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1z<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 《了不起的盖茨比》研究综述人文学院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雷磊指导教师 武跃速教授摘要摘要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他不仅亲身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究炫丽”的时代的生活,而且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发表,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托•斯•艾略特称它是“亨利•詹姆斯以后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美国梦的实质的批评。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为”美国梦“的陨落,女性主义思想,荒原思想等等。本文旨在对过往的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过往研究进行一个大致的文献综述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研究综述一、关于菲茨杰拉德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Fitzgerald1896-1940)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属于迷惘的一代,是“浮躁的20年代”(theroaring20s)的代言人。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原名弗朗西斯•斯科菲兹杰拉德。普林斯顿大学未毕业就退学。1917年入伍,次年升为中尉军官,1919年退伍,在一家商业公司当抄写员,业余致力于创作。他的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的一代对美国所抱的理想的幻灭。192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声名远播。小说出版后他与珊尔达•赛瑞结婚。珊尔达对他的生活与创作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里许多女主人公都有她的面影。以后又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姑娘们与哲学家们》(1921)和《爵土时代的故事》(1922)。1920年代的巴黎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写作生涯影响深远,他因此认识许多美国人士,特别是欧内斯特•海明威。1925年,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这是他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部小说谴责以托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1930年4月,他的妻子赛尔妲精神崩溃,从此他的生活便充满了痛苦。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和女儿的学费,他只得不断替流行杂志跟晚报写散文、短篇小说,赚稿费过活。他自我解嘲,说这是用粗制滥造的东西来换取时间,以便精心创作。1934年菲茨杰拉尔德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成功地表现了上层资产者的自私与腐化,对主人公的沉沦满怀同情。但评论界对它反应冷淡。1936年菲茨杰拉尔德在病中写了自传《崩溃》。他也是美国著名编剧,从1937年开始替好莱坞编剧,1938年改编的《生死同心》是他唯一一部在片头上挂名的电影。其它创作或改编的主要作品有《女人》、《乱世佳人》、《居里夫人》、《我最后一次看到巴黎》、《绮梦初艳》等。1936年他开始写最后一部小说《最后的大亨》,此虽未能完成,但也是文学杰作。1940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于好莱坞的格拉姆(SheilahGraham)的公寓,当时《最后一个影坛大亨》初稿只完成四分之三。遗稿由他的朋友、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整理出版(1941)。他身后文名如日中天,跃身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爵士时代的首领和桂冠诗人”,纵观他的所有创作,可以说全部作品中为他带来这些声名的最大功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二、国内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发表后的二十几年里,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国家贫穷落后,战祸连绵。中国文艺界的仁人志士更关心的是人民的疾苦,民族的危亡和前途。《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根本不适合这一阶段的中国国情。这注定了它在中国会遭到漠视。新中国到文革结束这一阶段,思想的严重束缚导致了外国文学的研究整个处于低潮时期。译介的内容十分有限,学者关注的只能是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的一些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如果存在,也只有作为被批判的的存在。有一个例子特别能佐证这一点:巫宁坤教授在50年代初无意中将他从美国带回的英文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借给个别学生,就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并且背上了“腐朽新中国青年”的黑锅近30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1974年在香港由美国学者乔志高译注的《大亨小传》。198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灯绿梦渺》,周敦仁对作品进行了中文注释。而大陆的第一个译本是在1982年由巫宁坤教授翻译的,名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译本之名。在此之后各种版本接连出现,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有姚乃强和贾文浩等为我们所熟知的译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网站内搜索,各种不同版本的译本共有62种之多。而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学术研究。在70年代末期,中国学术界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对一些外国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介绍与研究。1978年由朱虹、,施咸荣等编撰的《美国文学简史》首次肯定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学地位;随后同为该书主编的董衡巽教授在其《艺术贵在独创》一文中又对盖茨比的文体风格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具体的方向。纵观从文革之后到现在的30多年里。中国知网记录在案的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章共有1227篇之多。这其中在上个世纪数量很少,几乎每年只有个位数的文章发表。而进入21世纪之后,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特别是到了2008年之后,对于盖茨比的研究迎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每年的论文数量都在100篇以上。到了2013年达到了370篇的高峰。以下就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的具体观点进行分类综述。2.1主题分析研2.1.1“美国梦”主题“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在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社会最为纵乐和绚丽的时代,上层社会酣畅享乐,而美国梦也在此刻变得虚幻而不真实。《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最好的小说,被认为是“喧嚣的20年代”的最佳代言,文章通过社会,历史及人物特点的分析,揭示那个时代美国梦破碎的必然性。在国内所有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章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与“美国梦”这一主题相关的。但是研究者所选的切入点还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选择对于盖茨比的“美国梦”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例如付晓帆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刍议》[1]一文中通过美国梦的具体注解,分析盖茨比的金钱梦和爱情梦中美国梦的成分,并认识到其美国梦因为自身和时代的双重原因破灭的必然性。有的则是对盖茨比的梦是否从属于美国梦产生质疑:陈媛媛,陈鼎斌在其研究论文《变质的“美国梦”一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本质》[2]中就提出了盖茨比的梦从严格意义上不应归于美国梦。