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开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孕育(yù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B.翩然(piān)

适宜(yì)

冰雪融化(ròng)C.纬度(wěi)

萌发(méng)

草长莺飞(yīng)D.连翘(qiáo)

物候(hóu)

衰草连天(shuā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裸露

腈纶

雕塑

气喘吁吁B.恭顺

懈怠

衰竭

穿流不息C.磅礴

黧黑

蜷卧

大煞风景D.蠕动

诅咒

虔诚

漫不经心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因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②从狭小的冰洞里限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③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④慢慢从乐石堆上走下来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A.①②⑥⑤③④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⑤③D.④⑥⑤③②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4)《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揭露唐代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南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释】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庆全庵(寺名),屡次坚拒元朝征召,后因被逼迫当官,绝食而死。【丙】明·中道《再游桃花源》节选明日过桃源县①,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②,花蕊藉地③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⑤。有老道人从石壁上复缘而下,欲见其捷,失足仆地,众皆笑。予乃窃步驰道间,至桃花下,月色转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顷之,文弱亦至,相顾大笑曰:“已较迟八刻矣!”茵花啜茗,欢笑移时。……夜中月色水声,清人肌骨。滩声雷轰,霏珠溅雪,小舟复不可往,乃步石壁下,溪水浸岩中断,复不可往,则跣⑥而过。凡三四渡有滩浩浪掀舞相与濯足,望前溪丛树中,有小亭,渔人曰:“此龙角亭也。下有龙湫”。急往改衣少息。偶有乡民陈姓者,以鸡黍至,感其意,为之饱。讯溪所止,则云“两山相合,中萦一带,可二百里许。”子曰:“此真避秦处也。恨无小舟,不能穷其源耳。”相与步归至舟,日尚午,遂理归棹,一瞬数十里,去花源一牛鸣宿焉。

【注释】①桃源县,隶属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记》而闻名。②锦幄:锦帐,指华美的能帐。③藉地:纵横杂乱,铺在地上。④涉(zhì):登。⑥灵壁:灵壁石,产于安微省灵壁县磐石山的一种观赏石。⑥跣:光着脚。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惊异)B.怕有渔郎来问津(渡口)C.石为泉啮(被)D.可二百里许(大约)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三四渡有滩浩浪掀舞相与濯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真避秦处也,恨无小舟,不能穷其源耳。

4.三处桃源,三种心境。参照【甲】示例,请结合【乙】【丙】具体内容分析谢枋得、袁中道借桃花源蕴含了各自怎样的情感?

【甲】作者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人们自食其力,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至④段的论点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选文第②至④段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C.选文第③段以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例很有说服力。王阳明尚且如此,何况他人。D.作者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但认为王阳明先生“格”院子里的竹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其持批判态度。2.选文第③段中,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作者举王阳明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3.根据选文段内容,分析第④结尾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2.《卖炭翁》与《石壕吏》中的老翁各有不幸,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