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讲课)_第1页
安全生产法(讲课)_第2页
安全生产法(讲课)_第3页
安全生产法(讲课)_第4页
安全生产法(讲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胜利钻井职工培训中心

王京龙1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简介二、立法背景三、安全生产法释义

1、总则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3、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4、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5、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6、法律责任四、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五、有关实例2第一部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简介3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生产法规是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程、条例、规范的总称。

4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1.

保护的对象是劳动者、生产经营人员、生产资料和国家财产;2.安全生产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征;3.

安全生产法规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具有政策性特点又有科学技术性的特点。5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1.

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2.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化管理;3.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4.

推进生产力的提高,保证企业效益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层次体系内容体系7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层次体系国家根本法国家基本法劳动综合法安全生产与健康基本法专门安全法行政法规安全标准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矿山安全、交通安全法等安全条例、规章、规程、规定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体系1.

安全技术法规是指国家为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和消除生产中的灾害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设计、建设工程安全方面;机器设备安全装置方面;特种设备安全措施方面;防火防爆安全规则方面;工作环境安全条件方面;个体安全防护方面;2.

职业健康法规3.

安全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预防和消除职业病和职业中毒而制定的各种法规规范。工矿企业设计、建设的职业健康方面;防止粉尘危害方面;防止有毒物质危害方面;防止物理危害因素和伤害方面;劳动卫生个体防护方面;工业卫生辅助设施方面;女职工劳动卫生特殊保护方面;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方面;是指国家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所制定的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规范;安全生产监督制;工伤保险制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9第二部分立法背景10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生产法出台成为必然11(一)、各类事故频繁发生

1、2001年,发生事故100百万起,死亡13万人,平均每天360人。道路交通事故76000起,死亡10万人;

30人以上事故15起;违章现象严重。12

2、煤矿事故损失惨重广西南丹事件死亡81人;徐州瓦斯爆炸死亡92人;

2002年6月20日,鸡西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15人。3、烟花爆竹事故

2000年3月11日,江西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石岭村,死亡33人(13名中小学生,1名幼童)

2000年6月30日,广东江门市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

2002年8月4日,江西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死亡27人,失踪1人,伤26人。134、船舶方面四川和江沉船事件,死亡130人;5、商厦、歌舞厅河南焦作某商厦发生火灾,死亡74人;洛阳东都商厦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经济损失275.3万元。北京网吧事件14

6、民航方面

2002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67客机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坠毁,造成122人死亡;

2002年5月7日,北方航空公司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死亡122人。近几年,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间接损失2000多亿元。

原规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由国家组织调查,因事故实在太多,实际执行时为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专家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事故漏统)15事故对比及分析——形象对比

全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60人丧生;每天坠毁两架波音737飞机;相当于每年损失两个三峡工程或8个广州新白云机场;足够全国居民15天的消费;相当于北京(298.9亿元)、上海(327.9亿元)两年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化为乌有;相当于8000万个职工一年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全员劳动生产率约2万元);相当于近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农业总产值14106.22亿元)16事故率对比——国内外对比

工伤千人死亡率:我国0.10;发达国家0.02

道路万车死亡率:我国16人;最好的国家小于2人百万吨煤死亡率:我国5人;发达国家0.5人17(二)市场经济出现各种新特点,经济成分多元化

1、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没有法律规范;个体企业主违章指挥现象严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2、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老化,带病运转;

3、地方安全管理不到位,地方保护,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十分严重;

185)政府职能发生变化(政企分开),原有的安全管理主体、职能发生变化,其现有职能亟待法律化;6)安全立法滞后、综合性监督滞后,30多部法律法规,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职能交叉,互相扯皮等。19(三)立法的必要性

1、是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需要;

2、是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需要;

3、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4、是依法制裁违法行为的需要;

5、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需要

20(四)立法过程《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法,其立法工作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原国家劳动总局牵头起草提出到《安全生产法》的真正诞生整整经历了21个春秋,仅其法名先后就更改过5次即: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条例劳动安全卫生法职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江泽民颁发70号主席令,宣布11月1日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2第三部分

安全生产法内容讲解23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情况

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55545起;死亡人数减少315人,分别下降16.2%和0.2%。中央企业发生事故204起,死亡26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99起、死亡人数减少273人,分别下降32.67%和51.03%。

