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_第1页
【高考化学专题】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_第2页
【高考化学专题】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_第3页
【高考化学专题】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_第4页
【高考化学专题】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刷题卷一、单选题(共16题)1.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

)ABCD实验目的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室用纯碱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选择合适的试剂,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实验装置

A.

A

B.

B

C.

C

D.

D2.氯水不稳定,要现用现配,下列吸收氯气制备氯水的装置最合理的是(

)A.

B.

C.

D.

3.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A.

B.

C.

D.

​4.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装置步骤操作现象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②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③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

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

C.

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Cu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

D.

待②中反应停止后,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5.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B.

用乙装置除去I2中混有的泥沙

C.

用丙装置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用丁装置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6.如图所示的装置最适宜于收集的气体是(

)A.

HCl

B.

NH3

C.

NO

D.

NO27.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

装置②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C.

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制备少量NH3

D.

装置④a口进气可收集Cl2、NO等气8.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NaOH固体

B.

收集氯气

C.

加热蒸发溶液

D.

分离汽油和水9.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A.

锌和盐酸生成氢气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

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

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10.已知:NH3+CO2+H2O+NaCl=NaHCO3↓+NH4Cl。若实验室根据此原理制备少量的NaHCO3,下列实验过程中选用的主要仪器错误的是(

)A.

制取氨气,可选用②③

B.

制取NaHCO3,可选用⑨

C.

分离NaHCO3,可选用④⑤⑦

D.

干燥NaHCO3,可选用①②⑦⑧11.下列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取NH3

B.

干燥NH3

C.

收集NH3

D.

处理尾气12.已知草酸(H2C2O4)是一种弱酸,157℃升华,170℃以上分解可放出CO2、CO和H2O;草酸具有还原性;其钠盐易溶于水,钙盐难溶于水。现选用如下装置完成草酸分解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与B组合用于检验草酸分解产生的H2O

B.

AFD组合用于检验草酸分解产生的CO2

C.

A与E组合用于检验草酸分解产生的CO

D.

装置C可用于尾气收集草酸分解产生的CO1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Cl2中的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NO14.某学生想利用如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NO2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B.

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

C.

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D.

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15.下列实验装置图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B.

装置②可用于分离四氧化碳和甲苯

C.

装置③可用于分离苯和水

D.

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烯16.下列操作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是()A.

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

萃取二、综合题(共4题)17.下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

,②

。(2)仪器A、B、C、D的名称分别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

,其作用是

18.铝是最重要的金属之一,铝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纳米铝粉可以作高效催化剂、导电膜层、高档金属颜料等。普通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而纳米铝粉在空气中能自燃,从影响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MnO2加入酸化后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3)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4Al(SO4)2·12H2O]1240°C__2Al2O3+2NH3↑+N2↑+5SO3↑+3SO2↑+53H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②B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MnO4—还原为M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l(OH)3是重要化工原料。电解法制备高品质Al(OH)3的装置如图(中间用离子交换膜隔开),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4NaAlO2+10H2O通电__4Al(OH)3↓+4NaOH+O2↑+2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9.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1)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3)乙炔通入溴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20.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导管口不能插入锥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其原因是

;(3)右侧分液漏斗中的物质在反应后加入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其作用是

.(4)反应结束向锥形瓶中的液体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见到现象是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B7.【答案】A8.【答案】D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A二、综合题17.【答案】(1)温度计的水银球未与支管口的下缘相平;冷却水的进出口方向反了

(2)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18.【答案】(1)纳米铝粉的表面积大,与氧气的接触更加充分

(2)3MnO2+4Al高温__3Mn+2A12O3;MnO2+H2O2+2H+=Mn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