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第一轮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2.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

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

3.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4.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6.动物生态学直到生态学的()才逐渐成熟。

A.萌芽阶段B.建立阶段C.巩固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

7.下列物质中,______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氮B.水C.二氧化碳D.磷

8.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9.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10.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因素的直接影响。

A.密度B.性别C.领域D.社会等级

1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2.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13.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14.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自生物进入环境的过程()

16.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7.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18.绵羊、山羊和鹿这类动物总是在秋天进入生殖期,这主要是因为()

A.生长健壮B.水草丰美C.气候适宜D.短日照的到来

19.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20.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1.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22.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3.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4.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25.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6.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7.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2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2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30.下列关于生态失调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灾害增多B.资源衰退C.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D.污染增多

31.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32.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33.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水稻C.菠菜D.大麦

34.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35.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36.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37.苔原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38.顶极—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39.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40.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A.伴生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罕见种

41.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42.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力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A.光照B.温度C.降雨量D.风力

43.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44.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45.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

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

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的数目很多,常成葇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

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

46.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4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4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9.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50.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二、填空题(20题)51.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表明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上的变化。

52.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53.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54.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的______。

55.“青蛙吃昆虫”,这种种间关系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56.生物地化循环中,磷循环属于______循环。

57.牛利用牧草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58.______土的通气、透水性强,保水和蓄水性能弱,热容小,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威胁。

59.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60.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

61.节律变温包括昼夜变温和一年内的______两方面。

62.生理死亡率叫________。

63.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污染物浓度或毒性逐渐降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洁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水体有______能力。

64.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5.细胞间的信号通讯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67.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68.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69.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70.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类群。()

A.正确B.错误

72.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A.正确B.错误

73.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A.正确B.错误

74.生物群落是由许多动物、植物组成的群体。[]

A.正确B.错误

75.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A.正确B.错误

76.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

77.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78.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

79.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A.正确B.错误

80.在一个群落中,可能只有一个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单建群种群落。()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2.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8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84.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5.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五、论述题(2题)86.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87.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88.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参考答案

1.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2.D

3.D

4.A

5.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6.B

7.D

8.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9.C

10.A

11.D

12.B

13.D

14.D

15.C

16.D

17.C

18.D

19.B

20.B

21.D

22.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3.A

24.C

25.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6.A

27.D

28.D

29.D

30.C

31.A

32.A

33.B

34.D

35.A

36.C

37.D

38.D

39.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40.B

41.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42.C

43.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44.D

45.D

46.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47.D

48.A

49.A

50.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51.空间空间

52.竞争排斥竞争排斥

53.干扰

54.大小

55.捕食捕食

56.沉积型沉积型

57.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

58.沙沙

59.迁入率,迁出率

60.壤土

61.季节变温季节变温

62.最小死亡率

63.自净

64.种群

65.分泌化学信号、细胞间接触性依赖、间隙连接使胞质相互沟通、细胞识别

66.不均匀性不均匀性

67.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9.上升

70.长期演替

71.A

72.A

73.B

74.B

75.A

76.Y

77.N

78.Y

79.A

80.A

81.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2.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83.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84.(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5.(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86.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