特大事故情况: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5起(平均3天发生一起),死亡1670人。同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减少66人,下降3.8%。

特别重大事故情况: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14,死亡860人,同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30人,上升3.6%。242005年安全生产情况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同比减少75628起、9995人,分别下降9.4%、7.3%。其中:

1、重大事故情况

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539起,死亡9690人,同比减少143起、727人,分别下降5.3%、7.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500起,死亡2049人,同比减少38起、109人,分别下降7.1%、5.1%。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210起,死亡886人,同比减少39起、204人,分别下降15.7%、18.7%。

25

2、特大事故情况

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34起,死亡3049人,同比增加3起、443人,分别上升2.3%、17.0%。其中:煤矿企业发生58起,死亡1739人,同比增加15起、695人,分别上升34.9%、66.6%。

3、特别重大事故情况

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17起,死亡1200人,同比增加1起、264人,分别上升6.3%、28.2%。其中:煤矿企业发生11起,死亡961人,同比增加3起、438人,分别上升37.5%、83.7%。

26

2006年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情况

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减少90780起、14267人,分别下降12.6%和11.2%。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065起,死亡14382人,同比减少1077起、1486人,分别下降8.2%和9.4%。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2945起,死亡4746人,同比减少361起、1192人,分别下降10.9%和20.1%。

1.重大事故情况

2006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同比减少249起、748人,分别下降9.6%和7.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548起,死亡2276人,同比增加52起、256人,分别上升10.5%和12.7%。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发生237起,死亡1072人,同比增加29起、195人,分别上升13.9%和22.2%。

27

2.特大事故情况

2006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同比减少41起、1511人,分别下降30.1%和49.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48起,死亡882人,同比减少20起、1060人,分别下降29.4%和54.6%。其中:

—煤矿企业发生39起,死亡744人,同比减少19起、995人,分别下降32.8%和57.2%;

3.特别重大事故情况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同比减少10起、934人,分别下降58.8%和78.0%。其中:煤矿企业发生6起,死亡233人,同比减少5起、728人,分别下降45.5%和75.8%;道路交通发生1起,死亡30人,同比减少1起、57人,分别下降50.0%和65.5%。

28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现实

2004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是我国196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004年10月以来,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发生3次(10月20日河南郑州大平煤矿148人、11月28日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166人、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214人)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如此频繁发生,在我国近20年来实属罕见;我国已持续两年(2003年和2004年)特别重大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是1990年以来的高发期;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29中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多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近3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8起重大事故,每周发生近3起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特别重大事故;我国目前冶金的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至6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约10人,是美国的10多倍、日本的20多倍;近15年民航重大事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2倍、航空发达国家的约4倍。30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问题认识不够,还是政府、经营者、部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是对事故的症结或原因认识不清,还是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不力?是微观(现场)、局部(行业或企业)的原因,还是有深层次、全局性的根源?专家认为,相对重要的症结是上述各组问题中的后者。31本法共七章97条

第一章

则15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28条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9条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15条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9条第六章法律责任19条第七章附则2条32三大目标

《安全生产法》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地确立了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如下三大基本目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3《安全生产法》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安全中介服务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事故应急和处理34四种监督方式《安全生产法》是明确规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四种监督方式:工会民主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公众举报监督;社区报告监督。35四个责任对象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我国安全生产现有责任的各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府责任方,即各级政府和对安全生产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从业人员责任方;中介机构责任方。36安监部门三大职权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人有以下三项职权:第一是现场调查取证权,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单位不得拒绝。第二是现场处理权,即对安全生产违法作业当场纠正权;对现场检查出的隐患,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职权。第三是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其对象是安全设施、设备、器材、仪表等;依据是不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条件是必须按程序办事、有足够证据、经部门负责人批准、通知被查单位负责人到场、登记记录等,须在15天日内作出决定。

37十三种处罚方式《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有降级、撤职的行政处罚;对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令改正、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的处罚;对中介机构有罚款、第三方损失连带赔偿、撤销机构资格的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有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经济罚款、责令停止建设、关闭企业、吊销其有关证照、连带赔偿等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行政处分、个人经济罚款、限期不得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降职、撤职、处15日以下拘留等处罚;对从业人员有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的处罚。无论任何人,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38三十八种违法行为《安全生产法》明确了政府、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中介机构可能的38种违法行为39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八个权利和义务40企业负责人的六项责任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作了专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事故。41第一章总则(一)立法目的阐述第1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二)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效力范围)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42(三)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第3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10条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落实

