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鹿的育种_第1页
第19讲鹿的育种_第2页
第19讲鹿的育种_第3页
第19讲鹿的育种_第4页
第19讲鹿的育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鹿的育种教学目的了解我国茸鹿育种工作的成就及研究现状,掌握茸鹿育种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教学重点茸鹿育种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教学安排多媒体教学4学时第一节我国茸鹿育种工作的成就及研究现状一、我国茸鹿育种工作的成就1、已人工培育出茸鹿新品种或新品系(1)梅花鹿人工培育品种或品系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四平梅花鹿、敖东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品系。(2)马鹿人工培育品种或品系东北马鹿乌兰坝品种、塔里木马鹿品种、天山马鹿青源品种、东·天马鹿新品种、东·新马鹿新品种。2、茸鹿杂种优势利用(1)花马杂交F1杂种优势(2)马马杂交F1杂种优势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四平梅花鹿(公鹿)四平梅花鹿(母鹿)伊通型梅花鹿东丰梅花鹿花马杂种鹿1花马杂种鹿2东●天F1清源马鹿东北马鹿塔里木马鹿第二节鹿的育种目标一、目标及原则二、确定育种目标的方法1、一般描述性育种目标2、量化了的育种目标3、应用综合育种值量化了的育种目标第三节选种选配一、选种(一)种公鹿的选择1、按系谱和后裔测定选择2、按生产性能选择:鹿茸单产、茸料比、茸型茸色茸尺、鹿茸优质率和畸形率。

3、按体质外貌选择4、按生长发育选择5、按年龄选择(二)种母鹿的选择(三)后备母鹿的选择二、选配(一)选配原则1、根据综合育种值综合考虑2、尽量选择亲和力好的鹿交配3、公鹿等级要高与母鹿4、有相同或相反缺点的公母鹿不能选配5、不能任意近交6、搞好品质选配7、注意年龄选配(二)选配方式1、品质选配: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2、亲缘选配:近交和远交(三)育种方法纯种繁育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鹿的育种措施一、编号登记,建立谱系。(一)编号1、标号原则2、编号方法(1)按出生先后顺序编号(2)按出生年代编号(3)按公鹿后代编号(二)标记1、剪耳编号法2、打牌号法二、公鹿分级,母鹿分群(一)公鹿分级经过综合评定将公鹿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二)母鹿分群1、育种核心群:由特级鹿和少量一级鹿组成,占全群20%~25%。2、生产等级群3、淘汰群(三)拟定繁育工作计划计划周期一般为5年1.选育鹿的血统来源

2.选育目标(预期品种标准)(1)体质外貌特征(2)产茸性能:鹿茸单产、茸料比、茸型茸色茸尺、鹿茸优质率和畸形率。(3)繁殖性能:性成熟期、配种适龄、受胎率、繁殖成活率、初生仔鹿重(4)遗传性能:茸重性状变异系数、遗传力、重复力(5)选育世代(6)生产利用年限(7)数量规模

