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安石榴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善心安石榴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③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④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或者,曾经有个强有力的入侵者,做了点什么,又抽身而去了。⑤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工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的地方看望涛子。那一天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B.邻居们了解到涛子家人照顾流浪猫的事后,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对涛子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C.涛子一家为何搬家,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见踪影,小说并未交代,这使故事充满悬念。D.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能体现出来。2.小说第③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线的句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格格的陪嫁安石榴兴县城往西北一点,有个屯子叫二家子。最早只有沙、郝两户人家。他们从更西的蒙古草原来到这个地方安家。再往前追溯,沙姓、郝姓两对夫妻都是清朝格格的陪嫁。他们说一口京片子,自然暴露了来路。不过也不多。他们是哪个皇帝女儿的陪嫁呢?为什么流落到民间去了?这些事,他们咬紧牙关不说,外人怎么会知道?沙家的老太太六十岁了,头发不怎么白,束一个发髻顶在头顶心上。她腰不弯,腿不曲,背后看顶多四五十岁的人。正面看,老太太也不老。老太太看起来不老可能也因为她的性格,沙、郝两家不多的底细也都是老太太无意中从嘴上溜达出去的。她管她从前的主子叫大奶。她说:“大奶的饭可好吃了。”老太太当时岁数还不大,一派天真,话音刚落,她男人“嗷”的一声呵斥,她一吐舌头就闭上了嘴。过后,邻居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瞎猜,说,格格的胃口小,人家是公主嘛,小鸟儿一样的啄几口就罢了,剩下的给侍女下人这些奴才享用。沙、郝两家女人不做地里的活计。老沙太太(记住,这时候她还不是老太太)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她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每天做好午饭,骑马去几里地之外的大田给男人送饭。傍晚丈夫收工回家,一进院子,她就迎出来,手里拿着笤帚。丈夫站在那儿,伸平双臂,像个稻草人那样,她抡起笤帚围着男人上上下下一顿扑打。灰尘扫尽,男人进屋,早有一盆热乎水预备着。丈夫洗手洗脸,最后把头也扎进盆子用手划拉几下,擦干净上炕等着吃饭。女人端盆出来,一只手撩着洒水,院子的土腥味就压下去了。邻居们就说,到底是王爷家里出来的,齐整!除了家务和生养孩子之外,她的心思都在马上。她三十岁那年才开怀儿,生下儿子小片儿,当年夏天,一个马贩子从草原赶来一群蒙古马。马贩子在沙家打尖时,一匹母马难产死了,马贩子把小马驹子几乎白送给了老沙。那是一匹骝马。