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_第1页
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_第2页
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_第3页
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_第4页
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力的保护——隐私权保护2/1/2023开篇案例写软文被判罪,媒体人与有偿新闻胶葛何在?|观察http://chuansong.me/n/1887253有消息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尚进由于为企业撰写宣传文章涉嫌受贿,已经立案调查,该案于今天(11月5日)公开审理。近两年来,我国打击有偿新闻的风声越来越疾,这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存在已久的行业现象,思考媒体与权力的关系。

庭审中,检方指,2009年至2013年,尚进利用其职务便利,先后为某公关公司、某国企品牌管理公司和某电脑公司及其客户撰写宣传性文章并登载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文章刊登后,尚进收受上述公司给予的发稿感谢费共计8万元。尚进对检方指控没有表示异议。他称《三联生活周刊》明确规定记者不准收取“软文费”,外界公司如果想在杂志发稿,必须通过杂志广告部代理,不能直接与记者联系。“我知道自己违规”。2/1/2023有偿新闻是中国特色?也许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新闻与广告往往纠缠在一起,一篇报道读毕,即使外行人也常常觉得“很软”,并逐渐司空见惯。但殊不知,“有偿新闻”是彻头彻尾的中国特色,我们国家已经与它斗争了20多年,即便不断有媒体人为之付出法律的代价,它却从未退出过行业舞台。有偿新闻归因探究:权力寻租的怪胎

红包和软文正是媒体寻租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一个在转型国家普遍存在的难以治理的病症。所谓的国家转型大多是指政治领域从过去的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抑或在经济领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如俄罗斯、墨西哥——和中国社会制度上虽有不同,但都是位于转型国家的序列中。在这些国家中,政治权力和金融寡头操纵传媒,再加之媒体工作者本身的收入状况不好,导致他们依附于政治和经济权力,形成了政、商、媒勾结的局面。在墨西哥,还有犯罪集团在挑战国家权威,操纵传媒,使根治媒体寻租难上加难。——展江、彭桂兵《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69页。

2/1/2023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2/1/2023一、隐私和隐私权思考:什么是隐私?谈谈你所知道的新闻侵犯隐私权案例。看看下面的这些现象是否属于侵犯隐私范围?2/1/2023电话号码遭曝光众艺人饱受骚扰怨声不断

2/1/2023明星北京住址再曝光地址真实度高隐患不少

2/1/2023明星座驾车牌号遭曝光

陈宝国驾驶的阿斯顿马丁,价值281万2/1/2023范冰冰等百位明星身份证照曝光

2/1/2023外泄门回顾:明星隐私总爱被曝光2/1/2023哈里王子裸照风波2/1/2023什么叫隐私?隐私权?2/1/2023一、隐私与隐私权概述(一)隐私1、隐私概念: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隐: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包括被他人打听、收集、传播等)或者受他人干扰(包括侵入、窥探、摄录等),即所谓“隐”。私: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事。2.隐私内容:个人的健康、生理缺陷和残疾、婚恋经历、财产状况、私人日记、信函、生活习惯等。2/1/2023(二)隐私权1.概念: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力。2.沃伦家的烦恼和《论隐私权》

1890年,沃伦夫人的丈夫、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沃伦和律师路易斯·布兰代斯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论隐私权》。这篇论文的核心概念就是“隐私权”,被认为是隐私权作为一项民事法律权利的开端,标志着现代隐私权的诞生。3.隐私权法源于商业化报纸的侵扰。到了19世纪末期,西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转型,各国纷纷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其间出现了大量商业性大众报刊,有几分类似于20世纪末互联网的崛起。从1850年到1890年,美国报纸发行量增长近十倍,它们竞争激烈,并广泛深入地渗透了整个社会。纯粹私人的事件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公共话题,而报刊似乎日益倾向于开展这种活动。“事实上,是对报界的义愤,首先创造了法律上的隐私权。”2/1/20234.隐私权的特征第一,权利主体是自然人;第二,隐私权内容丰富:私人通信、生活秘密、身体秘密等。第三,隐私权内容包括隐私主体对隐私的控制权,及使用权。第四,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2/1/2023(三)隐私权的发展诞生于美国消极:不被了解的权利积极:自己的信息自己控制的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2/1/2023美国侵犯隐私权侵入隐私区域公开披露个人私事不实形象之公开盗用姓名或肖像在我国,姓名权、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新闻侵权的其他形式,不属于隐私权和名誉权。2/1/2023(四)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采取间接保护的方式隐私权不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纳入名誉权保护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7条第3款。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2/1/2023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关系