3.选育方法、步骤与技术措施(1)建立育种核心群,育种群后代扩繁阶段(2)引入外血杂交改良和后代自群繁育阶段(3)自繁定型阶段(4)扩繁提高阶段

4.按计划规定期内要求,每年生产指标的增长(1)鹿群总量增长(2)鹿茸生产量和产品氯的增长(3)仔鹿繁殖成活率的增长(4)鹿群品质的改进及经济指标的增长5.保证完成育种工作计划的措施(1)保证饲料供应(2)交换种公鹿,保证鹿群质量(3)改进管理条件(4)组成特级鹿群、育种核心群及生产鹿群(5)兽医卫生防疫措施6.制定各种有关计划与措施(1)生产计划(2)鹿群周转计划、饲料供应及储备计划(3)鹿产品生产计划7.建立鹿场育种工作记录(1)公母鹿登记薄(2)配种记录(3)产仔记录(4)鹿茸生产记录(5)鹿只变动记录(6)饲料消耗储备记录(7)公母鹿体尺体重测量记录(8)幼鹿生长发育记录(9)疾病诊疗记录(10)饲养记录:不同鹿群的日记、月记、年记。(11)鹿场日记五、新品种选育(一)本品种选育(纯繁)应采用选、育、繁、推一整套方法。现以双阳梅花鹿为例将繁育方法和步骤叙述如下。1、组建基础群:建群引血、单公群母配种、大群闭锁繁育、加强饲养管理。2、粗选扩繁3、精选提高4、扩繁推广5、选育效果(1)性早熟和经济早熟:16~18月龄80%的母鹿达到性成熟,育成公鹿可生长再生二杠茸,2岁公鹿60%~80%可生产三杈茸。(2)遗传性能稳定:产茸性状遗传力为0.48。(3)耐粗饲,适应性强:被引种到全国各地饲养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4)生产性能突出:成年公鹿平均产鲜茸3千克,鹿茸支条大,质地嫩,一、二等茸优质率70%以上。母鹿繁殖成活率82%以上。(5)填补空白: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茸鹿新品种。(二)清源马鹿的选育(1)选育地自然条件和鹿种资源条件概况

清原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山区,位于北纬41°47′52″~42°28′25″东经124°20′06″~125°28′58″,面积3932.96km2,海拔110.1~136.2km,年平均气温5.3℃,年降水量806.5mm,相对湿度72%,日照总时数2419h,无霜期120~130d。幅员辽阔,其光、热、水、粮、秸杆、草、林木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鹿生产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饲料来源。

(2)引种马鹿清原县参茸场于1972年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0团一牧场引种111只天山马鹿,其中,成年公鹿62只,成年母鹿45只,仔鹿公母各2只。

(3)选育技术、方法和步骤

马鹿的主产品是鹿茸,马鹿茸产量是主要经济指标,茸重性状是选育的主要数量性状;其繁殖成活率则是选育的重要性状。在清原马鹿品系和品种选育时,主要采用茸重这一表型值高的个体做种鹿,并采用个体选择、单公群母配种乃至人工授精新技术和闭锁繁育的方法,尤其采取了各代种公鹿的平均配种锯龄逐代明显减少、茸重性状的选择差逐代明显增大的关键技术路线,并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和对幼鹿的科学培育新技术。整个选育过程根据选育鹿群的品质和规模大小,分为4个阶段。

①确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1972-1978年)引种后,经风土驯化,首先选择6只系祖鹿,其鲜茸平均单产为5.916kg,选择差为1.76kg,平均锯别为7.9锯,种公母鹿的平均世代间隔为5年,鲜茸重的年改进量为0.13kg;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达5.452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从30%升至40%,到1978年末存栏259只,并繁育出一批优秀的种公鹿和后备种公鹿。②多组选育群自繁,精选F1和F2代

种公鹿和扩繁合成“杂交”选育(1979一1987年)在继续用系祖鹿进行品系繁育的同时,又选择其高产后代F1和F2特级种公鹿4只进行扩繁选育,同时开展了多组选育群的合成“杂交”。1982年始用其特级种公鹿与东北马鹿杂交,1985年对其230号和9号等特级种公鹿采精成功。该阶段种公鹿,头茬鲜茸平均单产7.311峡,比系祖鹿提高23.6%,选择差为2.319kg,种公鹿的平均锯龄为6.6锯,比第一阶段减少了19.7,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6.184kg,比第一阶段的5.452kg,提高13.4,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58.33%,到1987年末存栏478只。