可是谁也没想到,骝马长大之后,脾气很古怪,不乐意被役使,死活不拉车、不拉犁。好在老沙还有一匹挽马,这匹骝马就成了她的坐骑了。她的马骑得挺好。骝马黑色的小腿腾空而起,黑色的尾巴和黑色的鬛鬃都飘离了身体,红色马身就像镶了一圈黑边儿的火球一样,说不上多好看,精神!她微微前倾并拔高身体,随意地握着缰绳,精神!这一切她心里都清清楚楚的。有一天从大田回来,就要到家门口时,她夹了一下双腿,骝马即刻发力,从家门前一跃而过,向前飞奔。这一跑,竟跑到十里外的屋顶山上去了。屋顶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一条山脊纷披两面坡顶,像一座巨大屋顶,站在山顶上,四周皆在脚下。她迎风向西望去,群山像涟漪以青翠、青黛至迷蒙之蓝层层荡开。天空也是蓝的,静卧大朵白云。而在那迷蒙的蓝山后面,却突兀地横起一道更高更大的灰云之墙,把西方堵得严严实实。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风偶尔间歇,再重新鼓荡,她的哭声裹挟于风中,被控制,变得胆怯而挣扎。骝马仰天长啸,发出悲鸣。然后它低垂下头,用鼻息轻触她的发髻。她抬起头,遇见它的眼睛,她怔了一下,伸出双臂,以满怀揽入它的头,把脸贴了上去,喃喃道:你怎么了?你怎么了?难道你也……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零落,变成凝噎的呢喃,她的眼泪流进了它的眼睛。从此她和它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总在那些特别的时刻,它载她来这儿,只是为了让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而每一次她从屋顶山下来,又是那个快活、麻利、多话的女人啦,多多少少有一点儿饶舌呢。如果不是骝马突然抽搐倒在马厩中,老沙太太都没有察觉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它早就是一匹老马,她自己也是一个瘦削苍白的老太婆了。骝马倒在马厩,再也没有起来。每一次剧烈的抽搐之后总有暂短的停歇,仿佛给它回味。她望着它,它也望着她,就这样望了三天。老沙太太知道是时候了,她不能再看它遭受折磨了。她从它身边站了起来,手里握着一把寒光凛冽的尖刀……老沙太太浑身疼痛,躺在炕上起不来了,老沙头带着赞赏的口气跟小片儿说:“你妈用力忒大了,这是后返劲儿。”老沙太太听到了,没说什么,她心上雾茫茫一片白,空空如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以简洁朴实的语言点出了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运用设疑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沙姓、郝姓两对夫妻的关注,但后文并没有给出相应的答案。B.老沙太太说“大奶的饭可好吃了”时,会立刻遭到她男人的呵斥,而她亦很快闭嘴,可见她说话虽有不慎,但夫妻俩总体上还是在保守相关秘密。C.邻居们在炕上议论,认为格格因饭量小才把剩下的饭给奴才吃,意在突出老沙太太的奴才身份,同时表现劳动人民对封建奴才的轻视。D.老沙太太的骝马脾气倔强却是一匹好坐骑,但最终变成一匹老马被老沙太太杀死。老马被杀是因老沙太太不忍看它遭受更多的痛苦。5.小说突出了老沙太太这个人物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小说为什么以老沙太太“心上雾茫茫一片白,空空如也”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民安石榴腊月十三晚上,刮了一天的大烟炮终于停了下来,纷纷扬扬的雪花马上弥漫了整个山谷。在火炕上憋了一天的大列巴终于爬了起来,又黑又糙的大脸更像宣腾腾刚出炉的大面包。楞场①攒下的老寒腿和有老伤的肩膀、后腰都被他在滚烫的火炕上反复烙得舒坦,人就轻松得只想乐呵乐呵。