认为它是歪曲变质了的“美国梦”。他的梦想缺乏传统美国梦实现的客观条件,这也就决定了他梦幻必然破灭的最终结局。除了以上两种研究情况之外,还有的是通过对比作者与作品主人公的相似性来阐述那一个时代美国梦所面临的的阻碍,在王冬梅的《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3]对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梦和其三部作品中人物的美国梦一一对比,《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得出结论认为菲茨杰拉德通过这样安排小说的结局,指明了美国梦的非现实性。2.1.2荒原主题“荒原”是美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它的原始色彩和粗犷强悍触发了许多诗人和艺术家的灵感,引起了人们心灵的震撼。有评论家曾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散文版的《荒原》。无论是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还是主题.小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画卷。曹霞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荒原》[4]一文中认为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2.1.3女性主题罗晓燕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5]一文中指出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都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对女性都是负面的刻画,对黛西的刻画更是如此。正如菲茨杰拉德自己指出的一样,小说中的女性都是被动的,这是“一部男人的书”。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有必要从全新的角度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罗认为叙述者尼克在对女性人物尤其是对黛西的解读中潜存的男权意识及[1] 付晓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2] 陈媛媛,陈鼎斌.《变质的“美国梦”一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本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15[3]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D]吉林大学2004[4] 曹霞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荒原》[J].宜春学院学报2012-06[5] 罗晓燕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武汉理工大学厌女症。其次,通过对黛西的重新解读对尼克的男权叙述话语进行了破解。张勤的研究《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透视“爵士时代”女性价值观》,[6]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出3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教养、性格气质迥异却具有依附男人而生活、靠男人的追逐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共同特质的女性人物。这种特质表明了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模式以及意识领域中的腐朽寄生性,折射出〃爵士时代〃的女性心理结构及伦理规范。2.1.4精神生态主题这一部分国内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搜索到的大多是英文专业的学生学者做的研究较多。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来做一些延伸。我只取了其中中文的部分。王宏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7]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菲茨杰拉德在整部作品中贯穿着爵士时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空虚现象,揭示了信仰缺失使人丢失了“精神家园”,战争使人对社会、国家等绝望的精神状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精神的“真空化”和心灵的“拜物化”是爵士时代人精神世界的客观反映。为了克服精神上的空虚,爵士时代的人们只有转向拜金主义的美国梦,以求得心灵的归属与平和。于是,心灵的“拜物化”成为人们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2.2人物及人物关系分析2.2.1人物分析在国内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整体研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吴翊卿在《重解<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戴西这一女性形象》[8]中从作者、盖茨比、汤姆和尼克四个男人的话语中分析戴西这一人物,并结合小说对戴西的描述重新解读被男性话语歪曲了的这一女性形象。观察众多对于黛西的研究,几乎所有分析黛西的文章都或多或少的从女权主义的角度为她正名。再说尼克,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诚与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自我探寻》[9]通过描写主人公尼克自我探寻的过程,菲茨杰拉德围绕真诚与虚假、完整的自我与分裂的意识等问题,探索了〃真〃逐渐取代〃诚〃成为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人对自身的复杂态度,并提出了与特里林同样的问题,即人所要忠实的自我究竟是什么,以及这样一种真诚的愿望在今天是否依然必要。[6] 张勤.《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透视“爵士时代”女性价值观》[J].浙江师范大学报2003年8月刊[7]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8] 吴翊卿.《重解<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戴西这一女性形象》[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9] .林芸《诚与真:<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自我探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2.2.2人物关系分析刘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结构分析》[10]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结构精致,两两映衬,而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他们每一个人都与盖茨比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有的直接参与了对盖茨比的阴谋陷害;有的成为其悲剧的直接导火索并预示了其悲惨的结局;有的则被当作枪手完成了盖茨比的悲剧。而尼克更是见证了其悲剧的全部过程,虽试图挽救却无济于事,是他埋葬了盖茨比,埋葬了被扭曲的美国梦,并带着对美国梦的全新理解,回归到象征传统美德的中西部。这些人物在盖茨比的悲剧中起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谱出了一首爵士乐时代的悲歌。2.3叙事技巧2.3.1颜色的运用与象征曹霞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荒原色彩》[11]说道:颜色词与表达其内涵象征的词项组成了不同层次的语义场,在零散的词项之间构筑水平与垂直联系,形成一个篇章的整体。菲茨杰拉德用灰色、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色彩勾勒了一幅爵士时代的美国众生相:虚伪、自私的上流社会和颓废、绝望的底层劳众。在受金钱和消费主义支配的年代,信仰已经死亡。看似繁华的表象下是一片没有生机的荒原。2.3.2视角模式严启刚和任虎军《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12]从多重复合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以及视角转换等三个方面探讨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事视角模式,指出该小说的视角呈由“有限”向“全知”或“有限全知”转向的模式。2.3.3空间叙事程锡麟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13]则是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菲茨杰拉德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10] 刘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物结构分析》[J].《作家》2008.8[11] 曹霞.《<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荒原色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 严启刚、任虎军.