液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HbO2O2分压高(肺)O2分压低(组织)特点是能迅速的结合,又能迅速地解离。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O2的最大量称为血氧容量。而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血氧含量。男:13-15克女:11-14克3、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1)pH和CO2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3)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二)二氧化碳的运输1、物理溶解:6%直接溶解于血液2、HCO3-形式的运输87%CO2+H2OH2CO3H++HCO3-CO2在血液中主要是以HCO3-形式运输碳酸酐酶3、氨基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HbNH2+CO2

HbNHCOOH

HbNHCOO-+H+

CO2能与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血红蛋白,并能迅速解离。组织肺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呼吸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一)延髓呼吸中枢及其节律性活动目前认为,延髓呼吸中枢主要位于延髓第四脑室底附近的网状结构中,左右对称,两侧各存在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吸气中枢位于延髓腹侧的网状结构中,呼气中枢位于延髓背侧的网状结构中。(二)脑桥呼吸中枢动物实验证明:在脑桥前端1/3背外侧部区域内,存在有调整延髓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呼吸调整中枢,它的作用是抑制延髓吸气中枢的活动,防止过长过深的吸气,调整呼吸节律。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概念: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本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生理作用是防止吸气过长过深,但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由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概念: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的一些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呼吸反射,包括:1、咳嗽反射2、喷嚏反射三、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一)化学感受器接受血液和脑脊液中化学物质刺激的感受器,称化学感受器,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二)CO2对呼吸的调节(三)缺O2对呼吸的影响(四)H+浓度对呼吸的影响第九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二、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食物经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成与结构一、消化管各段的解剖(一)口腔前壁为上、下唇,两侧壁为颊,下壁为软骨组织和舌,上壁为腭(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1、牙分块牙、尖牙和磨牙第一组:20个出生6个月——到第二组换牙第二组:32个牙分为牙冠、牙颈、牙根,里面有牙髓腔,含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称牙髓。2、舌分为舌背、舌体、舌根舌的表面分布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为味蕾。(二)咽(三)食管(四)胃(五)小肠成人约5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六)大肠全长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结肠和盲肠表面有沿肠的纵轴平行排列的三条结肠带。二、 消化管的显微结构(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分为四层:1、粘膜层:大部分为单层柱状上皮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3、肌层:大部分为平滑肌,一般是内层环行,外层层纵行,胃壁为内斜行、中环节和外纵行三层。4、外膜为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及间皮构成。三、 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一)管内腺(二)管外腺1、唾液腺三对:胆腺、颌下腺、舌下腺2、胰长条形灰红色头、尾、体三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肝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重约1500克,具有消化、吸收、代谢、解毒、排泄等多种功能,还具有产热、造血等肝的血液循环肝动脉(富含氧)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门静脉(富含营养物质)小叶间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第三节 消化有两种: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一、 机械消化1、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一般生理特性A:兴奋性低,收缩缓慢;B:富有伸展性;C:紧张性D:自动节律性收缩;E: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2)电生理特性A:静止电位B:基本电节律C:动作电位2、消化管的神经支配两种形式:a:外来的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