他系好乌拉②往外屋走,在火炉的铁圈上烤土豆片的大列巴老婆骂他一句:“怎么没用铁锹撮,你就起来了呢?”大列巴没回嘴,一边活动着一身起死回生的筋骨,一边说:“不管你们娘们啦,我找酒喝去!”话音未落,门咣当一声关上了。大列巴咯吱咯吱踩着雪,琢磨去哪儿。老哥们刘铁头家不能去了,人家全窝端,拖家带口关里过年去了。大列巴转过那口辘轳井往西头第一家——好友大洋马家去了。他拽开房门,满屋雾气,半天看不见人。“他叔好口福。”等了一会儿,大洋马的老婆大声说,这时候两个人的头都从水蒸气中露了出来。大列巴的鼻子早认出杀猪菜的香气,此刻又眼睁睁地看着大洋马老婆从大开的锅里盛菜,藏不住满心的欢喜。大洋马听声从里屋迎出来,两口子都乐呵呵地,正盼着能来个把人分享呢。“哪来的血肠?”大列巴呵呵地问。“张家窝棚今几个冒着大烟炮杀了一口猪,赶巧我去结山货账碰上了。”大洋马拉着大列巴进里屋。两个人很快上道,喝着滚烫的老白干,天南海北地一通神聊,大洋马老婆和儿子、丫头听得入了神儿,蒜泥儿就着血肠、白肉片子炖酸菜粉条,似乎比平日里香了数倍。喝了多少?喝了多久?就没数儿了。他们不太讲究这些,猫冬呢,日子就是吃饭睡觉两件事情,反正结果是睡觉,喝与不喝,喝到什么程度都无碍。大列巴摇晃着身子走出大洋马家时,大洋马的细心老婆叮嘱大洋马:“他叔没少喝,你给他送回去吧,记住了,送到家。两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里,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有月亮,到处都是清虚虚的光。路反而不难走,但路上的两个人行进十分缓慢。他们时不时停下来喁喁私语,偶尔大着嗓门拉拉扯扯,有时两个人粘在一起打趔趄,有时又像赌气似的一前一后隔上一段距离。浓烈的酒味转眼就被冻僵了,无法传播。路变得漫长,却也总算站在大列巴家的门口了。“你再跟着我。我跟你急。”大列巴大着舌头指着大洋马。大洋马哈哈大笑:“可算把你整家门口了,赶紧回屋吧。我可得回了。”大洋马说完,突然感到奇冷,贴身衣服冰凉,他打个激灵,酒似乎也醒了,转身一路狂奔,又高又壮的个子,真的跑出个洋马的气势来。山谷的早晨先是被拉套子的牛马撞醒,过上一会儿,嘹亮的卖豆腐声揭开了新的一天,然后,勤快的山里人进进出出,倒尿盆、抱柴禾、扫雪、喂鸡、喂猪,日日几乎如此。今天的早晨嘈杂起来,有人跑到大洋马家问昨晚见到大列巴没有,他一宿没回家!大洋马两口子立刻脸色煞白,起身参加了寻找大列巴的队伍。大洋马带着人,一路模拟、描述昨晚的情形,重新走到大列巴家门前。仔细察看已经被人踩烂了的脚印,大洋马似有所悟,带着大家从大列巴的门前朝南走下去,一直到河边。他们终于看到越来越清晰的雪地脚印。在河道上。雪地脚印变成杂乱无章的一个大圆圈,最凌乱处,傍着一株河柳,大列巴浑身僵硬地坐在树下。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在德高望重的老把头宋大爷的主持下,大洋马把自家一头大黄牛、一匹蒙古马、八张熟好的貂皮都给了大列巴老婆。大洋马家因此赔了个底朝天。几年过去了,大列巴的儿子长大,借助着大洋马家的赔偿,家境竟然兴旺起来,倒是大洋马家元气大伤,熬日子。转眼间,大洋马的儿子二十岁了。大列巴的女儿刚好十八岁。还是宋大爷先起的意,想成全他们两家做成亲事。来个彻底圆满的解决,没想到,不同意的却是大洋马两口子。宋大爷把大洋马两口子叫到跟前。问:“是不是当年赔得太多了,你们有怨气?”大洋马两口子一脸愧疚,赶紧哈下腰回道:“不是啊,大爷,人家一个顶梁柱没了,赔点东西算啥?我们是没有了,要是还有,心甘情愿都赔人家。”“那你们不明白我的意思吗?两家做成了亲事于你们是有利的呀。”两口子互相看了看,大洋马的老婆上前一步,她说:“不瞒您,宋大爷,不过咱哪儿说哪儿了。当年,的确是我们没把人送到屋里才出的事儿。可是,爷们一宿未归,做老婆的竟然能踏踏实实睡一晚?这样的妈带大的姑娘,我们不娶。”