③扩大品系鹿数量,改善品系群品质和选育成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88一1994年)继续选用F1和F2代特级种公鹿,特别是其优良后裔F3代的0号、278号,11号,21号等超特级种公鹿,计133只次,1990年研制成细管冻精等马鹿人工授精5项新技术,1994年采测36号等10只超特级种公鹿精液,并存冻上百支。该阶段种公鹿鲜茸平均单产11.456kg,鲜茸重的选择差为3.716kg,种公鹿的平均锯龄为4.2龄,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8.023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59.67%,到1994年末存栏1084只。④提高品种选育群品质,扩繁数量、品种形成和推广阶段(1995一2002年)选择茸形好和茸产量更高的超特级(头茬茸鲜重达15.026.0kg)种公鹿,以F3和F、为主,以F4和F5用于人工采精的种公鹿:1号、2号、36号、94一1号,96一13号等;用于本交的超特级种公鹿278号,254号,13号,35号、42号、49号、48号、57号、58号,59号,62号、小3号等,计118只次,该阶段种公鹿头茬鲜茸平均单产16.881kg,选择差8.281kg,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达8.6kg,成品茸平均单产达3.1kg,茸的鲜干比例为2.77g/1.00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68.0%,其中人工授精母鹿的达89%,到2002年末存栏3300只,其中,育种核心群693只,占21.0%。

该阶段对清原马鹿品种的种质特性,数量性状的遗传系数、鹿茸生长性状、经济效益、血液蛋白多态性、T3、T4、cAMP,AKPs

4种生化物质和Tf、Hb与产茸量关系、品种标准、突出优良性状、种公鹿茸重性状与年龄的相关性,种鹿标准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探讨,并有重大突破。(4)选育结果

清原马鹿经过30年连续4个阶段的系统选育,存栏3300只,其中,育种核心群693只,占21%。①体质外貌特征相对一致②产茸性能清原马鹿的鹿茸粗大、肥嫩,产茸量居国内外之首。育成公鹿生长初角茸和初角茸产量

出生8~10月龄时即翌年1~3月“冒桃”,最早为当年12月中旬,采用破桃墩基础技术,一般锯2茬初角再生茸,平均鲜重2.0~3.0㎏,最高为10.41kg。1995一2002年6737只上锯公鹿四杈率占40%的鲜茸平均单产为8.6㎏,清原马鹿头茬鲜茸最高个体达26.0㎏,有8只鹿5~11锯13次的头茬鲜茸产量达20.5~26.0㎏;其成品茸平均单产达3.1kg(2.9~3.2kg)。

鹿茸质量清原马鹿鹿茸的优质率(即一、二等)曾多年高达93%.1995一2001年5587只上锯公鹿鹿茸的鲜干比例为2.77︰1.00(8.6︰3.1),比东北马鹿茸的(2.55±0.5)︰1.00和乌兰坝马鹿茸的2.51︰1.00明显大,其灰分含量头锯四杈锯茸中段为34.1%,比东北梅花鹿三杈锯茸的36.3%低。

清原马鹿茸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含量(63.71%)和氨基酸含量(39.61%)。钙磷比(0.93︰1)低,即钙化低,茸质疏松等明显特点,其中,粗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比东北马鹿的57.63%、30.06%和东天杂交F1的60.05%、39.13%均高。

③繁殖性能公鹿的性成熟期、配种适龄和种用年限

公鹿于16月龄达性成熟,并且可采得品质优良的鲜精(如963一13号),头、二锯鹿也参加配种和采精如96一13号之父36号,本交的254号和21号等,其后裔多出高产种公鹿;种用年龄本交的为3~16锯,人工授精采精的1~6岁,配种适龄为2~4锯,种用年限为(5±2)年。

母鹿的性成熟期、配种适龄和发情周期

清原马鹿于15~16月龄进入初情期,并可配种(含人工授精),配种适龄为28~29月龄,佳龄为2~6产,发情周期为(18±2)d,发情持续时间为(26±10)h,发情盛期(18±2)h。

繁育期及繁殖佳龄

发情配种期为9月15日~11月5日,其中,旺期为9月15日~10月15日,翌年5月中旬~6月中旬产仔,其妊娠期:产公仔为(246±4)d,产母仔为(245±3)d;母鹿繁殖佳龄为1~3产。繁殖成活率1995一2002年,6025只可繁殖母鹿的繁殖成活率达68.0%;1995一2002年,800只人工授精母鹿的达89%。