1.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2.联系二者都是与精神利益有关但不体现直接财产内容的人身权利,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有时会导致名誉权受损害的结果,但并非所有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而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包含了侵犯隐私权。

3.区别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除了公民之外,包括法人。但法人没有隐私权。性质不同侵权方式不同侵权结果不同处置权不同责任方式不同2/1/2023二、侵犯隐私的方式

公开传播不愿公开或令人难堪的私人信息侵入私生活区域(住宅、信件等)侵扰2/1/2023(一)侵入1、定义:大众传媒的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未经许可侵入他人私生活区域。包括强制侵入和秘密侵入,不仅指亲身进入,也包括进行窥探、偷听、监视,未经许可摄影、录音、录像,还包括骚扰。2/1/20232、主要内容侵入住宅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信件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骚扰(打电话、追逐、跟踪、监视等严重影响谈人生活安宁)2/1/2023(二)公开公开、宣扬他人的生理缺陷或疾病公开他人婚外情公开报道他人的性偏好、性取向披露某些类型的犯罪的受害人情况报道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使任意披露尚未成年的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姓名、肖像或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披露宣扬他人恋爱家庭等情况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内容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揭露共同隐私2/1/2023三、新闻侵害隐私权(一)定义1.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2.新闻报道与隐私权的冲突新闻报道,让新闻信息“广为人知”隐私权,隐私的主体希望隐私“不为人知”。网球巨星阿什患艾滋病被披露1992年4月,有人打电话给《今日美国》报说阿什患了艾滋病。

4月7日该报记者与阿什联系,4月8日,阿什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告知了世人。

《今日美国》报在当天以“网球巨星阿瑟·阿什患了艾滋病”为题,将信息发给其海外版和甘尼特通讯社。2/1/2023思考:1.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一些隐私,是否可以视为同意发表或公布这些信息呢?记者可以这样做吗?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第一,作品已发表;第二,新闻作品中包含他人隐私。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2/1/2023戴安娜王妃之死2/1/2023高枫事件

1996年5月10日,湖北楚天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张驰,打电话给北京歌唱演员高枫,既没有事先打招呼,也没有在电话中说明,就当场将电话内容予以直播。高枫不知是直播节目,只以为是一般通话,讲了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事后,他向有关部门投诉。7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通报,认定这个行为“侵害了采访对象的权益,同时也是对听众的极端不负责任”,并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2/1/2023三、个人隐私权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2/1/2023(一)公众人物隐私权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如知名人士、明星等。2/1/2023(二)社会知情权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2/1/2023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2/1/2023讨论:娱乐明星与高官行为背景之必要公开个人生活的适度公开财产登记与申报在公共场合与公务活动中,无条件的接受公众和媒介的监督2/1/2023四、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一)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软化趋势2/1/2023(二)当事人同意隐私权的自主性兰州晨报《走过男人路的女人——我省第一例变性人的采访记》刘晓庆《从电影皇后到亿万富姐》木子美《遗情书》(三)使不可辨认2/1/2023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的复杂性社交网巨头facebook又陷隐私门。在我们尽情的畅享facebook的社交功能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Facebook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是一家企业,一家需要盈利的企业,而更可悲的是,我们为了方便交流的个人信息,却充当了商业价值产生的牺牲品。

近日,有报道称Facebook的某些应用将用户个人信息不恰当地与广告商和互联网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