(有删改)【注】①楞场:木材采伐运输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②乌拉: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用皮革制的鞋,里面垫乌拉草。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文笔简练,篇幅精短,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如东北乡村“猫冬”的习俗,又如一些家庭会拖家带口到关里过年。B.小说情节安排针线细密,如大列巴不让大洋马跟着自己,暗示他并不清楚已到自家门口,引出下文他迷路被冻死。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大洋马将大列巴送到家门口后飞速返回的文字,如特写般表现了他的胆怯。D.小说巧用对比来关联情节、表现人物个性,如大洋马家赔偿损失前后的家境、他老婆的细心与大列巴老婆的粗心。8.优秀的微型小说往往都有一个“豹尾”。“豹尾”指文章的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雄劲潇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山民》的结尾艺术。9.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小说以“山民”为题的理由。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关先生安石榴关先生开板教孩子们“一人两手,两手十指”。等他们会用笔了,又教农字歌儿,一边写一边念。屯子里的人路过私塾,听到一片欢叫:“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气干……”关先生则斜着身子靠在太师椅上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屯子里有点头脸的很不高兴,跟关先生读过的经史子集也还没有都忘记,就去质问他:“关先生怎么改辙了?要是学那些我们自己个儿在家就教了。孩子们跟着你,就算不能学富五车,咋地也得知书懂礼,不辱祖宗吧?”“我没有从你们兜里掏一个大钱。”关先生一句话就把他们打发了。关先生不收学费。他孤身一人,吃菜进园子就摘,不管是谁家园子。没粮就上财主家要,也不多拿,一个没有瓤子的枕头,只装大半下,提溜着就走,不说半个谢字。关先生还是教孩子们庄稼事儿、庄稼字儿。孩子们念累了,就跟他打算盘。一年半载的,孩子的家长乐了,嘿!行,小子竟能当半拉家了。关先生有一小块地,挺远的犄角旮旯,种大烟。割大烟的时候,孩子们全是他的伙计。把烟浆子收在木盆里,放在当院的大太阳下晒,一点一点变成大烟膏子,满院子飘起一种奇异的香气。孩子们火爆的童音,在关先生尖锐挺拔的嗓门引领下,跟着香气游走。躲在树阴下的家长大骂:“造孽啊造孽!”关先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到。以后,跑肚拉稀的、染风寒的孩子只需在关先生那里喝点大烟。孩子只要不生病,个个都是虎羔子。两个孩子支起黄瓜架,关先生远远的觑着。长着鞋拔子脸的孩子挨了打,额头上鼓起大包,他流着大鼻涕,一边瞅关先生一边哭。关先生大声说:“哭啥哭?找他家去。”鞋拔子一会儿就回来了:“关先生,他爸爸把我赶出来了,不管。”关先生一指:“去,站在他家大门口骂他祖宗①!”半天,鞋拔子乐颠颠的回来了,张开手,擎着几个大钱:“关先生,他爸爸给我的,还说一会儿揍他。”关先生没吱声,坐在那儿装烟袋。烟荷包里哐啷哐啷有动静。里面不光有烟丝,还有大钱。关先生的大钱是人家赏的。过年的时候,来讨对子的人空手成,扔俩大钱也成。攒了几年,到寒食节那天,关先生掂了掂,又跺跺脚,领孩子们出发了,徒步去八十里外的北陵。孩子们进了正红门就玩疯了,满眼新鲜物件儿。一个孩子指着琉璃瓦房脊上一顺水的五个蹲兽问关先生是啥?