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教头熊斌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_第1页
奥数教头熊斌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_第2页
奥数教头熊斌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数教头熊斌获上海“五⼀”劳动奖章在刚刚公布的上海市“五⼀”劳动奖章名单中,有⼀位盟员的名字让⼈倍感熟悉,他就是2018民盟“教育之星”熊斌教授。他毕业于华东师范⼤学数学系,如今在华东师范⼤学数学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导,始终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名字还与中国数学竞赛的发展、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成绩密不可分。在“五⼀”这个特殊的⽇⼦⾥,让我们⾛进这位⼼系数学的盟员。投⾝数学教育⼼⽆旁骛作为华师⼤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导,除了常规的⼤学数学教学⼯作,熊斌也与中⼩学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常为中学⽣讲课,为青年教师进⾏培训,他指导的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很有影响⼒的⼈才。从2010年起,熊斌每年组织召开全国数学竞赛命题研讨会,为全国40多所重点⾼中的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从2016年起,他每年组织全国数学竞赛教练员⾼级研讨班活动。2013年,上海市核⼼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成⽴,熊斌⼀直担任实验室主任⾄今。熊斌在国内外发表了100余篇论⽂,主编和编著的著作150多本。他还致⼒于数学普及⼯作,主编的《趣味数学》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熊斌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近20次,8次担任国家队领队、主教练,带领中国队取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五次团体总分第⼀,两次团体总分第⼆,⼀次团体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多次参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数学联赛、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国际城市青少年数学邀请赛等竞赛的组织和命题⼯作。过去20多年中,我国数学竞赛取得的巨⼤进步,离不开熊斌的努⼒,他在资优⽣培养理论和实践中的⼀系列⼯作也得到了国内和国际⼀致认可。也正是基于这些卓越成就,2018年,熊斌获得了保罗·厄尔多斯奖。上⼀次中国⼈获得这个奖项,还是在1994年,由时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裘宗沪教授获得。可以说,熊斌投⾝于数学教育⼯作⼏⼗年始终如⼀,期间他曾经担任华东师范⼤学招⽣办主任3年多,然后他⼜继续⼼⽆旁骛地回到数学的⼴阔天地中去。畅游数学王国乐在其中看到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领队这些词语,总是容易与不苟⾔笑的形象联系起来,然⽽事实上熊斌教授⾮常谦和,完全是如他的学⽣所说⾮常“nice”的⼈。问起获奖情况、发表论⽂和出版著述,他声⾳很轻,话也不多,只是翻出⼀张某次会议议程上印的个⼈简介。然⽽⼀提到数学教育的本⾏,熊斌就打开了话匣⼦,表情⽣动,眼⾥有了光。学⽣们都说熊⽼师特别好,我也有幸聆听了熊⽼师的讲课,的确循循善诱,引⼈⼊胜,让⼈不禁对数学产⽣浓厚的兴趣和对规则的敬畏之⼼。畏之⼼。在喜欢数学的孩⼦们⾝上,熊斌能看到⼏⼗年前⾃⼰的影⼦,他记得在暑假,⼗⼏岁的他趴在桌上做数学题,两三个⼩时下来终于解出⼀道难题,那滋味真是美妙⽆⽐。熊斌说,资优⽣所占的⽐例是⾮常低的,对数学既有天赋⼜有兴趣,那就是⾼配了,只有兴趣使然,才能坚持下来并乐在其中。他说,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规范了数学⽐赛,取消了⼀些加分项⽬,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促进,其实是并不⿎励没有兴趣和天赋的孩⼦花太多精⼒在数学竞赛的准备上,这反⽽会影响他们其他科⽬的学习。7⽉,熊斌将带领6位同学飞往英国参加今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6⼈中有两位是⾼⼀学⽣,其中⼀位来⾃上海中学。熊斌说,国家队的队员选拔是从每年9⽉份的全国⾼中数学联赛开始,从⼗⼏万同学中选拔三百多⼈,11⽉从中选出60⼈进⼊国家集训队,第⼆年3⽉再从这些同学⾥选拔出6位代表国家队参加⽐赛。“新政策出台后,参加奥数竞赛的总⼈数有所减少,但这并不影响真正喜欢数学的学⽣来参赛。减少了外在的功利因素,可以让真正喜欢数学的学⽣更容易凸显出来,这是好事。”运⽤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数学是严密的,每⼀步都需要证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够训练开放性的思维模式。除了体会基础数学的美,数学在⼯作、⽣活中的应⽤也是极其普遍的。其实数学题中并没有奥数题这⼀分类,数学竞赛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数学课堂内容的拓展、补充和提⾼,⽽⼤家所熟悉的“鸡兔同笼”等问题,也是让⼤家⽤更优的思考⽅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华罗庚先⽣⾮常注意栽培年轻⼀代,⼯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年朋友写⼀些科普读物,“善于退”思想也是⼀种探索解题思路或切⼊点的有效⽅法,对有些较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如果直接求解显得⽐较棘⼿,不妨后退⼀步,把问题适当地⼀般化,在历经⼀种从特殊退到⼀般的思维过程后,问题的本质就明朗了。熊斌⽤了⼏个实际⽣活中可能发⽣的事例,如药品有效率的⽐较、考试平均分的计算这⼏个问题,来说明如何运⽤数学思维来避免仅靠经验⽽极易产⽣的误判。更有⽡尔德与失踪的弹孔这样有趣的⼩故事,完全改变了数学问题枯燥⽆味的印象。对熊斌来说,在⽇常⼯作和⽣活中运⽤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种常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