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春夏抗旱技术-宁夏农业科技先进适用技术_第1页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宁夏农业科技先进适用技术_第2页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宁夏农业科技先进适用技术_第3页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宁夏农业科技先进适用技术_第4页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宁夏农业科技先进适用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春夏抗旱技术中部干旱带特色作物高效用水调控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组农业春夏抗旱技术一.坐水点种抗旱技术(一)适用条件、范围坐水点种是旱作农业中一种结合播种、在种子穴坑内进行灌水以保证种子出苗和幼苗早期正常生长的灌水方法,坐水点种适用于在年降雨量 200~500mm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采用。 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用水箱、水袋拉水点种,适合于在播种时进行穴播点种的作物有玉米、西瓜、向日葵等。(二)技术要点注水方式:采用人工点浇方法,亩地坐水点种的用水量约3~5m3。用穴灌覆膜点播机, 每穴灌水量

0.5kg

,亩约灌水

2~5m3。重旱年的坐水量应比一般干旱年增加

3成左右,为了在出苗后

40天内维持幼苗生长,坐水量应为

3~4m3。注水深度:需考虑播种深度和干土层的厚度,一般播种深度为5cm左右,注水深度宜在此深度以下,利于与底墒相连接,增加抗旱能力,局部灌溉水深可达3~5cm。抗旱天数:抗旱天数是对坐水点种技术提出的抗旱标准,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抗旱天数也有差别。一般以抗旱天数为依据来确定坐水量,在开沟坐水条件下,抗旱天数以 40天为标准,确定的坐水量为 3~5m3/亩。注水后覆土,播期要轻压,以防风保墒,为使作物在最佳播期内播完,运水距离以不超过 500m为宜。(三)操作方法及步骤平整土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伏夏早耕深耕,尽力做好纳雨蓄墒保墒,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播种前浅耕或不耕,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以便于机械化操作。准备工作:包括浸种、水源、肥料等的准备,还要检查机械状况是否完好;种子处理同人工抗旱坐水点种操作;需要覆膜的地区,要准备好地膜。注水和播种:先用拖拉机牵引水车,在开沟的同时向沟中注水,待水渗入土中后,再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利用组合机具,可一次完成开沟、坐水、施肥、播种、镇压、覆膜等系列操作。机械注水方式又可分为明式注水和暗式注水两种。明式注水由拖拉机牵引水车,在开沟的同时向沟内注水,待水渗入土壤中之后,利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和覆土等作业。暗式注水利用注水播种机来实现,水在播种位置以下,水不含泥,土不板结,作业由两个人操作完成,每天可播种面积 15亩以上。机械开沟注水方式用机械开沟,再将灌溉水用注水管注入沟中,待水渗入土壤后,再用人工进行播种、 施肥和覆土等作业, 一般需要5~7人,作业效率较人工坐水点种提高1倍左右。二.根际土壤注射灌水技术(一)技术适用条件及范围注射灌技术是用特制的注水器直接向根区土壤注水的一种灌水方式,适合北方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主要应用于旱地果园、葡萄园、温室大棚、蔬菜地及山区各种地形的地膜覆盖作物和稀植作物使用。(二)技术要求与指标注水灌溉系统在满足抗堵塞、防负压、防冻等要求同时,还需满足如下技术指标。1.工作压力:系统的最佳工作压力为 0.3~0.5MPa,根注器和追肥枪的工作压力达到 0.05~0.1MPa即可,喷头工作压力为 0.1~0.2MPa,喷枪工作压力为 0.2~0.3MPa。喷头形式:均采用液压喷头和喷枪。孔径尺寸:根注器孔径为4×φ2.5mm,追肥枪孔径为3×φ3.Omm,喷枪孔径φ1.3mm和φ1.6mm两种,喷头孔径也有φ 1.3mm和φ1.6mm两种规格。4.额定流量:根注器、追肥枪的流量为 250~750L/h,喷枪流量为2.O~4.OL/h,φ1.3mm喷头流量为63~87L/h,φ1.6mm喷头流量为80~110L/h。过滤器规格:选用40~80目的筛网过滤器。田间工程投资:一般为150~200元/亩。(三)操作方法利用根注器或追肥枪插入地表下

20~40cm,压力水通过

3至4个灌水孔湿润周围土体形成湿团的灌水形式。

注射灌的流量一般为250~750L/h

。注射灌灌水器主要有根注器和追肥枪。

根注器孔径4×φ2.5mm,追肥枪孔径为

3×φ3.5mm。灌水量根据作物植株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次每处注水

0.5~1.0kg,每次灌水 2~3m3/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软管移动式注射灌等灌溉,即从水窖中抽出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输水软管与注水器相连,进行注射灌溉,注水器的数量可根据抽水量的大小配置,一套设备可移动使用,每天可灌4亩。宁南山区连续干旱情况下,西瓜全生育期注射灌3~4次,灌水定额为3亩,2m/灌溉定额 6~8m3/亩,产量可达 2000~3000kg/亩;玉米注射灌水33亩,七叶期34次,即苗期1.5m/亩,五叶期3m/4.5m/亩,抽雄和3孕穗期为 8m/亩,产量在 350kg/亩以上。三.旱作微集雨农田利用技术(一)适用条件及范围适用于宁南山区干旱、半干旱区丘陵缓坡农田、旱塬耕地机修水平梯田,降雨量32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田。适用作物:种植作物重点考虑谷子、糜子、玉米、经果树种、苜蓿及其他高产饲草作物。(二)技术要求微集雨蓄水面规格,以单元耕作带为主体,垄沟比为60:60、40:40,可实行一元覆盖集流和二元覆盖集流蓄水(沟内覆盖秸秆)。起垄以高出沟 12~15cm为宜,垄上覆微膜,沟内种植作物。坡度在15°以下耕地,可沿等高线依次水平修筑。床面整修与基施肥,①床面整修,选择厚度为0.07~0.09mm微膜,微膜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的带型确定。一般60:60和60:90带型选择宽度为70~80cm的高强超薄微膜,40:40可以选择宽度为60cm的地膜,进行起垄覆膜,垄高12~15cm,播种行应紧靠沟边沿。②施肥技术,秋施农家肥亩均3000~5000kg,每亩施入磷酸二铵15kg、尿素10kg,10月初构筑垄沟带,翌年春季垄上覆膜,待雨播种。有机农家肥欠缺时,可结合秋收耱地构筑宽带型垄沟体(60:60),将肥料在沟内条播施入耙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