《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13] 程锡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了他无法实现他的美国梦,作者所使用的〃并置〃、〃重复〃、〃闪回〃等文学空间的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的表达和深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4译本对比以及关于盖茨比早期批评的研究2.4.1各种译注版本的对比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译者,。所产生的译本在细节上都有很大出入。所以研究不同的译本也有一定的价值。徐莎莎在《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的差异性》[14]提出译者带着〃前见〃进入翻译活动中,不同的译本是不同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产物;由于理解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的译本都带上了各自的历史视域;重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2国内对于盖茨比的早期研究成果的解读任虎军《解读与再解读一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15]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批评以本文批评为主,90年代的批评从本文批评走向了互文批评,2000年以来的批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种批评走势是国内读者解读和再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然结果,是国内读者对这部杰作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反映,但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与国外批评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历史短,本土视角意识不够。2.5比较研究2.5.1菲茨杰拉德的相似作品的比较刘巍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原型解读》[16]提到: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结构、情节、象征及主题进行探讨。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原型、叙事结构和情节的原型、场景原型和意象的象征以及主题的原型得出如下结论: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通过原型的置换和变形,作者抨击了美国20年代“美国梦”理想的荒芜和道德的堕落。同时,原型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深刻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这两部作品成为永恒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14] 徐莎莎.《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的差异性》[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5] 任虎军.《解读与再解读一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批评旅行》[J].[16] 刘巍.《<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原型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62.5.2《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其它类似作品的比较在被拿来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作比较的作品中,《挪威的森林》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王晶晶《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比较研究》[17]通过对比《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对于传统价值的解构方式、在对于现代人的孤独体验的态度与排解方法以及写作语言中包含的调侃意味和对于“神秘力量”的表现方面的不同来说明村上春树不同于菲茨杰拉德的独特之处,从而说明村上春树的创作是有其独特的东方意味包含其中的。两位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差异性也正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三、国外研究可以说在《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一经出版就赢得了文学评论界的热情赞扬,虽然在三四十年代随着作者的名声下降使其受到冷落,但是在50年代“菲茨杰拉德复兴”运动使人们对它重新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界对其深刻的社会意义,高超的叙事技巧,丰富巧妙的象征比喻和优美的语言艺术不断进行评论,从而掀起了研究它的热潮。二十世纪60年代这部小说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对当代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它的研究热度直至今天都依旧未减。由于选取的角度多样,研究的成果繁多。这里就选取其中一个比较新颖的进行介绍:由学者MatthewJ.Bruccoli在其所写的ALifeinLetters:ANewCollectionEditedandAnnotatedbyMatthewJ.Bruccoli就把最新的关于中国的研究盖茨比的成果结合到一些外国的已有的研究结论中去。产生新的视角和一些完全不同的结论。、选题的方向与价值纵观《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大部分的重心都侧重在了主题的研究和人物的分析方面。对于把《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其它作品的比较研究方面其实有所忽视。尤其是大多是局限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或者是一些菲茨杰拉德同时代的文风类似的作者的作品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看到把它与中国现代的一些小说做比较的情况。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作的时间和背景带来的。但是关照我们现在的拜金的当下社会,与菲茨杰拉德的时代是多么相似啊。而在当下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中应该也可以找到类似的创作。《小时代》我认为是比较符合我的理想要求的一部作品。美国梦的陷落在提示着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拜金的时代中国梦该如何存在。[17]王晶晶.《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比较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参考文献:[1] 付晓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2] 陈媛媛,陈鼎斌.《变质的“美国梦”一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本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15[3]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单缸花叶定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凸边指甲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XX信息技术咨询合同书模板预览
- 2025年度桉树林木砍伐与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承包协议3篇
- 电机课程设计
- 2025至2030年中国面板嵌入式积算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纤维混凝土课程设计
- 水蓄冷课程设计
- 2025版货物运输安全责任及保险理赔合同3篇
- 2025版空压机租赁及智能监控系统安装合同6篇
- 工业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附表(有计算公式)
-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专项训练)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各课及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 简易送货单EXCEL打印模板
- 4s店信息员岗位工作职责
- 旋转导向+地质导向+水平井工具仪器介绍
- 无心磨的导轮及心高调整讲解
- 乳腺癌化疗的不良反应级处理ppt课件
- 艾灸疗法(课堂PPT)
-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