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BEST合作体”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BEST合作体”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BEST合作体”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BEST合作体”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吉林省通化市“BEST合作体”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美学家克罗齐曾言:“要想评价但丁,就要使自己达到但丁的水准。”可生活常识又告诉我们:“不进厨房的人,也能辨别厨子的好坏。”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神农尝百草而开创草药治病先河,中医药发展至今,其历史可谓()。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并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健康资源。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中医药始终()着国人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辩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人、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特点调整治疗策略,一人一方量身订制,更关注体质的个体差异,因而抗击疾病更为()。同时,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理论,主张相应人群早期干预,①主要用中药汤剂积极防治,以期提高人体免疫力,阻断病情发展。面对疫情肆虐致病患骤增的局面,治疗可有区别对待。②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医药协同西医救治,退热速度更快、更能起到减轻肺部炎症渗出、减少脏器损害、减少激素用量等作用。③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优势体现为可明显改善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截断病势,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或阻断患者进展至重症。④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民众广泛认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谲云诡落地生根守护精确 B.波谲云诡开花结果维系精确C.波澜壮阔落地生根守护精准 D.波澜壮阔开花结果维系精准2.把下面的语句补写在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采取早期干预的办法。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B.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在走向现代化。C.在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结合之后,开始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就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因此走向了现代化。D.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遂出现中西汇通的探索,中医药学正走向现代化。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______)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五松山送殷淑李白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仲文①了不还,独立扬清波。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注:①仲文,殷仲文。《晋书·殷仲文传》云“有才藻,美容貌”。1.请简要分析本诗前四句的作用。2.诗歌中间六句(“载酒五松山……流光畏蹉跎”)描绘了哪些场景?6、(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5)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6)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_________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不处也。(《论语·里仁》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当代文学:向人类精神高地不断迈进胡燕春当前,我国社会面临伟大变革,对世界发展进程和人类前进方向的影响不断加深。这个过程,必然孕育着代表人类精神进步方向的时代精华。而文学作为时代进程的忠实记录者和发掘者,正在以全面加速、深入拓展的势头,实现着自身的世界化。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更多的机会,并以更积极的姿态漂洋过海,逐渐成为世界文学共同体中越发重要、极具活力的创造性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更应该强化自身的世界性,呈现人类共有的情感底色,描绘与世界潮流共振的时代特色,向人类精神高地不断掘进。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伴随着新旧力量的冲突与角逐,开始向现代转型。尽管在主体性建构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终究难以摆脱“被译介的现代性”阴影。世界文学格局还是被西方审美和思想价值主宰,中国文学的地位无法彰显,所谓与世界文学同台竞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全世界敞开胸怀,中国文学闻风而动,重整行装,向外眺望,透过不同的棱镜来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变革自我,在本土经验与世界视野的融合上艰辛探索,持续地推动自身勇猛精进。经过持续发力和苦心经营,中国当代文学正在不断赢得世界性声誉,以强劲势头将中国的精彩故事、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呈现于世界各地的读者。曹文轩充满自信地断言,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具备了世界水准。贾平凹明确表示,真实准确地写出中国现实社会、写出中国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过,当代中国文学已完全接轨世界文学。