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_第1页
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_第2页
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_第3页
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_第4页
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性3月26日,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百度公司董事长兼李彦宏发表了以“中国经济的新动能”为主题的讲话。在回答提问时,李彦宏表示: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我想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于这个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换或者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此言一出,直接将百度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李彦宏在发言之初就强调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表明了百度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将各个数据来源放在一起,它的威力和能力将会呈现指数级上升,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包括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但是,这些并不能平息网友的怒火,大量的负面评论开始爆发。看看大家对此事的态度吧J微博网友墨之铭这样说:“‘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更加开放和不那么敏感’并不代表不经人容许就可获得他人的隐私信息、更不意味着没经人明确表达同意就可以默认人家同意而拿人家的隐私交易就合法。”更有很多网友愤怒:“你们窃取用户的隐私,把黑心的医院推送给病人牟利,这就是你们在干的事,还好意思在广众之下大谈交易问题。”然而……我们的确用隐私换取了便利根据新浪财经发起的微博投票“李彦宏称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你认可他的观点吗?”当中,82.的4人%认为“呵呵,我的隐私不容任何侵犯”;认为“有便利的话,可以用隐私换”的人仅占7%。尽管投票显示,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用隐私换便利的,但是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实都这样做了。各式各样的隐私同意条款,实名认证信息等,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愿意拿隐私换利益的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商人眼里的贱骨头。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的确用隐私换取了便利。比如J"我们用位置信息换来了更精准的外卖和打车服务。我们用阅读习惯获得更精准的新闻推送。今日头条主打内容推荐我们用购物喜好获得了更精准的商品推荐。淘宝现主打个性推荐“千人千面”我们用搜索偏好获得了更精准的内()容(0。百度营销中的“竞秀”广告不代表“愿意”,只是“没得选”但这似乎不代表我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因为我们没得选!你在装任何的时候,在点了你根本不会看的用户协议之后,就已经把自己卖了。你说你可以不同意?不好意思,不同意的话,你用不了任何功能!以高德地图为例,第一次安装的时候他会告知你收集信息。一共有三项:获取位置信息。相册、多媒体、存储的读取与写入。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发起与读取权限。你会发现,如果你仅仅同意位置信息的搜集,最后他会不让你用而退出来。或许这样要求太苛刻,软件的功能实现时需要内容的存储读写。我们把前两个权限都同意掉,只是不让他调用电话和读取短信信息。照样不让你用!这就有点过分了好嘛!我就是看个地图就好了啊,你要这么多东西想干嘛?这个东西并不是针对高德地图,因为国内大部分软件都是这样的。总之,要么给隐私,要么别想用!或许我真的不得不用你的东西,不得不把我的隐私数据给你。但你总要给我个知情权吧?我的数据都怎么被收集的?具体收集了哪些部分?收集之后怎么用?我可不可以选择性地删除一些我觉得不太妥当的数据?你通过何种方式保障我隐私的安全?万一出事儿了算谁的?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你真的提供给用户可供交换的选择权了吗?网络时代,别说软件服务商,连硬件服务商如品牌手机都学会了默认推送各种信息收集服务。让用户选择时,也往往通过连篇累牍的说明和捆绑式安排,让人无可奈何地点击“确认”。看起来,我们似乎对隐私泄露无所谓,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隐私已经“被开放”、人为信息刀俎我为数据鱼肉的现实塑造的。“便利”闯入隐私,令人不安很多场合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恐怕是“便利”太多了。搜索输入框自动提示你感兴趣的内容也罢了。手机搜索过特定信息,转身连电脑上的网页中也大量出现相关广告,这种便利令人不安。毕竟,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秘密。让我们打开百度的个人主页▼要不加个“个人中心”四个字,还以为是哪个门户类网站呢!再看看你常用的购物App^总会有贴心的商家问你:“为了便于你在不同的机器和设备上登录,所以我司打算把它上传到云端,进一步提升用户您的体验,你支持吗?”这个时候,大部分人会无知无觉地回答“吼啊"。于是,你可以在很多pp的界面上,看到一行非常不起眼的小字,叫做“XXX云服务提供计算支持”。就在你享受着便利的同时,你的数据已经对某公司“单向透明”了。请注意最下方那一行小字儿“XX云提供计算服务”最后我们来看看常用的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确实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社交媒体的本质,就是为了向受众展示自己。要说这种“自选”的暴露,其实用户们只想展示个人的生活状态、情绪和观点,他们内心并不打算暴露生活状态、情绪和观点背后的个人信息。然而,对于商业公司、攻击者而言,恰好就是要通过你的这些表面化的东西来“深挖”个人信息。而且,他们也确实能“挖”出货来。微信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聊天记录没有在公司服务器上备份。还是那句话:“你相信么?”社群消息监控多的就不说了。在过去一年报道的信息安全新闻中,因为摄像头,钓鱼网站,手机等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就有超过%而各类媒体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报道数量却是极少,主动去学习了解这类内容的人数就更少了。这些都意味着:我们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却很难主观重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互联网“裸奔”,只是大家都(不得不)习惯了而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拒绝使用互联网,但是所有互联网中进行的操作,都会留下痕迹。为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隐私保护固然应该保持在适当限度,但企业绝不能漠视用户的选择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