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_第1页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_第2页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_第3页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_第4页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乡土建筑之北京四合院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北京四合院简介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悠悠历史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风水、等级极其讲究。四合院是坐北朝南。其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北屋为尊,俩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北京四合院是传统社会的缩影。悠悠历史四合院平面布局与细部构造1、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民居形制,布局,间架,构造做法皆有定制,从单体建筑来说,大皆雷同。其艺术表现力主要反映在布局组合,大门,影壁墙,垂花门几个方面。四合院的布局组合多种多样,从一合院到四合院,从单进院到四进院,从单轴线到多轴线,及带花园的住宅类型,并且可适应在南、东、西向开门的胡同环境,以及从北向开门的倒座房等。

四合院平面布局2、北京四合院多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完整的四合院皆有三进院落。住宅大门位于东南角上而不在正中,门内迎面建独立影壁或靠山影壁,以隔绝外人的视线。进门转西入前院,院南设倒座房,作为外客厅、书塾、账房或杂用间使用。前院正中纵轴线上设立二门,富者把二门装饰成华丽的垂花门形式。进垂花门为面积较大的近正方形的中院,院北正房为正厅,供全家活动、待客之用。按清代规定,正房面阔不过三间,一明两暗,两边套间的朝向较好,故作为长辈居住的房间。中院两侧厢房供晚辈居住。院子四周以抄手游廊及穿山游廊联系起来,成为全宅的核心部分。院内栽植花木,陈设盆景,大缸养鱼,点缀湖石,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遇有婚丧大事,还可在院内搭建临时席棚,以待宾客,室内外空间穿插,以补空间之不足。正房左右附以耳房,作为辅助房间。较大住宅尚有第二进中院,同样布置正房及两侧厢房,作为居住用房。住宅最后边建后罩房一排,形成后院,多安排为储藏杂物及仆人用房。后罩房西侧留一间作为后门,通后边胡同。即按八卦方位,前门开在“巽位”(东南向),后门开在“乾方”(西北向),形成乾山巽位的卦位,以符合风水学说的吉向。正方、厢房皆向院内开设门窗。住宅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厨房多置于中院东厢或后院,厕所多设在角落隐蔽之处或前院西南角。大型住宅除一条主轴线外,尚可在左右另辟轴线,增加住房或布置书房、花厅及花园等观赏、休息性建筑等,花园中有建造亭台楼阁,山石水沼,各有风格,成为北方宅园的重要实例。各轴线的建筑通过跨院或游廊互相套接起来,扩大使用面积。