从总体上说,中国当代文学力求表现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探析人类精神世界的内在奥秘,世界性价值逐渐得以彰显。不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格局,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书写要有新的思路。其中,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关键。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中国当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致力于世界性书写的底气与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中国故事真正写好了,自然就有世界性。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写好了,也就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他来自哪里、身处何方。所以说,中国当代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智慧才情,一面坚持立足本土、根植传统、面向时代,一面恪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的创作理念,把自己摆到世界格局中去,摆到人性的基点上去,摆到为人类写作的高远目标上去。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文学,面对伴随高度全球化而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加剧的局势,应该担负起崇高的使命,写出人类共同命运的中国担当,为其扬帆出海提供压舱石般的“精神重量”,这是关乎登临世界文学之巅的重要命题。作家理应独具慧眼,瞩目如画卷般精彩纷呈的中国现实,深刻挖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内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一种人性目光,写出一种天下情怀。好的文学作品是塑造未来的,是直抵灵魂的。作家是以文字为犁的辛勤劳动者,脚踩大地,心向天空。好的作家都怀有为全人类而写作的高尚目的,都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盈奋笔直书。期待中国当代作家在文学书写中注入终极关怀,注入深刻的人类意识,不断书写出展现人类精神进步的中国新史诗,为世界文学格局标示出一个新高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当代文学正加速推进自身世界化的进程,在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文学虽然曾在主体性建构上不懈努力,但在审美和思想上还是难与世界文学匹敌。C.关切人类共同命运,探析人类精神世界内在奥秘,中国当代文学逐渐彰显世界性价值。D.只有担负起书写人类共同命运的崇高使命,中国当代文学才可能达到世界文学的巅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在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前,先阐述时代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为论述提供了背景。B.文章在闸述中国文学世界化进程这一话题时以时间为序,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因果等论证方法。C.文章引用些曹文轩、贾平凹、马悦然等人的话,意在佐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学取得了非凡成就。D.文章最后重申中心论点,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表达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勇攀世界文学巅峰的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强化世界性才能坚持民族性,从而表现人类共有的精神情感,与世界潮流共振。B.能够真正表现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当代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就带有世界性。C.曹文轩的《草房子》注入作家的悲悯情怀和人类意识,为世界文学格局标出了新高度。D.小说《三体》中“人类命运中国担当”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价值。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严复叶兆言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圈子里来混。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他是武人出身,对风花雪月看不入眼,而且相信小说会越看越没有出息,临了不过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严复选择了西方的社会学著作,成了一名现代文明的窃火者,梁启超因此称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2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之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成了现成的改革口号,此后许多年里,救亡图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思想启迪而言,严译要比林译更有意义得多。就在翻译《天演论》的同一年,严复给光绪皇帝写过一封万言书,把今日世界和中国古代战国做了比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兼并,而现在各国讲究平权,当时的小国如宋,如中山,都被七雄灭了,如今的一些小国,如荷兰,如瑞士,却依然能够瓦全于世界列强之间。因此事在人为,只要中国自强,西方列强“所求于我者,不过通商之利而已”,如果中国老是自己不争气,永远不能自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潜心译书。严复的翻译比较有系统,他懂外语,所以不像林琴南那么离谱,逮着什么是什么。谈到严复的翻译,通常要说的是他的“译例言”,即后人屡屡要说的信、达、雅,这三个字已成为翻译界的老生常谈。严复对民国以来的任何政治运动,一概持反对态度。让人深感疑惑不解的,是他为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然而在对待民主,自由,共和,平等,这些常见名词上表现了极度保守主义的观点。