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保护区概论(规划)绪论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1.1自然是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的事物的总称。1.2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如矿藏、动物、植物、水体、土壤等⑴不可更新资源⑵可更新资源⑶取之不尽的资源1.3自然资源保护对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使之能为人类永续利用。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现象:⑴森林面积日益缩小,正在削弱环境养育人类的能力。⑵滥垦草场,过度放牧,草原日益退化和沙化。⑶耕地迅速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⑷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环境质量逐渐恶化。⑸矿产资源掠夺式开采,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1.4自然保护主要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目的在于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的对象和任务:⑴确保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⑵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自然资源不受危害。⑶保护水的涵养。⑷保护野外休养和娱乐的场所。⑸保护环境的净化能力。⑹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⑺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⑻保护学术研究对象。⑼保护宗教和文化遗产。⑽保护乡土景观。⑾保护弱者。⑿保护稀有和濒危的动植物。1.4自然保护区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1.5自然保护区学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2研究内容一切有关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知识都应该属于自然保护区学的研究范畴。主要研究内容:⑴自然保护区名称的由来和含义。历史背景、保护对象及意义⑵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类型、作用和职能。⑶自然保护区在现代科学、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⑷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简史。⑸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划分原则与标准。⑹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岛屿生物地理学、种群存活机制等。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系统和管理体系。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及经济管理的体系。⑻物种基因的保存及其繁殖驯化。⑼自然保护区与自然科学博物馆。⑽自然保护区的立法、条例、档案管理。⑾自然保护区的未来。3研究方法自然保护区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⑴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⑵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经济学方法相结合。⑷系统学方法。使保护区逐步数量化、系统化、工程化。调查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物种调查、生境调查、功能调查、管理计划等等。4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保护区学是生物学、环境科学及社会经济学的“混血儿”,生态学、种群生物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等是其理论基础。涉及的学科众多,如植物学、动物学、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第一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1.新中国成立之前自然保护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荀子认为,森林的丰茂与枯竭直接影响禽兽种群的兴衰。建立了一些保护制度:⑴森林保护制度“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木不中伐,不粥于市”明末清初巫山、武当山等被列为禁山,保护森林。⑵野生动物保护制度设立了苑、圃、围场等,禁止百姓进入。⑶制定了狩猎条例动物未成熟、繁殖期不得猎捕。⑷保护川泽陂池等自然环境民国时期与抗战时期,政府设置了农林矿产等主管自然保护工作的机构。2.新中国成立之后⑴奠基时期(1956~1965)1956年,人大代表提案“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护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1956年10月,全国林业会议提出了“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和“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1956年在广东肇庆市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1958年,云南西双版纳建立了小勐养、勐仑、勐腊三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珍稀动物野象等。196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结合保护珍贵稀有特产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1963年,国务院颁发了“森林保护条例”。1964年,国务院批发了“水产资源保护条例”。至1965年,全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70多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2处。102万公顷。⑵挫折时期(1966~1976)此期间,许多保护区无人管理,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2年,甘肃酒泉地区一次打死野骆驼21峰。云南大勐笼自然保护区林木几乎全部伐光,中断了生物地理群落站的研究。保护区仅存15处。⑶振兴时期(1977~)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加强国际合作:1972年参加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当选为理事国。