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页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时期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内容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最根本的经济形态,手工业出现三种经营形态,商业打破官府垄断小农经济继续开展,丝织业兴旺,“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出现曲辕犁;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继续开展;城市布局严整农业、手工业兴旺,制瓷业大放异彩,城市商业繁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开展缓慢;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旨中国古代经济是农耕经济,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商业是其有效补充。明清时期,传统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成分——资本主义萌芽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兴旺的古代农业(对应学生用书第95页)[识记—根底知识梳理]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开展而来的。(2)地域差异: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2.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开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2)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根本定型。(5)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开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开展。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①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②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③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当者;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开展的因素之一。[轻巧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图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井田制①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②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公田〞实际上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③瓦解:春秋各诸侯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土地私有制①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②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③影响: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误区警示]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其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认或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开展①战国时期已经产生。②汉代日益普遍。③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④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开展。(3)影响①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开展。[轻巧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经营方式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开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朝代表现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开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一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南方继续加速开展,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开发中唐以后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eq\a\vs4\al([教材补遗])1.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开展的根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其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2.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那么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开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史料一?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史料二小农经济②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③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④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那么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⑤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飞速开展①→一人耕种即可养活全家史料二:小农经济的根本特点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史料三: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艰难的生活、生产状况③→农民徭役重;④→农业单位产量低;⑤→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转变的主要因素。提示: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2)根据史料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史论归纳]小农经济的根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根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2.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乱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史料一“普天之下,①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②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史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③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隰、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④赋役之法定焉。——钱穆?国史大纲?[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由土地国有到土地个人私有①→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贵族只有使用权;②→到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史料二:鱼鳞图册的作用③→该图册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④→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为封建国家赋役征收提供有效法律根据[史料应用](1)根据上述两那么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制度的变化。提示:由土地公有制变成土地私有制。(2)史料二中明代黄册、鱼鳞图册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提示: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史论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及其规律1.沿革(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包含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2.规律(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根底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2)封建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封建制度的根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开展方向。(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开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表达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的规律。[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A[根据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粗放型农业,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自给自足强调自足性,是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导学号:75740072】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C[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实行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得到开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3.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表达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B[由题干信息可得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表达不出土地买卖的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4.(2023·洛阳高三期中)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75740073】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由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开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其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开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考点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对应学生用书第98页)[识记—根底知识梳理]一、主要部门1.金属冶炼(1)青铜冶铸: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被称为“青铜时代〞。(2)钢铁冶炼①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创造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②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炼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2.丝棉纺织(1)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创造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2)棉纺织业: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棉纺织先进技术,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阔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制造(1)制陶:陶器的创造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制瓷:东汉晚期人们烧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期人们成功烧制出白瓷;元代开始出现彩瓷。二、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本钱,不进入市场。资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从征役制开展到雇募制。3.私营手工业(1)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唐宋以来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中叶以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2)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轻巧识记]古代手工业eq\a\vs4\al([教材补遗])1.“工官〞制度“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的开展有利有弊。从汉武帝开始,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工官〞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其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2.灌钢法我国古代最早提到灌钢法的是陶弘景,他说的“杂炼生(生铁)鍒(熟铁)〞而成的钢就是灌钢,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灌到熟铁里去,使碳到达预期的要求而成为钢。由于灌钢法的出现,至隋唐时,我国钢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钢不仅用于制造武器,而且也广泛用在农具和手工业工具方面。[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史料一方今齐①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②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史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那么③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史料三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④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⑤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中国资本主义开展史?[史料解读]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古代官营手工业①→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②→官营手工业浪费严重,效益低下史料二:古代家庭手工业③→家庭手工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史料三:古代私营手工业④→私营手工业已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⑤→在手工业中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史料应用](1)指出史料一中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提示:官营手工业。特点:做工人数多;消耗大;产品主要效劳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2)史料二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根据史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开展的特点。提示:私营手工业开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史论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根本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历史作用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明朝中叶以前一直占主导地位,素称兴旺,世界领先。