严复甚至对推翻帝制,也有着常人所不同的见解,认为推翻大清朝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不是保皇党,从来就没有动过殉清的念头,只是反感革命,反对空口说爱国,说自由。严复一世的英名,毁于“筹安会”六君子。事实上,严复列名筹安会,纯粹是瞎起哄,因此当局后来通缉“筹安肇首”,有意将他排除在外。据说通缉令没有颁布之前,盛传要抓他坐牢,林琴南匆匆赶到他家,劝他逃走。严复毅然拒绝,说:“俯仰无愧怍,虽被刑,无累于吾神明。庸何伤!”他表现得很英勇,很正气凛然,然而赞成袁世凯称帝,是个人名誉上永远洗不掉的一个污点。严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后人长时间不愿意提起他,显然和晚年列名筹安会六君子有关。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中国海军起步比日本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这也注定了严复海军名将之梦的破灭。B.由于武人出身和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他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巨大冲击。C.严复的思想充满矛盾,他既不保皇,又不赞成推翻清朝;既介绍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又有保守主义观点。D.本文引用严复文章的有关内容和他的原话,以及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体现了人物叙写方面注重史实,客观真实。E.本文叙议结合,既通过丰富事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又恰到好处地对严复进行了评点。2.文中写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鲁迅曾称赞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废墟的辉煌刘上洋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1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1.1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1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了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了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2.第②段列举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城堡和艾曼纽二世骑像纪念碑等众多罗马著名建筑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画线句中“兽性”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阿房宫,两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5.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首段设疑,末端释疑,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罗马废墟”的价值。B.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C.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D.没有故都风采和异域风情,本文匠心独运,从破旧的废墟着笔表现独特的罗马。E.罗马人纳新不吐故,这份直面废墟的勇气与胆识,体现出对历史和废墟的尊重。7.最近,“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这一话题争议又起,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陆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寻拜吴王晏郎中令。晏于西园大营第室,云上书曰:“臣窃见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臣以凡才,特蒙拔擢,亦思竭忠效节以报所受之施,是以不虑犯迕,敢陈所怀。如愚臣言有可采,乞垂三省。”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会伐长沙王,乃止。机之败也,并收云。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云弟耽为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朱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其为州里所痛悼如此。后东海王越讨颖,移檄天下,亦以机、云兄弟枉害罪状颖云。(节选自《晋书·陆云传》卷五十四列传第二十四)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A.①虽②其③而 B.①虽②之③以C.①因②其③以 D.①因②之③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府掾”官名,即公府掾史属,三公府下属诸曹职吏统称。文中的“公府掾”是指陆云不久之后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B.“黄门”原是官署名,汉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文中的“黄门”是指宦官,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等职务皆由宦官充任。C.“使持节”是魏晋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中国古代的信物。文中的“使持节”应是和大都督、前锋将军并列的官职。D.“移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文中用作动词,指发布公文进行声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云天资聪慧,少有才名。他六岁能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如陆机,但立论超过哥哥,时人称他们为“双陆”。吴国尚书闵鸿也认为他是奇才。B.陆云长于吏治,文武双全。补任县令时,他巧断杀人疑案,被当地人奉神明;张昌作乱时,他担任大都督率军前去征讨,后遇事停下来了。C.陆云品格清正,不畏权贵。黄门官孟玖想让自己的父亲做邯郸县令,让左长史卢志等人一并到县中任职,陆云坚决不同意,孟玖对他十分怨恨。D.陆云蒙冤而死,天下痛惜。在孟玖的谗言蛊惑下,陆云无辜被杀,他的门生和旧吏将他安葬并且四时祭祀。