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B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B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B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B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复习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将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堆积作用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花岗岩球状风化成因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使岩石断裂,岩浆沿着断裂处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2.内力、外力: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花岗岩露出。3.外力作用:岩石受到风化、侵蚀,棱角逐渐消失。要素分析法某一地理过程的形成,必然有一些重要因素在起作用,抓住了这些要素的发展和变化特征,也就把握了整体的地理形成过程。我国某世界地质公园山体主体部分由花岗岩组成,下图为其第三高峰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据此完成下题。1.盖在飞来峰上的飞来石(

)A.可能为石灰岩B.岩浆冷凝而成C.可能为变质岩D.具有层理结构B2.飞来峰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B3.该山上的岩石棱角很少,多呈浑圆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A石环

在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图甲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1.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冻融作用 B.流水搬运C.冰川沉积 D.风力沉积2.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A.冬→春 B.春→夏C.夏→秋 D.秋→冬3.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 D.东北平原ADC

石环,又叫分选环。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系数大,会首先冻结,水分就向碎石附近迁移,并在碎石周围形成冰。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发生位移,这样就产生了粗细物质的分异。久而久之,泥土岩屑集中于中间,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形成所谓的石环(下图)。据此完成4~5题。4、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①比较充足的水分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③气温在0°C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④地形崎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列河流流域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

)A.珠江B.巴拉那河C.鄂毕河D.湄公河BC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6~7题。6.塑造“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的来源是()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C.大气 D.流水7.“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AC解析:6、图中的“猫咪”山,主要是外力作用将山体塑造成“猫咪”山惟妙惟肖形态,所以此地貌形态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A对。7、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和侵蚀作用。因此“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结果。8.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9.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在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河西走廊上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据此完成8~9题。BD

产蛋崖位于贵州省的一块崖壁上,每隔三十年就会脱落一次石蛋,犹如下蛋一般。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按照岩石的成因,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

)A.安山岩 B.板岩C.页岩

D.花岗岩11.据材料推断,造成石蛋脱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侵蚀C.板块挤压 D.冰川侵蚀CB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13题。1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C.东南坡 D.西南坡13.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D

C

主题探究2圆形巨石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2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主题探究2圆形巨石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2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主题探究2圆形巨石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2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主题探究2圆形巨石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2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万年到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圆石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流水作用位于季风区,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季风河流众多地势变化大流水作用发生背景: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2、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外力作用2、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流水侵蚀侵蚀(物理)溶蚀(化学)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河谷、“V”型谷、坡面破碎、千沟万壑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及形成条件形成条件:(1)具有流动的水(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2)岩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3)水的溶蚀作用天坑的形成过程塌陷型天坑:由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导致岩层的不断崩塌并形成坑洞。

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1.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力是(

A.风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海浪作用

D.流水作用2.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DB3.旅游资源丰富。1.空间资源:为人们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便利;2.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1.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2.地表水缺乏,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低;3.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漏水,不利于农业、城市及水利工程的建设。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宜万铁路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读广西地形图及相关景观图后回答问题。(1)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广西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影响。桂林地理位置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桂林地区主要岩石以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为主,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桂林地区南北地势较高,大部分区域处在洼地,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易于富集;桂林地区有漓江等水系流进,水量充沛等。(2)分析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文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利: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的建设等。②流水地貌——冲积扇外力作用河流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流水侵蚀);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变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流水堆积);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逐渐减小;土壤逐渐肥沃;河流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埋藏越来越浅,常有泉水出露,地下水资源丰富;不易发生土地盐碱化。水系呈分散状,水流不稳,河道较浅;农业较发达,人口、农业主要在边缘地区分布。外力作用②流水地貌——冲积扇

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完成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AAD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4.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5.从成因上看,与阶段④河岸边主要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峡 C.海滩、沙嘴 D.风蚀沟槽CA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6~8题。6.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C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8.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B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读图完成9~10题。9.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相比,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是()

A.黄河中游的岩层松软

B.中游水量丰沛冲刷能力强

C.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

D.继承了古河道的原始形态C10.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①地壳运动抬升

②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③地壳运动岩层多处断裂

④河水侵蚀下切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C丹霞地貌特点丹霞地貌,以红色为主要基调,山块雄浑,呈柱状、堡状、峰状、墙状等,大气气磅礴,多直立的峭壁陡崖,有顶平、身陡、麓缓的总体特征。“色若渥丹,灿如明霞”“顶平”是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山顶较少受到侵蚀而保持平缓状态;“身陡”是由于岩层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坡面多沿垂直节理崩落,形成峭壁形态;而流水下渗,节理扩大,因应力释放、卸荷作用等使崖壁发生崩塌剥落,坡面后退的同时崩塌物质堆积在坡麓,形成“麓缓"。