:壁内神经丛(二)咀嚼和吞咽1、咀嚼是咀嚼肌和舌协调配合完成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2、吞咽食物从人的口腔经咽、食管到胃的过程。(三)胃的运动生理作用:贮存较多的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将食物送到十二指肠。1、胃运动的形式(1) 容受性舒张(2) 紧张性收缩(3) 蠕动2、胃运动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胃的排空及其控制食物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完全排空的时间为4-6小时胃的排空主要取决于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胃运动是产生胃内压的原因,也是促进胃排空的原动力。4、呕吐胃和肠内容物强力地通过通过食管,从口腔驱出来的过程叫呕吐。(四)小肠运动1、小肠运动的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2、小肠运动的调节神经兴奋可加强小肠的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起抑制作用(五)大肠运动及排便动作1、大肠运动:大肠除具有分节运动和蠕动外,还有两种特殊运动,一种是袋状往返运动,另一种是集团运动。2、排便动作二、 化学性消化(一)消化腺的分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二)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作用有四点2、唾液分泌调节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方式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三)胃液的分泌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每日分泌胃液约1.5-2.5L(1)盐酸也称胃酸盐酸的主要作用,有5点:(见教材144)(2)胃蛋白酶(3)粘液(4)内因子2、胃液分泌的调节受神经、体液调节,分三个时期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分三个时期,受胃液分泌的抑制因素影响。(四)胰液的分泌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性质:碱性pH7.8-8.4成分:无机物、碳酸盐、有机物、各种消化酶作用:帮助消化2、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为主第四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在胃内:只能吸收一部分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主要部位,长约5-6m,由于皱裂吸收面积增大30倍,由于绒毛增大20倍,总吸收面积增大600倍,约200m2,且停留时间较长为3-8小时,营养物质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二、吸收的机制有三种:1、被动转运2、主动转动3、吞饮作用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糖类是以单糖的形式透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而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葡萄糖或乳糖的吸收与钠离子的吸收共用一个载体蛋白,只要肠腔中保持着高浓度的钠离子,就可带着葡萄糖主动进入细胞,直至肠腔中的葡萄糖全部运走。能量由钠离子转运系统提供。(二)胰和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水解分为三种:先是蛋白质在肠腔中分解为许多小肽和氨基酸,继而四肽或比四肽较大的肽被水解为二肽或三肽;最后二肽和三肽可被上皮细胞完全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到门静脉中的几乎全部是氨基酸。(三)脂肪的吸收含少于10-12个碳原子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可直接透出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循环,大于10-12个碳原子数的长链脂肪酸,则它就合成甘油酯或三酯。(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1、水的吸收:主要在胃、小肠、大肠,主要6-7L水是在小肠吸收的,主要力量是渗透。2、钠的吸收3、铁的吸收:主要吸收在小肠上段处,日约10mg4、钙的吸收:是主动吸收5、负离子吸收:小肠吸收的主要是CL-和HCO3-第十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代谢第一节能量代谢概念:伴随着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利用和释放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合成代谢是贮存能量的过程,分解代谢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又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一、能量来源、转化和利用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人体所需的能量约70%由糖提供,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结构的主要成分,也可作能源,但量少。释放的能量一半是热能,维持体温,一半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内。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热价与呼吸商1、食物的热价每1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2、氧的热价:将某种营养物质被1L氧所氧化时,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的热价。3、呼吸商: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量与所消耗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4、非蛋白呼吸商(二)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1、直接测热法原理

2、间接测热法原理(三)能量代谢的实际侧算法1、开放式测定法

2、闭合式测定法(四)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体表面积是较为合适的衡量能量代谢的尺度。我国人体表面积的折算: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千克)-0.15289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1)肌肉活动的影响(2)环境温度的影响(3)食物的特殊作用(4)精神因素的影响四、基础代谢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食物、肌肉活动、环境温度及精神紧张等影响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第二节:体温调节体温:指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又称体检温度。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昼夜的变动清晨2-5时体温最低,逐渐升高,下午2-5时达最高。(二)性别的差异(三)年龄的差异(四)运动和情绪的影响二、产热和散热过程(一)产热过程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脏最多)运动或者劳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二)散热过程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占机体的90%1、皮肤直接散热(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2、蒸发散热是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1)不知觉散热(2)发汗三、体温调节一是行为调节二是自身调节(一)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据功能可分为: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2、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网状结构、下丘脑、有热敏神经、冷敏神经。(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三)体温调节障碍(一)发热与体温过高体温持续地高于正常水平,称为发热。40度体温过高,44.5难以生存,蛋白质变性。(二)体温过低低于36称为低体温十一章泌尿系统第一节 概述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者剩余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某些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第二节 肾的结构一、 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一)肾的形态和位置分为上、下二端,前后两面,内外两缘,有肾蒂(包括肾门、神经、血管、输尿管,淋巴管位于11-12胸椎,第2-3腰椎之间,可上下移动1-2cm。(二)肾的结构三、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肾小体

