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3.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
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一、污染物与污染源
污染源:
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污染源分类(按产生类别):工业、交通、农业、生活二、污染源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1.普查2.重点污染源详查位置:明确在评价范围内的位置,明确与拟建工程及环境监测点、关心点的位置关系(包括风向、上下游等)污染物的种类:重点是与拟评价工程排放相关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一般、最低排放量排放方式: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
一、二级评价,应调查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它在建项目、已批复环评的未建项目、区域替代方案中的污染源。评价范围内在建项目和已批未建项目的污染源,可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污染源现状调查三、污染源评价方法
1.评价工作程序
确定评价的污染源;选定污染物(评价因子)和标准;介绍评价方法;给出明确的评价结论。三、污染源评价方法2.评价方法介绍一般方法
常用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负荷比
①等标污染负荷
某种污染物:②某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Pn)
(i=1,2,3…,n’)
③某个地区(或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m
(n=1,2,3…,n’)④全区域(或全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
(m=1,2,3…,n’)
⑤污染负荷比
某污染物(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值占全部污染物(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值的百分比。
公式:3.污染源评价主要污染物的确定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从大到小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的确定将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进行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确定主要污染源。注:一般将累计负荷比大于80%的,确定为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1.调查原则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在此期间无排放同种污染物的大型项目投产,环境空气质量未发生明显变化);③进行现场监测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评价因子的选择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氮氧化物(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特征污染物: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TJ36中的居住区标准的,应为监测因子;没有质量标准,但毒性大,应选取代表性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并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3.评价标准的选择
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国外标准或者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的方法推荐的标准,也可用本底值、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数量一级:不少于10个;二级不少于6个;三级可利用例行监测或3年内监测资料,否则设2-4个。2.布点原则和方法导则规定采用极坐标布点法。监测点设置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进行考虑。(建议含例行监测点)监测点应能够反映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极坐标法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º,建立极坐标系3.监测采样频率监测时期:一级两期(冬、夏);二级不利季节;三级一期监测时间:连续7天;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的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监测时段:一级8个小时浓度值:02、05、08、11、14、17、20、23;二、三级4个小时浓度值:02、08、14、20。日均值:满足采样时间要求。特征污染物: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可监测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4.同步气象观测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某电厂二级评价环境空气监测点名称及布设情况.三、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指数法(1)分指数(单项标准指数)公式:
式中:Ii——某种污染物的分指数;Ci——某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0i——某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质量标准),mg/m3;应对不同取值时间的监测数据分别进行评价,计算最大浓度值的占标百分比和超标率采暖期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结果采暖期PM10、SO2、NO2日平均浓度监测结果统计表(2)综合指数
a.简单迭加法:b.迭加均数法:c.几何均值法:(上海空气质量指数)(3)常用的评价方法介绍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即几何均值法。
公式:
(
)
几何均值法大气质量分级标准污染级别IIIIIIIVVPi值<0.60.6~1.01.0~1.91.9~2.8>2.8意义清洁轻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极重污染四、图件绘制及评价结论
1.绘制图件
监测布点图;浓度分布图;质量分级图;
2.文字结论
浓度分布范围、占标率;超标率或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评价区域大气优劣程度(大气质量分级结果)等。§3-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1.监测时段
2.采样断面的布设原则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采样断面;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监测布点范例
某生猪屠宰厂拟建厂址北侧1km为无名小河(A河),流经5km后汇入B河(中河),B河再流经3km汇入C河(中河)。在B河汇入C河后约500m处有一造纸厂排污口,约10km后为D市。经调查,在A河汇入B河前2km处A河有1水田取水口,C河流入D市前1km有1水文站。给出拟建项目可能的地表水监测布点方案。3.取样断面上取样垂线的布设
当河流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列原则布设: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大、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而且主流线两侧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4.垂线上取样水深的确定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在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时,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一个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5.河流水体水质现状评价方法(1)评价因子的选取(常规水质参数、特征水质参数)(2)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
①分指数:
溶解氧(D0):
pH值:标准I~V类水体:6~9
②综合指数
a.简单迭加:
b.迭加均数:
c.加权迭加均数:
d.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平方和的均方根法:e.几何均值法:
6.基本图件及评价结论
(1)基本图件
监测断面布设图
(2)评价结论
超标情况;评价河段环境质量分级情况等。排放口§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布点覆盖评价范围,包括厂界及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评价范围无明显声源,声级较低时,可选择代表性区域布点;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时,应根据声源种类不同分别布点。
2.测量条件和时间、方法监测条件:无雨、无雪、风力小于4级。监测时间:声源正常运转情况下2次;昼夜监测
3.环境、交通噪声测量环境噪声:网格法,10分钟,测点距地面1.2-4m;交通噪声:距路口大于50m或路中点,距路面20cm,20分钟,测点距地面1.2-6m,统计车流量4.数据统计与处理
评价量:
①等效声级值(Leq):
②统计声级值(L10、L50、L90)
:
式中:Ld—白天等效声级,6∶00-22∶00,共16小时;Ln—夜间等效声级,22∶00-第二天6∶00,共8小时。③昼夜等效声级(Ldn):反映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噪声质量等级表类型分级名称指数范围(dBA)一很好<0.6<45二好0.6~0.6745~50三一般0.67~0.7550~56四坏0.75~1.056~75五恶化>1.0>75
1.指数法:2.质量分级污染指数
三、基本图件及结论1.图件
①监测布点图
②等声线图
③现状分级图2.评价结论①超标点数、超标分贝数②质量分级情况,一级、二级~五级的网格数③主要污染源位置,超标原因分析§3-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监测方法
1.布点:区域调查—网格布点;大气污染—放射状布设;水污染型—带状布点2.取样:对角线、梅花型、棋盘式、蛇形3.取样的深度和数量:深度:表层(耕作层)0-20cm;底层20-40cm
数量:取1km,多余部分用四分法弃去二、现状评价
1.参数选择(重金属等、有机毒物、pH值、附加参数)
2.评价标准
(1)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0项指标(2)区域土壤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场调研合同履约金协议
- 苗木交付责任协议
- 货车归还条件协议
- 脉冲灭绝设备采购协议
- 双语列车长铁路电报RailwayTelegraphBili
- 铁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车辆运用与管理课件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1证考试题库
- 颖蒙建筑装饰材销售合同深度分析
- 企业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协议书
- 新版主体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采油工程试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 找最小公倍数案例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
- 基因组学在临床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公司法公章管理制度
- 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
- DB51T 1466-2012 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单木出材率表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地热资源勘查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