四合院细部构造1、大门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

金柱大门

所说的“金柱”,就是檐柱以内的柱子。

蛮子门

门扉安装在外檐柱间,门扇槛握的形式仍采取广亮大门的形式,北

京人把这种门称为“蛮子门”。

随墙门

也叫墙垣门,其特点是无门洞,只占半间或大半间宽度,院门较窄。

如意门

是京城四合院住宅采用最普及、最常见的一种宅门形式。

2、影壁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更有简单的影壁,即在一进门的对面山墙上找平,直接抹灰水墙,然后刷白,用毛笔和毛刷在墙山勾画出一个假影壁来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2-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间的,称为独立影壁,独立影壁呈一字形,又称一字影壁。3、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垂花门是四合院内的一个重要建筑,她以端庄华丽的形像成为四合院的外院与内宅的分水岭。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4、单体建筑结构细部分析四合院主要建筑为台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平顶。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经过长期积累,北京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及构造作法。屋架为台梁式构架,一般为五架梁,或带前后廊,步架约4尺,总进深约5——7米,每间面阔约1丈至1丈2尺,故檩长亦约3.2——3.8米。外墙为非承重的围护砖墙。屋顶形式以硬山屋顶居多,次要房屋则用单坡顶或青灰平顶。由于气候寒冷,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在阴阳板屋面下铺设较厚的苫背灰泥。室内设火炕取暖。内外地面铺方砖。室内按生活需要,用各种形式的罩、博古架、隔扇等进行分隔,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上部装裱吊顶棚。建筑色彩方面,一般民居不得用琉璃瓦、朱红门和金色装饰,以大面积素雅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要色调,穿插使用少量的白灰墙。外檐装修多为赭红色,廊柱、屏门多用绿色,大门黑色、个别民居梁枋也曾采用简单的掐箍头式彩画。唯一丰富多彩的部位为垂花门罩,在大面积青素色调的陪衬下,格外显得活泼富丽。乾隆以后的民居受当时风尚的影响,大量采用砖雕,用于大门墀头的戗檐、影壁、屋脊等处,增强民居外观的艺术效果。规模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小四合院小四合院:小四合院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小四合院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贴有对联。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大四合院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北京城——一个大四合院从自然上讲,四合院属于合院住宅,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在夏天有效地遮荫纳凉,冬天又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抵御风沙。露天通透的庭院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得到流畅的通风。此外,庭院还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下面我们具体从几个方面做出分析。·采光与温度北京的冬季天气不是很好,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并且寒冷,于是“采光”和“保暖”便成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四合院的正房冬暖夏凉,十分舒适惬意。房子的举高、进深、庭院大小比例都与营造庭院小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庭院式民居很普遍,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非常典型。四合院作为小规模的庭院形式,房子的高3米左右,进深比高略大一些,这样的情况下院子就绝对不会小于10米。因为庭院的尺寸都是严格按照日照角度计算得出的:冬天正午的时候阳光才能透过窗户直接照到后墙根,整个房间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房间自然就会明亮温暖。采光和保暖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夏天的时候,天气干燥炎热,避暑又成了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四合院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即依靠北房走廊上的和合适尺度的房檐。房檐其实是围合庭院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构件,它保证了夏季中午,阳光只能照到门口,确保了采光还晒不着里面人的活动地带。这北房的南墙和房间的进深比例成为了阳光进出的一个可控因素,俗话说“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也就是说南墙高3米,那么房檐就得探出一米左右。这样才能令冬夏两季根据光影的角度不同,实现冬季阳光充裕,夏季遮阳避暑。·绿植与生态

四合院的设计十分注重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思想,所以院内一定要有丰富的绿化,不仅仅是为了使院子更美观自然,更内在是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院落文化。就北京四合院本身而言,除了满足遮风挡雨功能的人字形屋顶外,大部分的空间都是开敞的。这样的建筑设计无声的表达着对自然的崇拜,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内部庭院是北京四合院的核心,它所营造的自然景观更是受世人向往的。北京人注重庭院内植物的季节性搭配,他们善于利用植物的高低营造空间的层次感。·通风与散热院落处于四合院的中心,坐地朝天,既可以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给住宅带来必需的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迎接雨水的冲刷洗涤,使居住环境不断的新陈代谢。这种通风小气候所蕴含的深刻设计哲理就是院落要沟通天地阴阳之气。所谓通天地阴阳之气,就是利用庭院的位置和与四周住宅的关系营造和谐的风气后。庭院是整个合院气流的聚集散汇之处,与宅内过厅,穿堂,檐廊以及门窗隔断等四通八达的联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气流体系,更新循环,生生不息。当住宅规模较大,有好几个庭院的时候,他们的通风气候还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系统,影响所有院落的房间。特点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和胡同既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活着的历史。从汉朝开始出现的四合院意思是“四座建筑合起来建成的家”,元朝时期北京建造了大批四合院。目前尚存的四合院大都建于明、清时代。富有的外国人之所以对四合院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北京传统和风貌”。另外,鲁迅、茅盾等中国大文豪住过四合院的事实也产生了巨大魅力。因为四合院的短缺和越来越多的有钱人迷恋四合院的生活方式和尊贵地位,带来了四合院价格的高涨。价值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四合院就出现了。其次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还因为它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