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型答题_第1页
诗歌鉴赏题型答题_第2页
诗歌鉴赏题型答题_第3页
诗歌鉴赏题型答题_第4页
诗歌鉴赏题型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一、咬文嚼字型)

考查要点:1、对管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对近几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的问答题依据提问的内容进行归类。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相关变通:(1)这首诗歌(这一联、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这一类的问答题我们称之为“咬文嚼字”问答题,或者说是“推敲”、“炼字”问答题。

“咬文嚼字”问答题:

诗歌中的这些字往往以动词、形容词居多,有时还有名词。

古典诗歌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咬文嚼字):

①解释该字(词、句)在句(诗歌)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该字(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字(词、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范例: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请大家反复咀嚼这个“绿”字,在诗句中的含义。范例: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的意思(步骤一)。

友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二、语言风格型)

“语言风格型”就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擅长用典、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沉郁顿挫、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多用口语……

这一类以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为主的问答题我们称之为“语言风格型”问答题。提问方式: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2)扩展变通:(1)请分析这首(句)诗歌的语言风格;(2)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可从修辞入手);(3)这首诗歌(这句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特色;②用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范例: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3)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特别是“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句,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80字以内)我认为这两句高妙。(第一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在江楼消暑的愉悦之情。(第三步)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三、感悟意境型)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而融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景(物)、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说通俗一点,意境是指作者在诗歌大体中描绘什么景(物)【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忽视了人】,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雄奇阔大(雄奇壮美、雄浑壮阔、雄奇壮丽)、高昂激烈、振奋激昂、气势恢弘……

二、旷达开朗类意境:飘逸旷达、超凡脱俗、自然开朗、舒缓绵长、轻健明快、奔放劲健……概括诗歌意境特点的一定要掌握一些常用词语(有时需加时令、地域等,如初春、暮春、暮秋、边塞等):三、苍凉悲壮类意境:苍茫辽远、萧瑟孤寂、豪迈雄健、慷慨悲凉、古朴遒劲、雄浑苍凉……四、深邃沉郁类意境:沉郁顿挫、曲回郁结、凄清寥落、深沉坚毅、高古沉着、沉郁悲壮含蓄深沉……五、明丽清新类意境:瑰丽明艳、清净静谧、清新素雅、明净绚丽、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六、平淡质朴类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淡雅、和谐静谧、幽美朦胧、清新婉转、质朴清奇、淳朴清秀……七、淡泊静谧类意境:空寂幽趣、清新素雅、空灵幽远、闲适冲淡……八、凄冷伤感类意境:哀伤凄冷、凄婉忧伤、迷离朦胧、空寂寥落、萧条荒凉、缠绵宛转、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感悟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相关变通:这首诗歌(或划线句子)描绘(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场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鉴赏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一般答题格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范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描绘出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四、把握思想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相关变通(1)这首诗歌(或划线句子)表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心态、思想……)?(2)这首诗歌(划线句子)塑造(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题目解析:诗歌常常表现时代特点,常常蕴含着作者浓厚的主观色彩,作者的褒贬好恶尽在其中,鉴赏诗歌时要从诗歌的时代背景出发,要从把握作者的作者的主观情感出发,进而准确地把握主旨,解题才能准确无误。古代诗歌的主旨大致可以概括为:抒情、言志、阐理。古诗表达感情大致可分为志士之情,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才子之情,即抒发冷遇时的孤寂之情、欲归隐山林的隐逸思想,人世之情,亲情、友情、爱情,游子思乡之情,闺怨女子的思夫之情,亲朋好友的离别之情等(其中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情居多)。答题步骤:

①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答题时要抓住诗歌中能反映作者写作(生活)背景的句子(或字词)为鉴赏诗歌定下基调。特别要强调的是,诗歌中的小序或注释,往往起到点明时代背景、交代写作原因的作用,大家在解题时千万不要忽视;②揣摩作者的心境,体味作者的情怀;③理解作者的抑扬褒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

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二);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步骤三)。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五、写作技巧型)

所谓写作技巧,是指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感情,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诗歌常用的一些写作(表现)技巧。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有修辞方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

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五、写作技巧型之一)

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型之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提问方式:这首(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艺术表现特色?有何效果?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作技巧型之修辞手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好处(营造的意境);③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写作技巧型之修辞手法: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绝句(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写作技巧型之修辞手法: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写作技巧型之修辞手法:“千里……”描绘出了春到江南时带给人们的勃勃生机,突出了辽阔宽广的江南到处都洋溢着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

,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步骤二)诗人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渗透着历史沧桑之感,为后面蕴含的讽刺做了铺垫。(步骤三)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五、写作技巧型之二)

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物)、用典抒情等。间接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等。写作技巧型之抒情手法: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提问变体: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写作技巧型之抒情手法:答题步骤:(1)先点出作者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2)诗人是借助什么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特别是简介抒情类);(3)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情怀、心理等),或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氛围)……写作技巧型之抒情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写作技巧型之抒情手法: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写作技巧型之抒情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二)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体现诗人内心的凄清愁苦……)。(步骤三)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五、写作技巧型之三)

描写技巧描写技巧主要有:白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虚实结合等。1、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再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2、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如: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又如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3、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4、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烘托”与“衬托”不的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又叫“锦上添花”),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侧重于情感。“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5、渲染:在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6、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月夜》中

: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句)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分析这首(句)诗的表达技巧?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步骤一)②结合诗句阐释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步骤二)③此手法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三)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经典范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写作技巧型之描写技巧: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路上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充满了由飘泊江湖而引起的孤寂伤感之情(步骤三)。古典诗歌鉴赏题型中

问答题答题技巧

(五、写作技巧型之四)

表现手法明确:表现手法往往从抒情、描写、修辞三个方面入手。写作技巧型之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托物言志。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作技巧型之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型之表现手法:(4)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借人映己(特殊的对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7)以乐景写哀情(特殊的对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8)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9)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型之表现手法:注意:“诗因有景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在诗词中,既要重视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