精液品质及生产细管冻精量

1985年、1994年、1995一2002年,对清原马鹿9号、230号、1号36号,230一1号等1一16岁特级和超特级种公鹿进行采精,累计生产细管冻精6500支,并进行精液品质检测,其主要指标为只次均采精量3.36ml,精子密度(13.8±8.9)亿/ml,鲜精活力0.7~0.8,只次均冻64支,其中,17月龄的96-13号育成公鹿,射精量为2ml,鲜精活力0.9,密度为15亿/ml,其细管冻精解冻后的活力为0.6,比其它的0.46高30%以上

④遗传性能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

茸(鲜)重的变异系数,各锯别(1~15锯)、各年度公鹿的稳定在18%~23%,表明清原马鹿茸重性状的遗传基础已基本趋于一致和稳定。茸重性状的遗传力和重复力

选用同父异母半同胞组内相关法,对13只种公鹿后裔F1,的165只三锯三杈锯茸鲜重遗传力的估测结果为0.37,属高遗传力;同时选用组内相关系数法,对5~10锯9只种公鹿,锯四杈鲜茸重重复力的估测结果为0.75(P<0.01),属高重复力,表明对该性状完全可以进行个体表型选择,并可预测以后的产茸量。茸型性状稳定遗传

从选系祖鹿时的3种茸型性状繁育到F5代观测摄录的影像资料结果表明,其茸型没变,呈父本显性遗传。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遗传标记

课题组对清原马鹿生化遗传学特性和产茸量遗传标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Hb,Tf等8种血液蛋白位点多态性的各种表现型和每个位点上的受控等位基因数;

Tf、Hb可作为产茸量的生化遗传标记,其中TfAA

,Tfcc和HbAB型的产茸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P<0.05,P<0.01),为优势基因型。T3、T4、,cAM、,AKPs与鲜茸重呈强正相关,可作为品种鹿产茸量的遗传标记,为品种鹿早期选种和对公鹿产茸量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茸鹿性状的选择差,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

品种选育的第IV阶段1~9锯118只(次)种公鹿(F4和F5代)头茬鲜茸重的选择差(加权法),达8.281kg(16.881~8.6),遗传进展为3.064kg,年改进量为0.486㎏。

⑤生产利用年限

清原马鹿的生产利用年限较长,依据实际观测统计分析出的公鹿鹿茸增长和母鹿繁殖性状的变化规律,确定其生产利用年限。公鹿和母鹿的生产利用年限为15年。

(三)杂交育种法1、常用杂交方法(1)吸收杂交:又称级进杂交。(2)育成杂交:又称创造性杂交。(3)导入杂交(4)经济杂交:又称生产杂交(5)轮回杂交(6)种(亚种)间杂交:在养路业中,以梅花鹿(♀)×东北马鹿(♂)[简称花·马杂交]和东北马鹿(♀)×天山马鹿(♂)[简称东·天杂交]两个种(亚种)间杂交组合形式最佳。(三)杂交育种法2、杂交育种的步骤A、杂交创新阶段(1)目的:通过杂交手段创造新的理想型。(2)任务:通过杂交方法,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优良特性,通过基因重组和培育改变原有类型并创造新的理想型。B、自繁定型(横交固定)阶段(1)目的:通过自群繁育,使杂种理想型达到相对稳定。(2)任务:严格选择优秀杂种后代组群自繁,通过同质选配和有目的的近交,完成定型工作。C、扩繁提高阶段(1)目的:建立品种整体结构,提高品种品质,完成一个品种应具备的条件。(2)任务:采用现代繁育手段,迅速增加理想型的数量,扩大其分布区,培育新品系,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完成品种培育。3、杂交育种注意事项(1)慎重选择杂交用品种(2)严格选择杂交用个体(3)杂交要适当,合理确定杂交代数(4)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5)严格选好典型个体(6)适当采用近交,抓紧理想型的固定(7)严格进行淘汰(8)及时建立品系(9)大力推广理想型个体(10)及时研究和改进育种工作