关先生说:“狻猊、斗牛、獬豸、凤、猰貐。”孩子没来得及问干啥用的,就被别的东西勾走了。又有孩子问蹲兽,几次三番之后,关先生看着孩子们绿豆蝇般瞎跑,就是停不下来,终于大发雷霆:“那五个东西是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注】孩子们吓了一跳,肃静下来,关先生忿忿然:“混账东西,我刚才说的都听清楚了?它们都是败家的玩意儿,鸟用没有。妈了个巴子,我领你们来不是看这些败家玩意儿,是拜谒祖宗的。这里埋着谁?我们满洲人的祖宗②皇太极!”孩子们围上来,安安静静坐在关先生身旁,关先生就在一棵松树下讲起努尔哈赤,讲起皇太极、康熙。初春的太阳爽朗地照在关先生和孩子们的身上,有微风从松林中逶迤而过,关先生顿了顿,看看个个面貌肃穆的孩子,他们的天灵盖闪闪发光。关先生舒坦,想:乱世用不着中庸的斯文,乱世只要英雄的气血。关先生疲惫地闭上嘴,感到丹田之气慢慢地、汩汩地从头上、指尖、汗毛孔溢出,七十三岁的关先生没有慌张,觉得值。清明的深夜,私塾灯火通明,孩子的家长都聚集在这里。关先生是孩子们搀扶着进来的。气喘吁吁的关先生坐在太师椅上感到了异样,他扭过头去,看到墙上挂着两面旗,一面日本膏药旗,一面满洲国五色旗。有人告诉他明天私塾就改名叫国民义塾了,孩子们必须学日语。关先生挣扎着站起,把旗一个一个扯下来,扔在地上:“狗屎!”他蹒跚着一步一步往自己的屋里走,突然一仰头,发出一种划破夜空的悲鸣:“祖宗啊,祖宗!”所有的人惊在那儿,一动不能动。太阳照常升起。孩子们来上学,没有听到关先生的吟诵。关先生还躺在被窝里。鞋拔子把手放在关先生的鼻子下面,气息皆无,再一摸,冰凉。这是满洲国康德五年,清明的第二天。公历1938年4月6日的早上。(有改动)【注】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傍脑、顺风扯旗、坐山观火是东北民间对古建筑上五只蹲兽的戏称。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关先生在私塾教孩子们写字、唱农字歌儿的场景,“摇晃着脑袋”“目光微醺等细节刻画出关先生的惬意、自得。B.“乱世用不着中庸的斯文,乱世只要英雄的气血”这一句否定与肯定并用,强调英雄、血性在乱世中的作用,巧妙揭示了主旨。C.“孩子们火爆的童音,在关先生尖锐挺拔的嗓门引领下,跟着香气游走”这一句运用多感官描写晒烟浆场面,表明师生关系融洽。D.“初春的太阳爽朗地照”“微风从松林中逶迤而过”等景物勾勒,烘托了关先生讲史时的自豪心理,象征着关先生对未来的憧憬。11.小说中两处加点的“祖宗”一词,分别有什么深层含意?请简要分析。12.文中叙述的关先生教孩子们认房脊上的五个蹲兽,是一个富有意味的场景。小说写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那个年三十安石榴①我睁开眼睛就看见奶奶的脸朝我俯下来,手里擎着长烟袋。“翻车了,是吧?”她说。我这才算醒过来了,就知道我被姐姐从被窝里抖落到炕上去了。不知道是大姐干的还是二姐干的,也许合伙干的,反正她们总是这样。奶奶把我的棉袄棉裤从她的被窝里拽出来,它们已经被焐得热乎乎的了。这时候,我哥哥拉开门,扔过来一个小鞭儿,一声炸响,炕上叠被子的大姐和地上梳头的二姐一起尖叫起来,屋子里立刻飘满了硫黄味儿的烟尘。二姐大喊一声:(1)“妈,你管不管他!”②奶奶坐在烟云当中纹丝未动。走廊里的尿盆已经不在了,我只好去外面的厕所,摔门出去时,听见奶奶叫我戴帽子。我从外面回来看了看厨房,门紧闭着,我知道我妈在里面。我推门进去,蒸腾的烟雾中,我妈和我哥哥回头张望,一脸惊恐的样子。哥哥两只手正抓着大块骨头,上面的肉可多了。我扑了上去,我妈飞快地从一个大白瓷盆里拿出另一块肉骨头,递给我说:“赶紧的,悄没声地跟你哥哥去小屋吃。”③我和哥哥爬上炕,哥哥又跳下来把小屋门插上了。二姐又在尖叫:“妈,你快把门关上啊,臭死了!”“砰”的一声,厨房门重新关上了,二姐就是闻不了煮肉的味儿。哥哥咽了一口肉,缩了下脖子,笑了,说:“傻,太傻了。”