后来司马越讨伐司马颖时,也为他抱不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2)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方苞①禁酒之议①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②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窃恐小民无知,好饮者比户皆然,售买极易,逐末之徒,趋利忘害,甘犯禁网,将愈启富民之私造,而滋吏胥之为奸,而终不能绝也。即使严刑峻法,连坐乡邻,而小民之日饮者,不能因此俱行戒止,势必群饮黄酒,其为数必十倍于烧酒。日费十文者,将费百文不止,于百姓日用生计大有所损。且用黄酒者日增,价值亦腾,制造益众,耗费谷米亦十数倍于高粱、柿、枣,其耗五谷也更甚于烧酒。然则欲禁烧酒,必先禁民饮乃可行,能乎否乎?语云:兴一利必有一害。予谓除一害必增数害,积重难返之势,惟有因任自然,去其太甚而已。他如私盐私参,禁之何尝不严,而究不能止,矧日用常行之酒也耶?③噫!治国治民之道,固难与一二书生言也。昔韦处厚②议盐法: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望溪殆未之晓耶。(清阮葵生《茶馀客话》)(注)①方苞,字望溪,清代文学家。②韦处厚,唐文宗时宰相。1.根据文意,禁止烧酒的原本意图是_____。2.作者认为严禁烧酒会带来以下后果:3.文章认为,要想禁止烧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___(用原文词句回答)。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道理、法律上说,烧酒是应该禁止的。B.烧酒古已有之,因为“有益有损”,所以是否应该严禁,历来都存在争议。C.“严禁烧酒”的措施不可行的原因是黄酒没有同时被禁止。D.前人对私盐的禁止措施是成功的,禁止烧酒应该借鉴禁止私盐的经验。5.关于是否禁止烧酒的问题,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请分别概括。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0年1月22日,网传“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庆香为躲避疫情擅离职守,到上海和女儿过年”。武汉市卫健委称,网传消息为不实谣言,请网友不信谣、不传谣。事实上,刘庆香并没有女儿,自去年12月底以来,一直坚守在武汉市疫情防控一线,平均每天休息不足四个小时。3月3日,武汉市委组织部拟提拔刘庆香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2020年4月5日,作为武汉首对接种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夫妇,张晶和赵威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对这次参加新冠疫苗志愿者,丈夫笑着说:“难道你真不怕?万一我们俩都没……那就只剩小朋友一人了!”张晶回复:“不怕,我相信祖国,相信陈薇院士的科研团队。”在信与不信之间,既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也有人性与灵魂的拷问。请综合上述材料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不少于800字,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1、1.D2.B3.B4.(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是“罪人”的定语,后置,“给”是谓语,“米”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B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题得分点:“以”,介词,因为;“见”,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已”,不久;“白”,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第二题得分点:“延”,延揽;“简”,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报”,回复;“焉”,代词,他。【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2、例文妄评似苍狗,深知如长风评价,某种程度上看,近乎一种本能。事实上这个习惯自原始时期就已开始培养了,在对周边环境和人判断力方面强大者,活下去的几率较他人高。是故千百年来人们难以革除妄评之弊端,但同时发展了深刻的评价体系。这些话也许会令你疑惑,那么在生活中是评孰与不评?私以为,在尊重他人精神与物质成果的前提下,我们有资格以一定经验与全面认识为基础进行评价,即客观和辩证地评价。何谓客观和辩证?其作用又何在?我之所以愿言“妄评似苍狗”便是出于不全面、不客观之评价的食之索然和虚妄可笑。而客观与辩证地看待人、事、物无疑是一种较之前者高级且有意义得多的态度。它不是教我们左右逢源、两头迎合,也不要求我们无所不知、十项全能,而仅仅是希望我们在开口或动笔评价之前可以对欲加之评价的这一事物构筑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体系,有足够的自信和判断水平。“深知如长风”啊,哪怕只是评价,有时或许比本体更动人呢,美评亦可譬如暗室一灯、荒野微风,甚至亮过光明本身。纵观历史长河,不尽文人墨客留下书卷与评说。王恭和王忱本是知己却遭人离间,在他们分道扬镳后的某个春日,被人誉为“濯濯似新月柳”的王恭忽然想起多年前的知交,喟然抚柳而叹曰:“王大故自濯濯!”人称我“濯濯”,而我忆起你也不过这二字,其中寄予多少思念与认可不必多言;王国维作为清末国学大家,最喜子收集诗词后添笔,赞美或批评,赞美不遗余力,批评不留情面,这是建立在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极高文学鉴赏水平之上的,故受到大众认可推崇;木心先生在《遗狂篇》中想象了一场魏晋雅集,醉到恰好便对当世众风骨发出叹问并如偿所愿地得到了名士对名士的美评,实在痛快令人抚掌。所以谨记,毋以妄评加人,亦毋以自托无能唯唯诺诺不敢开口。若对于他人恶毒片面之评可以泰然处之,“把诅咒变成葡萄园”,也定可以在欲评价他人之时省及自身,从容开口。愿你我在这风情万般之天下,不以风评恶语伤人,而以深知卓见利人。深知如长风,拂世人之心、传百代之智。【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根据“感悟和思考”这一要求,判断这是一则“就事联想”的材料,必须跳出材料,抓住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来立论。关键词:评价、辨别、但丁、厨子、不进厨房的人。评价、辨别——认识事物。但丁、厨子——借代有专业素养之人。进厨房的人——借代无专业素养之人。材料中的A和B。A——认识事物需要专业素养。B——认识事物无需专业素养。由此判断,这是一则对立型的材料作文。【立意】虽然很多时候,认识事物无需专业素养,但专业素养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的本质,所以认识事物需要专业素养。分论点1:登高才能望远,专业素养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分论点2:直觉和经验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解决不了全部。