肾小管

肾的微细结构血管球肾小囊近球小管细段远球小管曲部(近曲小管)直部(髓秚降支粗段)直部(髓秚升支粗段曲部(远曲小管)集合管、乳头管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第三节 尿液及尿的生成一、 尿液(一)尿量日排出约为1000-2000ml,平均1500ml2500ml以上称为多尿,400-500ml称为少尿,100ml称为无尿(二)尿的理化性质呈酸性,pH位于5-7之间,可据食物不同有所变化(三)尿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如尿素等,无机物氯化钠等。二、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滤过作用和滤过率滤过率: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滤液量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决定于滤过膜、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等三个重要因素。2、滤过膜的通透性3、有效滤过压4、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1)滤过膜的改变(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3)肾血流量的改变(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1)重吸收的方式:被动吸收和主动重吸收(2)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A:Na+约70%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Cl-的重吸收是随Na+的吸收而被动进行的。B:葡萄糖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C:蛋白质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D:氨基酸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E:水的重吸收65-70%重吸收在近球小管,10%在髓姅降支,10%在远曲小管,10-20%在集合管。(3)影响重吸收的因素①小管液的溶质浓度②肾小球的虑过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1)H+的分泌:近球小管、远球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2)NH3的分泌:远球小管、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分泌NH3(3)K+的分泌:主要是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分泌。(4)其他物质的排泄第四节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调节(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调节(一)抗利尿激素(ADH)(二)醛固酮第五节尿的浓缩和稀释第六节排尿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一、 内分泌的概念激素:腺细胞分泌的特殊的高效能有机化合物。内分泌: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选择性的作用于一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功能,传递信息的方式。二、激素的一般特征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氮类激素,另一类是类固醇激素。(一)激素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作用)(二)激素具有高效能作用(三)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三、激素的作用机制(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一、 下丘脑(一)下丘脑的结构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包括视交叉神经、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激素和一些因子二、垂体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一)位置: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网内。(二)结构:1、腺垂体的结构:腺细胞排列成索或团,其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管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腺细胞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嫌色细胞三种类型2、神经垂体的结构:由大量的神经纤维、垂体细胞、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三)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的垂体下动脉和来自基底动脉环上的垂体上动脉。(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生理作用1、抗利尿激素、升压素(VP)2、催产素(五)腺垂体的主要激素及生理作用1、促激素2、生长素3、催乳素4、促黑素细胞激素四、 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一)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联系途径是下丘脑——垂体束(二)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联系联系途径是垂体门脉系统(三)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垂体的反馈调节第三节 甲状腺一、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结构:甲状腺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窦质内,将腺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每片小叶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直径约为0.02-0.9mm,滤泡间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毛细淋巴管网。滤泡壁由单层的直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胶状物,是一种含碘的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激素的前身)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组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主要成分是: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一)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合成: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主要原料是碘和酪氨酸,酪氨酸主要来自甲状腺球蛋白(糖蛋白)代谢结合反射讲解(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1、 促进新陈代谢2、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3、其他作用(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对血管系统的作用举例:甲亢病人等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三、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对甲状腺活动的调节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是一种糖蛋白,它对甲状腺的作用见228教材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可以合成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是一种三肽,能促进TSH的合成和释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TRH调节腺垂体释放了TSH,再由TSH调节甲状腺的活动。(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血液中碘的含量发生变化时,甲状腺可调整自身对碘的摄取以及对TSH的敏感性,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水平,称为甲状腺的自身调节。(三)交感神经的作用当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去甲肾上腺素刺激腺细胞上受体,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四、 甲状腺机能的异常(一)单纯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由于食物或饮水中缺碘而导致的甲状腺代偿性增值,肿大,举例讲(二)甲状腺机能减退1、呆小症:母体缺碘,胎儿甲状腺发育不全或者由于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酶所致。举例讲解2、粘液性水肿举例讲解(三)甲状腺机能亢进第三节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和维生素D3一、 甲状旁腺(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结合挂图讲解(二)甲状旁腺激素1、 甲状旁腺的生理作用(1)能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2)促进肾内1.25-二羟维生素D3的形成,加强钙磷代谢。2、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调节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血浆Ca2+浓度升高时,可抑制PTH的分泌,相反。则促进其分泌。二、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一)降钙素的生理作用1、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并能阻止骨原始细胞转变成破骨细胞,血液中钙盐减少。2、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的重吸收,使他们从尿中排出增加,血钙血磷降低。(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三、维生素D3VD3又称胆钙化醇,其生理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以及骨钙的??,使血钙水平升高。第四节胰岛一、 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结合挂图讲解位置和形态组成:5种细胞主要有1、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 B细胞分泌胰岛素3、 D细胞分泌生长?二、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在B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对糖代谢的调节(1)加速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加强肝糖原的合成。(2)抑制糖原的异生作用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有三点,结合教材讲解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1)促进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2)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浓度高时,其分泌增加,反之就降低。三、胰高血糖素(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分解代谢2、使肝内糖原分解酶活性增强3、活化脂肪酶,促进脂肪的分解4、使心输出量增加,升高血压。(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浓度是最重要因素,低则分泌增加,高则分泌减少。第四节 肾上腺一、 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结合挂图讲解(一)肾上腺皮质来源于中胚层根据皮质细胞的排列形式,由外向内分为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3、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来源于外胚层?质内的嗜铬颗粒有两种:一种颗粒数量多,颗粒中含肾上腺素;另一种颗粒数量少,含去甲肾上腺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激素均属类固醇物质,可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三大类。(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A:促进肝外组织的蛋白质的分解B:抑制肝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血糖升高C:促进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举例:出现满月腔,小牛背等。(2)对各器官系统的影响有两点,结合教材讲解(3)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调节,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ACTH)增加,糖皮质激素随之增加(二)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1、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有三点见教材2442、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受血钾、血钠浓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三、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心血管的作用,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2、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使胃肠等器官的平滑肌舒张。3、对代谢的作用使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血糖升高。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调节受情绪影响较大,当机体处于紧急状态时,如:情绪激动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第五节 脑垂体一、 脑垂体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远侧部腺垂体结节部前叶中间部脑垂体后叶神经部神经垂体漏斗部漏斗柄正中隆起结节部漏斗部垂体柄二、脑垂体的组织结构1、远侧部最大部分约占垂体的75%,细胞分为两大类(1)嗜酸性细胞

