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与怎么写-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_第1页
写什么与怎么写-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_第2页
写什么与怎么写-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_第3页
写什么与怎么写-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_第4页
写什么与怎么写-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什么与怎样写?

——专业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朱正清2005年科技活动周简介

专业论文简述从“识、才、学”谈起:论文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评判专业论文的基本标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新意写什么: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怎么写:“言之有序”有关专业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结语专业论文简述

专业论文是专业工作者对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写作文体。专业论文的可读性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

思维方式:作者对论文进行了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述方式: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规范、生动。

符合规范:体例格式;文字与图表恰当的配合专业论文的信息量信息量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

科技书刊常用的国家标准

GB3100~3102.1~13-93量和单位

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T3860-1995文献序词标引规则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4一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文献著录的通用格式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选择项)王海平主编.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03页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见(In):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塘沽区政协委员天津港活动组.关于塘沽区和天津港共同发展的建议.见:黄力军主编,天津港科教兴港优秀论文选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5-67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于汝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天津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天津港口,2004,2:3-6从“识、才、学”说起

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

(唐刘知己)“识”的作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清袁枚)识:发现问题

学:分析问题

才:解决问题怎样发现问题——实践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实践论》怎样分析问题——科学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实践论》)怎样解决问题——创新性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郑板桥)“创新”理论,来自于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他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也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A理论——指导——a问题;a问题——应用——A理论。B理论——借鉴指导——a问题;a问题——参考应用——B理论。A理论+B理论——解决——c问题;a问题+b问题——提出——C理论。评判论文的基本标准“言之有物”

——实践性的成果“言之有理”

——科学性的论证“言之有新意”

——创新性的表述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合理性原则——科学原则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抓住关键问题寻觅结合部捕捉偶发事开拓前沿确定选题急待解决和难以解决的论题运用“新法”的论题创立“新说”的论题补充“前说”的论题纠正“通说”的论题质疑“成说”的论题辨证“异说”的论题填补“空白”的论题言之有序“八本堂”与“三分诗七分读”再说八股文“起”、“承”、“转”、“合”“义理、考据和辞章”“八本堂”与

“三分诗七分读”

三分诗七分读_搜浪.htm再说八股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本《反对党八股》一文,有关“八股文”的注释:“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所以叫‘八股文’,也称‘八比’。八股文在形式上僵化死板,在内容上只许为圣贤立言,不许作者自由发挥,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己统治的下具。”其实,“八股文”之名并非因破题、承题等八个部分而来,而是指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必须用偶句,其总数则为八股。所以,“八股文”,才又叫“八比文”。“八比”即指八片偶句。“八股文”只是一种特定议论文的基本构成模式。它的构成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结构框架,它规定全文框架须由七个必备部分,三个灵活部分构成。二是论证逻辑,它潜含于结构要求之中,“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出题”到“八比”的发挥“正义”,最后以“落下”作结。其实,就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这个一般论证过程的具体化、模式化。三是语言形式,文章须由散体与偶句错综编排,“起比”、“中比”、“后比”是必备的修饰,其他则不作定规。

作文有法,而无定法;常法则有,定法则无。“常法”就是一般性的规律、写法、思路。“定法”就是人人必遵的“固定格式”,就是抹煞个性、抹煞创造性的统一写法。八股文的结构范式既蕴含着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又对重点的修辞手段(对偶)作了一些相对具体的规定。因而,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是个“常法”。

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即是作文章的一般结构:“起”,就是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或从大处着笔,直指主题;或借典故比喻,引出主题;或举出负面材料,反证主题。“承”,就是接承,继承文章的开头,层层递进,一步步深化展开,把文章往幽深处写。在这一部分,要求作者写出新观点、新境界。让读者犹如走在山路上,观看美景,应接不暇。“转”,就是转换、转折,从“承”的部分峰回路转,掉头转出一个新的视角,或从正面转到反面,从左面转到右面,或从上面转到下面,从宏观转到微观,以求更深一层论述作者的观点。“转”,要让读者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置身于新境界之感。“合”,就是文章的最后部分,它可以是前述各段论点的科学归纳,可以是前述各段演绎出来的结论,也可以是前述各段缕缕分析的结合。文章的结尾要求写得隽永,让读者感到:文章读完了,回味没有穷尽;好像听完一场美妙的音乐之后仍有余音绕梁。义理、考据和辞章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就是要求合于内容的完美形式。论文写作强调的其他几个问题构思——拟定提纲收集资料参考文献论文的修改

构思——拟定提纲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法米勒提纲的三种写法

标题式句子式段落式

收集资料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分段法浏览法

参考文献科学的发展是一种接力跑

文献是作者论文的补充和完善文献是读者获得有关问题信息量的重要渠道文献便于编辑对论文的水平和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以及作者的科学道德做出判断论文的修改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清袁枚)

热改法冷改法他改法诵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