四、杂交育种方法应用——茸鹿杂交优势利用(一)杂交的材料与方法

1.亲本鹿的选择和数量选择了我国茸鹿中种质优良、数量多的东北梅花鹿2250头、天山马鹿80头和东北马鹿100头。

2.亲本种群的选育提高以鹿茸为主要性状,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及独立淘汰法,使之鹿茸单产提高了30%~72%,茸重C·V在12~16%。

3.杂交组合方式的选择经过3种鹿多种杂交组合方式的杂交效果测定,优选出较佳的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杂交和东北马鹿与天山马鹿杂交。4.杂交亲本种公、母鹿的选择选择了1级及特级种公、鹿。

5.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条件采用本交及人工授精技术;以及其亲本按年龄组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管理。

6、资料的统计方法产茸量等采用最小二乘法及加权法用微机统计。

7.屠宰试验参考牛羊的方法

(二)F1及其亲本茸、肉(仅花·马F1)成份分析

鹿茸均为标准三权锯茸中断;肉样均为5岁健康屠宰母鹿臀肉和眼肌肉,用常规分析法测定分析常规成份,胆固醇等多种非常规成份用各种有关方法测得。

(三)花·马杂交F1及其亲本染色体组型研究

F1及其亲本鹿24头。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休培养法。

(四)结果与讨论1.F1的特征和主要性状指标及杂种优势率1).花·马杂交F1(1)形态特征:体型大小介于两亲本中间,体驱较长。成年公鹿体重190±10kg,母鹿116±11kg;公体高123±5厘cm,母104±5cm。夏季被毛呈暗赤褐色。臀斑和尾毛呈浅黄色。尾毛长,尾尖毛白色。(2)产茸性能:试验期2~11岁(D=577)的鲜茸单产3670g,比母本的2230g高64.1%,比父本的3460g高6.1%,其杂种优势率29.0o%(P<0.001),比双阳梅花鹿的2925g高25,5%。推广期1~9锯868头Fi茸(鲜)重(8)与年龄(锯)呈强正相关(r=0.947,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339+354x。

(3)产肉性能:Fi母鹿(n一59)净肉重57士6kg,比母本鹿高91.6%,其杂种优势率18.44%(P<0.001)。(4)繁殖性能:Fi两性皆育,试验期母鹿繁殖成活率81%,双胎率22.7%。(5)生产利用年限:13年,超过双亲30%,(6)茸料比(g/kg)3.505,提高61.6%。(7)幼鹿生长发育很快,6个月龄仔鹿日增重0.29kg,比母本鹿高36%。(8)年头均节省精饲料27kg(9)成年鹿只死亡率2%,为亲本鹿的20%。

2.马·马杂交F1(1)形态特征:体型明显大子母本鹿。成年公鹿体重290士40ks(n=12),母124士3kg(n=5);公体高145士8cm,母122±11cm。夏季被毛颜色呈栗灰色。头、颈、四肢外侧被毛呈灰黑色,俗称“三灰”。臀斑较小,呈浅黄白色,间有一簇簇白毛。颈部没毛和髯毛明(2)产茸性能:试验期2~6岁(n一197)标准三权鲜茸单产3760s,比母本鹿高50.4%,其杂种优势率19.4%(P<0.01)。推广期1~11锯836头Fi茸(鲜)重(克)与年龄(锯)间呈强正相关(r=0.986,P<0.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787+709x。(3)繁殖性能:Fi两性皆育,试验期母鹿繁活率80%。(4)茸料比(g/kg)2.36,比母本扈增加92.3%。(5)年头均节省精饲料154kg。(6)成年鹰只死亡率1%,明显低于亲本50%。

