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文脉——坑梓中心区客家民居群落保护规划介绍1.现状分析1.1.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客家坑梓客家客家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是因为客家人与犹太人一样与流浪有着不解之缘。坑梓镇黄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证:清初“迁海复界”之后由惠阳迁来龙岗的黄氏始祖朝轩公,靠做小本生意,发家致富,在坪山镇建立了“黄氏宗祠”。其子居中公于康熙三十年(1691),携三子迁居坑梓镇,先在老坑建“黄氏宗祠”,并逐步发展,先后在坑梓镇建立了数十座大型围屋,成为当地望族。从坑梓黄氏几十座围屋的布局安排上可以看出宗族观念对客家民居布局的影响。仔细查看坑梓镇中心区黄氏民居群的分布图,可以发现坑梓黄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沿着一条小河分布的。河的上游是居中公修建的老坑“黄氏宗祠”,顺水而下,又有黄氏历代后人修建的“龙湾世居”(1781年)、“龙围世居”(1800年)、“秀山楼”(1830年)、“龙田世居”(1830年)、“龙敦世居”(约1850年)、松子坑大围(约1860年)、“盘龙世居”(1860年)、“吉龙世居”(1888年)和井水龙大围等十六七座大型围堡式民居见坑梓中心区客家民居分布图。经过现场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条小河是龙岗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淡水而注入东江名叫“九曲十三弯”,是形容它蜿蜒曲折,而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阿婆叫坜”(叫,哭;坜,小溪)。关于这个名字有一个传说:黄氏始祖刚迁入坑梓时地多人少,到了春耕
播种的时候,由于人手不足,造成大片农田无法及时播种,急得阿婆站在岸边大哭,于是这条无名的小河便有了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名字。“阿婆叫坜”是哺育了坑梓客家名副其实的“母亲河”。随着人口与经济实力的增长,黄氏又向金斗坜和田脚河这两个水系拓展,形成两个新的围堡群落:金沙村、李中村。在坑梓六十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沿三个水系,黄氏先后建成近40座大中型围堡。在坪山、惠州等地,还有黄氏其他各宗所建的11座围堡。这种客家民居分布的特征在闽西、赣南等地区也能够发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客家人对本源的重视和尊重,对水的尊重也即对文化传承、对宗族系统的尊重。在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有一条小河发源于坪山镇的马峦山北麓,蜿蜒流过坑梓镇中心区,在坑梓镇北部注入龙岗河,后经淡水汇入东江,2.2.现状条件坑梓镇的经济情况、旅游也发展状况社会经济象客家人有名的祖训诗所说的:“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客家人在龙岗地区落地生根,开拓耕耘,迅速发展起来。客家人进入龙岗地区之后,正赶上清朝初年有名的“康乾之治”,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商业、手工业也不断繁荣。客家人重视教育,同时又对耕、学、工、商一视同仁,勇于开拓,因此龙岗地区的客家经济也同其他地区的客家经济一样,取得长足的进步。现在龙岗区几个客家大的姓氏中,就有很多是在这一时期靠商业和手工业迅速积累了财富,壮大起来。例如现在在龙岗区坑梓镇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的黄姓,其始祖原籍梅州,清初先迁惠州,再迁龙岗坪山;清康熙三十年(1691),在坪山的一世祖朝轩公打发长子居中公带领三个儿子到坑梓立基。黄氏家族一方面坚持耕读文化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适应当地需要,大力开展工商业活动。坑梓出产大米、花生、甘蔗,黄氏便收购大米、开油坊、榨蔗糖,将米、油、糖贩运到惠州等地,再从惠州买回肥料(猪粪)和石灰(以中和山区酸性土壤)。农民若买不起,可以赊,秋后再还。这样,当地生产得到促进,黄氏财富也迅速积聚起来。到乾隆十八年(1753),黄姓族人便建成了占地万馀平方米的城堡式大围“新乔世居”;在其后的近三百年间,又有“龙湾世居”“秀山楼(城肚)”“丰田世居(坪山)”“长隆世居”“长龙世居”“盘龙世居”“龙敦世居”“龙田世居”等小则三四千平方米、大则万馀平方米的大型城堡式大围30馀座相继建成②。坑梓镇位于龙岗区东部,西临龙岗镇,东为惠阳市,南北分别为坪地与坪山镇。坑梓镇的建镇历史较短,1986年才从坑梓镇中分出,独立建镇。坑梓黄姓是于明末清初由梅州地区迁入坪山镇,后靠经商发家,人口规模不断壮大。历史上坑梓黄姓名人辈出,爱国华侨黄志强、老一辈革命家黄华、抗日将领黄志鸿等,他们的故事今日还在广为流传。我们的规划3.1.经济发展现状坑梓镇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盲目性建设还没有对客家民居建筑群造成严重破坏。大量的客家民居建筑集中在镇中心一带,即坑梓镇传统的“墟镇”所在地。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居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考虑建立坑梓客家民居保护区,对坑梓客家民居进行成片整体保护规划。