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磨 B.品红在水中扩散C.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D.火药使用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都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都是纯金属C.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更高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C.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4.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D.锂能与氢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氢原子 B.氢氧元素 C.水分子 D.氢氧原子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7.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可以用来灭火,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8.“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氧化物NOH2O2CuOB污染物CO2PM2.5SO2C新能源风能水能生物质能D纯净物空气盐酸CaCO3A.A B.B C.C D.D9.国庆70周年大阅兵扬我国威,耀我中华。阅兵过程中,下列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56门礼炮齐放,70响轰鸣B.放飞7万气球C.三军将士昂首阔步D.飞机拉出的彩烟10.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应立即向锅里泼水B.面粉厂、加油站都应严禁烟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首钢曾经的炼铁设备将改造成冬奥滑雪大跳台,实现工业遗迹与体育文化的完美结合。(1)首钢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CO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个数比为_____。(2)以水为原料进行人工造雪,该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2)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来组装实验装置______(填仪器编号)。(3)如果用(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4)如图H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1)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①铜可用以制作导线,体现了金属铜的_____性。(2)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①请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_______;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粉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③通过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的新认识________。(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①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硬度很小,两者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_____。②下列关于足球烯(C60)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相对分子质量是720c它是一种化合物14.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如图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_____(选填序号)。A佝偻病B侏儒症C贫血症2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如图2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查阅资料]: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吸水。于是他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C作用是______;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____(填A或D)处。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_______。4将Fe粉溶于稀H2SO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的Fe(OH)3分解为Fe2O3。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4·2Fe(OH)2·Fe2O3[相对分子质量为644]。(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查阅资料]①Fe(OH)2在150℃~200℃时完全分解为FeO;②FeSO4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Fe2O3,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H2O,当加热到t1℃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①图中E点对应的m1=_____。②图中F点对应物质中Fe2O3的质量为___g。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质量/g908.550145.2(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什么?(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克。(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16.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实验数据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胆矾研磨,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品红在水中扩散,只有物质的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在物质的刻画过程中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火药的使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2、C【分析】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所以应用广泛;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详解】A、金属不都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如铜是紫红色,故A不正确;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B不正确;C、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故C正确;D、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3、D【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都有相似的特性,不同的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详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C、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D【详解】A、由题意可知,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说明了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故A正确;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的耐腐蚀性强,故B正确;C、由题意可知,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所以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故C正确;D、在Li2O中,由于氧显-2价,可推出Li显+1价,故D错误。故选D。5、C【分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C。6、D【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例如电子、阴离子、阳离子都带电,A选项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选项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氢分子非常小,比氢分子大的原子有很多,C选项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同,D选项推理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A错误;B、CO和CO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2没有毒,故B错误;C、CO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故C错误;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O和O2点燃生成CO2,CO2和C高温生成CO,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CO和CO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8、A【详解】A、一氧化氮、过氧化氢和氧化铜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分类正确;B、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故分类错误;C、水能已被人类广泛的使用,不属于新能源,故分类错误;D、空气、盐酸都属于混合物,故分类错误;故选:A。9、A【详解】A.鸣放礼炮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放飞气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三军将士昂首阔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飞机拉出彩烟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A。【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10、B【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后不能用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故说法错误;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说法正确;C、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故说法错误;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1物理【详解】(1)首钢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CO炼铁的化学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分子个数比,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个数比为1:1;(2)以水为原料进行人工造雪,雪即固态的水,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酒精灯ACDG带火星的木条进集气瓶内,如果复燃,则证明为氧气C【详解】(1)仪器B的名称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反应,故发生装置的仪器可选A、C、D,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G,故应选用上图中ACDG来组装实验装置;(3)用(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应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检验是不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4)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此装置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洗气应“长进短出”,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可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洗气应“长进短出”,故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可从a端进入,但通常用氢氧化钠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不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澄清石灰水微溶于水,可能除的不彻底,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通入,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图中装置H的使用: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长进短出”;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短进长出”;②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都“短进长出”,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延展性和导电性人工降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加燃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b【详解】(1)①铜可用于制作导线,体现了金属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或做制冷剂;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数量不变,故黑色固体为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再者,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加燃烧;故填: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加燃烧;(3)①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硬度很小,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②a、C60由C60分子构成,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b、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720,符合题意;c、C60只由碳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b。【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4、c变小加快铁的生锈除去水蒸气A没有尾气回收装置验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吸收高锰酸钾溶液退色6.083.20Fe3O4【详解】(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小儿硫酸亚铁糖浆可补充铁元素,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缺铁性贫血。故选C。(2)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铁已生锈,铁生锈会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在铁生锈过程中,酸和盐会加速铁的锈蚀,所以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的生锈。(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装置C中装入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强吸水性,所以它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除去水蒸气。(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出,以免加热混有氧气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没有尾气回收装置。(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验纯,防止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厨房承包合同范文
- 销售总监聘用合同
- 小型建筑承包合同模板
- 金融期货合同年
- 酒店用品采购合同
- 抗转发式干扰雷达信号设计与处理方法研究
- 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三篇
- 隐蔽通信中视觉内容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 2025年北京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股票投资培训提纲》课件
- 高考语文阅读儿童视角的作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 保障性住房配套公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
- 服务人员队伍稳定措施
- 支气管镜护理测试题
- 大连理工大学信封纸
- 图形创意(高职艺术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京版小学英语必背单词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 稀土配合物和量子点共掺杂构筑发光软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