(二)F1及其亲本茸、肉成份分析结果

1.F1鹿茸成份(1)花·马杂交Fi鹿茸中常规成份及生化成份与双亲接近;总氨基酸含量高于父本13.6%,低于母本4.4%;C、H、N含量与亲本无明显差异。(2)马·马杂交民鹿茸中粗蛋白质、能量、水溶性物质、醇溶性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都明显高于母本。胆固醇明显低于母本。总氨基酸含量高于母本28.4%,甚至高于东北梅花鹿8%。在10种必需氨基酸中除了色氨酸外,其余的不仅高于母本,且高于花·马杂交已及其母本鹿茸的C、H、N的含量,但均无明显差异。2.F1鹿肉成份花·马杂交F1鹿肉中干物质含量高于双亲17.5%、23。5%,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不饱和脂肪酸都高于双亲。胆固醇低于双亲12%,低于牛肉41%。15种无机元素和3种有机元素含量高于双亲。

(三)花·马杂交及其亲本的染色体组型

东北梅花鹿的染色体数为66条,东北马鹿68条,其F167条,系由65条常染色体和1对xY性染色体组成。65条常染色体中有3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较大一条是成单的尼是来自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比东北梅花鹿多2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是由东北梅花鹿那对较大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经着丝断裂而来;在Fi减数分裂时它们的3条同源染色体配对成一个三价体,并平均分配到细胞中去,形成平衡配子,这就是F1两性皆育的遗传学基础。(四)结论

1.两种杂交F1表现了非常显著的杂种优势,其生活力、抗病力、适应性均强,饲料利用、转化能力高,尤其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

2.两种杂交瓦公、母鹿都可以繁殖后代,而且繁殖力及雄性率较高。

3.已取得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说明开展这两种杂交,尤其马·马杂交很有前途。

四、甘肃马鹿导入东北马鹿杂交改良试验1材料及方法种公鹿以吉林省辽源市引进的东北马鹿为父本,年龄4周岁以上,体格健壮、雄性强,平均鲜茸产量794kg。212种母鹿以甘肃省肃南养鹿场人工养殖的甘肃马鹿为母本,受试母鹿均为健康无病的经产母鹿。22试验方法221试验分组S组(东北马鹿♂×甘肃马鹿♀)为杂交试验组;D组(甘肃马鹿♂×甘肃马鹿♀)为试验对照组。配种方式与饲养管理采用自然本交的配种方式,仔鹿断奶后分群饲养。S组和D组均采用半放牧半舍饲方式饲养,圈舍条件、精料标准、饲喂方式等条件一致。除配种期以全舍饲圈养外,其余时间以天然放牧为主,成年公、母鹿在生茸期、妊娠期、哺乳期每头日均补喂精饲料1kg,并补充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

测试项目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S组和D组所产仔鹿初生、断奶、13岁各生长阶段的体重、体尺;23岁公鹿产茸量,并对马鹿茸进行品质测定分析。2结果与分析适应性及繁殖性能观测适应性观测经对引进的东北马鹿种公鹿和杂交后代牧食适应性观察,在同等饲养条件下,东北马鹿自低海拔地区引入3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后,能适应当地高寒山区放牧的自然环境,采食和集群方面比较稳定。其杂种后代生长发育快、体质结实,和甘肃马鹿一样具有耐高寒、抗逆性强、耐粗牧的良好适应能力。

繁殖性能观测从表1看出,S组产仔数和产仔率比D组分别高8.57%和6个百分点;产仔成活数、产仔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比D组分别提高20%、9.03和12个百分点。

生长发育观测体重测定情况S组公、母仔鹿初生重分别达到15.70kg和13.85kg,比D组分别提高13.36%和8.47%;4月龄断奶重比D组分别提高9.61%和11.28%;1岁和3岁龄体重比D组分别提高5.25%、7.09%和12.20%、14.45%,差异极显著(P<001)。体尺测定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S组1岁、3岁鹿体高、体长均显著高于D组(P<0.05),其中3岁杂交公鹿体高已接近成年东北公鹿130~140cm的水平,体长已达到东北公马鹿125~135cm的标准。马鹿鲜茸产量测定情况表4说明,S组23岁公鹿鲜茸产量显著高于D组,分别提高2066%和117%,差异极显著(P<001)。马鹿茸化学成分及品质测定情况从表5看出,马鹿茸主要化学成分含量,S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4经济效益分析引入东北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