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学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500字含提纲)》_第1页
《治安学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500字含提纲)》_第2页
《治安学专业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500字含提纲)》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中文校园电信诈骗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分析英文Riskassessmentofcampustelecommunicationsfraudandanalysisofpreventivecountermeasures系部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区队学号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2016年8月19日,山东籍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并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了转账,不仅造成了钱财损失,其本人的生命也因呼吸心脏骤停而终止。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集中投向了对人伤害巨大的电信诈骗犯罪。而在此之前的8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并在上当后碎死身亡。2016年7月19日,结束高考并被录取的广东省惠来县学生蔡淑妍接到虚假中奖短信后,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号码,一步一步进入电信诈骗嫌疑人设置的圈套中,在钓鱼网站填入相关个人信息后,分三次共向嫌疑人提供的账户汇款9800元。知道被骗后,蔡淑妍选择跳海结束自己的生命。2017年1月4日,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江某在宿舍上网购买游戏装备,和嫌疑人QQ联系,嫌疑人以解冻费和指令证书费为由,要求受害人通过转账的方式付款给嫌疑人,受害人通过微信转账7574元后,嫌疑人称资金还在冻结,需要继续支付解冻费,受害人之后才意识到被骗。在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信诈骗犯罪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己不再是新鲜词汇,它正借助高科技手段,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名义,将毒手伸向社会。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使社会各界欲除之而后快。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被用户标记的诈骗电话高达7_596万个。据统计,在2016年,大约有6.4亿人收到过诈骗类短信,有10.1亿人接到过诈骗类电话。其中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分别造成损失18.8亿元、9.7亿元、7.2亿元,总计35.7亿元。目前几乎全国所有手机用户或互联网用户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过电信诈骗的干扰。这些现实在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时,也能引起我们的反思:电信诈骗如此猖撅,危害如此严重,如何才能帮助高校大学生们远离电信诈骗的茶毒呢?本论文以当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探究适用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需要提高,对其进行规范化、大力度的防范电信诈骗教育很有必意义。二、文献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文献[1]电信诈骗是将传统的诈骗犯罪与信息通讯和互联网络媒介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电信诈骗的了解较少,自然成为遭受电信诈骗影响较为严重的群体.随着国家,社会,高校对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群体电信诈骗现状进行调查更具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被骗的原因,提出更具科学性,精准化的引导策略.文献[2]通过对电信诈骗常见手段,电信诈骗校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谨防诈骗意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谨防电信诈骗意识,减少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更好地学习生活.文献[3]通过对大学生受骗者的受骗类型,年龄特点和心理表征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教育应从教育者,保障机制,教育主体三个方面入手:转变教育观念,建立防骗教育长效育人机制,发挥学生教育主体作用.文献[4]就高校电信诈骗的常见方式以及在大学生中如此猖獗的原因展开分析,并为提高大学生电信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解决大学生电信诈骗频发的现状提供一些帮助.文献[5]以问卷分析的方式梳理大学生电信诈骗的现状,从而引起社会关注,为推进电信诈骗立法,司法,执法提供现实依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也存在部分学生轻信他人,遭遇诈骗的情形.针对此问题,高校应当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教育深度及广度以及提高教育实效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做好防范电信诈骗工作,减少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伤害.文献[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为充分,但多处于自我评价阶段,内心易波动,再加之社会经验不足,遭遇电信诈骗时容易产生"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长期陷入负性情绪中,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轻生"的极端行为.为了切实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小电信诈骗对其造成的伤害,及时为遭遇电信诈骗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帮扶很有必要.文献[7]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内涵,起源,形式,现状,趋势,从构造多元化培养模式,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优势,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3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的路径,针对3类主要的电信诈骗形式给出了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应对策略.文献[8]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并防止更多大学生受骗应加强大学生思想重视,构筑防诈骗意识防线,增强大学生对法律和金融等知识的学习,重视大学生家长及同辈群体的提醒警告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保护与身心关注.文献[9]由于电信欺诈导致的大学生自杀或死亡的事情经常发生,将电信欺诈的罪行公之于众.这种情况很严重,研究大学生在防止电信欺诈和创造性地制定教育对策以减少甚至避免公共财产损失方面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文献[10]结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掌握造成学生频繁上当的原因.然后,结合当下的教育要求和治理需求,充分发挥相关机构和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高效电信诈骗预防工作参考文献[1]徐小惠.大学生电信诈骗现状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2020.[2]郭鸿彦,杨方方,田晋.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大学生谨防电信诈骗意识分析与思考[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33):3.[3]张文明.大学生网络电信诈骗特征与防范教育研究[J].河北交通教育,2021,18(3):4.[4]郁钦.高校学生电信诈骗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5]骆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对策研究[J].2020.[6]徐雅珮.浅谈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事件的心理帮扶[J].2020.[7]苗成元,王少青.5G时代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养成与应对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16(3):2.[8]赵炎.电信诈骗手段下大学生受骗心理分析及应对[J].高校后勤研究,2020(2):4.[9]李作栋.对电信诈骗的实证调研及大学生防范措施的分析[J].读书文摘:中,2020(10):1.[10]刘业俊,邓香玲.校园治理视阈下加强电信诈骗预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2.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创新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稳步前进,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信诈骗犯罪却也随之蔓延。而最近两年发生的由于电信诈骗导致大学生自杀或死亡事件更是把电信诈骗犯罪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严峻的形势,研究高校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并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专业的对策,对于减少甚至避免公众财产损失有重大的意义。内容框架一、引言二、相关概念界定(一)诈骗(二)电信诈骗三、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现状四、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现状的问题(一)电信诈骗相关者1.大学生防范意识不足2.诈骗实施者分工明确(二)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1.家庭安全教育力度不够2.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局限(三)高校安全教育层面1.安全教育形式落后2.安全教育内容简单五、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一)完善个体自我教育功能1.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2.增强防范电信诈骗能力(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1.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质量1.更新安全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工作2.完善安全教育内容,优化安全教育结构六、总结参考文献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论文以当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探究适用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结合文献资料,先对电信诈骗的起源和发展、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大概的介绍,之后将是面向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对此主题进行定量研究,收集问卷,对问卷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写出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现状部分的内容,并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层面到家庭、学校层面,分析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与原因相对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帮助提高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和对策。技术路线:1.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选题;2.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和借鉴总结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撰写开题报告;3.首先通过对文献的学习和借鉴明校园电信诈骗的风险;4.其次通过大学生对校园电信诈骗风险进行评估;5.最终运用该研究成果对小圆点新照片给出对策。五、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21.1.10—2021.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