分论点3:用直觉、经验甚至工具代替专业素养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不进厨房的人比较的是厨子与厨子,而进厨房的人比较的是厨子与自己。虽然很多时候,认识事物需要专业素养,但生有涯而学无涯,所以认识事物无需专业素养。分论点1:生有涯而学无涯;分论点2:利用外力,借助工具,同样能够解决问题。但丁、厨子——理论。不进厨房的人——实践。近少直观,远难入微。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结构】题目切题《妄评似苍狗,深知如长风》,第一段围绕评价来叙述,“私以为,在尊重他人精神与物质成果的前提下,我们有资格以一定经验与全面认识为基础进行评价,即客观和辩证地评价”。第二段提出问题“何谓客观和辩证?其作用又何在”;第三段历史上的评说故事,“纵观历史长河,不尽文人墨客留下书卷与评说”;第四段告诫,“所以谨记,毋以妄评加人,亦毋以自托无能唯唯诺诺不敢开口”。最后一段强调“深知如长风,拂世人之心、传百代之智”。语言有深度,说理有层次。【素材】1.物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所以贫困到街边乞丐,高贵到富裕人家,对食物乃至建筑的美丑,好坏,都有评判与欣赏的能力,因为物质能满足人们的本能的需要。物质是基础的,它易被人感知与理解,但其评判的水平则又受精神的影响,比如品位高,阅历广的人在品味一道美食时,可以从其口感、色泽、气味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评介,而乞丐只能说它好吃或者难吃,这就是精神境界不同产生评判的差异。2.精神是人人具有的,它是代表人类意识的标志,但它的层次高低则受其周边环境,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例如一首钢琴曲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深意,在不同人的耳中所呈现出的信息不同,有人耳中只会呈现出动听的旋律与音节,听到它的曲调优美,令人放松舒适,但有的人脑海中却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甚至一场生动的电影,让他如痴如醉,这就是精神世界的不同,而对一些美的东西理解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物质的层面上说是天壤之别的,美学的东西只能靠感知美的境界去挖掘,所以当你想评介但丁时,就要使自己达到但丁的文学水准,否则,你不但无法评价他,而且不能明白他的作品到底说明了什么,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似古时的地痞流氓读秀才的诗文不得其解大骂“狗屁不通”般,令人哭笑不得。3.但物质又是决定意识的,想要提升自己的意识水平少不得要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这也就是为何古代儒人雅士,基本都处在富贵之家,因为只能当你解决温饱这种生存问题时,才能想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像盖房子这种工作普通人就能完成,但想要盖出有气质,与众不同的房子则需要设计师的设计来进行建造,这种意识的提升也仅作用于物质提升,提高了房屋的价值,所以物质和精神的评判标准不同。【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3、1.C2.D3.B【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组词语,波澜壮阔:形容江河湖海水势辽阔,比喻气势宏伟浩大。波谲云诡:好像水波和云彩那样奇形怪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文段中用来形容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主要突出宏伟浩大,而不是强调变化不可琢磨,故应填入“波澜壮阔”。第二组词语,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引申为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这里是引申义。开花结果: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依据前后文语境,这里想要形容中医药在其它国家开始安家落户,应用“落地生根”。第三组词语,守护:看守保护。维系: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依据后面的搭配“健康”,此处应填入“守护”。第四组词语,精准:非常准确。精确:精密而准确。此处想要形容中医药“辩证论治”的特点,“一人一方量身订制,更关注体质的个体差异”,可知应填入“精确”。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注意分析作者行文的思路。文段提到“面对疫情肆虐致病患骤增的局面,治疗可有区别对待”,接着讲到了“对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根据行文思路,可知三种“区别对待”,视病情依次呈递减排列。所以“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采取早期干预的办法”这句话应该填在④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原句“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从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中西汇通,中医药学走向了现代化”,依次有四处语病。一是有违逻辑。“碰撞,从对抗到结合”,过程应为“碰撞、对抗到结合”,“碰撞、对抗”是递进关系,应为顿号,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使成对比关系,如此则比较符合事实。二是“特别注重”的判语过重,也有违“中医药学”发展的事实,改为“开始注意”则较为客观。三是强加因果。“出现了中西汇通”与前置分句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前面的内容不仅有“吸取”,再往前看,还有“碰撞、对抗”等,故看成顺承关系更为合理,改为“遂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加宾语“的探索”,表意更准确。四是时态有误。“走向了”应改成“正在走向”。A项,“碰撞,从对抗到结合”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改为“开始注意”,“走向了现代化”改为“正在走向现代化”。C项,“碰撞、对抗、结合”改为“碰撞、对抗到结合”,“出现了中西汇通”改为“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探索”,“因此走向了现代化”改为“正在走向现代化”。D项,“经历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后来结合”改为“经过与近代医药文化的碰撞、对抗到结合”,“特别注重”改为“开始注意”。故选B。