①: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②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素(2)嗜碱性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细胞和黄体生成素细胞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嫌色细胞2、中间部分泌黑激素,促进皮肤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3、结节部少数嗜碱性细胞分泌卵泡?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4、神经部由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神经分泌细胞主要分泌加压素(抗利尿素)???神经分泌细胞主要分泌催产素。神经垂体只起贮存释放下丘脑激素的作用。(三)脑垂体的血管分布有两种二、腺垂体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现有7种:1、促甲状腺激素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促性腺激素4、黄体生成素5、生长激素6、催乳素7、促黑激素重点介绍以下三种激素:1、 生长素(1)促进骨质生长(2)刺激身体组织增长(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如分泌不足将导致:侏儒症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催乳素能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并维持乳腺分泌3、粗黑激素促进皮肤内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作用(二)腺垂体分泌功能调节1、 下丘脑对腺垂体分泌功能的调节2、 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三、神经垂体(一)加压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二)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第七节其他内分泌激素一、 前列腺素全身均有分布,生殖系统含量最高功能:兴奋平滑肌,降低血压二、胸腺素功能: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密切关系三、松果体激素生理作用: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FSH和和LH的分泌,进而抑制性腺的活动,可能对防止性腺早熟有一定作用。四、胃肠激素其生理作用有三点:结合教材讲解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一)胃泌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促进胃窦运动以及胃肠逆粘膜和胰腺的增生。(二)胆胰收缩素——促胰酶系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胰酶的分泌,加强促胰液素的作用(三)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使胰液分泌量增加(四)抑胃肽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和胃的运动,加强胰岛素的释放。第一节 概述一、 生殖系统的组成和生殖过程组成:生殖器官分内外生殖器官,内生殖器官产生并排出生殖细胞,外生殖器官完成体内受精的器官。二、特征男女生殖器官之间的差异为第一特征。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为第二性征。第十三章生殖系统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1)内生殖器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2)外生殖器——阴茎、阴囊1、结合挂图讲解位置、形态和结构2、睾丸的组织结构主要由曲细精管和睾丸间质组成(1)曲细精管产生精子的场所,其上皮细胞分为两种:一种产生精子的生殖细胞,另一种是支持、营养生精细胞的支持细胞。(2) 间质细胞3、输精管道(1)附睾(2)输精管和射精管4、 附属腺(1)精囊腺(2)前列腺(3)尿道球腺结合挂图讲解(二)外生殖器官1、 阴茎分为三部:阴茎根,阴茎体阴茎头2、阴囊3、精索4、男性尿道(1)前列腺部(2)腹部(3)尿道海绵体部二、睾丸的生理功能(一)睾丸的生精作用(二)睾丸的内分泌作用1、产生雄激素2、雄激素的生理作用,有3点,见教材三、睾丸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这一系统来实现控制的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一、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分两部分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2、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外阴阴道前庭处女膜附属腺体-前庭大腺等(1)卵巢的组织结构卵巢表面覆盖有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称生殖上皮,内部结构可分为皮质(周围部分)髓质(中央)两部分。初生女婴的卵巢内约有30-40万个原始卵泡,一生中有400-500个发育成熟,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包围卵母细胞的卵泡细胞组成。卵子发育过程: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