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1~3题。1.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

A.先上升再下降 B.先下降再上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2.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岩层厚度差异 B.沉积物质差异

C.地壳运动差异 D.外力侵蚀差异BD

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成3~5题。3.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冻蚀作用

③雨水淋溶④冰川堆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A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2018年8月14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一名游客擅自翻越栈道护栏,站在保护区内拍照,造成景区地貌景观因踩踏而损坏,下图示意张掖丹霞地貌景观。据此完成4~5题。4.该地质公园内受踩踏损毁物质直接成因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蚀风化

D.冰川沉积5.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岩浆喷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风力侵蚀

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褶皱隆起——风力侵蚀

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外力作用CD材料一

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Km,最深处6009Km,平均深度2268Km,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过程。答: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作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隆起;外力作用:长期受雅鲁藏布江河流水侵蚀下切。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微弱;植被稀疏,风力作用强。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风力搬运作用风力堆积作用风力作用外力作用3、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风力作用发生背景:外力作用3、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吹蚀、磨蚀风蚀地貌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风力侵蚀吹蚀: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风蚀柱风蚀蘑菇磨蚀:挟带沙粒的分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风蚀地貌风蚀雅丹地壳下沉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水退风化/风力侵蚀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主要是风蚀雨蚀而成,地表由于千万年的风吹日晒,使地表平坦的砂岩层形成。

雅丹地貌以罗布泊附近雅丹地区的风蚀地貌最为典型而得名。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A.喷出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沉积岩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DC雅丹是干旱气候区的河湖相沉积物在风或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图a为“楼兰故城附近的一种‘顶平身陡’的雅丹地貌景观”,图b为“楼兰故城及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跟踪训练1.对楼兰故城附近“顶平身陡”雅丹形态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A.偏南风长期侵蚀作用下的结果B.常年风化作用与流水侵蚀的结果C.水平岩层长期物理风化的结果D.长期风力侵蚀及风化作用的结果2.楼兰故城周边雅丹地貌广布,由此推测当地(

)①地表植被一直稀少②河流沉积规模始终很大③地势长期较为低洼④曾经有湖泊且面积较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D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4~5题。4.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A.喷出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沉积岩5.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DC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沉积岩受地质作用而形成风蚀垄槽与风蚀丘,多个风蚀丘分布在同一个风蚀垄上,这一现象称为雅丹共基座现象。风蚀垄抗风蚀性弱。风蚀垄地貌与风蚀丘形成于不同时期。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推测图中风蚀丘的形成过程。(8分)地质历史时期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盛。(4分)平坦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雅丹地貌),风力进一步侵蚀使凹槽扩大,切断土墩,形成风蚀丘。(4分)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现今已干涸,地表受河流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网状的干河谷和雅丹地貌交织分布。白龙堆雅丹地貌分布在罗布泊东北一带,靠近天山,主要是在白色砂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的基础上发育的,高10-20米,长200-5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的。(1)简析罗布泊“耳轮”的成因。(8分)(2)说明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延伸方向。(2分)(3)简述自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4)有人认为白龙堆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8分)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现今已干涸,地表受河流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网状的干河谷和雅丹地貌交织分布。白龙堆雅丹地貌分布在罗布泊东北一带,靠近天山,主要是在白色砂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的基础上发育的,高10-20米,长200-5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的。(1)简析罗布泊“耳轮”的成因。(8分)

耳轮线是湖水退缩过程中的湖岸线,是湖水蒸发退缩的痕迹;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罗布泊的水面面积经历了多次收缩,每收缩一次就形成一道耳轮线。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现今已干涸,地表受河流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网状的干河谷和雅丹地貌交织分布。白龙堆雅丹地貌分布在罗布泊东北一带,靠近天山,主要是在白色砂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的基础上发育的,高10-20米,长200-5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的。(2)说明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延伸方向。(2分)

东北一西南方向(3)简述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答:地壳下沉,岩层沉积;

地壳抬升,湖水干涸;

风化,风力、流水侵蚀。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现今已干涸,地表受河流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网状的干河谷和雅丹地貌交织分布。白龙堆雅丹地貌分布在罗布泊东北一带,靠近天山,主要是在白色砂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湖相沉积物的基础上发育的,高10-20米,长200-5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的。(4)有人认为白龙堆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答:正确。①北部靠近天山,受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影响形成的地表径流侵蚀,将平坦的地表冲刷成无数的沟谷,将疏松沙层暴露于地表;②然后再经风的吹蚀作用(有时风和流水交替作用),形成如今的外貌形态。沙垄新月形沙丘金字塔沙丘风积地貌堆积作用:随着风力减小,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a.风力堆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