【点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4、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可以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①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是在说人们选取材料的态度的执着,指后文的“石头”,显然石头没有“永久的生命力”,应该是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故此处应用“亘古不变”。②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由“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等特性”可知,此处用来形容石头的“特性”,应用对象为物,故选用“质朴无华”。③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由“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可知,不涉及利害关系,故选用“息息相关”。④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语句的逻辑以及前后的语义勾连。由后文“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可知,后句为承前省略,省略主语为“中国人”,故所填句子后半句主语应是“中国人”,排除ABC;D项,后半句同样是承前省略,主语和前半句一致。故选D。3.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以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故选B。5、1.①前两句用反问句式,后两句把殷淑比作殷仲文,表现了殷淑的才貌非凡;②赞赏殷淑,为下文表现惜别作铺垫。2.①载酒歌吟;②月下相聚;③抚酒抒怀(感喟,感慨,叹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在诗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诗歌,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句,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诗句在诗中的作用,往往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中,前两句用反问句式,先夸对方的才情。好友殷淑“秀色”江南,“风流”无比;后两句把殷淑比作殷仲文,说殷淑像才貌双全的殷仲文再生,表现了殷淑的才貌非凡。写才情是为了突出友情。不平凡的才华和“独立扬清波”的傲岸不羁的性格是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并引为同调、至交的不寻常友谊的纽带。同时,友情的深厚引起刻骨铭心的离情之苦。好友一去,知音难觅,还有谁能如此理解和慰抚自己。委婉地把诗人离别时复杂的痛苦心情表达出来,为下文表现惜别作铺垫。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要求概括“诗歌中间六句描绘了哪些场景?”,“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是说“他们带着酒来到五松山上,醉中高唱《白云歌》”,描绘了诗人和朋友载酒歌吟场景;“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是说“中天的月亮已经偏西,但仍遥隔万里拜访你我”,描绘了诗人和朋友月下相聚场景;“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是说“手把酒壶流连这轮明月,唯恐把大好的时光蹉跎”,描绘了诗人和朋友抚酒抒怀场景。【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6、雨雪霏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桃源望断无寻处未解忆长安熟读深思子自知云无心以出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以其道得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霏”“断”“熟”“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1.B2.B3.D【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在审美和思想上还是难与世界文学匹敌”错误,根据原文“尽管在主体性建构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终究难以摆脱‘被译介的现代性’阴影。世界文学格局还是被西方审美和思想价值主宰,中国文学的地位无法彰显,所谓与世界文学同台竞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知中国文学因为一度无法摆脱“被译介的现代性”阴影,致使其地位无法彰显,并不等于说其在审美和思想上“难与世界文学匹敌”。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因果等论证方法”错误,文章在阐述中国文学世界化进程这一话题时没有运用举例论证这一方法。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只有强化世界性才能坚持民族性”错误,根据原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更应该强化自身的世界性,呈现人类共有的情感底色,描绘与世界潮流共振的时代特色,向人类精神高地不断掘进”,可知坚持民族性是强化世界性的基础。B项,说法绝对,根据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中国故事真正写好了,自然就有世界性。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写好了,也就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他来自哪里、身处何方”,可知“能够真正表现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当代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就带有世界性”这一说法有一个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C项,“曹文轩的《草房子》……为世界文学格局标出了新高度”错误,曹文轩的《草房子》只是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达到世界儿童文学的高度,并不意味着“为世界文学格局标出了新高度”。故选D。【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8、1.BE2.既突出严复的务实英勇,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理性思想的追求,对国民思想的启迪意义;又突出严复翻译态度严谨、翻译水平高。3.答案示例:体现在思想方面。