1978年成立“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1979年与WWF(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达成合作协议。加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与多国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定。保护区数量及面积增加:1988年底,全国建立保护区606处。2003年底,1999处。2009年底,2400处。3.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成绩与存在的问题3.1主要成绩⑴保护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⑵开展了科学研究。⑶发挥了多种效益。⑷建立了机构,培训了人员。⑸加强了国际、国内合作。3.2存在的问题⑴保护区面积小,布局不合理⑵对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认识不足。⑶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制管理不健全。⑷保护区科研教育工作贫乏。⑸资金投放不足,管理不到位。⑹专业人才缺乏。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选建及评价1.自然保护区类型1.1国际上自然保护区类型简介⑴严格自然保护区与科研保护区具有典型的、著名的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特征,具有国家性或国际性科学意义,对遗传资源保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向公众开放,不允许进行休养、旅游等活动不排除有严格组织的有向导的科学考察。没有人为的直接干扰和措施。自然流程可任其自然地正常进行,除生态流程外,也包括一些自然作用,如自然发生火烧、演替、病虫害、风暴、地震等。⑵自然保护区或受控自然保护区保护具有国家或世界意义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种,不论是定居种还是迁徙种、迁移种,保护它们持续生存所需的特定的栖息地。可允许有严格组织管理的有向导的徒步野行活动。需有长期性的守卫人员,受不同法律保护。⑶生物圈保护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审定认可的保护区。侧重教育、监测、研究和生态保护等。生物圈保护区只是一个隶属的组织关系。⑷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国家公园是具有相对大的面积,包括一种或几种生态系,具有特殊科学教育意义,可包括可观赏的自然景观;有国家行使权力的机构保护及恢复;参观访问者要得到许可方可入内。⑸自然纪念物保护区具有著名意义的特殊的自然体,如地质断层、地貌结构、或有珍稀动植物种及其原来的栖息地,而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方。供参观访问,开放后有足够空间。⑹保护性景观包括自然的、半自然的、文化性的或兼而有之的景观。自然风景、人工景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⑺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根据1972年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公约开始建立的。这些地方大都具有世界闻名的意义。⑻自然资源保护区可以是各种单项自然资源的保护地或储备地、禁(伐)猎区等,也可以是综合自然资源的整地性保护区。⑼人类学保护区国际上对偏僻隔离地区的部落民族所在地加以保护,称人类学保护区。从人类进化、保护其遗传特性和基因多样性的角度具有及其重要意义。⑽多种经营管理区或资源经营管理区具有相当大面积的区域,可包括木材生产、水资源利用、草场、野生动物或作旅游等多方面利用,为保护种源或保持谐调,永续生产,要规划经营并加以保护。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1.2.1按管理归属部门划分的保护区类型⑴林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⑵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⑶建设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⑷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⑸农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⑹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⑺文化部门管理的保护区⑻科教部门管理的保护区1.2.2按保护级别划分的保护区类型⑴国际级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名录的保护区⑵国家级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⑶省部级保护区——经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及各部委批准⑷地市级保护区——经地区政府、地级市政府批准⑸县级保护区——经县(旗)政府批准⑹乡村级保护区——经乡政府批准报上级备案1.2.3按保护对象划分的保护区类型⑴生态系统类型①森林生态系统、②湿地生态系统、③荒漠生态系统④海洋生态系统⑵生物物种类型①野生动物类型、②野生植物类型⑶自然、文化、历史遗产类型①自然遗产类型、②文化遗产类型、③历史遗产类型2.保护区的选建2.1选建条件⑴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天然生态系统类型保存较好的地区,应首先考虑建立保护区;有些地区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虽已遭受破坏,但其次生类型通过保护仍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区域,也可选为保护区。⑵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珍稀、受威胁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⑶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珍稀、受威胁植物的原生地或集中成片分布的地区。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天然和文化景观、洞穴、自然风景、革命圣地、岛屿、湿地、水域、海岸和海域等。⑸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和孢粉产地、历史和考古区域、冰川遗址、火山口、陨石区等自然和文化历史产地。⑹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意义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⑺在利用和保护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地区,如梯田和林粮间作景观等。