1、安全生产市场准入

2、管理机构

3、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4、特种作业5、三同时6、安全评价7、安全设施8、安全认证9、审批10、淘汰落后的安全设备及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等制度43(四)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义务第4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1、遵法

2、管理

3、制度

4、生产条件44(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六)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45(七)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8、10)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2、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46(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9)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47(九)中介机构(12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48第二章

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49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四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职责做了概括性的说明: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1、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单位性质以及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对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这个人,就是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具体职责如下:50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51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设机构,其人员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生产性质分两种情况: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单位;其他生产单位,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服务,责任由本单位负责。

52(2)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与安全教育及培训

《安全生产法》第20~23条对人员安全素质培训教育规定:

A、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B、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3

C、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1)安全生产条件与经费投入

《安全生产法》第16与18条对安全生产条件与经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必须投入相应的资金(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

《安全生产法》第24、26、27条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54

“三同时”实施中涉及委托方及设计、施工、审查等各方,均应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矿山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按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3)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法》第25条规定:矿山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4)

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带、使用。

55(5)、工伤保险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工伤保险具有三大职能:一是补偿,根据因工伤、亡的不同情况提供法定标准的经济补偿。二是事故预防,通过行业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激励企业搞好安全生产。三是康复,包括医疗康复与职业康复,尽量恢复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的健康与劳动能力。56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1)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生产法》第2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分为四类:禁止标志,表示“禁止”或“不允许”;警告标志,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发出警告;指令标志,要求有关人员遵守;提示标志,提请有关人员注意。

(2)设备的安全管理

A、安全设备管理安全设备指用于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设备总称。如煤矿的防爆电器、瓦斯检测仪等。57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护、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B、特种设备、危险物品的容器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特种设备指国家认定的容易发生事故、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险物品指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物品。

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经验结果负责。

C、淘汰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58(3)、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运、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类别包括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贮罐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库区;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59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报有关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5、安全距离与安全出口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或堵塞。

60

6、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7、现场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的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8、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区域内进行安全生产活动,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的,应当签定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指定专职安全生管理人员检查与协调。

61

(9)租赁承包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法》第4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租赁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租赁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62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63在这一部分,关注人的因素,因为,在所有的生产活动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法律、义务的承担者;也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确定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64

《安全生产法》第6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7条规定了工会的职责:“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1、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

(1)享受工伤保险与伤亡求偿权

《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了从业人员依法享有获得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义务。

A、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与工伤保险的条款。65

《安全生产法》第44条第1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劳动合同应包括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生产劳动中存在着各种危险与危害因素,威胁到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一些企业在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履行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的告知义务。因此,本法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以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劳动合同应包括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法定的强制性,不管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愿意,都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66

B、禁止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协议免除或减轻对从业人员的工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44条第2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在实践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工伤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写入“工伤概不负责”之类的条款,而从业人员往往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或急于就业,在不知情或被迫的情况下订立此合同。

67

C、从业外人员依法享有获得工伤社会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安全生产法》第48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从业人员首先依照劳动合同和工伤社会保险合同约定,享有相应的赔付金。如果工伤保险金不足以补偿受害者的人身及经济损失的,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应当给予赔偿的,从业人员或其亲属有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赔偿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相应的赔偿义务,否则,受害人或其亲属有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68

(2)安全生产知情权与建议权《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A、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辐射性物品及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运转时的危险因素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告知,不得隐瞒,更不得欺骗。

B、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危险与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69防范措施:是为了避免危险与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而采取的技术上、操作上的措施。事故应急措施: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而制定的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从业人员了解这些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不仅是从业人员的权利,也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和将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的需要,同时还是从业人员实现自身保护的有效途径。

C、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70从业人员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危险的直接面对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能够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切中要害的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为从业人员充分行使这种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要重视和尊重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他们的建议做出响应。

(3)对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与拒绝违章指挥权。首先,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有批评、检举、控告权。

