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及企业营收情况分析_第1页
中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及企业营收情况分析_第2页
中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及企业营收情况分析_第3页
中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及企业营收情况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减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及企业营收情况分析

我国地震范围广,云南地区尤甚。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版块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交接处,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约有一半城市位于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1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有近2/3的面积位于基本烈度7度及其以上地区。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6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加上9度区,占总面积的84%,设防区面积之大,烈度之高,居全国首位。

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源于建筑物破坏引发的次生灾害,建筑减隔震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建筑防震抗震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是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发展方向。

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将建筑物放在柔性隔震支座上,隔震层的橡胶支座则是由橡胶层和钢板层多层叠合构成。当发生地震时,柔性橡胶材料发生较大水平变形,阻止了携带主要能量的高频地震波向上传递,上部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因此显著减小。减震技术通过在传统建筑的薄弱节点加入阻尼器,使得地震能量沿结构传递时被大幅消耗,从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减隔震技术能够保证建筑结构整体完整、避免次生灾害。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避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根据数据统计,采用隔震技术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50%-80%,而且地震越大,隔震效果越好。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重点关注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进行了橡胶隔震支座研制、隔震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橡胶支座产品性能检验、检测技术、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建筑隔震技术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应用。根据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累计建成减隔震建筑达5119栋。

建筑减隔震行业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自2010年开始起步,其中云南省走在前列率先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目前司法部已经完成《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意见征集工作,未来随条例立法的确定和实施,建筑减隔震行业有望在全国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市场空间取得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8年云南省隔震房屋建筑数量占到全国的71.59%,减震房屋建筑数量占到全国的56.71%,均居全国之首。

1)从产品标准的角度,减隔震产品需满足国家标准、省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重重标准,并且过去除云南省外其他地区执行隔震橡胶支座国家标准,技术指标要求较低,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对于北京新机场、北京行政副中心等要求较高的重大项目,只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公司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因行业涉及生命及财产安全,产品质量检测环节较为重要,除生产企业需通过型式检验外,产品出厂前仍需进行内部检测,和第三方独立检测等,多年良好口碑的头部企业更易获得客户选择;3)减隔震产业长期与设计、施工、业主等单位往来较多,与产业链上游资源与下游客户都维持合作,具有较好的先发优势。

涉及减隔震业务的上市企业主要有时代新材、天铁股份、容大股份(新三板)、路博科技(新三板)、海德科技(新三板)等,不过上述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产品主要用于桥梁、轨道减隔震等领域,而非建筑减隔震领域。对于桥梁减隔震行业,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