充分利用坑梓镇客家民居集中分布、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优势,进行旅游、商业开发,使客家民居文化旅游业成为坑梓镇的一个经济增长点。随着坑梓镇新镇政府的建成,中心区由墟镇向南侧转移,行政职能也随之南迁,墟镇将逐渐转变为一个商业、旅游业、金融业集中的城市组团,便于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3.2.现状用地情况坑梓镇目前以工业为经济基础。由于发展缺乏规划控制,以至墟镇所处的地段内工业与居住混杂,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现有工业形式也多以三来一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配套服务设施不全,属于低水平劳动密集型工业。坑梓镇客家民居的特点坑梓镇的客家民居较集中,而且主要分布在淡水的一条很小的支流一一“阿婆叫沥”的两侧,约有二十余座。.坑梓镇的客家民居规模等级较高,尤其是龙田,新乔,盘龙,龙湾等几处较有保护价值;城肚虽然较破败,但很有特色;秀岭、龙湾、西坑虽然等级不高,但成规模气候。3.3.3.坑梓镇的客家民居周边环境虽然较乱,但均属于近、远期拆迁改造区。客家民居保护可以结合旧城改造一并进行。3.3.4.作为坑梓镇的一大特色,客家民居旅游可以结合旅游项目的组织开发。规划思路规划原则保护与发展的原则。保护客家民居不仅仅是保留与修缮建筑物,还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利用,让这些民居焕发新的生命力,它的风俗传统才能延续。借鉴山水城市理论,在镇中心建立一个绿核,一条绿带,创造一个绿色城市的发展格局。符合龙岗区是深圳美丽的后花园的构想。发挥规模效应,成片保护开发,开辟客家民居与民俗文化的旅游中心。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3.4.2.发展要点3.4.2.1.建立一个以“阿婆叫呖”为纽带的绿色走廊,把各个客家围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以客家民居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绿色走廊。.各个客家屋围成为绿色走廊的节点,其中龙田世居,新乔世居,城肚等三个规模较大,而且处在镇中心的,应结合坑梓镇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既要保护好又要发展好。.分级评价与分期实施;对不同等级的客家民居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根据不同民居各自的情况,分期实施,条件成熟一个,改造利用一个,不强求一致。对能够对该地区产生较大作用、具有较大保护价值的,应优先给予实施。方案介绍3.5.1.路网规划以龙岗次区域规划的路网为基础,结合坑梓镇发展和客家民居保护的要求以及现状进行调整。沿城肚、秀岭、新乔东侧将原有道路拓宽为30米的林荫大道。把客家民居保护在道路与河流之间的绿化带中,形成一个城市公园。在秀岭和新乔之间向东延伸一条景观性道路(横梓路),穿过镇政府新区,直到长隆客家民居群,这样坑梓镇的主要客家民居都在保护控制范围内。3.5.2.用地调整根据《深圳市总体规划》、《龙岗次区域规划》和坑梓镇总体发展需要,将工业向外迁移,镇中心将以居住、商业、政府办公、文化教育为主。原工业区将改为居住、商业、旅游服务业用地和城市绿地。使镇中心的功能和结构趋于合理,环境更加优美。3.5.3.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开辟一个以河流为中心的绿色景观走廊,从盘龙开始沿河北上经过城肚,秀岭,新乔,龙田最后到龙湾。其中城肚和秀岭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棒球击球笼网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蔬菜盘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农业种植技术转让合同:高效节能种植技术
- 2024年度环保设施建造及运营管理合同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某物流公司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合同
- 2024年度地坪施工人员培训合同
- 2024年度深海探测设备安装施工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摄影作品著作权购买及使用权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定制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艺人推广与代理)
- 直线的对称问题学习教案
- 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
- 工业萘精馏毕业设计说明书
- 保洁整改措施
- 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
- 知法懂法守法主题班会课件
- 【新教材】苏教版2017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巾箱秘术己庚辛壬癸部部分内容部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双向细目表
- 抄控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