批评权是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批评的权利。71检举、控告是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其次,从业人员享有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指挥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强令冒险作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而又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的作业,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强迫命令从业人员进行作业。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这种行为,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

72

《安全生产法》第46条第2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从业人员享有的上述权利,是法律赋予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从业人员行使,任何人不得侵犯从业人员的依法享有的权利。

(4)紧急情况停止作业与撤离权

《安全生产法》第47条第1款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73从业人员行使这种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如果不撤离会对其生命和健康造成直接威胁。该项权利不适用于飞机、车辆或船舶驾驶人员。

《安全生产法》第47条第2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这就明确规定若从业人员行使了法律赋予的紧急撤离权,禁止生产经营单位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74

2、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1)遵章守纪,服从管理

《安全生产法》第49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从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确保安全的具体规范和依据,是法律、法规的延伸与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际上就是依法进行安全生产。75事实表明,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产经营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有权依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从业人员遵章守规的情况。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并服从管理。

(2)正确佩戴与使用劳保用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障人身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的劳保用品,以避免或减轻作业和事故中的人身伤害。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76

(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安全生产法》第50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随着生产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高新安全技术装备的大量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性。特别是从事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生产作业和使用高科技安全技术装备的从业人员,更需要具有系统的安全知识、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对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突发事故的预防、处理能力和经验。

77要适应生产经营活动对安全技术知识和能力的需要必须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业务培训。

(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从业人员直接进行生产经营作业,他们是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第一当事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于从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后,没有及时报告,以致延误了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的时机,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如果从业人员尽职尽责,及时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和78不安全因素,许多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所以,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事前防范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法》第51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发生。

79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80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

81企业负责即从企业的领导到班组上,都实行安全第一领导负责制。行业管理行业管理是行业管理部门,即经济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进行安全管理与检查。

国家监察它是国家授权安全监察部门,依据安全生产法规,以法制手段,对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群众监督各级工会组织职工至下而上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劳动者遵章守纪就是企业职工必须按照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作业。8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一司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司政策法规司办公室煤矿安全监察二司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安全监督管理二司安全监督管理三司人事培训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业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8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公安部门负责对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以及消防、交通等的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煤矿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筑行政部门负责对建筑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各部门分别负责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安全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84在这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职责注:第53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85(二)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

2、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863、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消原批准。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5、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87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部门行使的职权

他们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如下权利: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88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内作出处理决定。89四、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应尽义务(58条)1、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2、他们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

1)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

2)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五、中介机构(62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90中介机构服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开办、建设、生产、经营、政府监管等全过程,业务范围很广泛。中介机构必须是诚信、科学、公正、负有法律责任,不能出假的资质报告和认定。91六、安全生产社会监督(63、64、65条)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92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或者有关部门报告;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极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5、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93公民、各个法人单位、工会、各种社会组织都要关心安全。一是公民要有安全的知情权和举报权,对任何一个企业的不安全行为有权力举报、有权力知情。所以现在全社会十分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出了事故,网上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全社会去关心、关注安全,也是社会的进步。二是工会和其它群众组织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首先要把维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94三是接受媒体监督。媒体的监督很有效,事故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了解报道。要定期新闻发布,把安全生产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95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96

1、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及有关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与健康或损坏设备设施或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及有关活动暂时终止或永久终止的意外事件。根据人员的伤亡情况,可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进行下述分类:(1)轻伤事故,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2)重伤事故,发生人员重伤、可能含人员轻伤的事故;(3)一般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97(4)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5)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及10人以上的事故。国务院1989年3月9日发布的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特别重大事故指:(1)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2)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3)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的;(4)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科研除外);(5)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6)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98

国务院2001年4月21日发布的第302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大安全事故包括下述类型:(1)特大火灾事故;(2)特大交通安全事故;(3)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4)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5)煤矿与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7)其他特大安全事故。99

2、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1)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控系统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是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控系统的一个要素或环节,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对事故风险进行辩识与评价。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主要由重大危险源或特大事故隐患的失控所引起。预控系统可用图表示。

100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国家监察危害辩识(重大危险源或特大事故隐患辩识)风险评价(特大事故的概率与严重程度)风险度确定与风险分级(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级)风险分级监测与控制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控系统101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报告与登记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处理结案提出事故预控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生产事故的现场急救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程序102

