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_第1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_第2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_第3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_第4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基础(四)(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A.变革生产关系,加快向共产主义过渡B.回头走资本主义道路,补生产力发展不足的课C.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l生D.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分数:2.00)V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故选D。2.邓小平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A.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分数:2.00)V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B、C、D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故选A。3.邓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对“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理解不正确的是。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D.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分数:2.00)V解析:“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它的提出是与中国的实情紧密相连的,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它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是,它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准,区分社会性质应该看国家的国体。C项说法错误。故选C。4.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分数:2.00)V解析: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5.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B.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C.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分数:2.00)V解析: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故选B。6.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分数:2.00)V解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D。7.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分数:2.00)V解析: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从引起社会变化的广度和深度,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来说的,意思是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但其本质不是革命。改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从改革的对象、目的、功能、主体和领导力量来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故选B。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B.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分数:2.00)V解析:所谓“三步走”发展战略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其第三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故选C。9.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分数:2.00)V解析:“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故选C。10.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分数:2.00)V解析: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建设顺利健康地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实践证明,两个文明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赖。故选D。11.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数:2.00)V解析: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最关键的是把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一系列政策的核心,是农村各项基本政策的基石。故选C。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分数:2.00)V解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故选C。13.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分数:2.00)V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内容的各个方面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故选A。14.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从根本上。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C.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分数:2.00)V解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反过来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在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故选A。15.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分数:2.00)V解析: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进步的,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新理论的宣言书。故选C。1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分数:2.00)V解析: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故选C。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A.它们的社会经济性质是一样的B.它们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C.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D.政府对它们的政策是一致的(分数:2.00)V解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政府对它们的政策也不同,二者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也不相同。根据《宪法》相关规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法律上确定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故选C。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A.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C.弘扬爱国主义精神D.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数:2.00)V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人民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故选D。1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分数:2.00)V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上,经济制度的不同,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故选C。20.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A.改革和开放B.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D.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分数:2.00)V解析:“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故选D。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A.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数:2.00)A.V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选B。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分数:2.00)V解析: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故选B。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A.通过政府的计划或其他手段进行配置B.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C.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D.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分数:2.00)V解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分配资源。市场配置的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应当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故选D。24.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C.国有企业的改革D.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分数:2.00)V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故选C。25.我们党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D.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分数:2.00)V解析: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计划和市场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种社会基本制度。故选C。2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B.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分数:2.00)V解析: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故选B。27.依法治国,即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作为一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在党的上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分数:2.00)V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故选D。28.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B.社会主义本质论C.发展是硬道理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分数:2.00)V解析: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见,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故选D。2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C.精神面貌是否得到根本改变D.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分数:2.00)V解析:“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其核心和首要标准是生产力。故选Do30.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o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数:2.00)V解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故选Ao31.最早把“达到小康水平”作为党的战略目标提出来的是o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D.江泽民(分数:2.00)V解析:邓小平在1979年谈到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时说,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基本实现小康。故选B。32.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出发点和归宿B.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党的第一要务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分数:2.00)V解析: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故选C。33.“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增强综合国力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分数:2.00)V解析:关于发展的重要性,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体现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为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但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故选D。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分数:2.00)V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所以,归根结底就是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故选C。35.下列关于“小康社会”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B.这标志着我国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D.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与儒家主张的“小康社会”有本质的不同(分数:2.00)V解析:我国实现的小康是一个总体的小康,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都很大,还未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B项错误。故选B。36.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A.科技和教育B.农业、农村、农民C.国有企业D.交通、能源等“瓶颈”产业(分数:2.00)V解析: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故选B。37.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在。A.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分数:2.00)V解析:党的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辛。故选C。3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统筹兼顾C.“五个统筹”D.“三个代表”(分数:2.00)V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A。3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分数:2.00)V解析:“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所以A项与题干无关。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因此B、C项也被排除。故选D。4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分数:2.00)V解析: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理想建设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故选C。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A.坚持公平正义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民主法治D.坚持以人为本(分数:2.00)V解析: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故选B。42.关于和谐社会的特征,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民主法治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公平正义要求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C.诚信友爱要求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分数:2.00)V解析:“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关,因此D项表述有误,A、B、C三项表述正确。故选D。43.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是。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B.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C.逐步扭转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D.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分数:2.00)V解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故选D。44.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