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在理解时代、观察社会方面,严复确是一个感觉锐敏的思想家。首先,他著译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宣传进化论观点,是现代文明的窃火者,开启了一代新风,影响巨大。其次,他富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通过中西历史的比较,深入探讨中国落伍的原因,提出要认清时势、要自强自立的思想,意义深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理解错误,由原文“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图子里来混”可知,严复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并非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而是中国地海军成不了气候。E项,“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理解有误,本文只是讲了严先生地几件事情;“弃武就文”“翻译《天演论》”“给光绪皇帝写万言书”“筹安会”,这几件事并不能代表他地一生。故选BE。2.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本题,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方面考虑:林琴南是一个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某种品质,结合文章内容“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可知,突出严复务实,有追求;由“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2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可分析,严复翻译著作很出色。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本题要求答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考生需要结合文章,找出能表现严父敏锐的语段,找好角度归纳概括。此题可以结合严复的著作,著作中的观点,以及他给光绪皇帝写万言书,书中的内容等分析,从思想敏锐、有危机意识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2.表现作者想象中的罗马的美丽和繁华,反衬真实罗马的陈旧。3.斗兽场上野兽的嗜血凶残统治者和权贵们的野蛮残忍4.本文以处处布满废墟的罗马与早已湮没的阿房宫作对比,表达了对着力保护历史建筑废墟的罗马人敬佩,对中国缺乏古建筑废墟保护意识的遗憾。《阿房宫赋》旨在借古讽今:嘲讽秦王朝的残暴与贪婪;警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后尘。5.运用排比,突出罗马城“废墟的世界”的特征,表达对罗马人原封不动保存废墟的惊叹与钦佩。2.BC7.(1)我不支持重建。(2)理由是:①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圆明园本是皇家园林,其美丽与魅力自不必说。看到废墟,可以想象当初的繁盛。②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美丽的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破坏,掠夺,最终成为了废墟,保留废墟,更能让国人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进而产生奋进的力量。③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毁掉废墟,对圆明园来说,废墟意义重大,远胜于重建。【解析】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题干说作者的“用意”,其实就是在问作用。第二段“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从内容上看,这段内容可以由此概括为:写出了作者想象中罗马的美丽和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然而”表示转折,写这段内容,是为了和后文内容对比反衬。后文内容写出了真实罗马的陈旧。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原文第三段:“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这里有人与兽的搏斗,一般情况下,人很难与猛兽相搏,这里鲜血流尽了了,当指人的鲜血流尽了,后文说兽性满足了,当首先是野兽得到了满足,这是表层义。“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可见,兽性还指统治者和权贵们野蛮残忍。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从作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须从作品本身出发,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尤其是文章主题方面。本题要求对本文和《阿房宫赋》创作意图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首先说,《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作者杜牧在文章最后揭示其创作意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见,其创作意图指向秦亡的教训和后世的鉴戒。而本文提到阿房宫是在第三段:“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文中“庆幸”的是罗马队古建筑废墟的保存,与之相反的是阿房宫之类的建筑荡然无存。创作目的便在于此。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1)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方法(3)(4)(1)即可做出答案。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扩展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丰富答案,提示或加深理解。第五段的划线句紧承“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后文又说“尤其让人惊讶的”,可见,作者对“废墟的世界”的惊叹和赞美,划线句构成排比,强调废墟触目可见,罗马成为一个“废墟的世界”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归纳错误。先扬后抑,先表扬,再控制、压抑,批评。第二自然段先写景色的美以及听说和想象中的美好繁华的罗马,“然而”一转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