④妈妈忙着准备年夜饭,那每年一次满满一桌子的好饭菜,得忙乎整整一个白天,黑天了才能吃上,为了这一顿饭,别的事儿都乱套了。我们一家人(爸爸除外,他在林场还没回家呢)一起吃早饭的时候可能都十点了,大姐说:“妈,这是啥时候饭啊?早饭还是午饭?”妈说:“饿了就吃呗,管它啥时呢。”她的围裙都没解下来。哥说他不饿,我说我也不饿。二姐看看哥哥又看看我,说:“不对呀,这里面有事儿!”妈说:“吃你的吧,别巴巴些没用的了,吃完了,你和你姐去仓房把灯笼找出来,擦干净。还有电线。”奶奶说:“你俩找出来就妥,我擦。”妈吃了几口忙不迭又去厨房了,妈刚一离开,哥哥就从炕上站起来,转了个身,屁股对着饭桌,“噗”的一声放了一个屁,跳下炕跑了。大姐二姐扔下筷子追了出去。哥哥冲进爸妈的小屋,跳上炕,推开窗户,跳到他自己住的偏厦子,然后关上窗子并用身体顶住。奶奶听见姐姐“噼噼啪啪”敲玻璃的声音,叫道:“哎呀,还愿的,你俩赶紧给我回来,玻璃敲碎了!”她们冲进厨房,问我妈:(2)“你管不管他?”我妈问了问原因,说:“等会儿,我腾出手揍他。”⑤姐姐找到大灯笼交给奶奶,开始给我糊小灯笼。空罐头瓶子都准备好了,把彩纸裁剪成红花瓣绿叶子,扎成几朵花儿,用细铁丝固定在瓶口,围绕瓶底,粘一圈粉色黄色相间的流苏穗子。大姐剪了几个藕荷色的小雪花,贴在玻璃瓶身上,二姐拴了根细麻绳当提手,又绑上一根细棍儿,这只灯笼就是我的了。哥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突然冲进来一把夺走,我“嗷”的一声哭了。大姐翻身从后面抱住哥哥,二姐劈手夺了过来,还给我。我还在哭,二姐牵着我的手去厨房,趴在我的耳朵上说:“你再大点声哭。”二姐站在妈身边说:(3)“妈,我就问,你到底管不管,你到底打不打他!”妈没说话,拿着一把剔骨尖刀从白瓷盆的骨肉山上割下一块肉塞到二姐嘴里。我也张开嘴,妈就给我也添了一块,然后把我们俩推出厨房。⑥奶奶说:“让石榴自己玩儿,你俩都十好几岁了,去帮你妈干活。”二姐说:“奶,你说谁呢?我只有九岁。我哥十一岁了,我就问,你为啥不让他干活?”大姐说:“我去。”大姐开门,一声炸响,一只拉炮拴在门鼻子上。二姐直接跑到厨房:(4)“妈,你到底打不打他?他把大姐炸了。”妈妈问:“炸到没有?”大姐回道:“没有。那种小不点儿的拉炮。”⑦天黑了,我哥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奶奶给他弄了一盆热乎水,把他脑袋直接摁水里去了。大姐二姐和我——我提着我的小灯笼,一趟趟出门去接爸爸,奶奶说:“这顿折腾啊,把屋子都折腾凉了。”又说,“一会儿你那点儿蜡烛就烧没了。”⑧我们终于把爸爸迎回来了,爸爸说先竖灯笼杆。哥哥说:“我们四个人就行。”爸问:“哪四个人?”哥哥说:“我姐,二丫,石榴,我们四个。”二姐跳了一下,挽着哥哥的胳膊说:“哥,真是个好主意!”(5)妈说:“不对呀,我还忘了打他呢。”二姐又跳了一下,大叫道:“妈!”她不让我妈说。⑨爸妈看着我们把一根长长的松木杆竖起来,木杆顶头有一个三脚架,灯笼就挂在那儿。爸爸帮哥哥固定好了木杆,对我们说:“让妈妈点亮吧,你们的妈妈一年可辛苦了。”妈妈笑着想往屋里跑,我们上去截住她,把她带到仓房,爸爸握着妈妈的手,把电推上去,啊,灯笼亮了,我们欢呼起来。⑩年夜饭终于开席了,我们一家子团团围坐在炕桌周围,爸爸问:“到底有多少个菜?”哥哥姐姐就开始数,有说十个的,有说十一个的,他们争论不停。我爸说:“你们瞧瞧,石榴吃得小猪羔子似的。”他们哈哈大笑起来。⑪我偷偷盯着箱盖,一直盯着。因为那上面整整齐齐摆着我们的新衣裳新袜子。爸妈奶奶没有新衣裳,他们每人一双新袜子。奶奶的新袜子上面还放了一只红色的绒花儿,那是妈妈给奶奶买的头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18期)1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14.细读五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15.