2.2保护区选设原则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种源丰富的地区⑵人为影响小,系统结构和功能比较稳定⑶具有濒临灭绝的种源,同时具备种源扩大和发展的生态条件⑷有足够的面积⑸考虑保护对象各生长阶段必需的环境条件⑹不会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构成不利影响⑺不会对保护区的永久存在构成威胁,不会使保护对象消失和灭绝⑻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提供场地和机会2.3自然保护区的批建程序和步骤⑴批准程序经过科学考察或资源调查,编制的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应定期分批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点,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开展保护工作的紧迫性,由各级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将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列入主管部门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州(盟)、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保护区为地方自然保护区。地方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各级政府确定。自然保护区属于事业单位。在已建和新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中,对于在国内有典型代表性、科研上有重要价值、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保护区,可申请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和审批程序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呈报国务院,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将文件(要求建立国家级保护区)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汇总提出意见后统一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后,即可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及人员编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一般设立局或管理处(准处级)。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列入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计划。国家可视情况给予适当支持。⑵建立的步骤自然保护区在选定后,提交建立的可行性报告,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即可正式建立。具体步骤如下:①调查区内的环境和资源,编制“资源调查报告”,报主管部门审查。②编报“计划任务书”报请主管部门审查批准。③由国家批准的设计单位进行“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报请主管部门审批后,分年度安排投资。④施工设计和建设项目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⑶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虽然名称可以由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去命名,但在命名上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以利于相互交流和了解。一般可实行四名制,即:保护区所在省名+所在地名+主要保护对象或类型名+级别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样,人们从名称能够了解该保护区所在地、位置和性质,起到名符其实,一目了然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命名一般采用三名制,如: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保护区边界的划定的方法⑴人工区划法以相互垂直交叉的分区线形成规整的图形。便于计算面积和调查,无法兼顾动植物的分布规律。可在平原地区采用。⑵自然区划法以保护区的自然线(如山脉、河流、道路)作为分区界线。兼顾到地形变化和动植物分布,面积不易计算。⑶综合区划法人工区划与自然区划相结合。地形起伏不大,可采用人工区划为主;地形起伏大的采用自然区划法为主,只有自然界线缺乏时才用人工区划。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三个区域:⑴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核心区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活动,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可进行考察和监测等科研活动,但不能采用实验处理的方法,也可划出一定地段作教学和参观之用。⑵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周围,可以包括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演替类型的地段。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还可用于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但不应该破坏其群落环境。缓冲带宽度应根据保护区性质和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应小于500米。⑶实验区实验区应根据资源特点、科学价值和地区条件,有目的地区划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驯养繁殖、多种经营、旅游等活动区。⑷保护区管理局(处)址的选择①有利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活动的开展②交通方便,有较好的内外衔接条件③尽量靠近水源、电源,后勤基地应靠近城镇④场址适宜,不受周期性自然灾害的危险保护站的位置应靠近保护现场或保护范围内的村屯5.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⑴典型性(Typicalness)⑵稀有性(Rarity)⑶脆弱性(Fragility)⑷多样性(Diversity)⑸面积大小(Sizeextent)⑹自然性(Naturalness)⑺感染力(Intrinsicappeal)⑻潜在保护价值(Potentialvalue)⑼科研潜力(Scientificresearchpotential)自然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指标1自然属性(50分)1.1典型性(10分)a在世界或我国同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同类型保护区数量很少b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中最具有代表性,同类型保护区数量较少c代表性一般,同类型保护区数量较多1.2稀有性(10分)a保护对象地理分布狭窄,属世界或我国珍稀濒危或残遗类型b保护对象地理分布比较狭窄,在我国分布较少或有特殊保护价值c保护对象分布比较普通1.3多样性a.