控制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第一步,是对重大危险源或特大事故隐患进行辩识,确定各类危害因素及其原则和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即确定特大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严重度,由此得出特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度,将风险度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若风险度高于许可安全值,则需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在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编制企业内与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对整个过程要实行国家监察。103(2)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政府或企业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应急预案包括现场预案(企业预案)和厂外预案(区域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应急组织、保持通讯网络的畅通、应急设备和设施的调度、建立专家咨询系统、发动志愿援助组织、提供危险源或事故隐患的危险信息、得到气象信息服务、保证救援物资的供应、应急救援预案的训练与演习、事故的紧急处置、人员疏散、工程抢险、医疗急救措施、公开事故信息、应急处理预案的评估等。104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事故应急救援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与经费保障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省、市、县三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3)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抢救如何进行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抢救是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现场抢救做了如下规定:

A、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105

B、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C、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也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3、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结案(1)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A、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法》第70条第一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106事故现场:指事故具体发生地点及事故能够影响和波及的区域;有关人员:包括事故的负伤者、事故具体发生地点有关人员和事故波及区域的有关人员。立即报告:指事故发生后即刻报告,可直接报告也可逐级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一般指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特殊情况下也可是本单位的其他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慌报或者拖延不报。107发生重大、特大伤亡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报告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别;事故的伤亡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后组织抢救、采取的安全措施、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事故的报告单位。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故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一般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并按系统逐级上报。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慌报或拖延不报。108一般死亡事故在24小时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煤矿报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大伤亡事故在24小时内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煤矿报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特大伤亡事故在24小时内报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煤矿报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并立即向国务院做出报告。(2)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了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109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并规定了事故调查的职责。

A、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重伤事故,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的本单位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和工会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死亡事故由事故所在地设区的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由当地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会同有关部门和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公安、监察部门和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110特大伤亡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委托省煤矿监察机构)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认为应当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后,如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不一致,安全监察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仍有不同意见,应报上级安全监察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协商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111

B、事故调查组的条件、职责和权利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述条件:必须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一是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二是确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包括事故单位和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三是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四是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议;五是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在独立开展事故调查过程中,有权向事故单位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调查组的正常工作。以保证事故调查工作客观、公正。112

C、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案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要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的实际情况写出事故报告后,应当报送组织调查的部门,由组织调查部门批复结案。其中防范措施建议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由事故单位和有关部门具体落实,事故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将具体落实情况向事故批复结案机关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一般应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180日。113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5)物证、人证材料;(6)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12)调查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及单位。114

4、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与公布

《安全生产法》第76条规定:“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应当定期统计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级安监部门有义务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故,找出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事故控制提供依据,并通过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引起社会关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也便于对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公布的内容应包括统计分析结果,也应包括伤亡事故个案的调查处理结论。115

第六章法律责任116

《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法》共包括20类35种违法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1、安全生产法律责任概述法律责任指法律关系主体对违反法律规范、不履行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117

(1)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和约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或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做、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10)赔礼道歉。

(2)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分为两类:即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

118行政处分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根据法律或内部规章制度,按照隶属关系,对其工作人员犯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但不够刑事处分的或违反内部纪律的一种制裁。行政处分种类包括:警告、记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尚不构成犯罪或已构成犯罪但不够刑事处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与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其他。119

(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刑事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犯罪)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后果。安全生产中刑事责任主要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

2、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主体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主体是指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享有安全生产权利、负有安全生产义务和承担相应责任的社会组织与公民。《安全生产法》明确了4种责任主体。

(1)地方政府和安监部门及其领导人与负责人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安监部门对其管辖行政区域和职权范围内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既是法定职权,又是法定义务。120如果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和安监部门领导人与负责人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重大、特大事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6项安全生产职责,详细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做出规范。必须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业人员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法》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也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121

(4)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人员从事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中介机构和人员必须具有执业资质,并依法从事所承担的工作。如果出具虚假证明,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事故责任分类

(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者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122

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核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123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4、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之一:安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行政的行为:(1)对不符合法定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事项予以批准或验收通过的;(2)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接到举报后不予以取缔或不依法予以处理的;124(3)对已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消原批准或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以查处的。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之二:安监部门,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