小说以“我”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孩子的视角来展开叙事,有何妙处?16.本文和下面材料在刻画人物群像时有共同特点,请对此加以探究。(贾母)吩咐道:“咱们也把烟火放了解解酒。”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黛玉禀气柔弱,不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内。薛姨妈便搂湘云。湘云笑道:“我不怕。”宝钗等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王夫人便将宝玉搂入怀内。凤姐儿笑道:“我们是没人疼的了。”尤氏笑道:“有我呢,我搂着你。也不怕臊,你这会子又撒娇了,听见放炮仗,吃了蜜蜂儿屎的,今儿又轻狂起来。”凤姐儿笑道:“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答案】B“一方面对涛子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错误,文中只是说“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并没有提到对涛子家人的“无比钦佩”以及“愧疚自责”等,这些于原文无据。2.内容上:①写出了猫活泼好动、惹人喜爱的神态和天性;②写出了流浪猫获得“家”的惬意和自在的神态,侧面表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③增添了小说的趣味,使小说更有可读性;结构上:①在故事情节上照应上文,突出邻居对流浪猫的好奇和关注;②为下文弄清楚猫的确切数量和献爱心照顾猫作铺垫。3.用反复、反语、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老邻居对众邻居“关心猫而不关心人”的行为的不满及无奈之情;卒章显志,引起读者对真正的“善心”与“善行”的思考,升华了文章主旨。4.C“意在突出老沙太太的奴才身份,同时表现劳动人民对封建奴才的轻视”说法错误。邻居们对老沙太太并无轻视之意,后文还提到邻居们赞赏老沙太太持家“齐整”。5.①勤劳爱家。把家里拾掇得“窗明几净”,为丈夫做饭、送饭、扑打灰土、预备热水等。②马技高超。每天骑马给丈夫送饭,骑马时很精神。③活泼多话。愿意和邻居聊天,被丈夫呵斥时俏皮地一吐舌头。④善良慈悲。不忍心让自己心爱的马遭受折磨,用尖刀送走老马。6.①情节结构上:照应题目“格格的陪嫁”,贯连“饭可好吃了”的追忆、屋顶山的痛哭等情节。②人物形象上:塑造了一个“流落到民间”,对故地充满思念的妇女形象,有垂暮之感,有失意感伤,使老沙太太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余味悠长,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7.C“如特写般表现了他的胆怯”错误。从文末“爷们一宿未归,做老婆的竟然能踏踏实实睡一晚?”的质疑中知道,大洋马老婆是一个爱家爱丈夫的有责任感的女人,此番大洋马奉做事“细心”的老婆之命,送在自家喝醉了酒的大列巴回家,一路上花了不少时间,老婆在家里担心自己的安危自在情理之中,大洋马此时的表现说明他对家人牵挂自己久久不归充满担忧,而不是胆怯。8.①情节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宋大爷提出对大洋马家“有利”的两家联姻的建议,却被大洋马两口子拒绝了,大大出乎宋大爷及读者的意料,使情节波澜又起,激荡起读者的想象空间,引发对亲情的思考。②结尾雄劲潇洒,语言朴实形象,篇末借大洋马老婆的话,点出了她及丈夫“大洋马”对大列巴意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