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5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历史教案对七年级历史老师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历史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并对他们提升教学质量有许多的帮助。快来写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希望你喜欢。#20304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肯定补充学生的答复,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表达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开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开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开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刚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思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奉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良农具、创造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创造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创造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创造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三、组织讨论A.炎帝和黄帝的奉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第二课时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时机,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三、讨论小结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03044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2【学习目标】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2.培养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根本方法。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重点难点】1.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学法指导】独立预习,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合作讨论。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根底过关】一、自主检测:.1、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的___和___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在东方,____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2、___战胜___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___族的主干。3、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4、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___、___、____,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这一制度被称为“____〞。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___。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检测反应,学以致用】1.)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3、以下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创造陶器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7.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8阅读以下材料,正确答复以下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礼记•礼运篇》(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历史叫什么?(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并逐渐掌握方法。【课后训练,稳固拓展】课本p16学习测评【课后反思,自悟自励】自觉预习,独立完成。有疑惑一定要记下来。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组到黑板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二四六组准备评价,不参加展示的同学应认真倾听或认真观察展示情况,随时准备补充或更正,2、展示完毕后,进行互评(可以生生互评,组组互评,也可以师生共评。)独立完成,老师点评。#203045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3【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拟,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奉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想、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四、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五、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认真听,自豪感。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当堂测评、稳固。稳固知识、激发兴趣。#203055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答复、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根本要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清楚、爱憎清楚的情感。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教学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教法与学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数轴演示法、比拟法、图示法、分析归纳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大禹治水和望夫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引入。旁白: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组图片,第一幅同学们都认识吧,第二幅可能有点困难了,它和第一幅有很大的关系,它叫“望夫石〞,是大禹的妻子生了他的儿子启在家门口等他回家,一等等了13年,最后化成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又叫“启母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担任了部落首领,而后面的历史又是怎样开展的呢?这和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夏朝和商朝〞。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翻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正文局部,结合大屏幕出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生阅读教材,举手答复大屏幕的问题:①夏朝建立的时间(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7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结合世纪和年代比照讲解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去区别。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儿子接位,继承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表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③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一个国家产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得出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④统治中心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⑤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但是最后还是衰落了,这和最后一个王有很大的关系。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结合教材给出的夏桀暴政的表现,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的图片,得出夏桀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⑥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⑦展示成汤灭夏的漫画,逐步讲解,进入到下一个子目商朝的建立和迁都的学习。二、商朝的建立和迁都①让生看大屏幕,打出商朝建立要掌握的时间(再次强调“约〞和“前〞,推算世纪、年代)建立者、灭夏地点。(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举手答复。)②商朝建立后,几经迁都,最后让商朝都城稳定下来的商王是谁呢?都城最后定在哪儿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盘庚迁殷〞。③请生看大屏幕,打出盘庚迁殷要掌握的时间,迁都君王,都城。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答复以下问题。④展示都城殷的地图,用着重号标注,以示强调。三、商朝的盛衰①运用都城殷的地图,提醒学生看图例,商朝都城稳定后,国力日益强盛,它的势力范围远比夏朝广阔,请学生找出商朝势力范围的“四至〞。生看地图,找答案,举手答复“四至〞。②隐藏地图,请几个学生背着说商朝的势力范围“四至〞,加以稳固。③商朝的强盛不光是它的疆域辽阔,还表现在它的经济非常兴旺,让生自己阅读课文23页,找出商朝经济兴旺表现哪几个方面,归纳得出关键词。④生答复,老师大屏幕打出商朝强盛在经济的四个表现,逐步讲解。(1)用“五谷丰收〞成语的“五谷〞讲解农业方面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多。(2)用甲骨文的文字符号让生猜“六畜〞,来说明商超的畜牧业的兴旺,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3)用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还有玉器制作的图片,展示商朝手工业兴旺。(4)用赔钱的贝字旁,来说明古代人是把贝壳当做货币,展示商朝出土的贝壳图片,得出商朝商业的兴旺。⑤商朝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但最后还是衰亡了,这与谁有关呢?展示商纣王创造的炮烙之刑,师讲解炮烙之刑的来源和残忍,进而得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后得出商朝灭亡的原因。四、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由生讨论得出,引导学生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必须为人民着想,不然必将被人民所弃之。五、自我测验让生关书,背着答复,加以稳固该堂课的知识要点,完成学习测评的作业。齐读自我测验,再次加以稳固。六、板书设计一、夏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统治中心4、首先进入王位世袭制的王(二)、灭亡1、亡君2、原因二、商朝(一)、建立1、时间2、建立者3、灭夏地点(二)、迁都1、时间2、迁都君王3都城(三)、商朝的强盛1、势力范围2经济兴旺表现(四)灭亡1、亡君2、原因三、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1、原因2、启示#203056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方案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根本的认识。(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根底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拟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度价值观]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对抗,最终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到达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比照,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根底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夏、商朝代更替情况表格。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