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结构复杂;物种相对丰度高,区内物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40%b.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结构比较复杂;物种相对丰度高,区内物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为>25~40%c.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结构比较简单;物种相对丰度一般,区内物种数占其所在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内物种总数的比例<25%1.4脆弱性(10分)a.抗干扰能力低,破坏后很难恢复b.抗干扰能力一般,破坏后较难恢复c.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破坏后恢复的难度不大1.5自然性(10分)a.人为干扰很少,核心区甚至缓冲区处于自然状态b.虽有少量人为干扰很少,但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无村屯存在c.受到比较强度的人为干扰,且核心区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保护价值(20分)2.1生态价值(10分)a.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价值很高b.在维护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价值较高c.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一般,生态价值高较低2.2科学价值(5分)a.是世界或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地区b.是生物地理区或行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地区c.是生物多样性一般地区,研究价值一般2.3社会经济价值(5分)a.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b.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较大意义c.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义3.管理基础(30分)3.1管理机构(5分)a.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管理人员比例≥20%b.管理机构健全,人员不够齐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管理人员比例<20%c.已建立管理机构,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的需求3.2管理条件(5分)a.基础设施完备,包括办公、保护、科研、宣教、交通、通讯等设施b.基本具备办公、保护、科研、宣教、交通、通讯等设施c.只初步具备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3.3总体规划(10分)a.总体规划科学而有可操作性;保护区面积适宜;功能区划合理b.总体规划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保护区面积基本适宜;功能区划基本合理c.总体规划可操作性较差;保护区面积小;功能区划不完善3.4基础科研工作(10分)a.系统全面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详细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b.基本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较详细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c.初步掌握资源、环境本底特征,完成了部分或初步的科学考察报告野生生物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指标1.自然属性(50分)1.1珍稀濒危性(20分)a.主要保护物种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物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CITES公约附录的国家一级保护种)或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类型保护区数量很少b.主要保护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同类型保护区数量很少c.主要保护物种虽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确实属于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或主要保护物种为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同类型保护区数量较多1.2特有性(15分)a.局部地区特有种,分布于唯一或极特殊的生境中b.生物地理区特有种,分布区狭窄c.中国特有种,分布区较广,分布于普通生境1.3生境自然性(15分)a.人为干扰很少,核心区完全处于自然状态b.人为干扰较少,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无村屯存在c.人为干扰明显,核心区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保护价值(10分)2.1科学价值a.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价值b.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c.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一般研究价值2.2社会经济价值(10分)a.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b.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较大意义c.在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一般意义3.管理基础(30分)3.1管理机构(5分)a.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齐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管理人员比例≥20%b.管理机构健全,人员不够齐备,专业技术人员占管理人员比例<20%c.已建立管理机构,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资源保护和日常管理的需求3.2管理条件(5分)a.基础设施完备,包括办公、保护、科研、宣教、交通、通讯等设施b.基本具备办公、保护、科研、宣教、交通、通讯等设施c.只初步具备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尚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3.3总体规划(10分)a.总体规划科学而有可操作性;保护区面积适宜;功能区划合理b.