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开展,不利于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民间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个体工匠在曲折中艰难开展,明朝中叶以后一些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局部出售农民自身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开展,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了市场的开展田庄手工业豪强地主控制经营为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田庄中的依附人口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导学号:75740074】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C[根据“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使得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即推动了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开展,也促进了手工业分工的进一步细致,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故C项正确。]2.(2023·洛阳高三期中)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导学号:75740075】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 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 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D[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材料中苏州府“计日受值〞能表达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其他各地的材料中没有表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百姓负担过重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表达了四个地区纺织业开展较好,但不能表达出各自成为当时的纺织业中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四府分别以棉纺织或丝织业为主,说明手工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分工的特点,故D项正确。]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C[材料表达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效劳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 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4.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私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私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私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A[官营手工业不计本钱,产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而私营手工业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因此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伴随着时代的开展,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私营手工业的主要分布区,故C项错误;D项不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开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00页)2023-2023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开展全国卷Ⅰ2023·小农经济;2023·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开展;2023·经济重心南移;2023·汉代庄园经济;2023·人口问题——全国卷Ⅱ2023·宋代“不抑兼并〞;2023·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023·宋代土地政策调整——全国卷Ⅲ——2023·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开展;2023·西汉前期经济开展全国卷2023·抑制土地兼并——考情分析本讲知识点在全国卷的考查中,考频最高的为古代土地政策与农业开展的表现,古代手工业的开展鲜有考查。从考查方式上看,命题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重视方向引领,以古今贯穿的方式考查人口膨胀和压力的问题,更是表达了社会热点。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主干知识迁移考1.(2023·全国卷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根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农业的开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产,故排除D项。]2.(2023·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应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根底上进一步开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根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全国卷对农业的考查,偏重于古代农业政策与农业开展状况,这也是复习备考的核心所在。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注重从经济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农业开展的影响;注重从农户角色的变化角度考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不管题目选材如何变化,所考查的知识点都在书中,读懂材料,精准迁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能力方法灵活考3.(2023·全国卷Ⅰ)下面是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开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由表格数据分析,在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河南的状元人数多于江苏。而到了明清时期,江苏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远超河南。河南地处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唐宋时期经济兴旺,江苏地处江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开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应选B项。]4.(2023·全国卷Ⅰ)下列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开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D[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排除A项。仅依据题干图片无法说明农业的“不断开展〞,故排除B项。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形态,故排除C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根底,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5.(2023·全国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说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别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稳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田宅逾制〞说明当时存在土地兼并现象,进行兼并土地的往往是地方豪强大族,因此政府通过抑制豪强来缓解土地兼并,应选C项。豪强大族只是汉代地方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经济支柱是农业,排除A项。汉代豪强大族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往往在政治上也拥有很大的权力,排除B项。稳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不仅有经济手段,还有政治手段、思想手段等,题干中“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就属于政治手段,排除D项。]全国卷在重视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拓展挖掘教材之外知识,以补充完善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如以农事图为载体(汉画像石),考查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点——汉代庄园经济,表达了新高考“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素养立意的命题趋势。历史价值观引领考6.(2023·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C[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开展,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并未表达人们对“义利〞观念的看法,A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并未表达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表达地方豪强势力对郡县的控制,D项错误。]7.(2023·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A[材料中的“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C、D三项。]历史价值观的引领,或在阅读题干信息的过程中,或在解答试题判断选项的过程中。历史价值观是高考素养立意的重要要求。如“民间崇拜〞反映了妈祖、临水夫人信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她们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呼唤和理想愿望的寄托。它来自民间,又被朝廷所认可,其精神不仅对家庭、社会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传统美德。学术成果创新考8.(2023·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开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商业开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开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9.(2023·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开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D[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知识及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宋初中央集权高度加强,A项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中的“不抑兼并〞可知宋代土地兼并缓和的说法错误,C项不正确;宋代土地兼并严重,使得租佃经营有较大的开展,大量失去土地的自耕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使得自耕小农衰退,也使得流民问题得到缓解,故B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应选D项。]多年来,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探求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及论证。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高考的时代特征还表达为对古今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重点关注,很多命题是基于这一学术成果的开展根底之上的,表达了高考改革与学术开展的同行。社会热点隐性考10.(2023·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开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锋利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那么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也没有表达;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排除D项。]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高考题干材料讲到农村地区雇工的懒惰、骄纵,其背后隐藏的是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以及农村的劳资矛盾,这些矛盾属于社会矛盾;高考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考查明末“用工荒〞的原因,将社会热点融于历史问题的考查之中,润物细无声,非常巧妙。(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复原古代中国农耕经济情境,说明历史现象[历史解释][理论阐释]1.复原情境,说明现象,历史解释的重要方式(1)情境化高考命题的新趋向自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思想已经被写进考试大纲,成为新课程高考的标志性特点。摆脱过去“依纲靠本〞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学科命题的主要模式。(2)复原情境主干知识常考常新从外表上看,采用“新材料、新情境〞命题思路,为的是解决教材一纲多本所带来的命题困境。在实际上,高考命题侧重于运用史料复原历史情境,考查对根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即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试题,突出了这一命题新趋向。2.以历史解释对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思考(1)历史解释要求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表达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去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解释不仅是解决历史问题,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厂房电气系统升级改造合同范本4篇
- 2024新版二手房定金支付合同样本版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发承包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属公积金贷款合同签订后的贷后审计与合规性检查3篇
- 2024预定房屋买卖协议书
- 个人农田租赁承包协议:2024年标准范本一
- 2024年04月江西九江银行萍乡分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4月四川兴业银行泸州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有限责任公司发起人协议书
- 2024年03月浙江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通航飞行服务站(FSS)行业发展模式规划分析报告
- 机械制造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手册
- 地系梁工程施工方案
- 藏文基础-教你轻轻松松学藏语(西藏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电子商务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3篇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
- 医学教程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课件
- 内分泌系统异常与虚劳病关系
- 智联招聘在线测评题
- DB3418T 008-2019 宣纸润墨性感官评判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