总体规划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保护区面积基本适宜;功能区划基本合理c.总体规划可操作性较差;保护区面积小;功能区划不完善3.4基础科研工作(10分)a.系统全面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详细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b.基本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编制完成较详细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c.初步掌握资源、环境本底特征,完成了部分或初步的科学考察报告第三章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划详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区划ppt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1.自然保护区调查规划1.1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考察1.1.1考察的目的:①初步了解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②主要保护对象及其基本情况③保护区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④生态系统的功能状况1.1.2考察内容地质、地貌、气侯、水文、土壤、孢粉、植物、植被、野生动物、社会经济条件等。1.1.3准备工作①后勤准备②资料收集③考察任务及要求④考察计划及路线1.1.4考察方法点、线、面相结合1.1.5内业整理标本鉴定、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限期提交考察报告。必要时进行现场补充调查、采集工作。1.2专业调查方法资料收集:以往记载、发表的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现场调查直接调查:以调查对象实体为目标间接调查:以调查对象的痕迹为目标1.2.1植物与植被调查⑴植物种类调查⑵数量调查⑶分布规律调查⑷植被调查1.2.2野生动物调查⑴动物种类调查①资料收集与座谈访问②现场调查样方调查:个体较小,活动范围小路线调查: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大记录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足迹、粪便、尿斑、食迹、卧迹、鸣叫、窝巢等)对无法确认的物种要进行特征描述、摄影、摄像⑵动物数量调查①标志重捕法②路线调查法③样方哄赶法④格数法⑶分布规律调查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大纲前言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2规划依据1.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1.3.1指导思想1.3.2规划原则1.4规划期限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2.1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与范围2.1.2自然条件2.1.2.1地质地貌2.1.2.2气候2.1.2.3土壤2.1.2.4水文2.1.3社会经济状况2.1.3.1行政区域2.1.3.2人口与民族组成2.1.3.3交通、通讯2.1.3.4土地或资源的权属(法定权属与实际权属)2.1.3.5土地状况与利用结构2.1.3.6地方经济(产业及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存方式等)2.1.3.7社区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2.1.4历史和法律地位2.1.4.1历史沿革2.1.4.2法律地位2.2现状评价2.2.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2.2.2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2.2.3保护区经济评价2.2.4保护价值2.2.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第三章总体布局3.1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3.1.1保护区性质3.1.2保护对象3.1.3保护区类型3.2规划目标3.2.1总体目标3.2.2近期目标3.2.3中期目标3.2.4远期目标3.3保护区功能区划3.3.1区划原则3.3.2区划依据3.3.3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4总体布局第四章规划内容4.1保护管理规划4.1.1保护的原则和目标4.1.2保护措施4.1.3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4.1.4防火规划4.1.5保护方式4.1.6病虫害防治规划4.2科研监测规划4.2.1任务与目标4.2.2开展科研的原则4.2.3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4.2.4科研队伍建设4.2.5科研组织管理4.2.6科研档案4.3宣传教育规划4.3.1对参观者的宣传教育4.3.2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4.3.3职业培训4.3.4教学实习基地4.4基础设施规划4.4.1局、站址规划4.4.2界碑、桩和指示牌规划4.4.3道路建设规划4.4.4供电与通讯规划4.4.5生活设施规划4.5社区共管规划4.5.1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4.5.2社区共管规划4.5.3周边最佳产业结构模式4.5.4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4.6生态旅游规划4.6.1本区生态旅游的原则4.6.2规划的指导思想4.6.3旅游资源评价4.6.4旅游发展前景预测4.6.5环境容量分析4.6.6客源和市场分析4.6.7环境质量控制4.6.8绿化美化规划4.6.9三废处理4.6.10旅游项目规划4.6.11旅游效益分析4.7多种经营规划4.7.1多种经营活动的原则4.7.2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4.7.3多种经营项目和生产规模4.7.4多种经营项目效益分析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5.1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5.2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5.3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5.4生态旅游设施工程5.5多种经营设施工程第六章投资概算6.1概算依据6.2投资概算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7.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7.2组织机构7.3人员编制7.4组织机构的任务、作用和职能第八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8.1政策保证8.2组织保证8.3资金保证8.4人才保证8.5管理保证第九章效益评价9.1效益评估9.2生态效益9.3社会效益9.4经济效益9.5总体评价与展望主要附图1、自然保护区位置图2、自然保护区植被图(5~10万比例尺)3、自然保护区动物分布图(5~10万比例尺)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5~10万比例尺)5、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规划图(5~10万比例尺)主要附件1、本底资源调查报告2、建立及规范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3、保护区动植物名录(标明保护等级、多度、频度)4、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3.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3.1经营管理的原则以保护资源为主,将科研、教学、旅游及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经营管理。3.2保护区经营管理内容3.2.1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管理是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①自然保护区范围确定和标桩立界②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划分③生物资源和环境的保护④特殊物种的保护措施⑤栖息地的恢复与改造⑥自然灾害的控制与防范3.2.2行政与后勤管理行政与后勤是保护区有效管理的保障。①劳动纪律制度②人事制度管理③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④资金使用制度⑤基础设施的管护与维修⑥仪器设备保养与维修⑦保卫和治安制度3.2.3科研和监测管理①资源的调查、监测②调查、监测样点的选设③生物种类的确定与记载④重点物种或种群的研究⑤种质基因库的建立⑥信息资料库的建立⑦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⑧依据科研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生物保护、生境管理的措施和方法⑨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3.2.4居民生产生活的管理①生产生活用地的选定与调整②制止非法伐木、狩猎和挖掘开采③引导群众从事自然保护工作和多种经营活动④控制区内和周围人口的非正常增长⑤帮助引进技术和资金渠道3.2.5参观者的管理参观者类型、路线划定、向导培训、路标和讲解牌设置、宣传品制作、废弃物处理等。3.3自然保护区管理形式⑴制定法律法规⑵组织领导和设置机构保护区经政府批准;业务上受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机构人员选拔和配备由当地政府领导。⑶计划工作编制有科学依据、有目标、有措施的管理计划。3.4科研工作⑴常规性科研①地质地貌、土壤调查及编制相应的分布图②动物分布规律性并编制动物游迁路线图③植物分布规律性并编制植物垂直分布及植被图④经济动物及珍稀动物数量消长情况调查及数量变动原因⑤物候相观察等⑵专题性科研①动植物特定种的生物学长周期研究及储量动态研究②影响动植物数量减少或陷于灭绝的因素研究③自然综合体的变动对动植物影响的研究④自然综合体与土地合理利用的关系⑤物种保存与恢复机制的研究⑥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作用⑦动物饲养、繁殖、引种、驯化的研究⑧多种经营的研究3.5教学工作保护区是最好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实习的师生提供方便,依靠他们完成科研工作3.6生产工作保护区拥有土地和资源,在不影响保护任务的前提下,可生产土特产及种源、苗木等。依据项目、资金渠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3.7旅游工作⑴确定旅游景点和线路⑵基本设施的建立⑶宣传教育和导游讲解⑷生态旅游培训⑸环境监测与评估⑹编制指南⑺加强合作3.7自然保护区的档案管理3.7.1保护区基本信息名称位置隶属关系保护对象建立年度总面积其中核心区实验区建档时间3.7.2保护区基本概况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等保护区分布示意图保护区功能区划图动植物资源主要动物分布图主要植物分布图3.7.3保护区管理资料组织机构与编制重要情况记载事业投资与基本建设经营活动记录社区情况3.7.4科研档案研究项目成果记载3.7.5图片资料3.7.6管理制度第五章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1确定旅游景点和线路⑴对景点的分析确立现有景点名录和参观活动过程与办法确定核心景点和支撑设施⑵对旅游者的预测分析⑶对所列景点吸引力、活动方式的评价2基本设施的建立⑴旅游者服务中心⑵展览馆(陈列馆)⑶影视厅⑷入口⑸道路、小径、停车场等⑹必要的公共设施⑺必要的生产部门旅店、饭馆、小卖部、土特产品经销部、生态农场等⑻旅游数据库的建立3宣传教育和环境解说⑴主题与目标重点解释--生态过程、动植物区系、区域地理、生态系统和景观类型简要介绍--基本情况、管理条例、主要景点、路线、活动方式、生态意义等⑵解说方式与媒介①向导式解说媒介导游、讲解员、志愿者的就地讲解(内容要严格审核)②自导式解说媒介无人员介入的解说媒介。A形象标识B牌示系统a全景解说牌b景点解说牌c交通导引指示牌d警示牌e公共设施服务牌③展览采用文字、图片、实物、沙盘、模型等形式。④多媒体解说⑤印刷品⑥互联网4生态旅游培训⑴培训的主要内容生态旅游的目的、意义、内容、管理条例与办法等⑵培训方式书籍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广告、培训班、研讨会等⑶培训对象主管部门领导保护区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农业贷款定金合同规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幼儿园教师劳动权益保护及劳动合同解除程序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房产托管居间服务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物业管理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重点单位保安勤务合同5篇
- 二零二五版微电影导演定制化拍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KTV员工心理健康关爱计划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酒店场地租赁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生保障财政借款合同规范2篇
- 二零二五年蓝牙耳机智能语音助手集成开发合同2篇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纳米复合材料的增韧增能机制
- 图书馆前台接待工作总结
- 卫生院药品管理制度
- 神经外科进修汇报课件
- 2024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 腾讯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TB 10314-2021)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资本市场与财务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